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太極生兩儀

  “是嗎?”

  張信笑了笑,道:“那你二人演練一番,讓大兄看看。”

  “好啊。”林彥冰俏臉一揚,脆聲笑了笑,旋即扭頭看向林彥舒,拔出腰間木劍,表情傲然,抬抬手道:“二哥,你出手吧。”

  林彥舒無奈,拔出腰間木劍,說道:“小妹,留心。”說完,步伐一踏,倏然閃身上前,一劍向林彥冰刺來,正是一招‘破劍式’和‘螺旋九影’身法。

  林彥冰脆聲一笑,抬手格擋劍勢,同樣是一招‘獨孤九劍破劍式’,然后身影倏然閃動,內息純陰內力涌動,‘螺旋九影’和‘橫空挪移’催發到了極致。

  身法閃動間,空氣中仿佛惡鬼哭嚎,正是夾雜了‘鬼獄陰風勁’。

  嚴格來說,林彥冰才是世間九陰真經的正統傳人,體內純陰真氣涌動,催發的九陰真金武功招式,威力何等強大?

  鬼獄陰風勁一出,連張信眸中都出現了一瞬間的地獄幻象,更何況是林彥舒?

  即使林彥舒純陽內力覆于雙耳,隔絕了絕大部分聽力,卻也不免被攝動心神,眼前出現一重重幻象,抬劍格擋時,速度便不免慢了幾分。

  見狀,林彥冰脆聲一笑,體內純陰真氣涌動,速度越來越快,空蕩蕩的院子里,只聽劍吟錚錚有聲,一道翠綠身影仿佛鬼魅一般,身影幻滅閃現,四方八面圍攻林彥舒。

  “叮。”

  最終,林彥舒還是輸掉了比試。

  在二人拆解了五十多招后,林彥舒的木劍被林彥冰一劍打飛,然后輕松贏得了這場比試。

  “大兄,我厲害吧?”

  打飛二哥的木劍,林彥冰收劍入鞘,揚起笑臉,脆聲問道。

  下巴微微抬起,顯得極為傲嬌。

  “不錯。”

  張信微微一笑,頷首點頭。

  說完也看向二弟道:“彥舒,你也不要氣餒。純陽無極功乃武當張三豐祖師修持的內功,越練越精深,等你火候到了,便能追上彥冰,甚至超過他。”

  “是,大兄,我知道的。”林彥舒撿起木劍,眼神堅毅,點頭說道。

  “哼。”

  林彥冰傲嬌的哼了一聲道:“剛柔互濟的境界,不是隨便甚么人都能練得到的。武當派那么多人,練到剛柔互濟的又有幾人?”

  “我一定會練成的!”

  林彥舒語氣堅定,忽然語出驚人道:“大不了我也不娶媳婦了!”

  此言一出,張信表情一變,厲聲罵道:“住口!胡說甚么呢!”

  聲音滾滾如雷,震得院落空氣都凝固了。

  林彥舒、林彥冰兄妹表情一窒,眼中露出懼意,齊齊垂下了頭,仿佛迎著狂風巨浪,暴雨傾盆的兩只小鵪鶉,身體都微微顫抖起來。

  他們出生后,爹爹媽媽對他們極好,從來舍不得打一下罵一句。

  唯有長兄……

  平時雖然和藹,可卻極為嚴厲。

  若是惹怒了他,就要大發雷霆的,所以兄妹二人很是懼怕他。

  張信怒道:“這個念頭,切切不可想!我不沾女色,那是看破了紅塵,你能與我一樣?俗話說,拿得起放得下,你拿起過嗎便要放下?”

  “大兄,我錯了。”

  林彥舒垂手低頭,眼淚含淚,低聲嚅囁道。

  張信怒意不減,寒聲道:“純陽無極功雖是武當鎮派心法,可自二代弟子以下,出家修道的人多了,卻又有誰能超過張三豐?”

  “為了修煉武功,不染紅塵意,那是瘋子!”

  “以后不可再有此念!記住了嗎?”

  “是。”林彥舒垂眼點頭。

  “我真是給你們當了個壞榜樣!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傳授你們武功,讓你們練習林家的七十二路辟邪劍法算了。”

  張信臉色鐵青,冷哼一聲道。

  林彥舒、林彥冰垂手低頭,戰戰兢兢,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過了半晌,張信怒意漸漸平息,沉聲道:“知道錯了就好。為兄閉關十年,武功已然大成。也該下山動一動了,隨我下山去見見爹娘吧。”

  說完,邁步上前,牽起彥舒、彥冰的小手,飄然邁步出了小院。

  院外,十余名魁梧漢子垂手站立,正是福威鏢局的鏢師,見到張信牽著弟妹出來,頓時神色恭敬,齊齊抱拳說道:“少鏢頭!”

  張信頷首點頭,笑道:“隨我下山吧,我閉關結束了。”

  說完,也不看后面的十余名魁梧鏢師,步伐一邁,倏然跨出十余丈,牽著彥舒、彥冰的小手,施展武當梯云縱的輕身功夫。

  姿態飄然若仙,一步數十丈,飄飄然下山去了。

  純陽無極功是武當派鎮派心法,也是道家正統神功,待丹田內息充盈鼓蕩,練出一口‘氤氳寶氣’,這門功夫就算是煉至大成了。

  再往后,就是水磨工夫,經年累月的練氣養身,將那口‘氤氳寶氣’培育長大。

  若能再進一步,體悟‘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意,那么就能‘一口寶氣分陰陽’,達到‘陰陽流轉,源源不息’的絕頂境界。

  這步境界,亦是世間武道的巔峰。

  因為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代表著‘得道’。

  道德經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

  易經有云:‘易生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穎達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合為一,既是太初、太一也。”

  剛柔互濟,陰陽相通,便是世間至理了。

  再要往上,便只有道祖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的一句話,似能預示‘一’后面的境界,那便是‘無’。

  既‘無名天地之始’的‘無極生太極’之意。

  若說‘有名天地之母’的‘太極生兩儀’,是天人相通的‘真一得道’境界;那么‘無名天地之始’的‘無極生太極’之意,便是世間修煉者的最終目的,虛無永恒了。

  因為這一步,代表著‘一切的開始’,‘天地于他何加焉?’

  但要達到這一步,張三豐在純陽無極功的內容中也沒有敘述,顯然他也沒有達到這步境界,但他最終走到了哪一步,卻讓張信無限遐想。

  恨不能與之會面,前人后輩坐而論道。

  “武當祖師張三豐,真想與你見一面啊。”閉關的十年中,功夫越是練到精深處,便越是暢想前輩先賢的背影,恨不能與之一晤。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