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九章 學會學習

  “今天的學習任務和籃球訓練任務一樣簡單,將初中物理第一本書從頭到尾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一遍。”林狼對著坐在書桌另一頭林楠說道。

  “知識就像一棵大樹,根是基礎,在地下四面八方延伸的根不斷的吸取土壤里的養分提供給土地之上的樹干,只有這些根越穩固、越扎實,樹干才能成長得更粗壯更高大,這樣在陽光和雨水的滋潤下,才能愈加枝繁葉茂。”

  “根是看不見的,但它并非不存在,而且最為重要,對于大樹而言,很多時候根甚至比外界的陽光和雨水還要值得信賴,外界的因素是不一定的、不受控制的,但根卻是自己的,真實且無法欺騙的。”

  林狼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林楠聽得十分認真。可是這跟學習有什么關系呢?

  林狼看著林楠略帶疑惑的表情,繼續說道:“你做物理題和化學題的時候,有沒有覺得一個題目的一大半知識點都很清晰很確定,但就是有一個小知識點不確定,導致對這個題目的正確解題思路和答案也不確定。”

  林狼的話語,瞬間戳中了林楠的心頭,相信也戳中了很多學生的心頭,的確如此,每次考完試那些做錯的題目基本上就是當時猶豫不決的題目,可是每一次都想強行的把錯誤點記住,到了下一次卻又忘了,或者說改動一下就認不出了。

  林狼接著說道:“是不是你數學考試的時候就沒有這種感覺,要么就是題目完全不會,要么就是粗心大意。”

  林楠點了點頭。

  每次他數學考試做完,總是信心滿滿的以為要考滿分,極少數的時候會碰到那種他沒有一點思路的最后一題,但更多的時候是每次結果一出來,各種粗心大意,扣個一分兩分。

  林楠很喜歡數學,每一堂數學課他都聽得十分認真,再加上數學老師幽默的課堂風格,讓他更加不會走神。

  可是物理課和化學課就不一樣,偶爾還是會發呆、神游,也許那些猶豫不決的知識點就是在這個時候錯過。

  至于語文和英語那就更不用說,發呆和走神是日常習慣。

  林狼最后微笑著說道:“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的任務就是打基礎,打出一個無比牢固的基礎,就不懼任何難題和挑戰,現在你就開始看初二的第一本物理書吧!一個字一個字的看,有什么不懂的自己去旁邊的電腦上查。”

  說完林狼就離開書房去客廳看報紙了,留下林楠一個人開始走進知識的海洋。

  翻開初二物理課本的第一頁,這一次林楠有種不一樣的感覺。

  扉頁,科學之旅。

  沙灘上,和煦的陽光下,一個孩子在無憂無慮的玩耍。他時而凝望大海,時而低下頭去沙灘上撿著什么。忽然他向旁邊跑去,拾起了一塊光滑的卵石;忽然他又向另一邊跑去,撿起了一枚漂亮的貝殼......

  孩子捧著五顏六色的卵石和漂亮的貝殼,向遠處的大海望去,心里在想,這波濤洶涌的大海里蘊藏著怎樣一個世界呢?也許海底的石子更漂亮,也許......

  看到這兒,林楠不禁想到這兩天和父親多聊到的汽車發動機以及電燈泡,又何嘗不是一枚卵石或者貝殼呢?

  繼續逐字的往下看去。

  是呀,大海究竟是怎樣一個世界?這需要我們去發現。物理學是個知識的海洋,它更需要我們去探索。在對知識海洋的探索中,我們不正是像上面的孩子一樣嗎?我們發現了漂亮的卵石和貝殼,并且為此而歡欣鼓舞......

  頭一次,林楠發現原來看物理課本也是一件如此有趣的事情。怎么當初好像沒有看過這么有意思的引言呢?

  接著往下看去,林楠看到了牛頓的萬有引力,看到了伽利略對擺動的研究......

  看到這些300多年前的物理學家,林楠對他們感到敬佩而好奇,能出現在課本上的人物肯定都是值得尊敬的。

  就像牛頓,很小的時候林楠就聽到很多人提起過,可是他到底是一個怎么的人呢?

  莫名的強烈好奇心,讓林楠打開電腦,搜索牛頓二字。

  首先看到的便是一系列光輝的頭銜。

  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近代物理學之父......

  林楠不禁想到這么偉大的科學家,小時候應該是個神童吧!

  回想起自己還在讀一年級的時候,一次課堂上老師問到:“孩子們,你們的夢想是什么?”

  當時班上一大半的孩子都興致高高的回答:“科學家!”

