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八十五章 勢如破竹

  自從得知了朱厚照出兵交趾的消息,滿朝文武就如鯁在喉,感覺不借此展示一下自己的文學素養都對不起自己的十年寒窗,打算給朱厚照施壓,以免因為陛下的“一時糊涂”,墮了大明的國威,說大明以強凌弱。其實他們最怕的還是以后史書上記載此事的時候,說“朝臣皆為帝之走卒,不循祖制,不諫忠言,毫無古之大臣之風也。”當然,最為重要的是,出兵交趾并不符合他們士紳的階級利益,畢竟就算將那交趾打下來了,又要花多少精力錢糧占領和控制呢?自己還能去那交趾購置土地不成?

  好在有了“大明精工”這個紐帶,朱厚照已經將這群世代與國同休的勛貴們牢牢的和自己綁在了一起,所以如今的朝堂可不是這些文臣一家獨大的局面。

  這群勛貴可不怕后人會指責他們什么,更加清楚跟隨陛下親征,收復失地的軍功是有多么寶貴,況且此次出征幾乎是零風險的。看著唾手可得的功勞,可不能讓這群只知道動嘴皮子的大臣給毀了。

  “交趾本就是我大明之土,莫非收復失地也有錯嗎?”襄城伯李全禮首先發起了反駁,他可不怕這群大臣對自己打嘴炮,畢竟這么多年下來,被他們指責鼻子大罵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自己不也照樣是自己的逍遙伯爺。

  “襄城伯莫非是不把太祖放在眼里?太祖在位時曾下令將這交趾列為不征之國,襄城伯這樣說,將祖制放在哪里?”一個六品言官也開始為背后的靠山沖鋒陷陣。

  “成祖當年已將交趾列為我大明的一個布政司,此地本就為我大明之土,你又將成祖放在哪里?”看著一個小小的言官也敢如此質問自己,襄城伯也來了火氣。

  “那么敢問襄城伯,這太祖和成祖是何關系?我大明以孝治天下,莫非襄城伯不認自己的父親了嗎?”看到這個大老粗上鉤了,這么小小的言官開始出言譏諷。

  “你!這……”襄城伯這個沒讀過多少書的大老粗,玩起文字游戲怎么可能是這群靠嘴吃飯的言官的對手呢?一時間啞口無言,又氣的滿臉通紅。

  看著兩方人馬開始了一番唇槍舌戰,眼看勛貴陣營就要敗下來,英國公張懋只好上前開口。

  “這位大人說的對,既然如此,那就請你親赴交趾,勸陛下回京吧。”

  看著英國公上前了,這名言官可沒有怒懟國公的膽量,一時間也不敢言語,低著頭看著自己的靴子。

  “不如諸位大人與我們一起,共赴交趾,迎回陛下!”英國公環視一圈,重重的開口道。

  “英國公說得有理,在這里動嘴皮子是沒有用的,不如大伙兒一同去交趾,迎接陛下!”修武伯沈恩開口附和。

  他們這群勛貴讀書是不太行,但是論起身子骨和行軍打仗騎馬,是可以吊打這群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大臣的。雖然奔赴交趾會有些勞累,但一想到打下交趾的大功和這群文官的表情,大家都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

  一聽要奔赴交趾,想到要去那不毛之地,諸位文化人頓時就想到了圣人高級的自己的“君子不立于危墻。”所以說不能怪自己不忠不義,不敢去迎回陛下,自己可是聽圣人的。這么一想,心里頓時就好受了不少。

  劉健作為在場文臣的領頭羊,看到沒人敢反駁英國公的話,也不得不出面調解了。好在二人私交還算不錯,所以言語之間自然不會針鋒相對。

  “英國公所言甚是,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陛下為了百姓親征,將國家政事交由我等,我等又豈能擅離職守呢?”

  聽著劉健的話,這群文臣開始來了自信,有了反駁的靈感,是啊,我們要是去了交趾,誰來治理國家大事呢?

  “依我看,不妨我們眾人聯名上書給陛下,請求陛下早日班師回朝。”

  聽著劉健的解決辦法,雙方人馬都很滿意。對于文臣來說,不用親自奔赴那窮苦之地,又能留下一個“進諫君王”的好名聲,何樂而不為呢?對于勛貴來講,他們可是知道自家陛下的秉性的,若是這群大臣真去了陛下還可能會聽,但如果只是寫一封信去,陛下肯定看完就當廢紙扔了。

  于是,由劉健親自持筆,洋洋灑灑寫了一篇好文章。大抵就是夸贊朱厚照的圣明,夸他解決了積弊已久的土司問題,夸他給了百姓一個好的生存環境等等。寫完以后,先交給了張太后過目,并請張太后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張太后思念和擔憂自己的兒子,看完以后也就簽了字。隨后京城內六品以上的官員和所有的勛貴也都一一簽名,檢查無誤后再交由通政司火速送往交趾。

