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開國的皇帝,都一段‘傳奇’,比如斬個白蛇什么的!
那么朱子靈自然不會讓伏羲這么平平淡淡的,人皇啊,不來點神奇的故事是說不過去的,雖然是假的,但是那也是傳奇不是?
所謂的傳奇就是要傳的,然后越來越奇!
只不過現在朱子靈手中并沒有什么神奇的動物,于是在附近的河里抓了兩只烏龜來,讓它們一只馱著河圖、一只馱著洛書,在伏羲思考的時候,浮出水面。
一段傳奇就此誕生了,隨便是隨便了點兒,不過也不錯了,不需要太過耗費心思,讓傳奇再傳一會兒。
當然,這是需要有人看到的,河邊兒經常玩耍的孩子么就是見證者,他們驚訝的瞪大了眼睛,看的清清楚楚,但是因為語言表達能力的問題,傳話的時候多少有些夸張。
再然后呢?
會更加的夸張!
伏羲對于部落之中的傳言并沒有關注,他心中清楚,這必然是師尊的手筆,師尊必然是有深意的,不然這兩件兒寶物,憑什么出現在自己的眼前?
伏羲不傻,相反十分的聰明,河圖、洛書讓他有一種異常熟悉的感覺,很快就會使用了。
用河圖、洛書來推演天時,事半功倍,效率是驚人的高。
不過兩年的時間,伏羲就已經推演清楚,他發現了溫度對于種植的影響。
這是常識,不過那是在朱子靈曾經所處的時代,而此時的洪荒并沒有太過明確的種植時間,因為天地氣候的關系,已經部落所處的位置,一年之中并沒有明確的四季劃分。
一年之中溫度的變化并不是太過明顯,根據朱子靈的估計,最低溫度的時候也是零上十幾度,而最高溫度也不過三十度左右,可以說氣候十分的好的。
一年到頭都是鳥語花香,可是即便溫度差別不多,可是對于種植作物來說,依然有些巨大的差別。
于是,伏羲將一年分為了十二個月,分為了四個季節。
人族此時還沒有歷法的存在,對于是時間也是沒有太過明確的概念,而伏羲得到了河圖、洛書,加上朱子靈過去的教導,他想到的問題更多了。
隨后,一個月分為了三十天,一天十二個時辰。
如此,更加準確的,讓人們知道應該什么時候下種,同時一年可以種植兩次,收獲兩次。
一次是最佳的時節,收獲更多,而一次則是收獲較少。
種植也是更加的精細一些,種下之間需要一定的距離,不能太近、更加不能太遠。
還需要除去雜草。
時間慢慢的過去,伏羲在部落之中的威望越來越高,在他二十五歲的時候,部落之中的食物已經過剩了。
朱子靈將伏羲叫到自己的面前來,將附近人族部落的分部告知,隨后伏羲組織部落之中的成年男性,押送著多余的糧食,隨后出發。
最近的部落也是走了數天的時間,當伏羲他們出現的時候,這個部落無比的戒備,但是發現對方竟然帶著糧食到來,無比的驚訝。
伏羲以糧食換取獸皮、石器,獸皮的獲取存在的極大的風險,而石器的獲取同樣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打磨。
伏羲研究了很久,認為以糧食換取這兩種東西是最為劃算的,如此可以減少自己部落狩獵時的傷亡,以及節省出大量的勞動力。
人族第一次貿易完成,雙方討價還價了很久,但是食物是硬通貨,對方部落極為的需要,所以在談判中占據了劣勢,糧食的價值更加的高昂。
伏羲滿意的帶人離去,獸皮可以粗糙的麻布一起使用,在氣溫降低的時候,尤其是夜晚,保證足夠的溫度。
而石器,節省了大量的人手,不需要再讓部落中的人去打磨,騰出時間做更多其它的事情,開墾更多的土地出來。
只不過,伏羲此時遇到了問題,那就是選擇配偶。
每一個部落都是如此,伏羲的年齡此時也已經很大了,到現在還沒有完成播種,這就不對了,每一名男性都有這樣的義務,尤其他還是族長。
此時男女之間根本沒有婚姻的說法,完全就是為了孕育下一代而已,當然感情是會有的,可是一旦男方在狩獵中出現意外,女人又會被另外的男人接受。
伏羲認為這么做是不對的,他準備改變這種狀況。
當初的妖族羲皇,可是研究出了天婚,但是這并沒有傳播出來,畢竟那個時候都是在修煉,修真者也沒有道侶的說法。
而現在的伏羲同樣想到了這點,利用河圖、洛書可是推演,他已經在無限接近道了。
這是朱子靈唯一可惜的事情,伏羲注定了要修煉功德的,人皇不能有修為,更不能長命百歲。
只能在成就人皇之位的時候,得天道功德,隨后傳位給下一位人皇,禪讓制也持續不了多久,因為人性。
就在伏羲推演的時候,伏羲的事跡開始慢慢的傳遞出去,因為部落之中一年會有兩次交易。
伏羲不再親自帶隊,而是部落自己組織,每次收糧之后,都會有又一次貿易。
而且每次的貿易不會選擇相同的部落,為何?
