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一四一章 隱跡危崖堪遇險 幻視妙筆自生花(下)

  慶云行險斬殺玄武黑炎,不過電光石火之間,

  而且戰場潛在雪下,旁人也無從得窺真切。

  直到慶云徹底破雪而出,結果終究大白。

  一道掌風激起漫天飛雪,直取慶云。

  “你們居然還敢下山,簡直是自尋死路!

  那老鬼茍在山上本來還能延口殘喘,今日我看爾等如何渡過此劫!”

  北海操斗也在這里出現,并不讓慶云感覺意外。

  這妖人的兩名愛徒先后喪于他手,二人之間的梁子早已是不死不休。

  只是眼下……還有許多需要保護的同伴,而對方,也絕對不會是只身一人。

  “呆傻比賣自娛比!”

  指風颯然,宇文樹穴也已經將慶云鎖定。

  慶云腳踩凌波步,踏雪而行,只是躲避,并沒有還擊。

  因為他明白,真正需要忌憚的對手,此刻還沒有出手!

  罡風漫卷,斬雪六斷!

  該來的,果然還是來了。

  錦衲王如果全力出手,究竟是何級數,至今仍是個謎。

  但是當年易京寨里,她可以在高手環伺之下,輕松遁走;

  前日雪原之上,她一人敵二女,仍然游刃有余。

  眼下襲擊慶云,錦衲王更是志在必得,顯然不會有任何留手。

  這一劍之威,恰如緊那羅回雪而舞,寒光動九天。

  無論慶云腳下步法如何變幻,總有一道劍影如附骨之疽,剜不掉,甩不脫。

  左有玄冥神掌,右有大寂滅指,身后還跟了一道神鬼莫測的劍光,

  就算此時慶云體能極盛,也不可能以一人之力逆戰這三名頂級強者。

  他甚至沒有機會搏一個全身而退。

  但是,他眼下卻必須面對這一切!

  金吒摔在雪堆里一動不動。

  徐太太想要撐坐起來,可是背后的玄鐵劍似有千鈞重,將他死死釘在地上。

  瓠采亭勉強可以移動,但是由于腰部劇痛,嘗試了幾次都無法站直身體。

  殷色可鼓足了力氣,想要激發天魔解體的威能,卻苦于佩劍被甩開,一時竟摸不到劍柄。

  沒有人能趕來支援慶云。

  他必須,獨自,面對這一切!

  干嘗斷再次揮動,一陣勁風卷起漫天細雪!

  風,是有質的罡風!

  大風!

  劍宗的大風訣?!

  慶云沒有學過劍宗秘法,他使出的大風訣似是而非,可得其形,可擬其神,但終究不是原汁原味。

  即便如此,有重劍相助,在聲勢上卻絲毫不輸原版。

  包夾而來的劍光,掌風,指勁,來勢皆是一滯,如洪水臨堤,受到了強力的阻擋。

  但這阻擋注定只是暫時的。

  合三大頂級高手之力,如此威壓,豈是慶云一人所能擋?

  洪水若是決堤,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然而慶云并沒有更好的辦法,他只有剛,只能剛!

  他雙臂運力,劍氣牽風,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了極限。

  對面傳來的巨大壓力將他逼得有些喘不上氣,迫不得已,只能張口而吟!

  “驂駕六龍飲玉漿,河水盡,不東流!”

  劍走六龍可御天,聲呼六龍遙相和。

  道家氣出唱!

  劉贏唱時,番僧金身真氣蕩,

  白云道長唱時,巍巍嵩岳玉柱搖,

  慶云現在唱……仿佛除了解壓也并沒有什么亂用。

  他面對的三人都是內功深厚的高手,絲毫不為嘯聲所動。

  慶云只感覺身前的壓力越來越大,眼看便要崩潰!

  江河決堤勢如九龍九象,有滅世的力量!

  隆隆的聲音漸起,也不知道是慶云的幻聽,還是對手三人聯手施壓引發的恐怖共鳴!

  慶云感覺整方天地都在搖動!

  不單單是慶云這樣感覺,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有同感!

  這難道是……

  雪崩!

  徐太太對這種聲音最為熟悉,他立刻發聲示警,讓大家做好保護。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它們剛剛都在振動,一直在振動,跟隨著慶云的嘯聲振動。

  當日華陽先生被五斗米的妖人用六芒邪陣困住,祖暅之曾經指引慶云一劍闕天門。

  人力自然無法一劍闕天門,靠的是慶云對振動獨特的感知能力。

  石山亦可崩,雪山就更加容易了。

  雪的共振頻率本來就與音波接近。

  慶云知道自己不可能戰勝,甚至阻擋眼前三名強敵。

  于是他便有意長嘯,引發雪崩,拼個玉石俱焚!

