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81章 北邊的江山大有可為

  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要是不放在一起,也許大家就相安無事了。

  但是,一旦接壤,那么游牧民族必然會是農耕民族的天敵,這是自然規律決定的。

  游牧就注定了它的產出穩定性不如農耕,一旦遇到了天災,立馬就斷糧。

  這個時候,掠奪,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從早年的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秦漢,一直到隋唐,這個規律都沒有任何改變。

  如果沒有李寬,在接下去的幾百年,上千年里,也不會有改變。

  “陛下,草原之所以沒有辦法長治久安,歸根結底是因為這些地方還不是真正屬于大唐。哪怕是通過戰爭,短暫的征服之后,最終大唐的官員也沒有辦法把這片土地納入統治之中。要讓草原長治久安,就需要改變這種狀態!”

  “你的意思,推廣棉花種植就能改變這種狀態嗎?”

  “單純的靠推廣棉花種植,當然是不夠的。但是在云中都督府和河東道北部推廣棉花種植,只要規模上去了,這些地方到處都是唐人的村落、城鎮,那么這些地方慢慢的就會跟關中一樣,成為我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這些地方的牧場全部都變成了棉田,當這些地方都修筑了城池,當這些地方隨時隨地都有大唐官兵出沒,長治久安,豈不是必然的嗎?”

  李寬現在的想法,就是讓草原不再是草原,變成一片片良田,那么這些地方,就會是大唐穩固的州縣了。

  至于對環境會不會有什么不良影響?

  這個年代,誰會去考慮這個問題?

  老虎滿山跑,樹木遍地長。

  在這樣的年代談動物保護和環境保護,一點意義都沒有。

  “朔州自古就是邊城,不說那些勛貴功臣,普通百姓有幾個愿意去的呢?”

  李世民聽了李寬的話,已經有點心動。

  不過,他還是對這個建議沒有太大的信心。

  在他看來,真要是這么容易就解決了草原問題,哪里還能有這樣的難題落在自己頭上呢?

  其實,這也算是當局者迷吧。

  以前,那是沒有棉花這樣的特殊作物,也沒有水泥路聯通長安到朔州,更沒有充足的糧食。

  所以,李寬的這一套,放在以前,那絕對是屬于紙上談兵,昏招一個。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

  登州的鯨魚肉干、江南的稻谷,都可以直接走水路運輸到洛陽,然后通過四輪馬車,走水泥路快速的轉運到洛陽到朔州沿線的州縣。

  有了裝載量大的四輪馬車和水泥路,運輸的效率大大提高。

  養活一個一兩百萬人,根本不是問題。

  畢竟,這些人雖然主要種植棉花,但是也不可能真的什么其他的作物都不種的。

  按照大唐百姓的習慣,哪怕是分給他一百畝地,他肯定多少也會種植一些菘菜啊,粟米啊之類的,解決自己的口糧問題。

  再加上這些地方緊挨著草原,牛羊也是不缺的,其實倒不至于所有的東西都依靠外地運輸。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陛下,百姓也是人,只要站在他們的立場思考問題,讓他們感受到移民的好處,那么自然有人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觀獅山書院醫學院附屬醫館準備在這些移民的州縣,每個縣都建設至少一座醫館,并且,微臣也會安排人手在每個州府至少設置一座棉花作坊,配套建設相應的蒙學和小學,并且鼓勵觀獅山書院的學員去到這些地方實習,全力支持這些州縣的建設。”

  李寬推廣棉花種植,顯然是準備了一堆組合拳。

  百姓擔憂什么,我就給你解決什么。

  一個人一百畝永業田,女人也給你分田地,一家人整體搬遷過去,很可能就是幾百畝地。

  這對家中良田無幾的百姓來說,誘惑力不要太大。

  一旦朝廷真的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絕對會迎來一大波移民潮。

  這幾年,關中的人口增加的非常快,已經有點超出土地的承受負荷了,正好外遷緩解一下這種局面。

  “如今薛延陀人也不安分,要是大量移民到朔州周邊,難保大戰一起,搞得生靈涂炭,到時候朝廷的威信可就大打折扣了。”

  李世民基本上已經被李寬給說服了,但是他還是有自己的擔心。

  “陛下,薛延陀人已經難成大氣,只需讓薛仁貴帶著五萬大軍,就可以滅了他們。之后,按照微臣的想法,西起涼州,連接銀州,再通朔州,之后連上幽州,這一條橫線,四個節點,將會是我大唐北方邊疆的第一道紡線,如今涼州到銀州的水泥路已經在修建,朔州到幽州的也已經開工,兩三年后,這條紡線就已經穩固。”

  “你為何把幽州也放進去了?”

