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43章 不就是一些石頭嘛,就能增加水稻產量?

  漢水作為長江最大的一個支流,將鄂州與襄州完美的串聯了起來。

  而襄陽作為襄州的治所,繁華程度遠超后人了解。

  在后世,襄陽在哪里?

  估計有不少人都是不知道的。

  哪怕是知道的人,也沒有太把這座城市當回事。

  畢竟,它的存在感有點太低了。

  但是,放在大唐,襄陽卻是有數的繁華之地,襄陽縣更是上上縣。

  可以說,襄州是跟揚州、洛州等大州一個級別的存在。

  當然,這跟襄陽離長安比較近,又有漢水直通關中和長江有莫大的關系。

  “王爺,這襄陽城可是一點也不比揚州城小呢。”

  站在船頭,武媚娘看著長不見底的城墻,不由得感嘆了一句。

  襄陽九里郭,樓堞連云樹。

  按照白居易的詩作里頭記載,襄陽城長寬大概有九里,在古代,算是少有的大城了。

  看過《神雕俠侶》的書友們對郭靖鎮守的襄陽城應該有所印象,這個襄陽城,就是武媚娘眼前的這座。

  可想而知,襄陽城在古代的地位有多高。

  “這襄陽作為山南道最繁華的城市,也是拱衛關中的一個重要關隘,城墻建設自然不凡。”

  李寬也是第一次來襄陽,雖然心中也有點驚詫于它的雄偉,不過卻是很好的掩飾住了。

  看來,自己把襄陽這一帶作為南洋水稻推廣之地,算是選對了。

  為了能夠趕在程靜雯生娃之前回到長安,李寬在鄂州并沒有待太久就來到了最后一站襄陽。

  如果一切順利,自己應該可以在七月份趕回長安城,再不濟也可以在中秋之前回到。

  “王爺,這襄州是觀獅山書院的學員去的最多的一個州府,也是關中道移民數量最多的地方。這里的南洋水稻種植應該面積應該是最大的。”

  武媚娘滿懷信心的跟著李寬下了船,踏上了襄陽的土地。

  “襄陽離長安那么近,應該沒有那么多幺蛾子,我們先去襄陽縣里面住下吧。”

  如此重鎮,大唐皇家錢莊和西北貿易在這里都是有分號的,李寬自然不用跟襄陽縣令搶地盤住。

  “這一路巡視了這么多州府,我們基本上都沒有好好的游玩,這一次,你不會又整天讓人在縣衙里面審理案子了吧?”

  武媚娘嬌嗔的抱怨了一句。

  她已經記不住自己到底審理了多少個案子了,整部大唐律,她都快能背下來了。

  “嘿嘿,再審理幾個案子就行了,我們這叫善始善終,不能讓人家襄陽百姓覺得本王在區別對待嘛。”

  李寬想到自己系統中96/100的進度條,迫切的想要看看一百個案子的審理任務完成之后,系統會開放什么新模塊出來。

  “真的只是幾個嗎?”

  “當然,一只手數完就不審了,讓襄陽縣令自己煩惱去。”

  在襄陽縣城西邊,靠近汗水支流的一處村落,原本只不過是幾十戶人的小村落。

  自從去年底,關中道遷移了上千戶人家到襄州之后,這個村落就成了一個有著超過百戶人家的大村子。

  石良和石文的落腳地就是這個叫做梧地村的地方。

  “哥,這水稻已經開始抽穂了,下個月應該就可以收割了。按照去年楚王府的田地上種植的雙季稻的情況來看,我們的地應該也能趕上再種一季呢。”

  石文看著地里一望無際的稻苗,心中充滿了希望。

  關中農戶愿意南下種植南洋水稻的,朝廷準許你擁有一百畝永業田。

  這一條規定,在襄陽得到了非常好的執行。

  不過,由于這些地大部分都是需要自己去開荒,石良、石文兩兄弟忙活了兩三個月也沒有開辟好兩百畝的水田,所以第一季的水稻,實際上只有六十多畝。

  不過,陸陸續續的,他們還在不斷的開荒,等到明年下半年的時候,他們家的兩百畝地就算是開荒出來了。

  其實種植六十多畝地,這也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了。

  當然,他們兩兄弟能夠種上這么多的水稻,跟這個年代的耕作不夠精細也有關系的。

  要不然,跟后世廣東福建那些丘陵地帶,一家只種幾畝地的比起來,實在是差別太大了。

  石良:“五弟,楚王殿下說過的話,什么時候有假?殿下既然向朝廷提議在襄州大規模的種植南洋水稻,這里自然是適合種植兩季的。”

