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宋老立下軍令狀

  空軍的一位領導問道:“宋總,你們真有把握?可敢立下軍令狀?”

  很顯然,空軍領導是很喜歡六一一所的蛟龍戰斗機的,只是對于研制進度,技術風險,還有很大的疑慮,所以才有此一問。

  這下可是把宋老給逼上梁山了。

  當然宋總是非常有信心的,因為六一一所現在可是多了李軼這么一個天才設計師!以前在十號工程方案論證會上,那時候宋老都敢立下軍令狀,現在他就更加不會怕了。

  宋老甚至沒有猶豫,就大聲道:“請領導放心,我保證,我們六一一所,在三年內,一定把新重殲送上藍天,五年內完成定型!”

  五年就要研制出一款重新殲擊機,而且性能指標還這么高!這絕對是航空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軍令狀!

  這在世界航空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三代機可不比五六十年代的噴氣式戰斗機,它的復雜程度是殲五殲六這些一代機的成百上千倍,可以說全世界能夠獨立研制三代機的國家,屈指可數。

  而三代機的研制周期,通常都是在十年以上。

  比如說著名的蘇27戰斗機,從一九六九年開始設計研制,到一九八五年才完成定型,裝備部隊,用了十六年時間。

  而著名的F15戰斗機,從一九六二年開始研制,一九七四年才開始交付首架量產機,算下來也用了十二年。

  即便是中型單發三代機,也需要很長的研制周期,F16戰斗機,不算前期YF16技術驗證機的研制,也用了六年時間才完成研制,要是算上YF16技術驗證機,那么也在十年以上。

  現在六一一所,要在沒有前期技術驗證機的情況下,五年時間就要完成一款先進的三代半重型殲擊機的研制任務,確實是讓領導和專家們都感到震驚。

  要說改進型倒還是有可能的,后來的殲十雙座型機,就正好是用了五年時間,三年實現首飛,兩年完成試飛鑒定,但是新重殲可不是殲十的改進型,而相當于是一款全新的型號。

  當然如果非常要說蛟龍重型殲擊機,是殲十戰斗機的雙發改進型,那就沒辦法了。

  這也是中國和美國軍用飛機,在研制流程上的區別,在中國一款新機的競標,不是先進行實機研制,沒有技術驗證機,而是直接用設計方案來進行PK,這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中國可不是美國那樣的有錢。

  而美國就牛了,直接讓競標的公司,先搞出技術驗證機來,還要進行一系列的測試,然后進行對比,再選出中標的機型,最后發展出量產型。

  也就是說,美國的戰斗機研制流程,是驗證機,到工程機,再到原型機,最后是量產機,而中國則是直接從原型機到量產機。

  空軍領導又笑了笑道:“那我們六一一所的孫總師呢,你敢在這里立下軍令狀,保證在三年內完成首飛,五年完成研制任務么?”

  孫總師還真沒想到,空軍領導會有這么一問,頓時他就有點猶豫起來,沉吟著不敢回答。

  確實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不可能隨便立下軍令狀!

  要是到時候無法完成任務,那么今天立下的軍令狀就要生效了,到時候不但他這個立下軍令狀的所領導,總師,要接受處分,甚至整個六零一所都要承擔責任。

  其實十號工程的方案競標時,宋老也是在當時和六一一所,誠飛的另外兩位領導,共同立下軍令狀,拿到了十號工程項目。

  而當時的六零一所總師卻由于沒有太大的把握,不敢當場表態,痛失新殲項目。

  現在孫總師,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但是同樣的孫總師,可不敢立下軍令狀,因為矛隼重型戰斗機,本來就是利用隱身四代機預研的成果,結合蘇二七戰斗機,修改后拿出來的方案,本身也是比較倉促的,就算借一百個膽給孫總師,他也不敢當著這么多領導和專家們面,立下軍令狀啊。

  不要說五年,就是十年,孫總師也不敢肯定能夠完成這個任務,因為三代重型機的技術太復雜了,這不光是設計所這個總師單位的事情,它還涉及到成百上千個協作單位,是整個航空工業系統共同協作,才能完成的任務。

  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嚴重的拖延研制進度,有時候總師也沒有辦法的,畢竟總師不可能解決所有的技術問題。

  現在孫總師又猶豫了,最終孫總師不敢拍胸膛,只得回答道:“我們爭取五年完成研制任務,但是說實話,我們并沒有絕對的把握,畢竟三代重型機,技術復雜程度太高了,還涉及到方方面面,整個航空工業系統的協作,這不是我們設計單位可以保證的。”

  空軍領導聽了,微微一笑道:“好吧,看來還是宋老更有魄力啊,我們會綜合各位專家的意見,最終決定新重殲是否立項,以及由哪家單位來負責研制任務。各位專家,有意見可以繼續發表!”

  其實這時候專家們也看出來了,空軍方面,顯然是更傾向于讓六一一所中標了,立項是幾乎肯定的!

  孫總師此時也有點懊悔,如果剛才一口答應立下軍令狀,那就好了,可是他真是沒有一點把握,五年時間太短了!

  不要說全新研制這么一款比蘇二七戰斗機還要先進的三代半重型機,就是五年時間能不能把蘇二七戰斗機整利索都還不好說呢,現在蘇二七戰斗機組裝的工作,遇到的問題還一大堆呢,非常讓人頭痛。

  接下來,專家們又開始紛紛的發表意見了,不過這回很明顯,專家們的意見,似乎都受到了空軍領導的影響,大部分的專家,都表示更傾向于六一一所的蛟龍重型戰斗機設計方案。

  不單單是因為這個方案更加的詳細,同時也更加符合空軍和海軍的需要!

  六零一所和盛飛,在蘇二七戰斗機國產化的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專家們怎么會不知道呢!

  而殲十戰斗機在研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就要少得多了,更不要說現在六一一說還出了一個妖孽般的天才設計師李軼。

  殲七MF戰斗機很快就要首飛了,可見BUMP進氣道設計技術是沒有問題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