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這個字眼,有太多的寓意。
對小時候的馮一平來說,他知道,沿著學校前的那條路,十幾里外是外婆家,三十多里外是鎮里,一百多里外是縣里,三百多里外是市里,再往上,四百里外,五百里外,對他而言,那就是世界。
對于現在的馮家沖村民來說,通沒通路,是一個窮,還是富的標志。聽著那些住在公路邊,或者是路早就修到村里的人,來村里時說,“唉呀,還是你們這好,住在路邊也煩,路上的那些車啊,三更半夜也不消停,大清早的就開始鬧。”
他們不傻,他們聽得出那話里的炫耀和優越感。
大夏天開工以后,在四叔的帶領下,留在村里的,都有些年紀的村民們,只請了少量的工程機械,能用鋤頭挖的,就用鋤頭挖,挖出來的所有土石方工程,也都是他們一筐一筐的挑走。
修出雛形以后,平整的工作也用土辦法來做,用牛拉著石磙,碾了一遍又一遍,當然,在鋪水泥之前,還是得請壓路機壓一趟 也許是老天眷顧,自開工過后,沒有下過大雨,也沒有出過一起大的安全事故,在冬月初,一條嶄新的水泥路終于竣工。
在揭下地膜和鋪在上面的草席之后,平整的水泥路面,散發著銀灰色的光芒,在家的男女老少們,像過節一樣,拖兒帶女的,笑著在嶄新的路上走。
四叔高興的給馮振昌打電話,“路提前通了,大家一致決定,通過這條新路的第一輛車,只能是你們家的,現在路的那一頭,我們都用架子攔著呢,你們快回來一趟!”
得到這樣的榮譽,讓馮振昌很激動,放下了電話,他半天說不出話來。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梅秋萍問他。
聽他一說,梅秋萍也和他一樣,短短的失神了一會,這樣的待遇,超過他們樸素的衣錦還鄉的想法很多,鄉下都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這樣的安排,是對他們莫大的承認。
“不要愣著了,趕緊給一平打電話,剛好明天星期六,我跟玉萱說。”梅秋萍說這話的時候,聲音有些尖。
于是,難得的在不是春節的時候,馮家一家四口,踏上了回鄉的路。
他們下五趕到了梅家灣,晚上的熱鬧,自不必說,大舅和三舅他們的掛面廠,越辦越紅火,現在二舅又在鎮里管著個磚廠,已經在塆里招了有十幾個人,這個月就去廠里上班,另外的一個櫥柜廠,他們家也是大股東,梅家灣的人,對待他們,已經不是對待普通的女婿和嫁出去的姑娘。
他們這餐飯吃的很不安生,經常有人進來打斷,不過,馮一平發現,這樣的打斷,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他們好像都很享受。
梅秋萍和馮振昌,說了一晚上,一定要讓梅建中和他們明天一起上去,兒女這樣高興的事,一定要父母跟著分享。
第二天是個好天,太陽一早就出來了,給這冷冽的寒冬,增加了絲絲暖意。
在梅家灣吃過早飯后,馮振昌在前,馮一平在后,開了不到二十分鐘,就到了村里那條路的路口。
四叔帶著幾個村里的長輩——主要是年齡大,正坐在路口的木欄桿上抽煙等著。
沒有什么虛頭巴腦的儀式,大家寒暄了一陣,馮振昌把那些老人請上了車,四叔將準備好的一條紅綢子,掛在馮振昌的車頭,然后點燃了一掛鞭炮,兩輛車就緩緩的向村里開去。
鄉里的一些人也出來看熱鬧,有些不屑,又有些羨慕,他們住在公路邊都好多年了,可是,他們的路,現在還是機耕路,而馮家沖的這條,可是十五公分厚的水泥路。
冬天的老家,昏黃色依然是主色調,路兩邊地里的小麥,地邊的茶樹,是難得的綠色,塆前屋后那些高高的泡桐樹上,一片葉子也沒有,樹上的那些鳥巢,就格外的醒目,田邊的小河里,水不多,河岸邊,也滿是枯草,幾只雞正在里面啄著草籽……。
總之,這是一個很原始的農村,一個很平凡的冬日,可是,現在,就因為村邊的這條銀灰色的路,和路上的那兩輛車,給這個偏遠落后的農村,增添了不少現代的色彩。
幾條狗,卷著尾巴,一直跟在車后面跑,路邊的那些房子里,歇在家里的人,都搬把凳子,坐在門前,看著他們過來,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都站了起來,大聲的跟他們打招呼。
村后的那個埡口的兩邊,都是開出來的坡地,老遠就能看到,兩邊的山頭上,都坐滿了人,當車駛過埡口的時候,兩邊都發出了很大的聲音,這是為終于通路了歡呼。
馮振昌和梅秋萍,穿著平時穿的衣服,從車里下來,馮玉萱原本說要把最好的衣服穿回來,遭到了爸媽的反對,不管什么時候,他們都是馮家沖的人,回馮家沖是回家,不是走親戚,不能搞得和原來的那些鄉親們,像兩個世界里的人一樣。
他們兩個加起來都快一百歲了,現在面對著這么些人,也有些臉紅,有些局促,不過一會就適應了,提著包,挨個的給那些老人一邊問好,一邊發煙。
兩邊山坡上坐的,都是一些有年紀的老人,也是修這條路的功臣,他們大多數都頭發花白,穿著以藍黑兩色的中山裝為多,而且十個有八個,秋衣的領子都是破的,長年在大太陽下勞作,面色黝黑,額頭上滿是皺紋,偏偏在馮一平眼里,他們是最干凈的。
這時,老人們大多雙手抱著膝蓋,笑呵呵的看著這路和路上的車。
這笑,絕對是發自內心的,是先從眼里笑起,然后再舒展到臉上。
歷經滄桑的他們,這時的眼神是那樣的清澈,就像是襁褓中的嬰兒一樣,臉上的笑,是那樣的純真爛漫,不慘一絲雜質。
這樣的眼神,這樣的笑,極富感染力,馮一平的眼睛都有些潤潤的。
農村上檔次的喜事,一般都要坐席,今天也不例外,中午,村部前的曬谷場上,和村小學的操場上,擺了幾十桌,村里殺了兩頭豬,做了好幾個豆腐,再加上各家在菜園里摘的一些菜,花色不多,但分量很足,酒也不是什么好酒,以老米酒為主,度數不高,即便是這樣,好長時間沒醉過的馮振昌,今天又醉的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