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95章 不動如山

  錢得志一報到,就被認命為《巨大高科》,也就是LED公司總經理的事實,驚掉了一地下巴。

  LED公司剛一出世,就已經有了諾大的名頭。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宣傳報道,LED大屏已經成了新聞的風口,冰城在高科技領域的最新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心血結晶。

  主樓前的大屏屬于臨時搭建。按理說,大會一過就應該被拆除,至少應該停用。

  它已經超額完成了任務。這里面的很多LED,甚至是電路板,說實話,質量實在不是很讓人放心。

  在大會期間,每到后半夜,夜深人靜之時,總有一大堆黑影爬上爬下的維護。好不容易順利的把這三天熬了下去,大家都想休息一下。

  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來自學校和冰城的雙重抵制。

  彩色大屏,已經成了冰城的一個全新旅游景點。不論是什么人來冰城出差或者參觀,主人們總要把客人拉到這里逛一圈。

  沒有辦法,LED公司只能妥協。每天晚上,8點到8點半點亮半個小時,算是給大家有個交代。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巨大高科,LED大屏公司的總經理職位,就這樣的被拱手讓人了?

  多少人知道了這個消息,錘胸頓足不已。

  在其位就要謀其政。

  錢得志雖然還有些無法相信自己的奇遇,但想盡辦法證明自己,就是他的一個本能。拼命的工作就是不二選擇。

  我被選中,是因為我的能力。我遇到了伯樂,是因為我就是一匹千里馬!

  公司當前的第一任務就是生產線的搬遷與投產。

  LED生產線,始于手工1.0版本的夾具生產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條生產線的部分工序,逐步的被廠家送來的各種測試設備所替代,慢慢變成了一個大雜燴。

  這種逐步升級的做法,在LED技術還在劇烈變化的過程中,適應能力很強。在其它廠家還在對比,研究最佳工藝路線的時候,光電的樣品已經生產出百萬之多。

  但這種做法,也造成了產品質量的完全不可控。

  例如,在生產線上,有三臺不同時期生產的MOCVD同時工作。由于各設備不是一個時期生產的,其內部構造并不相同。那么運行時,各自需要的工藝參數,例如原料的比例,時間,溫度,都會有不小的差別。

  這種差距,再加上操作人員的隨意性,例如白班和晚班的人就是不同的,今天和明天的,又是不同的。導致生產出來的外延片,每天都會出現好幾個不同版本。

  在手工加工時代,這種問題還可以忍受,但到了大工業生產,問題就必須解決。

  這次生產線搬遷,也是一次工藝設備及工藝流程理順的過程。

  LED公司,會議室。

  “為什么會有四臺光刻機?”

  對著設備工藝布置圖,新任總經理提出了疑問。錢得志是材料專業出身,狠狠的惡補了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冒充一下技術人員,也能唬住不少人。

  在LED的生產流程里,一般來說,產量的瓶頸是MOCVD。因為外延片的加工,屬于間歇式加工,用時長。尤其這一代的設備,還不可以批量加工。同時使用幾臺MOCVD,就成了大家的共識。

  但是一條產線上擺多臺光刻機,就沒有必要了。

  “這是小成的意見。”

  王青山也對這種浪費光刻機的行為,表示不解。以產能的角度來計算,擺一臺光刻機足夠。哪怕出于備份的考慮,兩臺光刻機也就夠用了。

  “他管這種布置叫做不動如山法。他的目標,是用一堆功能單一的設備,取代自動化設備。”

  “不動如山?”

