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129,給自己一個臺階下

  劉婧的心也被震的咯噔一下,但她哪肯就范,也站起來,大聲道:“我想什么時候檢查,用得著你教我嗎,你們就是官官相護,包庇楊可。”

  但聲音和氣勢照比王霞可遜色了許多。

  楊可一直靜靜地坐在桌前,面色平靜,眼睛微微閉著,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在打坐。

  眾人心道:這小子真是心大,為你一個人都打的狗血噴頭了,還能坐得住。

  何峰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不用再多說了,你倆都坐下。”

  二人坐下后,何峰望向楊可,道:“楊可,這件事提到了你和4班,你有什么要說的嗎?”

  楊可睜開眼睛,平靜地道:“如果擔心4班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有三種方式可以知道。

  一,可以看檢查科的每天檢查記錄。這是最快捷的,也是最方便的。

  二,如果不相信檢查科,可以開箱檢查。這是最準確的,但也是最耗時的。

  我初步算了一下,全體檢查員都加班,也得一個白天兩個晚上,再算上重新熨燙、裝袋、裝箱。整理車間也得多干一個白天兩個晚上。

  而兩個晚上相當于3天的工作量。也就是說全部檢查完,工人和檢查員需要連續干四天四夜,不休息、不合眼。

  最快第五天中午出貨。但是,我提醒各位,這批貨最晚是不得超過第三天零點。

  第三種方法,是以逸待勞的方法,那就是按部就班,正常出貨,等待客戶的反饋。”

  眾人大眼瞪小眼,如果按照劉婧的想法開箱檢查,那不是連這批貨都出不去了嗎?那這個責任她能付得起嗎?

  隨即眾人恍然大悟,劉婧是要雞蛋里挑骨頭,然后把責任推到4班和楊可身上。這樣就是因為楊可的錯誤指導,導致4班產品不合格,而影響了出庫。

  這一招太陰險毒辣了!

  眾人對劉婧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改變,真是心如毒蝎,想到可怕之處,有的人甚至情不自禁的打了個冷顫。

  要知道,當時服裝廠給外商加工的服裝大多是中下檔服飾,所以對于質量要求,不是非常嚴格,而是有一定伸縮性的。

  比如,兩個兜口相差0.5厘米,這點誤差可以過,也可以不過,標準完全掌握在技術科手中。

  而這個標準的尺度一般都是生產前,先打樣品,然后讓客戶鑒定得出的。有經驗的技術員會與客戶探討各部位的誤差,做到心里有數。

  但這個誤差一般是不能全部告訴車間的,比如0.5厘米的誤差,會告訴檢查員只允許0.3的誤差,這樣才能保證質量。

  如果如實告訴的話,那么達到0.7厘米的誤差,工人也會認為只差了0.2厘米,不算差,這樣質量整體就下來了。

  若是高檔產品就不可以了,必須與工藝完全一致。

  所以這個伸縮性正是劉婧扳倒楊可的唯一砝碼。正因為如此,劉婧才會不顧一切地要全面檢查。

  而出庫是把產品運送到碼頭,裝入集裝箱通過海運運走;或者是運送到機場,通過空運送到目的地。

  這個日期都是簽合同的時候就已經定好的,是不能更改的。如果趕不上這個班次,那么就得繼續排號,再申請下一個班次。

  這可不是坐火車,有很多班次供自己選擇,或者可以倒車。貨輪和飛機那是先要報關的,要提前定的,很麻煩。

  所以下一個班次不知道要等到哪天。

  接下來面對的就是費用問題了,定好的班次沒有走,這筆錢必須由廠家承擔。再次申請的所有費用也由廠家承擔。

  這些還不算,最最重要的是,將面臨客戶提出的巨額賠償。

  要知道,當時能在國內加工服裝的都是發達國家,那邊都是市場經濟,貨物晚到了,就意味著極有可能被其他公司搶先上市。

  等自己的貨上市時,市場已經飽和了,甚至是過時了。產品賣不上好的價格,必然虧損,這個損失當然要生產廠家買單了。

  時間就是金錢!這在當時,雖然國內也喊出了這個口號,但還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李剛馬上問檢查科長的檢查情況。

  檢查科長來的時候就感覺與早上的事情有關,所以把檢查記錄也帶來了。

  李剛很仔細地翻看著,然后遞給何峰,何峰看完對廠辦主任道:“散會后把這15天的記錄重新抄寫下來,徐樞記回來時,你呈報上去。”

  何峰說完,又與李剛和工會主任小聲交流了幾句,然后道:“對于劉婧同志的處理結果,廠部的意見是一致的,不可更改。劉婧同志,如果你有不同意見,可以向徐樞記反映,也可以向紡織局反映。這件事就到此為止。”

  何峰說到這里,并沒有再說話,而是望向劉婧,似乎給她一個說話的機會。

  劉婧知道,即便自己怎么說也無濟于事了,如果再多說話,那就是無理取鬧,犯眾怒了,但打死她也不會低頭認錯的。

  雖然覺得窩囊,但心中還是有盤算的:不是還研究革新嗎,好啊,我在那里等著你,楊可!

  “對于廠部的決定,我不認同,但我尊重,而且我會維護我的權益的。”

  這句話也算是劉婧給自己一個臺階下。

  李剛道:“既然這樣,那就進行下一個議題,關于革新的討論。我想在座的同志和工人們都迫切地想知道革新進行到什么程度,今后如何發展,以及廠部的意見。

  革新革新,說到底就是兩個問題,一是產量問題,二是工資問題。其他問題都是小問題,所以這兩個問題是重中之重。

  下面我們請楊可同志匯報一下服裝分廠一車間4班的革新進程。”

  李剛的話音剛落,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楊可。

  眾人對楊可的認識大多是看到公告欄里楊可的照片,或者在電視上看見楊可的形象,兩千多人的工廠,并不是總能遇見的。

  楊可事先并不知道要討論4班革新的問題,雖然沒有準備,但所有數據都在腦子里,所以并沒有顯得慌亂。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