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

  隆慶五年春二月初六日,正是甲辰年丁卯月癸亥日,黃歷有書:宜祭拜祭祀、祈福、齋醮、捕捉、畋獵,忌下葬、結床。

  這一天也是賊軍圍攻杭州城的第十九天,一大早,杭州軍民就能隱約地從還未亮透的天際邊聽到嗡嗡聲。

  難道是賊軍又要集兵攻城了?而且聽這動靜,感覺不小。

  王師援軍趕到,著實讓杭州軍民振奮了一把,可是兩三天過去了,遲遲不見殺過來,而賊軍還在攻城,只是沒有那么頻繁和猛烈了,但還是讓不少人有些忐忑。

  想著這些,守軍以及民夫紛紛涌上了城樓,舉目向遠處眺望。

  慢慢地,逐漸亮藍的天色中傳來的聲音越來越清晰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是平賊軍!”

  “對!是平賊軍來了!”

  軍民們奔走相告道,欣喜之色蕩漾在他們的臉上。

  “聽說劉青天也回來了!”

  “什么?神目御史來回來了?”

  “是啊,是啊!那杭州城得救了。”

  “真是三清保佑!菩薩保佑啊!神目御史來了,妖教的那些邪祟方術立馬消散,再也害不了人了。”

  “沒錯!那些妖教沒有那些邪術,光那些鬼祟的持燈營,什么狗屎一樣的圣兵,怎么夠平賊團練軍打呢?他們兇橫得過倭兵海賊去?”

  “沒錯,沒錯!”

  杭州城軍民們找到了最好的理由,你一言我一句,士氣越發高漲,城外那二十多萬賊軍在他們嘴里眼見著就要灰飛煙滅了。

  “集合!集合!”有傳令官跑上了城樓,大聲叫道,“寧大人和宋大人要點兵了!快些集合!”

  忙亂一陣后,朝日開始向天際投放第一縷紅光,天色也終于變得澄亮。上萬人密密麻麻,結成了一片看不到邊際的樹林,向這邊緩緩推進。一面大旗格外引人矚目。

  這是一面藍底白星旗,居然有一丈見方,在晨風獵獵飄動。團練軍的四如真言旗、“巡撫兩浙地方節制軍務兼理糧餉”、“奉旨督辦兩浙剿賊欽差大臣”、“提舉兩浙刑獄按察使”、“提點兩浙學政公事”、“江南兵馬副使”、“楚州兵馬使”等旗號如同群星拱月,圍在后面。

  “是勾陳星旗啊,劉四郎居然把勾陳星旗請出來了,看來這一仗不成功則成仁了。”看著遠處的那面大旗,寧師道喃喃地說道。旁邊的宋輔臣等人也是一臉的凝重。

  勾陳星旗也叫北極星旗,此為神武大帝出陣時高舉的大旗,百戰百勝,曾經北極冰火海,南窮無邊海,東至東倭,西盡雪山,數百年間,已然是中土華夏軍中圖騰。原旗被供奉在京師紫薇閣里,當年室韋攻陷京師,守將劉守道與五百殘兵,擁著這面大旗同亡在熊熊大火中。

  后來前周北伐復土,重制了五面,又供奉在京師紫薇閣里。前周蒙塵,皇室盡沒,那五面旗幟被人偷藏起了,等到國朝太祖入京時被獻了出來,被改奉在自然觀里。此后有大的戰事,就會被請了出來,以壯軍勢。這面旗,寧師道等人看得清楚,是紅色鑲邊,星中有朱雀,正是勾陳星旗的南離勾陳旗,應著南方的。

  團練軍的徐徐行進更見流暢有序,旁人看來,真的像一座森林,在緩緩前行,勢不可擋。

  李純臣頗為欣慰,得意地向身邊的楚州兵馬使寧世衡道:“如何?我家外甥既能中狀元,家傳的本事也沒丟,這兵練得,不比某些人差。”

  “看把你張狂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炫耀你的崽呢!”寧世衡這個時候豈能讓李純臣得逞,不屑地駁言道。

  “那是我妹子生的崽!有我們老李家的血脈。要是劉循義那黑炭疙瘩腦袋,想中狀元?秀才都難!還不是混了我們老李家上優血統,才讓他們老劉家的種改良了,才能中狀元!知道不!”

  寧世衡實在不想聽李純臣這口水亂飛的胡說八道,“你有本事當著劉循義說這話去!”鼻子一哼,轉過頭去,對部屬喝令道:“叫兒郎們打起精神來,狀元郎練出的團練軍比不了,要是連淮西那幫慫包都比不了,看老子怎么收拾他們!”

  兩淮軍軍陣還是按照大秦軍制的傳統來,刀牌手在前,長槍手在后,苗刀手、跳蕩手夾在中間,弓箭手在后壓陣。騎兵自成一隊,在最旁邊緩緩而行。

  一萬兵馬開了過來,賊軍也早就得了消息,現在也結成了一個左右寬六七里,前后三十里的大軍陣,正中間最前面的還是持燈營,左右是所謂“紅巾圣兵”,大約三萬余人。想必賊首也知道此戰事關重要,這才把賊軍中最精銳的部分擺了出來。其余的賊軍按層列在后面,青壯和攻過城、有過戰斗經歷的在中間,老弱病殘在擺在最后面。

  兩軍相隔不到兩里,官軍驟然停了下來,眾人把目光都投向最中間。

  劉玄身穿明亮山紋甲,下著裙甲,頭戴八瓣盔,策馬出來,舉刀喝問道:“兒郎們!敵在何方?”

  “在前!”眾軍連呼三聲。

  “兒郎當何如?”

  “殺敵!”眾軍聲音震天,如春雷海潮,各色兵器被心情激蕩的軍士舉起,刀槍如林!

  “殺敵!”劉玄長刀向前一指,高呼道。

  在后面的胡伯恩眼睛一瞇,他知道,這兩三句話出自神武帝臨戰時所喝,不過傳下來后無數將軍臨戰時都學上這么一回。賈政卻是渾身在發抖,不知是氣氛感染激動的,還是被嚇的。

  眾聲響過后,各軍反倒安靜了。

  只見團練軍陣中跑出一軍官,舉手高呼道:“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團練軍眾軍齊聲高呼響應,而后號角被吹響,四千團練軍嘴里念著四如真言,徐徐向前。

  淮東軍那邊,自有軍官高呼一聲,“前行!”,也開始徐徐結陣推進。

  淮西軍這邊,突然有一粗獷豪邁地聲音響起,“喂!什么過河朝天望!什么過河不脫靴!”

  話剛落音,一個略顯稚氣,大約十七八歲男子的聲音響起:“打個對子你不撞,打個籠頭唬你爹!拉到集市打打價,看你龜兒要爹不要爹!長蟲過河朝天望,水牛過河不脫靴!”

  淮西軍不由大笑,各個在馬上、或陣中笑得東倒西歪,仿佛聽到了這世上最開心的笑話,有的笑得甚至眼淚水都出來了。

  已經稍微恢復正常地賈政不屑道:“大戰陣前,居然唱著俚歌野曲,太過兒戲了。”

  胡伯恩正色道:“視生死于兒戲,如何不為天下雄兵?當年與室韋爭戰于兩淮,多少淮西兒郎,就是這般唱著淮西民歌,慷慨赴死。”

  他的話剛落音,數十支牛角號被吹響,淮西眾軍收拾刀槍,神色肅正,開始緩緩向前推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