  時任刑部尚書的江若琉也沒閑著,自從被諸位同僚當作了叛徒,江若琉就決定要一心一意抱緊朱厚照的金大腿,只要有機會都必定向朱厚照表一表忠心。

  于是每天下值以后,不顧一天的勞累和家中幾個小妾的嗷嗷待哺,江若琉都是親自趕去如今大明日報的辦事處,與一干大明日報的人員商議如何為朱厚照宣揚功績。

  在朱厚照大量經費和黑白兩道的關系扶持下,如今的大明日報已經初具規模,光落榜的舉人就有三十多個,還有想要投機取巧的進士甚至是一些小官在此任職。想要來這個機構工作,可不光是有才華就夠的。按照朱厚照的要求,對每個前來應聘的人員都要進行“政審”,確定其忠君愛國,當然,最重要的是忠君,再考察其親朋好友恩師至交是否有曾經站在陛下對里面的人,在通過“政審”后,才有資格參與下一輪的選拔考試,最后才能在此任職。

  所以如今的大明日報可謂是人才濟濟,在眾人的集思廣益下,耗時三天,幾篇名為“破千載羈糜,救萬千百姓”,“跟著陛下大土司,農民翻身把歌唱”等文章開始橫空出世。

  經過層層篩查后,就開始大量印刷,因為娛樂匱乏,又加上價格便宜,所以大明日報的銷量極大,更為重要的是,有了南京魏國公的幫助,大明日報還成功的開拓了南京市場,所以說朱厚照的豐功偉績頓時就家喻戶曉,兩京百姓也開始稱贊自家的這位好天子,又一次為朱厚照贏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在看我們的小朱同志,一路高歌猛進,已經打到了開墊的地盤上。因為有了兩個鄰居烏輔和巖州軍民的奔走相告,所以說開墊的百姓也是喜迎王師,只有不長眼的小小縣令妄圖憑借自己手中的五千民兵與朱厚照決一死戰。

  尷尬的是,這縣令的命令才下達,手底下的五千民兵就包圍了縣衙,師爺親自將縣令手刃,隨后又帶著開墊的軍民百姓大開城門,迎接朱厚照的到來。

  看著這群可愛的百姓,朱厚照一如既往的豪氣,當即下令開放開墊境內的所有府庫,將所有錢糧一律分發給百姓,還派了人去維持秩序和保障公平。

  拿到了真金白銀和糧食的百姓紛紛高呼萬歲,當地的士紳更是害怕朱厚照將屠刀架在了他們的脖子上,紛紛自發募捐,獻上了二十萬兩白銀和大批的糧食給朱厚照一行人。

  朱厚照連連推辭,可是越推辭這群士紳就越害怕,以為是自己做的不夠到位,咬了咬牙,又加了十萬兩白銀,這才讓朱厚照勉為其難的收下,這群當地士紳也才放了心。

  想到自己幾乎沒有遇到多大的反抗就連收三地,還獲得了各地軍民士紳商賈獻上的共計七十余萬兩白銀,朱厚照就笑的合不攏嘴,對這交趾朝廷也是越發的輕視。

  已經將此前答應的每人二十兩銀子的賞賜分發到了每個士兵的手里,朱厚照也不貪心,直接就下令將到交趾以來收獲的所有銀子交給李尋歡統計,答應回京以后各家平分。

  聽到這個消息,這群勛貴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果然跟著陛下有肉吃啊,也終于明白了自己的祖宗為什么這么的忠誠,紛紛對朱厚照死心塌地起來。畢竟這才拿下了三個地方就有了七十多萬兩銀子,就算是四十幾家勛貴平分,少說一家也是十多萬兩銀子的進賬啊,甚至有人已經在開始謀劃要交多少銀子給自家的老爺子,自己又要漂沒收多少了。

  來自京城由太后,勛貴集團和文官集團的聯名奏疏也終于送到了朱厚照的手中,看完以后朱厚照也是一臉無奈,果然熊海波還是把自己“出賣”了,不過這也是人家的分內之事,也怪不得別人。

  隨后看著這密密麻麻的名字,又嘆了口氣,覺得這也在情理之中。畢竟歷史上的正德皇帝曾經跑去了邊鎮,可是劉健帶著一干大臣跑到邊疆將朱厚照給勸回去的,如今他們只是寫封信來,朱厚照已經很滿意了。

  “劉瑾,你給他們回信,告訴他們朕根本就沒去什么交趾,只是去麗江黔國公府上休息了幾日,明日便啟程回京。”

  等劉瑾寫完以后,朱厚照也不計較劉瑾那歪歪扭扭的字,叫來了隨行的四十多個勛貴,也紛紛簽了字,在讓人快馬送至京城。

  反正自己是皇帝,自己說在哪就在哪,不信你們來云南找我啊?至于這交趾,不是那欽的敗兵在做亂嗎?與朕何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