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二位過去就沒有從邊貿中漁利不曾?”胡大人扯了扯嘴角,一臉的似笑非笑打量著這兩人,心里邊頗為鄙夷不恥此二人,但是,誰讓他們每年孝敬自己的銀錢都不少?
身為官員,總不能去學陶淵明自己種地養?同僚之間來往交際,這可都是要花錢的,就憑自己那丁點的月俸,怕是連買個丫環都不夠,如今,自己身為兼理通州至儀真一帶河道的淮安漕運都御史,已然逐漸地在此坐穩了根基,可誰曾想到,前些日子,傳來了旨意,那原內閣次輔王文居然要遷南京左都御史。
王文之名,他胡彥焉能不曉?此人昔日為御史時,早就臭名遠揚,而后,借著那郕王,才得以順利的爬上了那左都御史之位,后更是進內閣,補為吏部尚書。
當時,胡彥就曾經想走這位老上司的路子,設法離開南京這養老之地,往北方那個真正的大明政治中心,干一番事業,可是,那王文不但不出手相助,反倒奚落了自己一頓,這片恨意,胡彥哪里能忘記?
后來,還是走了那郕王身邊的心腹宦官的路子,最終,郕王就硬是讓那些宦官給忽悠的,硬是弄出了一個新的差事,就是兼理通州至儀真一帶河道的淮安漕運都御史一職。
可惜啊,自己這才坐上這位置沒多久,大明就已然天翻地覆,退位的太上皇突然一發力,把那郕王又給掀下了馬來,自己又干回了老本行,這讓憑借著郕王才登上了這個肥缺的胡彥焉能不心焦緊張?
一直揣揣不安的胡彥雙只眼睛從朱祁鎮上位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死死地瞪著北京的風吹草動,一面著令家人把家中的資財進行著大轉移,生怕到時候牽聯到了自己的腦袋上,好歹自己的兒女能夠憑著那些財產,隱姓埋名的當個富家翁也是好的。
可誰知道,等了許多,那在百姓的流傳中,顯得很是傳奇色彩濃重,兇名赫赫威震四夷的朱祁鎮卻一直未有舉起屠刀,而且在那之后,居然干脆就弄出了一個三法司會審一系列的郕王余黨。
待這個消息,傳揚到了江南之地時,胡彥心中的巨石,總算是落了地,自己行賄的宦官都已經被宰了,可是,過了大半個月了,自己卻連一點風聲都沒有收到。
而且那些在朝庭內的郕王余黨,除了幾個罪大惡極者按律論斬之外,就算是郕王余黨中的魁首王文、于謙,皆以無罪而釋,甚至是官復原職,這樣一來胡彥終于明白,當今天子不想繼續追究下去,省得把朝庭給弄出什么大風波來。
這讓胡彥不禁松了一口大氣,放松了警惕,并且讓那些子女又回到了自己的身邊,而原本縮回去的手腳,又漸漸地大了起來。
可誰曾想,朱祁鎮居然又把王文那家伙給扔到了南京,而且還成為了自己的直屬上司,這讓胡彥的小心肝一下子又吊到了嗓子眼,而這兩位巨商又給自己報來了訊,所以,胡彥也就順便來到了這里,來探一探虛實。
可是來到了南京,拜會了不少的同僚,卻硬是沒有多少人知曉這寶船廠何以重新開張,只知道,乃是朱祁鎮的旨意,并且是從那宣府調派來了不少的匠人,寶船廠雖然由南京的工部代管,但是,這些人也都鬧不明白天子到底是啥意思。
而且還有錦衣衛在其中插手,因為這些,所以今日,胡彥才特地同這兩名巨賈前來此處觀望一番。就近打聽打聽,看看能不能從中找出什么端倪。
“……過去,邊塞苦寒,我大明商賈與那些游牧北蠻貿易,十有都會有刀兵之危,商隊在草原上亦更是有隨時覆沒之險,我等商賈之輩,進了草原一回,那就是九生一生哪。”那位面色陰郁的老者姓孫,與那劉姓老者,皆是靠著漕運起家,之后成為了一方巨商,生意不敢說做遍大江南北,黃河上下,可是在江南一帶,也算得上是有數的巨商。
“一路之上,不但要小心翼翼,還得賄賂那些草原勛貴,好不容易能夠成功行商一回,所賺的財帛,也不過寥寥糊口。誰料想,那天子卻要強收我等之稅賦,凡不納者,皆不得入草原行商,這是何道理,誰知道那宣府商社納了沒有?”
