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匪作品簡介:第四卷收藏好書,發表原創第四卷草清第四卷歡迎您 韶州湞水碼頭,一名紫袍官員踩上踏板,向碼頭上聚著的人潮拱手道別。()&最快更新**
“巴經略,江西就靠你了!”
“少銀子少糧草咱們一鄉鄉湊!怎么也要把韃子趕出江西!”
“韶州義勇也是能打的,經略為什么不要咱們!?”
因清兵江西大動,廣東巡撫巴旭起被緊急委任為江西經略,統管江西防務。十一月二日領命面君,當日出發,三日就到韶州,在韶州布置好后方轉運之事,繼續北進,才是十一月六日。一路風塵仆仆,毫不停歇。
田文鏡犯建昌府僅僅只是雍正南侵的前奏,這事不僅《中流》說得仔細,其他報紙的焦點話題也都從邊壽民的洛參娘飛天圖轉到了這上面,戰云陰影終于罩住了一國上下。巴旭起前往江西,數千韶州民眾自發聚到了碼頭上來送行,還吵嚷著要出力出物,感動得巴旭起紅了眼圈。
“國家養官養兵,就是用在此時,若是官兵都頂不住了,諸位鄉親再出力不遲。陛下有言,民眾鄉親,各安其道,各守其職,就已是出了大力……”
壓住翻騰的心緒,巴旭起安撫了眾人,乘船朝北急進。
巴旭起格外感慨:“若是昔日國民,也能如今日一般萬眾齊心,神州又怎么會陸沉于建虜……”
幕僚卻道:“往日國民未必心異,廟堂諸公卻從未心齊,這才是失國的關鍵。經略此去江西,跟主政廣東可不同,事涉軍政兩面,還不知江西大員是什么心思。”
英華地方體制現今依舊是兩套并行,兩廣、福建、貴州、湖南、云南幾省是政務為先,巡撫主理。而在四川和江西,因為占土不全,都是安撫、招討和防御三使分管軍政。巴旭起這江西經略,就是架在三使的頭上,統領各方,協調資源。[]幕僚的擔心,也是巴旭起的擔心。
英華動兵,都以軍領政。例如南洋和西北,都有大都督和都督統管。但江西方向,朝廷一時無大軍可調,就只能以政統軍。江西的三使如果不齊心,這仗可不好打。
十一月九日,巴旭起趕到贛州,然后發現自己的擔心全無必要。
“經略來了,咱們江西的事終于好辦了。//網》”
江西安撫使是侯同均,早年天王府時代的知縣,那一屆的知縣,都曾遭過李肆的嚴厲調教,以天子門生自居,彼此也當是同窗,交情很好。現在巴旭起從廣東而來,壓在了侯同均的頭上,侯安撫不僅沒有不滿,反而如釋重負。
巴旭起看得出,這家伙怕是幾晝夜沒睡了,兩眼腫得跟熊貓似的。
“陳防御正率衛軍往援建昌,貝招討去了臨江府峽~江縣,提防田文鏡的后手,韃子的武昌大營也有大動。看《中流》報上說,雍正的西山大營正分批南下,到明年年初,怕有二三十萬大軍壓到江西,經略,朝廷許了你多少人馬?”
侯同均滿懷希翼地看向巴旭起,后者苦笑搖頭:“年初?怕是一兵未有!官家有言,會調回三五個新編師,可那是分在湖南、江西和福建三省,而且年初未必會到。”
侯同均楞了片刻,昂首望天,淡淡道:“明白了,朝廷顧著南洋和西北的大局,咱們就只能盡棋子之力……”
巴旭起還想勸慰,侯同均卻道:“經略勿多心,咱們為官之人,不都是這般權衡輕重么?同均非怨朝廷,而是聞得朝廷底策,心中豁朗……”
他看向巴旭起,語氣決絕地道:“我大英開國,有死戰武人,無殉國文臣。經略既來了,還望坐鎮贛州,總領全局,同均要去吉安府督陣,此事經略可千萬不要搶!”
巴旭起心中激蕩,手下三使全都跑去戰場了!?
建昌府廣昌~縣,炮聲隆隆,殺聲震天,縣衙里,知縣何聞瑞穿著一身典禮才用的大紅朝服,頭戴進賢冠,腰側掛著寶劍,手里還握著短銃。()在他身邊,不僅有通判等官員,還圍了一圈縣院的院事,都是一臉驚惶。
“諸位是民,平日納稅養官,已盡本分。田賊潛兵急進,來不及守城,本縣大勢已去,罪責在我,在縣中文武官員。本縣決意盡國事,縣民卻不必再作無謂之爭,徒傷性命。眼下就望諸位帶著民眾出城避難,若是走不動的,不愿走的,到時就向田賊呈情。那田文鏡以圣賢徒自居,希望他能以仁為本,不傷百姓。”
院事們淚眼相對,無奈地向這位三十來歲的年輕知縣拜別。在這江西,南北兩面已相安多年,廣昌又沒在邊地,對大軍來襲毫無準備。
田文鏡不知從哪里探得了撫州府至廣昌的小徑,遣發數千人急襲廣昌。趁清晨縣城剛開城門之機,大軍一擁而入。縣中巡警和鄉勇拼死抵抗,但大勢已經無力挽回。
院事們剛走,部下急急來報:“林縣尉戰死,劉典史請知縣和諸位速速離城!”