  此間戰團背靠絕壁,絕壁之上是一處積雪的斜坡。

酈道元和徐氏兄弟在坡頂聽到隆隆的聲響,一齊大叫不好,急忙尋找  身邊最粗壯的樹干固定身體。

  斜坡上的積雪發出了海嘯一般的巨響,似是被一只無形大手拽住,用力向下拉扯……

  雪幕倒垂,遮天蔽日。

  不分敵我,難辨東西。

  錦衲王一行雖然已經對慶云形成必殺之勢,但天威所至,哪里還有閑暇與人相斗?

  慶云體力早已透支,積雪崩落,他的嘴角露出一絲狡黠的笑意,隨即兩眼一黑,失去了知覺。

  在他所捕捉到的最后畫面里,對面的三人皆是一般茫然失措,狼狽不堪。

  雪地上的雪,就像人海中的人,

  每一粒似乎都微不足道,但當它們共同發聲時,就是一股不可當的力量。

  慶云能夠將這種力量引發,卻也沒有抵御的良策。

  他也只能,聽天由命。

  絕望。

  慶云已經無法辨認自己究竟是存活于夢境還是現實,亦或夢境就是現實。

  他最難忘的夢境,自然是初入斬蛇山莊五子結義的那一夜。

  那時他在酒精的作用下,也是神智模糊,

  渾渾噩噩中一個朦朧的身影貼合過來,熱血沸騰,驅散了夜微涼。

  人類的思維在夢中受到潛意識的支配,最容易產生對美好的幻想。

  那個朦朧的身影再次浮現于慶云的腦海。

  大約是因為見過了郁悶居士泰山壓頂,

  大約是因為見過了不知火麻衣月下輕舞,

  大約是因為見過了莫愁姑娘春光乍泄。

  大約是因為曾與元純陀四體糾纏,

  大約是因為曾與殷色可貼身廝磨,

  大約是因為曾與瓠采亭共浴香湯。

  有了這許多旖旎經歷,那朦朧的身影似乎也有了許多更加具象的特征。

  似乎它也是真真切切的人,有著真真切切的溫度,

  逐漸與慶云的神識糾纏在一起,合二為一。

  似乎這又黑,又冷的絕望空間,也因此有了些許暖意,

  讓慶云得以堅持下去。

  》》》》》敲黑板時間《《《《《

飛頭蠻,這種怪物/法術最早被記載于《搜神記》,說來也是名人軼事:在想當初,后漢三國有一位莽撞人。此人姓朱名桓字休穆,官至東吳前將軍。話說他家中有一婢女,乃是落頭氏,精通飛頭之術,入夜則身首相離。有一日,這名婢女的脖子不慎  為錦被所覆,飛頭無法落回原位,幾乎因此喪命。恰好被朱桓看到,救下了婢女。

  擅長飛頭術的玄武黑炎,其實是一個視覺藝術家,依靠手快,更換外裳繪圖。

  好,接下來我們繼續講哥倫布大交換的邏輯。

  前一段時間新疆棉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棉花這種作物在中國有著數千年的種植史。如果現在有人告訴你,棉花原產美洲,是哥倫布大交換的內容之一,你會怎么想?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種說法是對的。因為現在世界上95的種植棉花都是長絨棉或者細絨棉。這兩個棉種,都是“溯源”在美洲的。而亞洲土生土長的亞洲棉因為產量等關系已經逐漸被淘汰。

  有“專家”說亞洲棉原產印度。這卻也未必。

  事實上東亞古代被稱為棉/綿的作物有兩種,一為木棉,木本,一為棉花,草本。這一點在《本草》,《農政全書》中都說的很清晰。草本棉花,最早叫做貝草,是因為棉桃含苞待放的形狀,就像微露丁香的貝舌(《演繁錄·唐環王傳》……古貝草也,輯其花為布,麤粗曰貝,精曰氎細棉布。)。故棉花又名吉貝,這種稱呼是從草本棉得來的。但是因為古人棉綿混稱,吉貝逐漸用來指代木本草本兩種棉的概念,與古棉字同。。

  從南亞傳來的,是木棉,最早見《吳錄》:交趾安定縣有木棉樹,高丈余。又《梁書》曰:林邑國出吉貝,及沉香木。吉貝者,樹名也。其華成時如鵝籟,抽其緒紡之,以作布,與纻布不殊。亦染成五色,織為班布。林邑國,就是現在越南南部。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木棉,是漢代傳入華南的物種。

