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 建國改元

  吳軍戰船,迎著炮火和箭雨,靠近北岸淺灘,然后隨著吳三桂一聲令下,無數兵將躍下戰船,手持槍刀,紛紛怒吼著向北岸殺去。

  “殺!!!”

  這是真實的戰場,吳軍士兵沖鋒的那一剎那,無數羽箭咻咻落下,射倒了無數士兵。

  炮彈在淺灘里落下,像頑童拿石子打水花一樣,實心的鐵彈,落下又彈起,擦著既傷,擊中則粉身碎骨,骨肉分離。

  北岸還有一隊隊金發碧眼的羅剎國士兵,硝煙彌漫,噼里啪啦放著排槍。

  一時間,慘叫聲此起彼伏,血水染紅了北岸淺灘。

  然而即使如此,吳軍士兵也是咬牙怒吼,在各級軍官的帶領下,向北岸發起了沖鋒,無數士兵倒下,又有無數士兵沖來,淺灘密密麻麻全是人影。

  “發射!發射!”

  淺灘戰船上,楊溢之身穿盔甲,昂首挺胸,指著前方怒吼。

  在他周圍,是一條條裝載火炮的戰船,不斷裝彈填發,然后火把點燃引線,沉重炮身猛地一震,一枚開花彈便射向天空,在北岸軍營里炸響。

  “轟轟轟~”、“轟轟轟~”

  北岸肉眼可見的炸開一朵朵氣浪,無數血肉支離破碎,炸上天空。

  真是一幕人間慘劇。

  “殺啊!!!”

  付出了無數條生命后,吳軍的先鋒部隊,終于沖上陸地,與清軍碰撞在一起,無數人流匯合,人人怒吼咆哮,神情猙獰可怖,屠殺著彼此。

  這是最血腥的肉搏廝殺,刀劍槍矛相交,血花四濺,斷臂橫飛。

  人類的兇殘性,在這一刻表露無疑。

  廝殺在繼續著。

  在無數炮火、箭雨的猛攻下,無數士兵失去生命,北岸怒吼連連,卻在清軍的控制中,吳三桂組織了三次沖鋒,無數士兵殺得沒了力氣,卻仍在堅持。

  最終,日落夕陽,天地歸于黑暗。

  吳三桂終于下令收兵。

  翌日,炮聲響起,廝殺繼續。

  就這樣,吳軍與清軍在長江兩岸擺開陣勢,每日殊死搏殺,周而復始,一直到康熙十六年(周啟四年)秋,吳三桂都沒攻下長江北岸。

  此時雙方損失慘重,兵力銳減十余萬,兵將更是疲憊不堪,糧草輜重也耗費嚴重,吳三桂無奈之下,只能率師南返了。

  第一次渡江戰役,就此宣告失敗!

  南直隸,金陵。

  年關悄然而過,來到了康熙十七年(周啟五年)。

  去年秋冬,吳三桂一直在整軍備戰,征集糧草,準備繼續渡江北伐。

  年關一過,整個江南彌漫起一股戰爭的氣氛,吳三桂也是每日召集心腹大將密謀,看如何攻克北岸清軍,定鼎中原,一統天下!

  然而就在三月初春的某一天,吳三桂突然病重了。

  張信心里一沉,連忙前去探望。

  此時,吳三桂已然癱臥在床,一張紫膛臉精氣盡失,眼里有著深深的疲憊,整個人虛脫了一圈,張信見到他時,也是不由吃了一驚。

  張信招來太醫一問,才發現吳三桂是焦慮過重,肝火燥盛,得了“中風噎嗝”的病癥。

  中風噎嗝嗎?

  張信內心一顫,遍體發涼。

  因為歷史上,吳三桂正是因為這種病去世的!

  可怎么會?

  歷史上的吳三桂,是因為戰事不利,天氣燥熱,方才得了這種病,可現在呢,金陵都已經攻下了,江南半壁江山在手,吳三桂還有什么可著急的?

  很快,張信知道了原因。

  吳三桂想要稱帝了!

  也不知是他原本的想法,還是病情加重的原因。

  康熙十七年(周啟五年)四月,吳三桂病情稍好,便讓周啟帝禪位于自己,然后率領文武百官在南京,舉行稱帝加冕典禮。

  定國號為“周”,改元昭武,稱“大周昭武皇帝”!

  嶄新的一頁,開始了!

  由于吳三桂病重的緣故,第二次渡江北伐的計劃就被擱淺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南京皇宮,包括北方那位青年皇帝亦是如此。

  張信作為太子,更是每日侍奉在帝前,一邊伺候吳三桂,一邊在夏國相、方光琛、郭壯圖、李西華等謀臣將領的輔佐下,處理軍機要事。

  與此同時,隨著吳三桂病重,天下情勢再變。

  不僅北方清廷獲得喘息的機會,暗自彈冠相慶,一面征集糧草、加練兵馬,一面拉攏吳三桂手下部將,制造輿論聲勢。

  就連吳三桂各部將,還有耿精忠、尚之信、孫延陵等人,也是態度曖昧起來,每日召集黨羽商議密謀,紛紛請辭回到封地。

  張信心情沉重,不斷派人監視,并命吳國貴、楊溢之監視各大軍營,一旦發現有人叛逃,或與清廷密謀,便按“叛國罪”論處,殺人滅族。

  就這樣,恍恍惚惚來到了康熙十七年(周啟五年)的八月份。

  八月十八日,吳三桂回光返照,招來張信、吳三枚、吳應麟、吳應期等皇族,又招來夏國相、郭壯圖、胡國柱、方光琛、張國柱、耿精忠、尚之信、孫延陵等文武百官。

  當著眾人的面,顫顫巍巍的握著張信的手,深切囑咐道:“太子,朕把天下交給你了。你要勤于政事,不辜負朕的厚望。”

  張信泣然慟哭:“父皇,兒臣知道了。”

  交代完張信,吳三桂又看向夏國相、郭壯圖、胡國柱、方光琛、張國柱等心腹部將,微微笑道:“眾卿家,朕把太子交給你們了,你們要好好輔佐他。”

  “微臣謹遵圣意。”夏國相等人也是長淚橫流,滿面悲戚。

  然后,吳三桂看向耿精忠、尚之信、孫延陵等人,笑道:“趙王、燕王、韓王,你們三位隨朕起兵數年,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只可惜,朕卻不能帶領你們北伐中原,見到天下一統的那天了。朕對不起你們吶。”

  耿精忠、尚之信、孫延陵三人亦是慟哭道:“陛下,臣會輔佐太子,替陛下完成此愿的。”

  吳三桂欣然頷首,笑著點了點頭。

  “你們出去吧,太子留下。”

  夏國相等人旋即起身告辭。

  待眾人走后,乾清宮里便只留下吳三桂、張信父子二人,吳三桂交給了張信一個金匱,里面是這段時間,吳三桂針對天下形勢及手下部將整理的心得。

  有出兵計劃,也有對某些武將官員的安排,全都寫的很詳細。

  若是流傳到外面,定然叫人心驚。

  因為名單上幾個“可殺”的人員,名字竟是那么熟悉!

  緊接著,吳三桂又囑咐了幾句心里話,張信全都含淚點頭答應了,然后外面宦官才傳來一聲:“陛下,陳妃娘娘來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