  石文:“哥,你說今年水稻收割之后,我們要不要去買一個奴仆回來?要不然眼看著這么多的良田不能盡快的變成稻田,我這心里難受的緊啊。”

  以前在長安的時候,石文最希望的就是自家能夠有幾十畝地,可惜這個愿望一直沒有成真。

  如今有機會加倍實現夢想,卻是因為自己忙不過來……

  想一想都難受。

  “可以啊,不管是倭奴還是胡人,關中都已經挺多人家在使用,這些人倒也還算老實。”

  石良想了想,同意了石文的提議。

  “哼,他們當然老實了。給我們唐人當奴仆,農忙時節,一天能吃三頓干飯,聽說在倭國,一般的小地主也沒有這個待遇呢,他們還有什么不滿意的?”

  石文自己也是前幾天才開始過上一天三頓的飯的日子。

  可是想到現在連奴仆都有機會過上自己以前奮斗多年沒有過上的日子,心里面莫名的有點不平衡。

  這些奴仆,到時候要是不賣力干活,看我不狠狠的教訓他們。

  “我們家真要是有了兩百畝的永業田,全部種上南洋水稻,哪怕是一畝地只有一百五十斤的出產,一年種植兩季,全年也有六萬斤的稻谷收成,剛開始還不用給朝廷繳納稅賦,不需幾年,我們家可就真的從農戶變成地主了呢。”

  石良這么一算,覺得有點恍惚,有點不敢相信啊。

  什么時候自己也翻身成為地主的候選人了?

  石文:“楚王府的王管事果然沒有騙我們,從關中遷移到山南道,是我們這些佃戶實現階層跨越的最好機會啊。要是留在長安,雖然現在日子也很好過了,但是要像在襄陽這里一樣,還是沒有那么容易啊。”

  “是啊,也不知道朝廷的這個政策什么時候會停下來。我覺得我們得拜托觀獅山書院的哪位郎君幫我們寫封信,想辦法讓人帶回去,把親戚里頭還有闖勁的幾家人都勸說過來。”

  石良的這個想法,應該代表了襄陽縣很多關中移民的心思。

  作為一個軍事重鎮,襄州這里并沒有安排突厥人遷移到這里,留下的基本上都是關中農戶。

  “這個主意好,我看朝廷不可能一直支持關中道的人移民江南,到時候要是取消了一百畝的永業田,只剩下二十畝的話,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這些永業田,真要是拿去賣,至少也要幾百貫錢呢。”

  雖然這些移民的永業田在五年內是不準許自由買賣的,但是終究還是有價值的。

  就像后世大城市里的拆遷回遷房,說多少年不準賣,難不成因為這個就不值錢了嗎?

  廣州的獵德村、林和村、冼村,那可是據說人均家產過億的土豪村。

  除了拆遷補貼的錢,回遷房的價值也是不容小覷的。

  “對啊,也別等了。現在水稻還在抽穗,暫時沒有什么特別需要照料的,一會我們就去找一找觀獅山書院的那些學員吧,我覺得那個姚郎君就很熱情,在村里的蒙學應該可以找到他。”

  “那還等什么?我們趕緊去吧,正好我也有很多話想跟大哥他們說呢。”

  姚遠是今年春從長安城來到襄陽的。

  作為格物學院的學員,他還沒有畢業。

  不過,書院除了鼓勵畢業的學員去到各地擔任胥吏和里正,對于高年級的學員,也是支持他們去外面游學一兩年,然后繼續回到書院學習。

  李寬不希望觀獅山書院出來的學員都是一堆書呆子。

  很多東西,你不自己去親身體會一把,別人說破嘴,你也是領悟不進去的。

  就像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長輩都說去了公司要圓滑一點,要這樣那樣。

  但是,有幾個人聽得進去?