因為獸皮與石器并不是短時間可以積累的,如果每次去同一個部落,不過白跑一趟,對方根本拿出來太多的東西進行交易。
而每次交易對方都會詢問,于是伏羲部落的族人就會開始宣揚族長的豐功偉績。
慢慢的伏羲的名聲越來越響亮,一晃伏羲到了三十歲,他的聲名遠播,附近有些部落正在猶豫,是否要去投奔。
畢竟,食物始終是一大難題,而伏羲的部落如此的興旺,糧食多自然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伏羲的部落孩子多了起來。
而伏羲呢?
他現在還在推演著,關于男女結合的問題,隨后衍生出了八卦的雛形。
為何?
婚姻的結合符合天時,同時伏羲又發現了吉時,吉時結合,對于婚姻竟然十分的重要。
但是普通人如何推算吉時呢?
于是,伏羲繼續深入的研究,而就在此時,一個年輕人來到了伏羲的部落之中,他竟然也是一名族長,比現在的伏羲更加的年輕,不過才十幾歲而已。
伏羲很是驚訝,自己畢竟是有師傅的,而這個年輕人并沒有,他的到來是希望可以帶著部落,一起加入伏羲的部落之中。
“我叫做神農(不要在意)!”少年直接說道:“你們部落發展的很好,所以我們想要投奔過來,不知道伏羲族長是否愿意接受呢?”
“當然,我們愿意接受,而且僅僅是名義上的領導,你們的部落名義上歸附,但是實際上你們依然留在原來的地方,由你負責管理,只不過一旦我有需要,你們則是必須服從!”
伏羲的話讓神農一愣,沒有想到對方竟然會如此做,而不用自己的部落搬遷過來嗎?
伏羲看出了對方的疑問,隨后解釋道:“不需要你們搬遷過來,畢竟一個部落周圍的土地是有限的,如果大面積的開墾,向外擴展,并不能保證安全,所以你們一旦搬遷過來,那么土地就不夠用了。”
“原來如此,那么我們愿意接受!”神農很是痛快,“并且我們保證隨后聽候調遣!”
“很好,我對你們進行指導的!”伏羲滿意的點了點頭,自己面前這名少年很有魄力。
于是,最早的統治方式形成了。
伏羲與神農的做法,很快又傳播了出去,一些還在有的部落認為這樣完全可以接受,甚至有些部落認為,伏羲很傻,抱著投機的心思,也跑來了。
伏羲很清楚這點,但是現在他同樣全部接受,因為現在還不到威懾的時候。
恩威并施,伏羲先是施恩,將道理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旦將來征召他們,如果不服從,那么伏羲也就有了借口。
他一邊兒推演,一邊兒讓部落積累石器,鋒利的石器,將其捆綁在木棍的一段,制作了長矛。
伏羲開始囤積武器了,他意識到了武力的重要性,不單單是狩獵的需要,同時也是對于歸附部落的威懾需要。
而很多投機的部落,到現在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們現在得到了伏羲的辦法,同樣捕魚、耕種。
伏羲三十五歲,終于推出了婚姻的形式,為了推廣,他準備親自主持第一個婚禮,神農所在的烈山氏與赤水氏聽訞結合。
這是部落與部落之間的第一次聯姻,烈山氏和赤水氏同樣都歸附了伏羲,這也是伏羲展示自己權利的一種辦法。
而伏羲也是下達了第一道命令,將婚姻在所有歸附部落中推廣,同時定下了人倫之道,第一場婚禮,所有部落必須來參加。
結果,有些部落并不當一回事兒,他們已經得到了伏羲的辦法,那么還需要理會伏羲的命令嗎?
尤其是伏羲定下的所謂人倫,女人就應該利用起來,而不是被所謂的婚姻浪費掉。
神農的婚禮上,沒有來的部落竟然超過了十個,但是伏羲表面上不懂聲色,圓滿的將婚禮主持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