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

  “薛蟠那憨貨被打得怎么樣?”

  “回四郎的話。宋大人的妹子棍棒了得,下手又極有分寸。蟠哥兒雖然被打得鼻青臉腫,卻都是皮外傷,沒有傷及筋骨。捕盜所的公人們已經把蟠哥兒抬回州衙安置了。”

  “這宋大人的妹妹,叫宋細娘是吧,她跟薛蟠是怎么回事?”

  “回四郎的話,小的已經找蟠哥兒身邊的公人和隨從們打聽清楚,是這么一回事。”

  韓振把薛蟠是怎么在巡街時遇到宋細雨,兩人是如何結得“冤緣”,還有宋細雨的底細,都一并講給了劉玄聽。

  “蟠哥兒從那回以后,就有些茶飯不思,今兒不知受了什么刺激,非要去宋家表白,旁人怎么都勸不住,結果就出了這樣的事了。”

  “算起來,這宋細娘比蟠哥兒要大兩三歲?”

  “回四郎,這個小的不知道,需要問問宋大人才能知道宋大姐兒的芳齡。”

  “貿然去問是失禮。不過嗎,這女大三抱金磚,就算沒有一塊金磚,大半個金磚也是有的。正好岳丈大人叫我給這廝找個馬嚼子,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你說這宋細娘在杭州城是有了名?”

  “是的四郎。宋細娘跟隨宋大人過來杭州城沒有多長時日,因為時常上街采辦,大家都驚嘆她的容貌,贊她是宋半城,杭州西半城第一美女的意思。只是聽說宋家大姐兒自小長在鄉野之間,性子比較粗獷。且學得家傳的棍棒,十分了得。聽宋大人的同鄉好友們說,宋家大姐兒十四歲就憑借一根齊眉棍把半個縣的無良子打得服服帖帖。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據說快二十了,還沒有定婆家。”

  “我去輔臣家喝過好幾回酒了,聽他提及過這個妹妹。說他和他娘為其妹出嫁的事操碎了心。聽其言語,細娘是個好姑娘,這幾年又高不成低不就的,卻一直耽擱到現在。這樣,我寫份書信,你給帶回家去,轉呈給趙小娘子,并轉告她,請她替我去宋家,向宋母和宋大姐兒賠罪。說蟠哥兒是我的大舅子,又是我的屬下,而今冒犯了宋大姐兒,自當應是我去賠禮道歉。只是宋大人未在家,我一介外男不便入內宅,所以就先請趙小娘子代為請罪。”

  韓振默念了一遍,然后點頭道,“四郎,小的記住了。”

  “此外,你把蟠哥兒這廝跟宋細娘的恩怨經過也轉述給趙小娘子,讓她心里有個數。”

  “四郎,小的記住了。”

  忙到下午,劉玄終于把名單初步定了下來,然后叫人把李公亮請來。

  “重明,這是我圈定的一百六十人。”

  “好。四郎,地方也我找到了,明州會館地方挺寬敞的,管事的愿意借給我們一個月,不僅有地方講課,還能把這一百多號人都安排住下。會館管事的也挺懂事的,愿意報效這些秀才的伙食。”

  “這些商賈,最會把握機會的。而今是兩浙海商除舊布新之際,他們自會鉆營的。有了這些報效,我們也省些力。”

  “四郎說得是。”李公亮笑著答道,“對了,這講讀班叫什么名目?”

  劉玄略一思量,開口道:“就叫督辦兩浙剿賊肅奸巡查講讀班,簡稱督查講讀班。”

  “督查組?”李公亮略一思量,看了看左右,壓低聲音道:“四郎莫非效仿前漢繡衣直指?”

  劉玄看了他一眼,含笑著說道:“重明,你可真敢說。”

  “我只是敢說,四郎,你可是真敢做。這一百來號督查撒下去,地方里的什么牛黃狗寶都能被查得清清楚楚。”

  “所以我只敢圈了生亂的衢婺嚴三州,以及受到波及的杭、越、明三州。這些督查撒下去,地方肯定會沸騰的,要是撒得太寬了,我也扛不住。”

  “還有四郎扛不住的?”李公亮笑了,他想了想,又說道,“地方那些鳥人肯定會去找藩臺李大人,這個老狐貍,這回還會不會幫我們頂住?”

  “肯定會的。”

  “四郎為何這么說?”

