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三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二)

  聽了楊慎一的話,劉玄沒有做聲應答,只是點了點頭,見其他人沒有再說話,便繼續自己的話。

  “其次是目標。其實歷朝歷代的賦稅,都是從民間抽血而已。所以變法如何厘正,都是變著花樣抽血而已。因此朝廷理財舉措,最重要的造血。”

  “造血?”杜云霖聽到這里,臉色不由一變,身子也往這邊湊了過來,“漢王殿下,敢問如何造血?

  楊慎一看到這情景,心里一急,搶先開口了:“丘相剛才都說了,田地產出是有固數的,如何新造?靠那些無利不貪、與民爭利的商賈嗎?”

  “商賈低進高出,逐利而行,看上去確實像與民爭利。實際不然,神武帝紫薇寶錄有說及過,商賈最重要之職在與互通有無。在某看來,就是活血。血氣活通,才能生生不息。而造血卻是靠工和農。”

  “工?那些工匠?真是笑話!”董惜文不屑地說道。

  “上古時期,百姓用的是木犁石犁,每畝地產出甚微。后來工匠打出了鐵犁,百姓們每畝田地產出增長數倍。以前百姓搬運東西,靠肩挑背負,工匠打造出舟船后,便利數倍數十倍。其余各種,累累難數了。”

  “這個,那個工匠,這些器件與工匠...”董惜文一時不知該說些什么。

  劉玄笑著說道:“這些器件不是工匠打造出來的,難道是董閣老打造出來的?”

  大家哄笑起來,董惜文訕訕一笑,端起茶不語了。

  “再舉一例子。杜閣老,松江州的棉花棉布產出,你可記得?”

  “漢王殿下稍等,容我想想。”杜云霖想了一會報出數量來,“松江州有一百二十一萬戶,人口五百七十九萬。去歲產棉八十五萬擔,棉布四千二百萬匹。”

  棉布產量一說出來,大家都愣住了,這個數字真的很嚇人啊。

  “杜閣老,隆慶初年松江州的棉布產出是多少?”

  “每年在一千五百萬匹上下浮動。”杜云霖想了想答道。

  “為什么會增長這么多,在座除了杜閣老,也只有我心里有數了。利豐社在松江州上海、華亭等地有六家大紗廠,吸納大江南北的棉花。有五家織布廠,另有二十萬戶百姓用它家的新織布機織布,一年可產棉布三千五百萬匹。而利豐號在蘇州、揚州、金陵也有紗廠、織布廠和織戶,合計每年可產棉布五千萬匹。現在一直產量沒得提高,是因為棉花不夠用了。這些棉布一半販于各省,一半出海商,應該繳納了數百萬兩稅銀吧。”

  “有的,交易稅和市舶稅,合計四百六十萬兩銀子。”杜云霖答道。而今棉布價格從兩錢多銀子每匹直接掉到一錢四分,利豐社功不可沒。棉布在國內繳納的交易稅偏低,但賣給海商的價格貴啊,每匹三錢多銀子,市舶稅率又高,四百六十萬兩銀子稅銀的大半出在這頭。

  劉玄和杜云霖的對話讓眾人臉上的神情各異。

  劉玄緩緩地說道:“這就是造血,這就是工匠的力量。”

  到了散閣的時間,劉玄走出半山堂,看到正門掛著的那塊牌子,搖搖頭低聲道:“半山堂這個名字,真的不好。”

  “漢王殿下,半山堂這個名字真的不好嗎?”杜云霖緊跟著出來,正好聽到了一耳朵,忍不住問道。

  “只是某的一時有感而已,讓杜閣老見笑了。”

  “哈哈,”杜云霖笑了兩聲,又說道:“臣下沒有別的愛好,只是喜歡小酌幾杯。聽聞漢王府上有白山冰葡萄釀就的美酒,不知能否到府上討得幾杯?”

