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發展的路上,總會有各種攔路虎。
不能退卻。
只能迎難而上,將這些問題一個一個的解決,直到有一天,銀行作為全國金融系統不可或缺的角色,成為后世那般完美的存在。
這需要時間來發展,好在自己年輕,有的是時間。
巡查完銀行,黃昏又找來趙芳生、張鳳陽、茍布三人,去檢查了蚍蜉義從,從他們的駐地到日常訓練,乃至于每個人的心理狀況,家庭情況都一一了解。
畢竟都是明教出身,必須確保他們的穩定性,而確保蚍蜉義從的穩定性,自然是從待遇上著手,收買人心那個套路不適合大量人群。
所以只能確保他們待遇,能讓蚍蜉義從沒有重操舊業的想法。
畢竟現在最怕蚍蜉義從監守自盜。
巡查完后,黃昏又將趙芳生幾人喊到一旁,小聲叮囑了些注意事項,又關于蚍蜉義從的軍紀方面說了一些事,一個原則:嚴懲重賞,恩威并施。
忙完諸事,黃昏和沈熙禮去了時代商行總部,要商討關于在應天組建扶搖會館的事情。
和順天一樣,依然是私人手筆。
雙方落座之后,沈熙禮的助手捧茶上來,還沒喝茶,就見沈熙禮家的小兔崽子跑了進來,喊道阿爹阿爹,關于記賬的事情我有點想法嘞。
沈熙禮沒好氣的道:“你個嘴上無毛的小屁孩能有什么想法。”
這是當爹的心態。
再大的孩子,在他們心里始終是孩子。
實則是沈憶文已經十來歲,和吳與弼一個年紀,小也不多,又鉆研算學,這些年跟著沈熙禮學了不少,也經常去煩擾梁巍生。
梁巍生對沈亦文也喜歡的緊,但有所問,無所不答。
是以還很年輕的沈憶文,去算學方面的造詣,并不弱,至少整個時代商行的所有賬房先生,說能穩壓住沈亦文的不過雙手之數。
沈亦文這才注意到黃昏,笑道:“黃昏哥哥也在啊。”
黃昏笑了笑。
他其實很喜歡上進且有禮貌的孩子,沈亦文和吳與弼一樣,都有良好的家教,又都還沒社會的染缸污染,沒有功利思想,單純如白紙。
道:“你說說看你的想法,若是有用,我就讓你爹和梁巍生梁先生改進,之后在時代商行運用。”
沈亦文笑樂,“好啊好啊。”
于是接著說道:“我近期在這邊觀察了許久,發現咱們商行的賬目繁多,而且很亂,容易出現各種紕漏,所以我一直在想,有沒有可能簡化一下,我捉摸了好久,終于有點思緒,我們可以把賬目歸類記載,進、出、存三個類別,分類記載,這樣在核算的時候雖然會有重復賬目,但有條有理,能一一核對,不會出現紕漏。”
黃昏心頭一顫。
他想到了一個東西:龍門賬!
對于龍門賬,黃昏在穿越之前并沒有做過生意,只是在某本歷史中看見過,有那么一定丟的了解,似乎起源于明末清初。
反正肯定比永樂年間的記賬法更先進。
可以嘗試一下!
正好是有梁巍生等一批賬房先生,再找一群精通算法的人,沒準還真的能提前搞出龍門賬,那可真是商界福音。
龍門賬的優越之處,不僅僅是簡單不出錯,還能有效的控制內賊。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下。
甚至上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紀,會計要是不怕違法犯罪,要弄錢用也是有各種手段,要相信一點,只要有蛋糕,老鼠就會用盡一切辦法去偷食。
不過,它還具有很多黃昏說不出來的意義,籠統一點,龍門賬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想到這里笑道:“不錯不錯,很有建設性,這個事情我也考慮過,既然亦文提出來了,那此事就擺上日程,老沈,你去通知梁巍生,讓他牽頭,組織十來個賬房先生,再聘請一些精通算學的人到時代商行擔任顧問,這些顧問當下是搞出你家小子這個新的賬法,以后則是時代銀行的數據分析師。”
沈熙禮,“數據分析師?”
黃昏沒有解釋,“按照我說的做吧,對了,亦文對這個感興趣,你要是沒意見,就讓亦文也參與到這件事中罷。”
沈熙禮當然沒意見。
沈亦文大喜過望,“真的嗎?我也可以?”
黃昏哈哈一樂,“這本來就是你提出來的,當然得有你啊,而且我在這里保證,一旦這個賬法定制出來推廣到整個時代商行后,若是有益,我會給你獎勵的。”
沈亦文嘿嘿樂笑,獎勵什么的他不感興趣,但是能參與這件事他很感興趣。
黃昏想了想,“這個由梁巍生牽頭的小組,就叫龍門組,意味著賬法將在這里實現鯉魚躍龍門的跨越,所以若是研究出了賬法,就叫龍門賬罷。”
本來還想提點一下沈亦文,龍門賬不是進、出、存,而是進、繳、存、改四類的復式記賬法,轉念一想,先讓他們自己去摸索。
又道:“至于他們的工作地點,老沈,就安排在時代銀行那邊罷,方便梁巍生梁先生,免得他兩頭跑,畢竟人的精力有限。”
沈熙禮沒有異議,道:“這事讓亦文參與,不好吧?”
太小了。
進入龍門組,只會被人質疑是靠自己的關系,除梁巍生以外的其他人怕是有怨言。
黃昏知道沈熙禮的擔憂,笑道:“人在一世,真的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其實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的努力,也包括我們的出身,成功不是偶然,而在必然之中,要知道謙虛一點,我們大多人的成功,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所以有一個好的起點有什么不好呢,其他人若是不服氣,有本事讓他們自己去找一個沈熙禮當爹啊!”
沈亦文有沈熙禮這個爹,那就是他活該走向成功的資本。
明末清初的龍門賬是誰發明的,后世考究之中頗多爭議,但這一次不會有爭議了,因為一旦創出龍門賬,那么發明龍門賬的人中,沈亦文的名字當排在前列。
他和梁巍生等人,必將因此在史書之中被提上一筆。
也是欣慰。
要發展工業,不僅僅是制造業和材料行業方面的進步,其他方面都要有相匹配的進步,現在沈亦文的出現,意味著很多細節上面,已經在自己的影響上,向著良好的方面發展。
但是不夠。
遠遠不夠。
大明還需要人才,更多的人才,如此才能撐起一個國家的工業、科技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