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分了,更奇妙的是,那些信徒們一分錢也沒有帶回去。
十幾分鐘前,分給信徒們的“日元山”,十幾分鐘之后,又完好無損的重新堆了起來。
錢山還是那座錢山,神婆還是那位神婆,只在信徒們的指尖,留下了淡淡的銅臭味。
神婆說,蝦蟇大神降臨人間,眷顧我們,這只是一個開始。
以后我們將會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蝦蟇大神第二期炒股神愿,我已經接受到指示,第二期,將比第一期賺的更多。
我不勉強大家,愿意參加的兄弟姐妹,現在就能參加,不愿意的,拿錢回家,脫離蝦蟇大神的眷顧。
這話一講,臺下信徒里,有一半猶豫的,有一半立刻表態要再參加的。
這一半立刻參加的,拿著錢上臺登記,另一半看著其他人這么信心滿滿,也因為貪婪和從眾心理,而不甘人后。
于是,荒唐而神奇的一幕發生了。
進入八十年代后,因為廣場協議和米國威脅,日國政府不得不完全開放金融市場。
這個完全開放金融市場的結果,就是出現了銀行危機。
以前日國企業借錢渠道單一,基本就是找日國銀行借。
而今市場開放,融資渠道多種多樣,日國銀行不是唯一選擇了,這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銀行業危機。
1991年,興業銀行公開發行債券,共計劃募資7000億日元。
興業銀行宣布公開發行債券的第二天,尾上神婆就一個電話打到興業銀行董事局管理部。
她告訴部長河西京二,我打算買2800億你們的債券。
河西部長樂呵呵的陪笑,尾上神婆一開口就認購2800億,可它一共就發行7000億啊,你說你是銀行經理,看到這樣的大客戶,你能不像神一樣供著嗎?
而且這不是尾上神婆第一次認購興業銀行債券,1990,1989年等,她都認購過。
88年,小玩玩,認購了130億89年,認購了531億90年,認購了2179億91年,最瘋狂,認購了2861億 而尾上神婆認購的錢,當然是來自于她的信徒們咯,還有就是在股市賺到的錢。
要知道,尾上神婆是興業銀行的超級VIP,而興業銀行當時和日國其他銀行所面臨的難題一樣,就是沒人來借錢。
因為日國企業有更多融資渠道了,所以沒人來找銀行借錢了。
而沒人來找銀行借錢的話,那銀行靠什么賺錢?
所以對于興業銀行來說,最大的困擾是“誰能來借我們的錢”。
在這個大背景下,興業銀行的高層和尾上神婆又關系熱絡,尾上神婆又是興業銀行的超級VIP,那么興業銀行將錢借給尾上神婆就成了一樁順理成章的事。
銀行危機什么時候開始的?
也就是87、88年開始的,而根據泡沫炸裂后暴露出的真相來看,其實在1988年。
在神婆開始擁有眾多信徒的時候,尾上神婆一年內,就從各個銀行借到了總計2000億日元的資金。
可以這樣說,因為發生了銀行危機,銀行為了生存,就必須四處派出業務員,尋找愿意向銀行借錢的“大人物”。
而尾上神婆,就恰恰是當時的“大人物”,于是銀行專員就主動找上她,求著她向銀行借錢 第一筆100億,第二筆500億,光在1988年這一年,尾上神婆就借了足足2000億。
而這2000億中,又有530億,去買了1989年興業銀行的債券。
不過沒關系,因為1989年,興業銀行又借給尾上神婆1800億。
要求著尾上神婆來借錢的當然不光是興業銀行,1989年,尾上神婆從各個銀行共計借到了11900億日元,到期還了的6800億。
銀行當然不可能白借錢,這上萬億的融資,一天光利息,就是1.1億。
一天利息就是1.1億,誰還的了這錢?
為了還每天高達1億日元的利息,此時擺在尾上神婆面前的路,只有一條,就是繼續借錢。
只有繼續借錢,拆東墻補西墻,才能繼續玩下去,才能讓這個局不崩盤。
所以前前后后,尾上神婆向各大銀行的借款總額,達到了27000億日元。
這個27000億什么概念?
當年日國大阪市一年的政府預算是13500億,尾上相當于借了兩年的大阪市財政預算。
要知道大阪是僅次于東京的日國第二大城,可有一個平民老百姓借到了這個第二大城市兩年政府預算的錢,這是不是不可思議呢?
這就是真實發生在日國泡沫時代的事情。
其實,銀行當然不是傻子,只不過銀行,已經“輸不起”了。
金融圈有句話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當你借了銀行100萬的時候,銀行是你爺。
當你借了銀行1億的時候,你是銀行的爺。
這就充分說明了,當時那些借錢給“尾上神婆”的銀行的心態。
當銀行借給尾上的錢達到一定規模后,銀行其實已經和尾上綁在同一條船上了,此時銀行所能做的,就是盡全力避免尾上倒了。
因為一旦尾上倒了,那么,銀行借給尾上的幾百億,幾千億,也全都成為泡沫。
而這么大的壞賬,足夠給一家銀行致命打擊了。
這樣瘋狂而魔幻的游戲,一直玩到泡沫時代破滅為止。
最終尾上神婆和她的2萬7千億,和泡沫時代一起破滅。
興業銀行因為尾上神婆而元氣大傷,這成為日后興業銀行合并重組的重要原因。
后世日國三大行之一的“日國瑞穗銀行”,其實是由由興業銀行、富士銀行、勸業銀行,這三家合并重組后的產物。
興業銀行、尾上神婆和泡沫時代,一起慘烈的落幕了。
資本世界所有的瘋狂,其實都差不多,許多國家不也走這條路嘛,也不僅有日國有六萬億刺激,也不只有日國股民瘋狂、房市瘋狂。
有自身原因,也有米國原因。
前面有日國這個范例,經濟學家哪里去了?
泡沫膨脹的過程是盛宴,沒有人知道這個膨脹過程有多么漫長。
有人抓住了機會,享受到盛宴。
而有人錯過了時機,甚至承受的是災難。
最后是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