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11章 兩方布局

  辦公室中只有侍衛室的主任在。

  老頭子將電報放在桌上,坐在椅子上,從標注一的那份電報看了起來。

  這一看,老頭子竟然站了起來。

  “委座!”侍衛室主任警惕起來。

  “守住門口。”老頭子交待道。

  “是!”侍衛室主任走到了門外,象一個門神一樣,立在那里。

  所有的人都看向了侍衛室主任。大家知道這代表著什么?

  頓時,所有的目光看向了戴笠。

  “戴局長,是哪方面的情報?”何應欽問。

  戴笠搖搖頭:“我都沒看,不知情報的內容。”

  切!鬼才相信。

  而在辦公室內,老頭子看完了電報內容。

  他馬上喊了三個人進來。

  這三個人都是他相信的人,他們不可能泄密。

  老頭子指示侍衛室主任帶著人守在了門外。

  而在老頭子的辦公室內,有一張大地圖。

  但是,老頭子沒用那張地圖,拿出來一張新地圖。

  門關上了,四個人在辦公室內忙了起來。

  何應欽與白崇禧則是在地圖上標注。

  陳誠依然是老角色,念電報稿。

  “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指揮第2、第11軍共約140個大隊25萬兵力負責對武漢的作戰。

  以岡村寧次指揮日軍第十一軍5個半師團沿長江兩岸主攻武漢;

  東久邇宮稔彥王指揮第2軍4個半師團沿大別山北麓助攻武漢。

  以及海軍及川古志郎第3艦隊120余艘艦艇,日本第一個飛上天的飛行員德川好敏的航空兵團500余架飛機,另以華中派遣軍直轄的5個師團分別擔任對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區的警備任務,以鞏固后方,保障此次作戰。”

  白崇禧與何應欽在向地圖上標注時,手都拿不穩。

  這情報太重要了!

  有了這個情報,我們就能了解日軍的意圖與動向了。

  黃鳥,果然是民國第一間諜。

  陳誠也一樣,他讀的聲音都變了,興奮中帶著顫音。

  “根據日本御前會議的決定和日本政府的已定方針,6月18日,日軍大本營以大陸命令第119號下達了實施漢口作戰的準備命令。

  日軍根據大本營指示,將徐州會戰后正在豫東、皖北地區的第10、第16、第9、第13、第6等師團轉移南下,集結合肥地區。又從華北及日本國內調遣部隊,以加強華中方面岡村寧次指揮的第11集團軍,增強逆江作戰兵力。”

  白崇禧遞過第10、第16、第9、第13、第6等師團的標記,何應欽一一插上。

  這樣一來,地圖上就出現了日軍的整體的兵力布署。

  老頭子看了看地圖,催促陳誠:“繼續念。”

  陳誠繼續念了下去。

  “為了進行武漢作戰,日軍大本營在華中地區集中14個師團的兵力。

  直接參加武漢作戰的是第2軍和第11軍共9個師團的兵力,約25萬余人,以及海軍第3艦隊、航空兵團等,共有各型艦艇約120艘,各型飛機約300架。

  日軍大本營頒布華中派遣軍新作戰序列:

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第2集團軍:司令官東久邇宮稔彥王第3師團:師團長藤田進第13師團:師團長荻洲立兵第16師團:師團長藤江惠輔第11集團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第9師團:師團長吉住良輔第27師團:師團長本間雅清第101師團:師團長伊東政喜第106師團:師團長松浦淳六郎第6師團:師團長稻葉四郎直轄兵團第116師團:師團長清水喜重第18師團:師團長牛島貞雄  航空兵團……”

  何應欽拿過老頭子遞來的本子,記錄下來這作戰序列。

  陳誠念完后,將電報紙放回到辦公桌上,情不自禁地掏出煙盒,抽出一支。

  但是,一看到老頭子,陳誠馬上將煙塞了回去。老頭子可是不喜歡人當他的面抽煙的。

  老頭子笑著說:“給我一支,慶祝一下。”

  “是!委座。”

  于是,四個人在關著門的辦公室內抽起煙來。

  何應欽問:“委座,黃鳥拿的這情報,太及時了。象這樣的情報,日軍的師團長以上的級別才能有權知曉。”

  白崇禧與陳誠,都是這樣的想法。但是,老頭子哪能看不出他們的想法。

  想知道黃鳥的底細,知道了底細,就會說出去,說出去后日本人就能知道,那黃鳥就飛不起來了。

  老頭子的沉默,讓三個人心中抓毛,但是又沒有辦法。

  “這份情報不對外宣布,只能我,還有你們三個,對了,還有戴笠與方杰知道。不能再傳第七口。”

  “是!”三個人立正。

  “你們按照這個情況,在會上提出你們的意見,是你們的意見。”

  “是!”三個人都笑了。

  一個小時后,門開了,老頭子帶頭走了出來。

  “繼續開會。”老頭子說。

  “委座,是不是黃鳥有情報回來?”一個上將問。

  老頭子擺擺手:“不是!是不是沒有黃鳥的情報,你們就不知道仗該怎么打了?”

