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王明陽

  江湖歷來都不平靜,因為江湖人都有自己的野望。kanmaoxian一本《笑傲江湖》改變不了什么,卻又將什么都改變了。

  岳不群看到了手上的這本《笑傲江湖》感慨萬千。如果不是遇到張誠他會怎么做?或許這書中的故事就不再是故事。

  但是他遇到了張誠,他命運就被改變了。雖然知道有些人會因為這本書記恨上他,但是想到現在看到路,現在擁有的身份,那些東西也就淡了。

  林平之看到《笑傲江湖》,看著一旁在和曲非煙歡笑的岳靈珊,眼中透露著復雜。想到那本書中兩人的恩怨糾葛,現在叫他有些難以適從。是的或許是命運使然,現在的林平之和岳靈珊依舊相愛了。

  剛剛下山的令狐沖看著這本《笑傲江湖》,想到師妹給他帶的那些信息,五味陳雜。自己和岳靈珊的關系到底是如何?或許由師兄妹變成親兄妹會更好一些。

  喝了一場酒之后,令狐沖依舊向著宣府走去。雖然斬斷了情絲,但是自己還是得先去看看她。畢竟在自己的生命里她是最重要的人之一,自己容不得她受欺負。

  華山的恩怨情仇在一本《笑傲江湖》中間被理清了,但是江湖上的恩怨情仇卻因為一本書凸顯出來。

  恒山派的定逸師太正準備帶著人到宣府去找張誠要個公道。因為他敗壞了佛門的清譽。

  衡山派的莫大宣布衡山加入大明武院。

  嵩山派的左冷禪撕碎了手中的書,上了嵩山少林。

  一切的一切都發生了改變。看.毛.線.中.文.網張誠這個來自局外的深水炸彈,將這個江湖炸了個天翻地覆。不過再如何厲害,野心始終在發酵。

  正德十年五月寧王造反了。

  寧王的口號是清君側,排在第一的就是張誠和大明武院。

  和歷史上不一樣的是,這次的寧王并沒有激起江南士大夫家族和官場的強勢反抗。所以聲勢自然如火如荼。

  張誠此時坐在一個文官的對面,雖然對于那些官僚張誠并不感冒。但是對面前的這個人他還是保持著極高的敬意。

  在張誠看來一個人的成就,不是因為寫出多好的文章,也不是因為被吹捧的如何厲害,更不是因為當了多大的官。而是看你做了多少事,看你是不是堅守住了自己的原則,是否真的行動和言行一致。

  立德,立功,立言。儒家的學問是有層次的。然而那些所謂的讀書人,往往忽視了前面的兩點,直接奔著最后一個層次去了。

  所以他們滿篇知乎著也,盡是花樣文章。不但禍國殃民,而且流毒蒼生。

  不過面前的這個人卻和那些斯文敗類不同。因為他是真正在做事的人,他不僅僅在做事,而且還干出了成績,不僅干出了成績而且還教育了他人。

  這個叫王陽明,現在四十三歲。

  對于張誠的拜訪,王陽明并沒有多少的驚喜也沒有多少驚慌。

  張誠在文人和朝中的名聲并不好。弄臣就是現在張誠給朝中眾人的映象,更何況他一個武夫的身份更是讓人病垢。

  王陽明對于張誠武夫的身份沒有多少的偏見,但是三人成虎的抹黑卻依舊讓他對于張誠懷著一絲的芥蒂。

  雖然四十多歲的年紀,但是王陽明的官途卻并不坦蕩。現在的他是南京的鴻臚卿,這個職位看似還是比較光鮮,但是實際上卻只是一個閑職。因為朝廷的中央是在北京,所以各國的使臣等等都是在北京覲見的。

  其實按照王陽明的資歷,他是斷然不該被閑置的。只是當今大明的體制之下,看的并非是你有多大的能力,多少的功勞。只要是你不符合那些閣老文臣的心,那么他就會將你閑置。

  “我看先生似乎對于在下的到來并不覺得意外,莫非先生是早有意料?”

  王陽明看著面前這個看著溫文儒雅的張誠,分外平靜的說道:“王某并無未卜先知之能,那里能夠料到張院判會來。不過這次寧王之亂事發突然,我又聽聞張院判和洪教授在江浙一帶。所以能在南京見到張院判并不覺得有何意外。

  不過張院判現在不急著平亂反而到王某的小院不知道這是為何。王某的這個小院中間可沒有什么平叛的利器。”

  “先生謙遜了。這小院中雖無平叛利器,卻有定國賢能。有先生在我看這叛亂之事不值一提。所以今日我想與先生談論的不是兵法韜略,而是用人之道和太平之法。”

  王陽明此時看向張誠的目光一變,初時他僅僅認為張誠不過是知禮數的江湖人,但是現在看來這人是真的深藏不漏。

  “用人之道和太平之法這是自古以來賢達之人都致力的問題。陽明雖然讀了些書,看了些文章。可是卻不敢說自己精通。所以還望張院判指點。”

  張誠聽到王陽明的話笑了起來說道:“先生都不能弄明白的道理,我怎么能夠弄得清楚。但是我聽人說起過一些想法,自己覺得是有些道理的,所以我想和先生探討一下,讓先生加以指正。”

  王陽明對于張誠的話不予評定。因為若是沒有什么想法的話,張誠自然不會把這個話題扯出來。

  “我覺的用人之道就該選賢舉能。但是什么是賢能?我覺得不是熟記圣賢文章的生員,而是各行各業的精通者。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孔夫子尚且自認不如,所以他們自然是賢達。

  而要想國泰民安,自然要用這些賢達而不是每天品頭論足的儒生。

  當然我并非說儒學不好,因為圣賢之言多為修身良方。不過僅僅修身自然不夠,我們還得育能。所以在我看來學儒只是第一步,其后便是育能選才。學儒不是學后來之言,而應該歸于圣賢之說。”

  王陽明聽到張誠的話心中打了一個機靈。這時候他想到了大明武院。

  在張誠沒說話之前,王陽明覺得怪異,但是在說這話之后他便明白了為何武院學生會去搞那些建設。

  這個張誠根本不是想讓大明武院成為武夫的集中地,而是準備讓它取代整個大明的科舉體制。不過想到北地的那些傳言,他忽然萌生了去看上一看的沖動。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