  “本王倒屣相迎。”劉玄當即答道。

  楊慎一看著邊走邊聊,越走越遠的劉玄和杜云霖的背影,臉色陰晴不定。董惜文湊了上來,低聲說了幾句。楊慎一點點頭,看到周天霞、丘繼良、韋正孝聯袂走了出來,便停住了口,笑著朝三人拱了拱手,率先走了。

  “董惜文此人,丙申科二甲進士和庶吉士,正經科舉牌子出身。在中書省、通政司任職,后轉任過洛州知州、金陵留后府戶曹郎中、閩海轉運使、四川左參議、布政使。他的伯樂是杜云霖,沒有杜閣老的提攜,他也不會以能臣之名出任方伯。卻是被我的恩師一力主保薦入閣的,而且直奔接替周宰輔,就任禮部尚書去的,有些意思了。”

  劉玄拿著幾張紙片,笑著說道。

  坐著他對面的楊金水連忙答道:“回殿下,根據屬下查到的情況來看,董惜文在四川做左參議時,益州知州白恩齊是江西名士理成公的二女婿,兩人交往甚密。理成公又是昆林公女婿,跟楊家關系密切。楊相二公子前年去益州游學過半年,想必是那時搭上的線。”

  “楊二郎楊雉?這位哥兒我交往得少。我拜師時,他沒多久被我的老師打發回江西守祖屋去了。不過這一兩年,這位楊二郎倒是挺鬧騰的。呵呵。”

  劉玄笑了幾聲后繼續琢磨道:“我的恩師看上董惜文什么了?居然如此賣力地舉薦他。”

  “殿下,或許正是董惜文此前一直身居偏遠,遠離朝堂。”

  “金水你說得沒錯。楊師是擔心,擔心我和軍將世家,不知在暗中收買了多少人,所以選中董惜文。確實,這一位跟我們沒有任何交集,不大可能被我們收買,用起來才放心。嗯,這人品行如何?”

  “回殿下,有些不堪。屬下查過,閩海、四川都留有尾巴,尤其在南都留后戶曹,有不少爛賬。”

  “南都留后戶曹?李秀其李老人還在判南都留后任上。我待會書信一封給他,敘敘舊情,你在侍從室找個人送過去,再幫我帶幾句話。就說請他幫我查查董惜文的舊賬,再好好參一本。”

  說到這里,劉玄往前微微一探,對楊金水道:“告訴李老大人,內閣現在紛爭頗多,需要他這樣沖虛中和之人。”

  楊金水連忙拱手道:“屬下記住了,一定讓人一字不落地帶到。”

  劉玄把書信寫好,遞給了楊金水,“嗯,去吧!”

  坐了一會,劉玄思量了一會,叫人去把李公亮和孫傳嗣請來。

  “重明,你什么時候去金陵赴任?”

  “交接已經辦好了,四天后動身。殿下有什么叮囑的嗎?”

  “你此去金陵就任留后府同知兼領吏曹,首先是鞏固我們在南直隸的根基。其次,我籌劃著廢除南都留后府,設省管治。以東西一分而二,東邊為江蘇,治江寧,西邊為江淮,治廬州。你此去,要提前做好準備。”

  李公亮鄭重地點點頭。

  “重明,江浙是我們最重要的兩塊根基。南邊兩浙,淳之現在打理得井井有條。北邊南直隸,我就交給你了,務必在分省之前要打理好。”

  “我已經給判留后李老大人去了書信。”劉玄把跟李秀其的交易跟李公亮說明了,“他會好生配合你的。”

  “那就好。這個老狐貍,最會做這種事情了。”李公亮笑道,“殿下,我聽聞董惜文的兒子初到京城,有些不知好歹,鬧出些事來。我想著跟巡城御史他們通通氣,找個機會好好彈劾一下董閣老的兒子,給他熱熱身。”

  孫傳嗣在旁邊說道:“殿下,重明,這樣會不會打草驚蛇?”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