  “幽州是連同遼東的關鍵之地,我大唐要掌控遼東,大力建設幽州就是必不可少的。按照微臣的想法,最好就是在幽州修建一條水泥路到海邊,直接走海路將大唐河東道、河北道各地連接起來,可以大大提高貨物周轉的效率,不管是對于商人還是對于軍隊,都大有裨益。”

  李世民注定是要去攻打高句麗的。

  雖然李寬早早就已經開始布局,但是幽州這么一座重要的州府,不好好經營一番,實在是不利于穩固大唐東北邊疆。

  “需要朕怎么配合你這個移民的事情?”

  李世民沉默了好一會之后,冒出了這么一句話。

  很顯然,李寬的提議讓他心動了。

  如果李寬的這個方案真成功了,那么黃河以南,就算是徹底納入了大唐的實際統治范圍,大唐的邊疆也將往北推進一大截。

  假以時日,真正實現草原的長治久安,還真不是夢想。

  特別是建設幽州,這觸動了李世民心中的某根弦,更是得到了他的認可。

  “陛下,微臣需要的支持其實很簡單。首先就是剛才提到的大唐紀念碑建成之時,陛下可以將朔州周圍的土地大肆封賞,留下朔州以南的區域給到關中各地百姓移民使用。然后戶部需要準備移民們路上的糧草,以及到達移民地點之后的農具、御寒物資……”

  移民的整體方案,李寬已經跟王玄策、武媚娘等人商量了好多次了,如說起來自然是頭頭是道。

  這個楚王殿下,又斷更了!

  原本應該連載小說的地方,卻是被棉花種植相關的文章給占據了。

  在這里,不僅簡單的介紹了棉花從播種到采摘的各個時間節點、注意事項,還著重說明了長安城目前的棉花收購價格和棉花的產量。

  一畝棉花地的收成,頂得上二十畝粟米地。

  渭水河邊的棉田收益,今年就是這么高。

  這個數據,長安城很多勛貴都心中有數。

  不過,誰都沒有去宣傳,沒想到現在卻是楚王府自己在大肆宣揚。

  這份報紙一開始售賣,長安城,甚至是整個關中道,都開始蠢蠢欲動。

  但凡是有點沖勁的人家,都想著明年怎么能夠種上棉花。

  “阿郎,你說這楚王殿下賣的是什么名堂?明明朝廷已經明令禁止在關中道繼續擴大棉花的種植,為何他卻是在大唐日報上面大肆宣揚棉花種植的高收益呢?這不是鼓勵大家偷偷的去種棉花嗎?”

  楊東看完今天的報紙,很不解的去跟楊本滿商量著事情。

  今天,楊家也種植了一點點的棉花,收益倒是跟大唐日報上面說的基本吻合,比種茶葉還要高上不少。

  “沒那么簡單,以為對李寬的了解,他不是那么蠢的人,要不然我也不會在他手上吃那么多的虧。”

  楊本滿緊皺著眉頭,腦中不斷的猜測李寬的真實想法。

  “他這么一搞,關中道的百姓都沒有心思種田了,都想著怎么才能弄到種植棉花的許可呢。”

  “我先去找幾個同僚打聽打聽,看看朝廷最近是不是在醞釀什么大事。我總覺得大唐日報如此連篇累牘的吹噓著移民的好處,還有棉花種植的事情,背后應該還有其他的手段相配合。”

  楊本滿說完,就放下了報紙,起身往外走去。

  《北邊的江山,大有可為!》

  李世民的動作很快,不過是幾天之后,朝廷就正式公布了移民河東道及云中都督府的政策,開始鼓勵關中道的百姓去到縣衙報名。

  而大唐日報自然是以最顯眼的地方,將朝廷的這條政策進行了轉載并解讀。

  與此同時,朝中小道消息議論了一個多月的功臣榜,也正式確定了下來。

  跟歷史上的凌煙閣類似,最引人矚目的二十四功臣。

  但是跟凌煙閣又不同,這一次不僅僅有這二十四功臣,還有其他林林總總合計七十二名英雄位列功臣榜中,甚至還為歷朝歷代的大英雄雕刻了專門的雕像,放置在大唐紀念碑周邊的建筑之中。

  相比之下,李世民給這些功臣賞賜了大量的土地,這些土地基本上都是在朔州或者朔州以北,這倒是沒有那么引人矚目了。

  “阿耶,孩兒恭賀您位列功臣榜第一名呢。”

  長孫沖微笑著站在長孫無忌身旁。

  “低調,這事低調,千萬不要在外人面前顯露出我們的自滿來。”