何聞瑞緩緩搖頭:“縣尉已盡天職,我身為知縣,又豈能棄責而逃!?”
他環視身邊的同知、通判,以及縣區主薄,沉聲道:“我等食民之祿,身居官位,守境安民乃是天職!今日不僅是忠君之日,更是忠民忠國之日!諸位可愿與本縣同盡這天職!?”
通判高聲道:“武死戰,文死難!也要讓韃虜,讓我一國知道,圣賢道最重的就是名節,我守圣賢道,我愿跟從何知縣!”
同知和主薄們也紛紛開口,往日這些官員各有自己的道,到了這關鍵時刻,都愿以死證道,盡忠殉職。
被這慷慨激昂之聲驚動,一群家眷涌了進來,何聞瑞看住自己的年輕妻子,苦笑著朝她搖頭,眼里滿是歉意。妻子淚光盈盈,就要向地上軟去,他趕緊一把扶住。
不想死啊,可是不死的話,怎么對得起那數百倉促應戰的巡警和鄉勇?怎么對得起死戰到底的縣尉?更重要的是,怎么對得起這一國?
往日種種,在何聞瑞心中極速淌過,他本是湖南小吏世家,若是還在滿清,一輩子大概也就是當個刀筆小吏,混吃混喝,懵懵懂懂到死。英華占湖南之后,他先讀縣學,再考入黃埔學院,不僅眼界大開,也早正了華夷之心。數年間從主薄升到知縣,就覺這一國是個恢弘舞臺,足以容他躋身爭先,一展抱負。
現在夢想未展,就要死了,不甘心。要逃的話,英華官律并未嚴苛規定官員的守土之責,而是以具情作專案審理,看官員是否失職,也還是有卸責的希望。可何聞瑞知道,他若逃了,就是英華一國歷史上第一個棄城知縣,縱然他能活命,這輩子也再抬不起頭來。
向清兵投降呢?
這個念頭剛露了一絲,就被他自己的憤怒之火焚滅。投降?要像那個曾靜一樣,被滿清皇帝當作招攬人心的幌子,引得華夏之人紛紛唾棄,注定要遺臭萬年?不,這樣的前景,比逃掉還可怕。
不管是逃跑,還是投降,想到自己的大名會落在史書上,何聞瑞后背瞬間汗透冠服。而再想到自己若是盡忠死難,史書又是另一番寫法,一顆心終于安定下來。
“可惜啊,我大英如日中天,不知未來還將是怎樣一番盛景,而我卻再見不到了……”
心意堅定,何聞瑞沉靜地看向妻子,妻子也在他一番神色變換中找到了依憑,雖然身子還在哆嗦,卻已能站穩,手還把住了何聞瑞腰間的寶劍。
“妾要相公動手……”
妻子決然地道,旁邊其他官員也都喝住了正抽泣不止的家眷。
“怎么還不走!?南門清兵少,還能沖殺出去!”
一個穿著七品常服的官員沖了進來,一手長槍一手短銃,正是縣里的典史劉定邊。
“劉典史,你怎么不殺出去?”
何聞瑞的反問,引得劉定邊一聲冷笑。
“我?十年前我就跟韃子打上了,殺了不知道幾十上百,今日死了,這輩子也算值了。”
這問題的確夠蠢,劉定邊可是紅衣軍老兵,參加過郴州之戰和長沙會戰。
“今日是叫韃子占了便宜,不過放心,陛下和朝廷,會給咱們報仇!”
槍聲已近到縣衙外,劉定邊一副即將解脫的自若神色,平靜地講述著必定會實現的愿景。
“沒錯……這一國,必定會為咱們報仇!”
何聞瑞跟眾人寬慰地笑了,接著他緩緩拔出長劍,憐愛地看向妻子。
蓬蓬槍響,其他官員已用短銃將家眷送走,血水飛灑,縣衙正堂頓時躺滿一地尸體。
“諸位,何知縣,你們先走,我老劉還想再撈幾條韃子一同上路!”
劉定邊扯過一個袋子,奔出了正堂,何聞瑞看得清楚,那袋子里裝著手榴彈。
手中用勁,感受著劍刃穿透柔軟軀體的阻力,聽著妻子瀕死那一刻的低呼,何聞瑞流著淚,舉起短銃,指住了自己的太陽穴。
轟的一聲巨響,煙塵噴灑著斷裂的人體,劉定邊上了路。緊接著是清兵的身影,畏畏縮縮地靠近。
“華夏不死!韃虜必亡!”
何聞瑞從未如此冷靜,他覺得自己該說點什么,于是喊了這么一句,就在對面那幫清兵正嚷嚷著要活捉自己時,他終于扣下了扳機。。.。
更多到,地址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