  而中國草本棉的種植史,遠遠早于木棉。因此漢代字書《說文》有“綿”字,而無“棉”字。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弟子閔子騫的母親就因為家貧,以蘆花防制綿衣。《漢書·食貨》:眾民賣買五谷布帛絲綿之物。所以《農政全書》引丘浚《大學衍義補》曰:府人調法,民丁歲輸絹綾絁及綿,輸布及麻。是時,未有木棉也。可見中國先有草本綿,而后有木棉。

  按《演繁錄》所言,草本綿既古貝草,那可追溯的年代可就非常久遠了。

  《尚書·禹貢》:鳥夷卉服,厥篚織貝。這一句經嘗被提及。很多人因為后世吉貝、木棉不分,而想當然的認為此句所指木棉。然而《爾雅》:卉,草也。卉服出草本,貝既貝草,指的是草本棉。根據史書所證,木棉當時也沒有引入中國。

孤立不舉,我們還有《詩經》為證,《小雅·巷伯》:萋  兮斐兮,成是貝錦。這里最常見的錯誤是將貝錦翻譯成貝紋錦。這是不是很奇怪,為什么特別指定貝紋錦?考古學支持這種傳統么?更何況,萋是草木茂盛的樣子,這里顯然是在突出某種草本。許多人翻譯不對這個貝字,就只能連萋字一起無視了。所以這句詩正確的翻譯是什么呢?結合詩詞前后文意,這句說的是:有片草地,都能吹成棉錦,(誣陷者啊,真TM能吹。張嘴呼出就是星辰,誣陷者啊,都TM跟誰學的?)。

  所以,雖然古人不分棉花與木棉,但我們今人還是要分清。順便多說一句,盡管南亞在數千年前就開始大量種植木棉,但是西方依然將木棉溯源于美洲。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哥倫布大交換”是徹頭徹尾的西方人視角物種史,絲毫沒有標準和客觀性。我們之前說過亞洲雞,說過長角牛,說過辣椒,說過南瓜,說過土豆,說過花生,說過玉米(蜀黍)……西方因為自身地域物種,文化的匱乏,總認為這些“新物種”是由他們那些勇敢的先(qiang)驅(dao)們開枝散葉的。至今為止,普通歐洲人的餐桌上可用之材仍然寥寥可數,甚至遠遠無法達到賈思勰《齊民要術》的水準。所以它們跑一次美洲,什么都覺得新鮮。

  不過話又說回來,批判的同時,我們也要分析其科學性。就像我們在分析鄰國宇宙國的亞洲文化起源觀時,我們也要找出其中合理的邏輯,比如說,其本質是對泛華夏文化的精神皈依。

  那么哥倫布大交換的合理性又在哪里呢?我們知道了許多物種在不同地域的分別進化會產生差異性,比如橘在淮南為橘淮北為枳。古稷,美洲玉米,現代選種甜玉米其實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亞洲棉,長絨棉/現代辣椒,吳椒,都存在類似情況。

  美洲物種反入侵,淘汰舊世界物種這種現象是存在的。造成這種現象,必然有其科學的原因。

  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美洲物種在人類介入較少,物種競爭不激烈的情況下自然淘汰繁衍,形成了與其他地區略有差異的物種群。而且因為其地大物博,美洲作物通常相較舊世界物種個大高產,有一定競爭優勢,這是事實。

  二,西方征服者在大航海時代將歐洲,美洲的物種帶向了世界。而亞洲作物,除了極少數有壓倒性優勢的物種,由于文化弱勢,只能固守原地。文化輸出的方向是從歐美推向全世界。

三,育種學,選種學,基因學等現代科學在西方首先進行了科學歸納,許多人工擇優培育的物種都是在美洲物種的基礎上改良過來  的。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甜玉米。

  這三點是對“哥倫布大交換”的詮釋與認同。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哥倫布大交換”不是排他的。并不能因為物種進入了在西方學者所列物種交換清單范圍,就認定其不可能在古代中國出現。我們可能沒有象現代土豆一樣,及高產又好吃,還耐病蟲害的優質物種。是,古代不可能有現代育種產物,美洲古代一樣沒有。但我們有或高產,或美味的塊根作物,見前文引《齊民要術》。凡是脫離文獻學和考古學,只知道用“哥倫布大交換”來吹毛求疵的,一律都屬于憤青耍流氓,盡管有時一些公知學者也無法免俗。

  三五第一_www.35wx.la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