  反正李寬以前自己是聽不進去的。

  而經歷個幾年磨礪,吃過許多虧之后,對當初的那些話才會有更深的體會。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字呀。

  “好了,今天的算學就跟大家說到這里為止,下午接著學習昨天還沒背完的《三字經》。”

  姚遠受到自己耶耶的影響,選擇了進入格物學院。

  但是,基本的蒙學教育,他還是能夠勝任的。

  “姚郎君,你今天沒有去山上找石頭啦?”

  姚遠剛走出課堂,就看到外面的石良、石文兩兄弟。

  雖然大家是到了襄陽才認識的,但是姚遠的耶耶姚默三是楚王府的匠人,而石良兄弟是楚王府的佃戶,憑空之間就多了一絲親切感。

  再加上書院讓學員去到各個南洋水稻推廣的移民州府,其中一個任務就是幫助移民盡快的適應當地的生活,協助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所以姚遠基本上都能認出梧地村的村民,其中石良兄弟更是熟悉。

  時不時的,自己還會在他們家蹭頓飯。

  “不找了,我已經找到一個像是磷礦的礦藏,現在已經準備了幾百斤的樣品,準備選擇幾畝地開始試用一下效果。怎么樣,石良,你們有沒有興趣參與呀?”

  姚遠在格物學院主攻的是探礦、采礦和礦產冶煉。

  不過,他沒有跟他耶耶一樣研究金銀銅礦,而是對李寬有一次在書院里授課的時候提出的磷礦充滿了興趣。

  磷肥可以促使進農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對提高弄作物抗病和抗倒伏能力方面也有影響;更重要的是磷肥可以復促進花芽分化,提早成熟,提高果實品質……

  這些磷肥的優點,姚遠可是銘記于心。

  還有楚王殿下口中的鉀肥,也能大大的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所以,當時姚遠就下定了決心,這輩子要幫大唐的百姓找到大量的磷礦和鉀礦,生產出大量的磷肥和鉀肥出來,提高大唐的農作物產量。

  真要是實現了這個目的,自己也可以青史留名吧?

  姚遠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姚……姚郎君,這……這怎么一個試用方法?”

  石良和石文對視了一眼,有點糾結。

  要說識文斷字,他們肯定是甘拜下風的。

  但是種地的話……

  聽說這姚郎君是觀獅山書院格物學院的學員啊。

  不可能比自己還會種地吧?

  “這磷礦只要碾碎了,就可以變成最原始的磷肥,每畝地里面,適當的添加一些磷肥,水稻可以長得更好,到時候產量也會更高。但是我現在還不確定到底每畝地施加多少磷肥是合適的。因為楚王殿下之前說過,肥料這個東西,并不是越多越好的,要是添加的過量了,反而會起到反作用,如何在其中找到這個平衡點,就需要不斷的試驗。”

  姚遠簡單的跟石良和石文解釋了一下。

  “可以增加水稻的產量?”

  其他東西,石良都沒有聽進去,但是可以增加產量這句話,他卻是牢牢地記住了。

  現在的南洋水稻,產量已經夠高了。

  要是還能再增加……

  這日子,可是真的要越來越好了啊。

  “沒錯,可以增加莊稼的產量。如果能夠找到最合適的添加比例,一畝地增加個幾十斤的收成,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別看幾十斤似乎很少,效果遠遠比不上后世。

  但是考慮到現在糧食的超低產量,一畝地增產幾十斤,其實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增加幅度了。

  石良:“這磷肥不就是一些石頭嗎,真的加點石頭就能增加水稻產量?”

  姚遠并沒有生氣,反而笑了笑,“怎么?你不相信我,莫非還不相信楚王殿下?”

  “看你說的,我怎么可能不相信楚王殿下。不過,你剛才說是試驗,那要是比例不合適,這些稻苗不會顆粒無收吧?”

  石良心中已經傾向于同于配合姚遠展開試驗,不過還想再確認清楚一點。

  “不會,我又不會傻傻的把磷肥鋪滿你的稻田,怎么可能顆粒無收呢?”

  “行,那我同意了。”

  出于過往建立起來的了解,以及大家對李寬傳授的知識的信任,石良倒是很快就同意了。

  “對了,你們今天來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吧?”

  “哎呀,看我這個腦袋。姚郎君你不提醒我,我都差點忘了正事了,是這樣的……”

  石良簡單的把自己的要求提了出來。

  “沒問題,現在就可以幫你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