  “這一回李大人雖然因禍得福,會得不少褒獎。但鄞縣海賊大案、浙西民亂都是在他手里爆出來的,所以他不多久肯定會被挪離兩浙。這點,李大人心里十分有數。我會跟他點明,督查辦的事,都是我替上面辦的。有我恩師的意思,有杜大人的意思,更有宮里那位的意思。李大人自然就知道怎么辦了。”

  “哈哈,四郎這么一點明,李大人就心里有數了,要想挪個舒服的位子,就老老實實把督查這件事給扛過去。行,聽四郎這么一說,我心里有數了。那我先走了。”

  “好,我手頭還有些事,不送你了。”

  準備散衙時,有賈政帶著一疊文卷過來拜訪。

  “劉大人。”賈政客氣地說道,而今的他可以說是滿臉紅光。杭州大捷的保案里有他的名字,少不得交部從優議敘。

  而今這學政本職又做得十分出色,官聲斐然,今年兩浙的秋闈肯定能順理成章地欽點到自己頭上。這兩浙的舉人,明年春闈里中進士的幾率非常高。能有這多舉人、還有若干位進士拜自己為座師老大人,真是美得很。過一兩年任期滿了,右遷一階,再去謀個清貴京官,有這些門生幫忙,爭取以四品殿上官榮休應該問題不大,這人生就美滿了,也對得起列祖列宗了。

  賈政知道,這一切都是眼前這位世侄帶來的。要不是他愿意帶著自己玩,這些功績都是鏡中花水中月。所以現在對劉玄特別的客氣。

  “世叔客氣了,快些請坐。”

  “賢侄啊,這些都是這次年考選取的卓異、上優者名單,共計四百六十人。”

  劉玄聽到這里愣了一下,這位世叔還真是位大好人。一般一省生員年考兩等優異者不過兩三百人,甚至不滿一百人也有。他倒好直接翻了一倍。不過這無傷大雅,本來這名額就沒有定數的,全憑學政自己掌握。而且現在兩浙動蕩,多選取些優異生,大家也高興高興,多幾分祥和的氣氛。

  劉玄接過來,只是匆匆掃了一眼,印象中自己選取的那一百六十人好像都在名單里。他放了下來,客氣道:“世叔,這是大宗師的權責,小侄就不好逾越了。”

  “哈哈,賢侄果然謹慎。”賈政大笑道,“對了,賢侄答應的給這些優異者講課的事,可不要忘記了。”

  “小侄絕不敢忘,屆時我還會請了潘淳之、胡臬臺過來講課。”

  “那就太好了,兩位都是兩榜進士出身,加上賢侄這位狀元郎,想必這些優異生員們定會受益匪淺。”

  又說了一會閑話,他突然話鋒一轉,提起了明國維來。

  “賢侄,張義是你的同窗好友?”

  “是的世叔。張義是我在國子監的好友,曾是南直隸秋闈亞元。才學遠超我,只是時運不濟,會試不中。”

  “那他家中的情況,賢侄可否知道?”

  “張義是松江州華亭縣的世家,高祖做過前周的武寧軍節度使,曾祖做過本朝西川指揮使和左軍都督同知,祖父和其父中過舉人。”

  “也是官宦門第,詩書世家了。”賈政滿意地點點頭,跟賈家一樣,武勛轉詩書。猶豫了一會又問道:“那張義可有婚配?”

  劉玄明白賈政真正的來意了,他腦子飛速地轉了一下,遲疑地反問道:“可是府上的大老爺又在拿二姐兒的婚事作妖了?”

  賈政一愣,心里贊嘆劉四郎果然是一顆七竅玲瓏心。

  “是的,璉哥兒來信說,大老爺又在因為迎春侄女的婚事找不自在。據說是孫紹祖那廝到處托人找大老爺要錢,可大老爺早把銀子花干凈了,哪里還得出?”

  “想央求老太太發話讓公中出,可又沒這個道理,老太太怎么肯開這個口?于是躲在府里不敢出來,轉頭天天逼璉哥兒,想方設法從他手里扣錢出來,逼得我這個侄兒恨不得搬出去算了。”

  “老太太訓了大老爺兩次,他就在屋里作妖,找借口發作迎春侄女,想逼她自個應下這個婚事,真鬧得闔府沒得安寧,京師左右都在看我們賈府的笑話。璉哥兒來信與我,商量著是不是給迎春侄女找了良配,求宮里指個婚,斷了大老爺的念想,省得他再鬧騰。”

  聽明白賈政的意思,劉玄想了想答道:“張義十四歲時倒是許過婚,但女方家里沒兩年因為忠義千歲壞事受了牽連,合家給發配到南安州去了,這些年過去,早沒了音訊,算是斷了。”

  賈政不由一喜,連忙站起身來拱手道:“那就請賢侄給保個媒。迎春侄女也叫四郎你一聲哥,想你也不忍心她受那般折磨吧。”

  聽到這里,劉玄不由長嘆了一口氣,“世叔客氣了,這是件好事。我自去跟張義說,他若有意,我便請藩臺李大人去保媒。”

  聽到這里,賈政覺得此事有五六分把握,不由喜上眉梢。

  這事要是一成,一來解了璉哥兒的大難題,收了這侄兒的心。他們夫妻倆現在是榮國府的內外管事頂梁柱,大老爺非得把親兒子往自己這里推,自然就笑納了。二來他可以用親侄女收攏明國維的心。這段時間,他算是看清楚了,這個明國維比那兩個只會清談扯蛋的門客強無數倍,必須好好籠絡下,至少把今年的秋闈給對付過去,萬不能出了岔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