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發展農業

  說是三個月,其實并沒那么久。

  張信當夜回到安阜園,第二日就與李西華下鄉考察去了。

  首先是云南省。

  云南是吳三桂封地,各府縣的官吏全都是吳三桂扶植起來的親信。

  所以從昆明府開始,張信與李西華明察私訪,一路考察詳細數據,一路將為非作歹的府尹、縣令革職查辦,斬首示眾。

  這件事,以往有個名目,喚做“京察”。

  以前是吏部干的活兒,現在張信辦來,儀仗吳三桂的威勢,各府縣人人自危,生怕被‘小煞神’尋了麻煩。

  一時間,云南省的吏治好了許多。

  當然,也有幾個膽大的,仗著與平西王府的關系親厚,即使是這般大環境下,依然頂風作案,結果全部被張信砍了腦袋。

  無論是誰來都不給情面,哪怕是夏國相的親族亦是如此。

  這般肅烈手段下,終是沒有人再敢明目張膽的違法亂紀,魚肉百姓了。

  剩下那些渾渾噩噩混日子的庸官,張信雖然沒有查辦,卻也暗暗記錄下名字,待招攬到有用的人才后,就全部替換上去。

  看著手里的官吏名單,張信無奈搖頭苦笑。

  說來還是平西王府的名聲太壞了,云貴兩省的士紳家族,還有那些飽學之士,全都不愿意投效到門下為他們父子倆效力。

  “人才難得啊。”張信感慨道。

  吳三桂將門出身,手下能征善戰的將領許多,但能夠治理地方的人才卻是一個也無,掰著指頭數數,也就只有方光琛可堪大用。

  就這,也是因為吳三桂與方家兩代淵源,早早締結了盟約的緣故。

  下鄉考察,不是一件易事。

  張信與李西華一路明察暗訪,從云南到貴州,足足走了三四個月,一路走一路看,終于把云貴兩地的實際數據,全部了然于胸。

  除了為民請命,處置了一批為非作歹的官吏外,張信也親自登門拜訪士紳家族,尋摸到了幾位青年俊彥或是飽學之士,提拔為官,任其施為。

  這些人,從此就是他手下的勢力了。

  辦完這些事,張信回到昆明城,然后找來方光琛,詢問這段時間各地軍營的軍紀情況,看有沒有違法亂紀,魚肉百姓的情況。

  沒曾想,還真有!

  這些人真的是無藥可救了!

  仗著戰功卓著,竟連張信的話都不放在心上。

  除了剝削百姓外,更令人生氣的是,有一位名為張華峰的副將,竟強搶民女,民女不從后,一怒之下殺了人家滿門數十口人。

  真的是無法無天了!

  當即,張信親赴馬寶軍營,當著數千將士的面,把張華峰與數十名親兵斬首示眾,更狠狠打了馬寶三十軍棍,嚴肅軍紀。

  真當他是戲言嗎?!

  這事一出,各地軍營全都收到消息,立即警告下屬,不得再盤剝百姓,草菅人命,云貴兩地甲兵危害百姓的情況,大大改善了許多。

  打了棍子,也要給顆甜棗,防止將領們心生記恨。

  當即,張信在五華宮設宴,邀請各大總兵、副將、參將前來,一邊設宴寬慰,一邊賞賜重金,讓戰戰兢兢的將領們紛紛笑著滿載而歸。

  洋洋灑灑,五十萬兩花出去了。

  但張信覺得值!

  起碼斬了那些貪官惡吏,驕兵悍將后,云貴兩地風紀大為改觀,百姓臉上有了笑容,不再終日惶惶不安,對平西王府和張信也有了許多贊譽。

  這些暫且不談。

  俗話說得好: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盡管平西王府權勢滔天,倚靠盤剝百姓,胡作非為,每年所賺銀錢不少,但吳三桂奢靡的性格,也影響了吳軍陣營的許多人。

  奢靡攀比,紙醉金迷,這便是吳軍陣營的實際現狀。

  那五華宮修的跟皇宮大院一樣,張信管不了。但其他人,張信還是有膽子管上一管的,當即下令,各地官員將領不得放蕩奢靡,荒淫無度。

  要是被他發現,有一個查處一個!

  有了先前斬殺貪官惡吏、驕兵悍將的例子,各地官員和將領收到張信命令后,全都低調了許多,起碼不敢在明面上窮奢極欲了。

  止貪,遏暴!

  這兩把火燒起來,所有人都對張信刮目相看,即使夏國相、胡國柱、郭壯圖等幾個實權姐夫,見了他也是恭敬抱拳,不再以‘子侄’待之。

  更何況是其余官員將領,更是對他畏之如虎,膽戰心驚,生怕被他砍了腦袋。

  當然,張信也并未一味地殺人。

  殺人能濟什么事?!

  只要大家面子上過得去,不要做得太過分,他也愿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竟四年后削藩旨意傳來,吳軍就要起兵,他也不想殺得無人可用。

  整肅玩吏治軍紀,張信開始做正事了。

  云貴兩省,位于西南地區,多山多高原,交通不方便,更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所以云貴兩地相比其他省份,還是比較貧窮的。

  這樣的情況,即使是后世也未能改變多少,永遠落于人后。

  經過這幾個月的考察,張信對這一情況,更是了解頗深,所以他回到昆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找番薯玉米的種子,準備大肆發展農業。

  百姓的水田是不能動的,那是維持云貴不亂的根本,必須按照原樣來,頂多就是將后世的一些先進經驗,傳授推廣給百姓,希望能讓產量增多。

  然后就是購買大量農具、耕牛,免費租賃給百姓,讓百姓們人力得到解放,開墾種植更多的田地。

  一時間,云貴百姓如遇甘霖,迎來了一場及時雨。

  為了防止各地士紳官吏盤剝百姓。

  張信更是讓專人盯派此事,將農具、耕牛親自交到農戶手里,一旦發現有士紳搶奪的情況,就立刻制止,從重處理。

  這還不止。

  當番薯、玉米的種子買回來,張信更是親自上陣,每日上山下鄉,率領李西華、楊溢之等親兵護衛,發動農民群眾,開墾農田。

  云貴有的是山,張信與李西華劃分出一部分田地,率領百姓開墾農田,種植番薯玉米等農作物,然后按照一部分比重收取賦稅。

  百姓們很激動。

  因為開墾出來的農田,都會成為他們的私田,賦稅更是極低。

  “世子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啊~”

  張信、李西華上山下鄉的過程中,經常能聽到百姓們發自肺腑的贊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