  長孫無忌捋了捋自己的小胡子,臉上也不自覺的露出了笑容。

  說起來,這二十四功臣的排名,可是引起了不少波瀾,朝中不服自己排名第一的也不在少數。

  并且,很明顯,這些功臣主要是以當年的秦王府舊將為主,跟隨李淵打天下的功臣,很多都沒有在著里面。

  雖然還有一個七十二人的名單,但是這名單跟名單,也是有差距的。

  “阿耶,您為大唐嘔心瀝血,陛下是看在眼中的,些許小人的意見,只不過是嫉妒而已。”

  在長孫沖眼中,自己阿耶的功勞肯定是最大的。

  其他的不說,就當初玄武門之事,要是沒有阿耶在其中謀劃和推動,當今天子是誰還不好說呢。

  當然,這些話自己想一想就可以,哪怕是父子之間,也是不適合拿出來說的。

  “這李寬,這么多年來,總算是干了一件正事了。可惜,這么好的一個提案,不是太子殿下提出來的。”

  長孫無忌想到這一次李世民的獎勵和封賞,也是有點意外的。

  跟李淵在位的時候有所不同,李世民登記以后,除了第一年大肆封賞了一批功臣,后面對于各種勛爵和賞賜,其實都是非常謹慎,或者說是吝嗇的。

  這一次,卻是一反常規啊。

  “比較遺憾的就是這些賞賜的土地,都在朔州北邊,普遍都是到了云中都督府的地界了,這有點雞肋啊。”

  “二十四功臣,每人賞賜三萬畝永業田,七十二功臣中,每人也賞賜一萬畝永業田,并且還允許大家以一個銀幣一畝的土地,購買不超過十萬畝田地,這個賞賜力度,可謂是前無古人了。要是不放在朔州那些邊疆地區,關中道哪來這么多的良田呢?”

  長孫無忌的眼光,自然是看的比長孫沖要遠。

  很顯然,李世民這一手,背后蘊含著特別的意義。

  再加上朝廷剛剛宣布的移民河東道的公文,以及關中道不允許大量種植棉花的規定,基本在就是在跟大家說:這些地,朕是賞賜給你們種棉花的!

  “這倒也是,不過好在是朔州,這要是直接封賞到西域,那就一點意義都沒有了。如今長安到朔州有水泥路相同,快馬來回一趟,也就一個多月的時間,倒也勉強可以接受。”

  對于長安城這些勛貴來說,朔州那片地的安全性,倒不是他們最擔心的。

  畢竟大唐如今國力強盛,短時間內絕對沒有誰敢主動挑釁。

  他們在意的是這些土地,有沒有價值,能不能創造出財富。

  “沖兒,我之前讓你跟各家打聽棉花種植的收益,你確認的怎么樣了呢?”

  朔州那片土地,如果大家是過去種植粟米,那個投入和產出,就不是很有價值了。

  畢竟,朝廷賞賜的又不是現成的良田,據說大部分都是荒蕪的草原,完全沒有辦法直接投入使用。

  不客氣的說,長孫家要是不先投入個上萬貫錢,這些土地是沒有辦法直接變成良田的。

  這也是李世民這次會這么大方的重要原因。

  那些地,說是大唐的,那也是大唐的。

  說不是大唐的,其實也不是大唐的。

  要是賞賜給功臣之后,能夠真正變成大唐的良田,朝廷最終還是掙了的。

  可以說,這是一個雙贏的事情。

  “阿耶,我已經打聽清楚了,那棉花種植,著實是暴利,除了楚王府他們在廣州種植的甘蔗可以一比,種植其他的什么東西都不如種棉花。朝廷賞賜的這些田地,要是全部用來種植棉花,一年的收成,可能比我們煉鐵作坊的收益還要大不少。”

  長孫沖對李寬這種點石成金的本事,也是不佩服都不行。

  想一想最近大唐日報的內容,再結合最近發生的事情,這李寬的格局,已經不是自己可以比擬的了。

  “陛下把我放在功臣榜第一名,于公于私,我都是要支持朝廷在那種植棉花的大計。如今看來,這棉花種植也算是有利可圖,哪怕是距離遠了一些,投入大了一些,最終的產出還是很可觀的。要是朝廷這次賞賜的土地,全部都能變成有人耕種的良田,這對我們大唐北疆的穩定,意義著實不小。”

  長孫無忌如今對李寬是越來越忌憚了。

  但是,在這件事情上面,卻是只能配合。

  可以說,李寬推廣棉花種植的計劃,雖然不知道背后蘊含了楚王府多大的利益在里頭,但是對于大唐來說,是很有好處的。

  北方的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