  戴笠站在邊上,從老頭子的話中,他已經聽出了。老頭子不想讓別人知道,黃鳥送回了情報。

  這樣啊?那我也裝傻去。

  五個小時后,在老頭子的主持下,軍委會的決策出臺了。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指揮27個軍負責長江南岸的作戰。

  第一兵團薛岳所部防守南潯線,并沿鄱陽湖配置兵力,以南昌為基地,以外線之勢擊破西進日軍,防止日軍進攻南昌及迂回長沙。

  第二兵團張發奎所部確保九江至瑞昌線正面,并沿江構成陣地帶,防止日軍由瑞昌西進,直趨岳陽、蒲圻、咸寧。

  湯恩伯軍團控制于各重要據點之間,以便隨時策應一線作戰。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23個軍負責江北作戰。

  命第四兵團李品仙所部為右翼兵團,利用長江北岸大別山南麓丘陵湖沼的有利地形遏敵取捷徑攻略武漢。

  以第二十一集團軍廖磊所部為中央兵團,布置于太湖、潛山西北山地,相機南下側擊西進之敵。

  以第三兵團孫連仲所部為左翼兵團,控制于大別山北麓與淮河之間,利用地障,重在阻敵迂回武漢之北。

  命第二十四集團軍韓德勤所部擔任敵后游擊。

  以第二十九集團軍王纘緒所部為第二線兵團,策應一線作戰。

  另以第一戰區在平漢鐵路的鄭州至信陽段以西地區,防備華北日軍南下。

  第三戰區在安徽蕪湖、安慶間的長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東地區,防備日軍經浙贛鐵路(杭州一株洲)向粵漢鐵路(廣州一武昌)迂回。

  這種戰略部署,體現了以外線進攻為主,陣地防御和游擊為輔的戰略防御格局,總體上看,是符合持久戰的戰略要求的。

  會上,確定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武漢會戰中國軍隊作戰指揮序列:

總指揮:蔣介石  第9戰區:司令長官陳誠(長江南岸)

第1兵團:總司令薛岳  第20集團軍:總司令商震(轄第32、第18軍)

第9集團軍:總司令吳奇偉  第29軍團:軍團長李漢魂(轄第64、第70軍)

  第37軍團:軍團長王敬久(轄第25軍)

第4、第8、第66軍第74、第29軍鄱陽湖警備司令部第2兵團:總司令張發奎  第30集團軍:總司令王陵基(轄第72、第78軍)

  第3集團軍:總司令孫桐宣(轄第12軍)

  第31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轄第13、第98軍)

  第32軍團:軍團長關麟征(轄第52、第92軍)

  第11軍團:軍團長田北要塞指揮官李延年(轄第2軍)

  田南要塞指揮官霍揆彰(轄第54軍)

武漢衛戍區:總司令羅卓英  江南區指揮官:周碞(轄第75軍)

  江北區指揮官:萬耀煌(轄第6、第16軍)

  武漢警備司令:郭懺(轄第94軍)

第37軍湖北全省防空部隊  第30軍團:軍團長盧漢(轄第60軍)

  第26軍團:軍團長萬福麟(轄第53軍)

  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長江北岸)

第3兵團:總司令孫連仲  第2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兼)(轄第30、第42軍)

第26、第55、第87軍第4兵團:總司令李品仙  第29集團軍:總司令王纘緒(轄第44、第67軍)

  第11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兼)(轄第84、第48軍)

  第28軍團:軍團長劉汝明(轄第68軍)

  第26集團軍:總司令徐源泉(轄第10軍)

  第21集團軍:總司令廖磊(轄第31、第7軍)

  第19軍團:軍團長馮治安(轄第77軍)

  第27軍團:軍團長張自忠(轄第59軍)

  第24集團軍:總司令韓德勤(轄第57、第89軍)

  第27集團軍:總司令楊森(轄第20軍)

第51、第71、第45軍  第17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轄第1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