“……不但是普通商賈,就算是有官身的人,他也居然,哼,咱們大明立國至今,何曾聽聞地這等奇事。”
聽著這兩名商賈的報怨,對于朱祁鎮在宣府對待工商業的態度上,胡彥也同樣心里邊頗有些不滿。其實,除了孫、劉這兩名巨商之外,江淮一帶的商賈士紳,對于朱祁鎮的一舉一動都份外的敏感,因為朱祁鎮可不僅僅在宣府斷了他們的財路。
更是讓大同、甘肅等邊鎮也都照章實施,但凡是要與草原貿易的,都必須交納稅賦,不管你的后臺是不是官員或者是讀書人。
這讓他們都變得警惕了起來,甚至覺得朱祁鎮造船,是不是會影響到他們的海貿,又或者是想要把手伸到了南方的商貿行為中來。
“看來,應該與我漕運無關,既然如此,本官又何必再留,陛下的所作所為,難道是我一個小小的漕運都御史能夠管得了的嗎?”想到了這,胡彥徐徐吐了一口氣,站起了身來,朝著這兩名唾沫橫飛,不停訴苦的巨商一揖。“二位,此間事了,本官還有要務在身,就先行告辭了。”
看到胡彥此等表現,孫、劉二人不由得一愣,開口挽留不已,奈何胡彥執意,只能送至了茶樓之外,看著那胡彥坐轎遠去,孫姓老者不禁冷哼了一聲。“這位胡御史還真有官威,呵呵,一看此事無涉漕運,就這么走了。”
“是啊,看樣子,咱們可真找錯了人了,此人膽識實在是不足大用。也罷,不過是一區區南京供職的漕運都御史。既然他沒有膽量,咱們再找其他路子便是。”劉姓富態老者撫著頷下的長須笑瞇瞇地道,那雙細縫眼里的精明,卻怎么也遮掩不住。
“也好,不過今日總算是能看出一些門道,呵呵,當今萬歲想要學太宗皇帝,那倒是與我等小民沒有什么關系,而且,倒真希望萬歲爺能夠多下幾回西洋東洋的,好給咱們多開辟出幾條商路來,如此,我等……”那孫姓老者即使說到了好事,臉上的表情卻仍舊陰郁得猶如一張死人臉一般。
聽到此言,那劉姓老者亦不由得帶著一臉的笑意,連連頷首不已。
而在遙遠的北方,數名工部官員,正在數十名遼鎮官兵的陪同之下,在那冰雪覆蓋的鴨綠江畔的邊堡周圍那些密林之中穿梭不停,時不時就會有一位工部官員停下了腳步,指揮著那些官兵在其中一棵參天巨木那足有數人合抱的樹干上刨下了一塊樹皮,然后用筆墨在那露出來的樹干上畫上了一個圓,然后又繼續尋找著下一個目標。
“將軍,這些家伙真想從咱們這里弄木材?這也太扯了吧,過去,不都是直接從京師周邊伐木以造殿宇嗎?怎么這一回,居然弄到咱們這邊塞苦寒之地來了?既不通路,路途又遠,這樣一根巨木,這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才行?”一名邊堡守將,打量著那些今天方到了他的邊堡處,就開始忙碌起來的工部官員,一面向著那名陪同這些官員同樣的上司小聲地報怨道。
“你胡說什么?”聽到了下屬的怨言,這位千戶不禁瞪了他一眼,小聲地低斥道:“這些可不是用來建筑殿宇之用的,而是用來造船的。”
“造船?”這位邊堡守將抬起了腦袋,看著那些高十數丈的參天古木,不由得砸舌不已:“我說將軍,這得造多大的船?要知道,這些老樹,起碼都得有好幾百年,高十來丈……”
“呵呵,這你就不懂了,陛下是準備建造寶船,沒有這樣的巨木,像三寶太監昔日下西洋時那樣的寶船,能造得出來嗎?”那位千戶大人撫著頷下短須呵呵笑道。
“原來如此,嗯?”那名邊堡守將一臉恍然地點了點頭,可旋及眼珠子又瞪得溜圓,轉過了臉來沖那位千戶道:“大人您莫不是誆末將吧,寶船廠可是在江南,從咱們這里運木材過去,這數千里,怕是萬里都有了,這得多少年月才能到達?”
千戶一臉黑線地翻了翻白眼,無力地把玩著手中的馬鞭,要不是這家伙跟自己多年的好友,說不定真想一鞭子抽這丫的腦門上,讓這家伙開開竅。“我說趙逵,你能不能長點心眼,這些木材送到京師都得好些年月,送到江南,你就不怕這些木頭都朽啦?”
“告訴你吧,陛下已經著令在金州中左衛、金州衛青泥洼,鎮江堡以南的鴨綠江畔,此三處,準備都要建造港口,而那青泥洼,要建造一個船塢,專用在北方建造寶船……”這位千戶小聲地在那名邊堡守將的耳邊小聲地嘀咕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