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小說:
»第一卷第二百八十七章中美海軍爭霸第一卷第二百八十七章中美海軍爭霸 第二次世界大戰似乎還很遙遠。
可是,胡楚元并不確定自己還能不能活到那一天,就算活到那個時候,他還能否掌控著中國的局勢,或者說,他還有沒有那樣的精力和能力,這都是未知數。
所以,準備工作要從現在開始。
通過國家軍事委員會和國防部軍工技術局,胡楚元在國內正式的秘密設立了三個系統工程研究項目,代號為201、202和203。
201是航空母艦項目,202是導彈和火箭炮項目,203是新飛機計劃。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比較早,海軍的較量也并不是非常激烈,航空母艦并沒有成為正式的武器服役,但是,英國、德國和美國都已經有了類似的計劃。
相對來說,國內的航空母艦研制還是比較早的,從1914年就開始了,但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胡楚元并不急著推出真正的航空母艦,202和203項目也有很多的預研基礎,想要真正成型,并成為一種足以改變局勢的戰斗力,這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
國內的火箭炮武器本來已經服役,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優勢非常明顯,這些裝備臨時撤出正式編制,繼續進行秘密的后續研究。
此外,國防部、工業科技部、國家科學研究院、國家工業研究院同時啟動國家科工計劃,專門設立科學工業技術委員會,簡稱科工委,負責投資、扶持和執行各種新技術的研究項目。
這些項目涵蓋民用工業,也涵蓋軍用項,包括新型坦克(坦克是英國人的說法,為了區別重型主炮裝甲車和常規裝甲車在戰術運用上的差別,國內重新選擇坦克這個詞)、新型步兵裝甲車、新型戰列艦、自動步槍、火箭筒、自動手槍、新金屬材料、新航空引擎、新型汽輪機、大功率雷達、機載雷達、艦載雷達……等等項目都在進行。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勃朗寧手動步槍的歷史使命也完威了。
和其他國家不同,中國在新式裝備的使用和替換上一直是很舍得花錢的。
經過改進的勃朗寧BM10B型半自動步槍全面取代傳統步槍,成為國防軍正式裝備,國民警衛部隊預計在1923年完成更換。
海軍新裝備的預備研究陸續都已經立項,按照胡楚元的規劃,從1925年開始,國內海軍將會進入新一輪的替換,海軍、陸軍開始設立航空兵部隊。
在胡楚元的建議和控制下,空軍成為重點建設單位,逐步向著三軍的靈魂方向發展。
直升機研究開始啟動。
新型戰斗機的發動機功率被要求提高到550馬力,遠期目標要達到750馬力。
中英美法四國的海軍競爭還在繼續,戰爭已經結束,美國卻開始建造新的馬里蘭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3.2萬噸,擁有8門16英寸口徑主炮,而且預計會建造六艘,試圖在英法陷入疲軟期的時候通過加大海軍建設,進一步確保美國在全球……特別是在南美洲的利益。
美國人有錢,這是真的,英法兩國都感到無力。
中國也有錢。
所以,中美海軍爭霸開始了。
在加大力度研究新技術的同時,中國海軍部同樣制定了4艘3.5萬噸級排水量,擁有9門38Omm口徑主炮的豫州級戰列艦。
除了主炮口徑較小外,豫州級已經是中國海軍現有技術的最強結合。
在整體設計上,中國戰列艦一貫的特點是優先追求防御力、穩定性和實用性,其次才是速度和機動性能,以及火炮體系的穩定性和統一性,最后才是口徑大小。
在主炮的選擇上,16英寸看似比15英寸只大一點,實際則是兩個概念,前者三聯裝的重量至少比后者增加500噸,整體可靠性也未必能夠過關。
所以,豫州級戰列艦選擇現代重工KP50系列的50倍380mm口徑主炮,屬于中高速中型彈,主炮優勢集中在中程,在1.2公里到2.2公里之間是最優射程,同時能夠盡可能的保證近程射擊的威力和遠程射擊的命中率。
豫州級的整體布局合理實用,裝甲設計受益于德國體系,追求重點和區域防御,比英法更為堅固。打過更多大規模海戰的中國,在細節設計上也更為穩妥,處處追求實用、穩定和可靠。
在艦船機動性和速度上,這一貫是中國海軍工業的特長,英德都比不上,美國就更比不上,馬里蘭級戰列艦的最高時速只是21節,豫州級則是24.5節。
憑借更為獨特的多種保護焊接工藝,特型多種鋼鐵的配合使用,表層硬化技術,在同等鋼甲厚度上,豫州級的防御效果其實也要比馬里蘭級強大。
在聲納探測領域,中國海軍完全是一枝獨秀,第一次大戰期間,英法艦隊幾乎都是使用中國海軍提供的聲納設備,才有效的控制住德國的潛艇部隊。
不僅雷達技術在中國海軍處于獨家地步,豫州級在設計過程還充分考慮了反雷達的問題,雷達反射率僅和萬噸級巡洋艦相當,很容易讓對手誤判。
在無線電通信領域和整體火力電控技術上,憑借領先的多控繼電器技術的發展,這兩個領域也是中國海軍占據著絕對的優勢。