  到現在,林楠才明白科學家不是那么好成為的。

  滑動鼠標上的滑輪,往下翻,林楠看到牛頓的人物生平。

  這才知道,少年時的牛頓并不是神童,他成績一般,但他喜歡讀書,喜歡看一些介紹各種簡單機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讀物,并從中受到啟發,自己動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風車、木鐘、折疊式提燈等等。

  傳說小牛頓把風車的機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將老鼠綁在一架有輪子的踏車上,然后在輪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剛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斷地跑動,于是輪子不停地轉動;

  又一次他放風箏時,在繩子上懸掛著小燈,夜間村人看去驚疑是彗星出現;

  他還制造了一個小水鐘。每天早晨,小水鐘會自動滴水到他的臉上,催他起床。

  他還喜歡繪畫、雕刻,尤其喜歡刻日晷,家里墻角、窗臺上到處安放著他刻畫的日晷,用以驗看日影的移動。

  看到這兒,林楠的腦海里似乎浮現了一個喜歡動手喜歡思考的小孩兒,制作出了磨坊模型、風箏、水鐘、日晷,多么奇妙而夢幻的場景。

  “日晷”!對了,這是個是個什么東西?還有“晷”這個字讀什么?

  林楠繼續在網上百度......

  就這樣,林楠不停的翻看著物理課本,速度卻是極慢,因為林楠發現了好多讓他好奇而疑惑不解的知識,然后耐心的在網上一一搜索。

  有的知識一百度便懂了,有的看著講解也是似懂非懂。

  不過這并不影響此刻林楠對物理的興趣,所有不懂的他都一一查詢,實在差了還弄不懂的,他就拿著課本跑到客廳去問爸爸。

  神奇的是,每一次林狼總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回答他的疑惑,這讓林楠對爸爸是越來越崇拜了。

  時間就這樣悄悄流逝,林楠硬是在書房里從8:30待到12:00,直到林狼叫他出來吃飯。

  很難想象一個14歲的男孩子,可以“學習”這么長時間,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一點林狼在林楠身上是真的做到了。

  吃完午飯,林狼就叫林楠去好好睡個午覺,14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一個美美的午覺,簡直讓人舒服的不要不要的。

  看到林楠在床上睡著后,林狼自己也回房入睡。

  待到兩點多的時候,林狼醒來,卻發現林楠已經坐在書房里認真的看著課本和電腦屏幕了。

  林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也許林楠是為了給爸爸爭口氣,贏下賭約,也許是林狼的方法真的很奏效,讓林楠有了學習的興趣。

  總而言之,短短兩三天林狼對林楠的初步教育便已經完成了。

  自信、堅持、自主學習,這三個少年時期最需要的品質已經在林楠身上初步形成了,不負他金牌教師的頭銜。

  一個下午的自主學習時間就這樣靜悄悄地溜走,待到下午四點半的時候,林狼走到書房看著盯著課本露出思索模樣的林楠。

  “走,出去打籃球!”一道激情澎湃的聲音瞬間將林楠從知識的海洋中拉了出來。

  放下手中的課本,林楠就跑了出來,男孩果然還是更加喜歡運動。

  光速換好衣裝和球鞋,林狼便帶著林楠來到QS縣文體廣場。

  位于QS縣文體廣場的籃球場,每日都人山人海,不同于陵南公園,這里基本上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甚至六七十歲愛運動愛籃球的老人。

  與單純的校園籃球相比,這里更能讓林楠的籃球得到成長。

  那日林楠與李風的比賽,表面看上去貌似林楠還有的打,實際上林狼卻深知李風放水了。

  很多籃球中進攻和防守的“小技巧”,李風都沒有用,也許因為林楠是個“新手”,所以李風便是完完全全的用技術在去打球。

  來到文體廣場的籃球場邊,林狼立馬就看見場上一個白色球衣的中年人在進攻。

  防守他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中年人左手護著球,右手往前運,青年想貼上去防守,中年人卻用粗壯而蠻橫的左手死死的把他攔著,關鍵是那個攔著位置恰到好處,看上去像是很正常的進攻,你又不能說他犯規。于是就這樣中年輕松的攻到籃下,輕松的擦板進球。

  每一個行業里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門門道道,初入門的新手可能很不理解,但在“老人”看來,這些才是他們最該先學會的東西。

  籃球也不例外,作為一項競技運動,就有規則,同時也有規則邊緣的“技巧”,你可以說它是歪門邪道,也可以不用,但你必須得明白,得學會,才能在籃球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現在,QS縣文體廣場籃球場,就是林楠學習這些最好的機會。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