  錢得志雖然算不上什么學霸,但能夠留校的選手,水平也不會太差。現在他居然遇到認知障礙。

  隨著時代的進步,設備的自動化程度也是越來越高。尤其光刻機這種東西,造價都比較高。能復用的機器,為什么不復用。

  在LED芯片的加工過程中。光刻機在整個工序中,總共出現了四次。

  第一次是《蝕刻》,在外延片上,蝕刻出發光二極管晶粒的高臺。

  第二次出現在鍍ITO透明導電膜的工序當中,第三次是為了鍍P,N兩個電極。最后一次是鍍Si02保護層。

  這四個工序相對都比較簡單,完全可以用同一臺光刻機完成。

  而眼前這種,使用四臺光刻機,每臺完成一種單一功能的做法,讓人無法理解。

  “他這個方法是從哪里看來的,還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錢得志不敢發老板的牢騷,只好拐彎抹角的諷刺一下。那個人的名字,在LED領域閃閃發光。如果誰發現他說錯了,趕緊回去好好看看,肯定是臨時工記錯了。

  王青山沒有接話,盡管他對這種工藝布置思路,完全不能接受。

  想避免替換掩膜造成的操作誤差,那還不容易?弄個簡單的邊框就好。到時候,把東西一對齊,這不就解決了嘛!

  王青山身份比較超然,說話也非常有份量。他恐怕是在光電體系里,唯一能對成永興提出質疑的人了。正因如此,他也就越發謹言慎行。

  兩個人對此事也討論過,但成永興對這種工藝布置方式異常堅持。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LED生產線的一個使命,就是概念驗證。在夾具時代如此,到了設備階段,還是如此。

  隨著光電集團的日益擴大,影響力也逐日增強,以至于在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很快的形成了一個新的工藝布置方法。《不動如山法》。

  這個方法的核心,就是所有的設備,都盡量拋棄自動化控制,每個工序,都只負責一個簡單的工藝步驟。

  這種工藝及設備布置方法,深受廣大設備供應商歡迎。

  只需要一臺設備的工藝位置,現在需要好幾臺,乃至十幾臺完全相同的設備來完成。

  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取消了自動控制所需的機械運動,檢測,校準等功能,設備的制造難度也大大下降了。

  這種方法在光電科研的成長初期,還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光電科研的策略就是小步快跑,幾個月就迭代一次技術。自動化設備研制周期長,是根本跟不上這種迭代速度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它的負面作用也慢慢顯現了出來。以這種核心思想布置出來的生產線,哪怕以國產設備的價廉,成本也慢慢到了不可承受的地步。

  生產線的總造價,不僅僅包含設備購置成本,還包括設備的布置成本。

  設備有了,放哪里呢?廠房面積要吧。廠房面積大了,空調功率是否要加大。空調功率加大了,電消耗要增加吧。

  這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后續問題,成為了后世科研工作者口誅筆伐的目標。

  其實,成永興的這種做法,才符合BYD反動方法的思想核心。那就是通過延長工藝鏈條的方式,降低設備的自動化水平。

  在日本,一條電池生產線,在自動化設備的幫助下,整條產線只需要20個人。但是到了BYD手里,一條同樣功能的產線,需要工人達到千人之多!

  之所以堅持這種做法,也是被當前設備加工制造水平逼出來的。

  由于國內在精加工與自動控制領域的差距,除了浪費錢的笨方法以外,以一個程序員的角度來看,是一點解決的辦法也沒有。

  越是傳統行業,差距一旦拉開,就越難追趕。因為在這些行業里,沒有金手指。

  機器沒有辦法,但是人有辦法。

  人是萬物之靈,什么樣的精細操作都可以完成。用人動,代替自動,在這個階段,是完全可行的。

  而且這個方法,其它國家還學不了!

  大下崗時代,那么多熟練技術工人,都白白浪費掉了。這些人力資源就是支撐大型人動生產線的底氣。

  當然,更重要的時間。

  信息就是金錢,金手指的數量,也是有限的。

  采用傳統做法,一年多才能建成一條生產線,想跨越式發展,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大家建線速度,完全一致。那么你建一條,別人有更有錢,他能建十條,這個仗要怎么打?

  這種情況下,唯一正確的應對方式,就是不停快速迭代,不停推出新產品。

  每迭代一次,就讓跟在后面的追趕者,產線還沒有建成就過時!

  這就跟LED技術一樣,如此往復幾次,就沒有人敢在后面跟了。

  當產品都賣不出去的時候,談產率,產能,自動化生產水平,有什么意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