雖然馬里蘭級戰列艦的主炮口徑明顯比豫州級強大一個英寸,實際打起來,肯定會是兩個概念。
在日德蘭海戰中,中國派遣的第四艦隊第七戰列艦分隊在配合英國海軍作戰的過程中,和德國第三戰列艦編隊第七分隊相遇,本來只承擔輔助攻擊的中國戰列艦編隊反而擊沉了一艘更大噸位的凱撒級戰列艦。
實際上,在胡楚元內心的規劃中,豫州級很可能是中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列艦基礎型號,基本不太可能出現更大噸位的戰列艦。
4萬噸級、5萬噸級和3.5萬噸級戰列艦在造價上完全是兩個概念,多出來的錢,他寧愿都用在航空母艦上。
即便再造更大噸位的戰列艦,基本也就是起到一個迷惑對手的作用,總數量不會太多,龐大的豫州級戰列艦群才是更適合的。
當然,該做的后續研究還是要繼續加大投入,405mm口徑的主炮也要研究,真要造更大噸位的戰列艦,那也一定要造的非常漂亮,至少是5萬噸級,狠狠的震懾住對手,逼迫對手在戰列艦的道路上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考慮長遠,豫州級在設計過程中還留下了較多的改進空間,為后期進一步的現代化改進做基礎。
由于整體建造技術,特別是金屬材料、冶金、焊接、防銹蝕等技術的提升,現在一艘戰列艦只要保養好,服役三十年是不成問題。
這一點和過去完全是兩個概念。
在非戰爭期,訂單不是那么多的情況,造船廠也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加強生產工藝技術。
所以,豫州級戰列艦及其改進型號的豫州Ⅱ、Ⅲ可能會比較多,國內的計劃是平均每年建造一艘,不停的拖著英美法三國和中國競爭海軍。
和豫州級戰列艦相配套的英勇級戰列艦、剛果級戰列巡洋艦也隨之一起建造。
英勇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噸位是2.2萬噸級,剛果級戰列巡洋艦是第一艘以海外省命名的巡洋艦,標準排水量噸位是1.85萬噸級,兩者均采用KP45系列的330mm口徑主炮。
不過,剛果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裕度非常大,保留了很大的現代化改造空間,為后期可能的安裝火箭炮、大功率雷達、直升機……甚至是導彈都做了充足的準備。
實際上,剛果級戰列巡洋艦就是更大噸位,以及防御力效果和火力更強的驅逐艦,甚至連艦尾也采用了方式設計。
新一代的潛艇基本也是相同思路,都是在為航母編隊做準備,中國海軍的潛艇部隊建成最早,設計和性能也應該是最先進,到目前卻一直都沒有很好的成績,但不代表它們永遠不會發揮威力。
和這一批新的中國海軍軍艦相配套的驅逐艦有兩個級別,預計會是春霧級、春潮級,但不用太急,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驅逐艦的變化還會非常大,目前的潮雨級已經足夠用。
潮雨級驅逐艦雖然是1906年服役的軍艦,經過改裝后,仍然能維持超過25年的服役期。
益州級戰列艦和宗遠級戰列巡洋艦都已經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大體會在現代化改裝后出售給奧斯曼帝國和波斯王國,也會出售給墨西哥和巴西,給美國一點壓力。
一直遵循精工制造精神的中國二手軍艦在出售時,肯定是不愁買家和賣價的,基本上,撈回70的成本價是不成問題,打個優惠條款也能撈回50的造價。
二手軍艦也是一個非常可靠的外交武器,1916年初,中國海軍向埃及出售了四艘二手戰列艦和六艘戰列巡洋艦,直接奠定了埃及從英國殖民地體系中獨立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中國海軍必然要大規模的出售淘汰1日艦,也會給予國內造船廠一些新訂單,維持造船廠的基本運轉能力。
此時,胡楚元的目標基本是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做準備,全國海軍預計在1925年完成對一戰前軍艦的淘汰,這是一個面向二戰做基礎準備的新陳代謝期,隨后就會進入下一階段的備戰期。
在此期間,中國也會順勢增加盟國海軍的總體實力。
萬一真是中國和英美開戰,胡楚元不指望奧斯曼帝國、波斯王國和埃及在海軍上給予多達的幫助,至少能牽制地中海的英國海軍,守住蘇伊士運河,完威對本國和周邊海域的保護。
看著中國和美國繼續建造更大噸位的戰列艦,英法兩國是干著急,缺錢已經成了他們最為痛苦的短處。
中國不僅建造,還對外出口,出口地區都是英美兩國比較嫉恨的地方,1917年底,中國陸續和墨西哥、巴西、哥倫比亞達成新的軍艦銷售合同,除了出售1日戰艦外,還在晉州級戰列艦、威遠級戰列巡洋艦的基礎上,為墨西哥、巴西建造新型的小噸位的戰列艦、戰列巡洋艦。
親!好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