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五章 論戰

第二百三十五章論戰  小說名:

志鳥村  2月21日。蘇城撰寫的《三角債的危機》在《經濟日報》發表。由于是熱門事件,緊貼時政,又有大華實業的背景傍身。這篇文章出現在了二版。

  緊接著,由筆桿子們撰寫,蘇城審閱的數篇文章,出現在了數家全國性報刊上,徹底引爆了“三角債”話題。

  短短的幾天里,關于三角債的稿件雪片般的投向各大媒體。

  在國務院的摸底結束之前,三角債的問題究竟有多嚴重,沒有人真的清楚。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場上,處于不同的地區環境,就會有不同的認識。

  越是面向企業,處在上游的工廠,債務狀況就越糟糕,如煤炭、鋼鐵、機械制造等行業,不討債就發不出工資,自然覺得三角債可惡糟糕至極。越是面向終端用戶,處在下游的企業,債務問題就越輕松,如家電、外貿、交通、電力等企業,往往是他們拖欠供貨單位的款子,不僅現金流充沛,還能獲得不少的隱性收入,于是就很難感受到三角債的危險,甚至暗自欣喜。

  著眼于局部地區,重工業和原料企業多的地方,三角債問題就嚴重,輕工業和商業發達的地區,三角債問題就輕松。國家撥款的非生產部門人員,如軍隊和行政機關,倒是覺得手上現金的威力大增。

  各方感受不同,也就有了媒體間的論戰。

  反對者并不止童大林和周市長。自覺輕松并覺得全國都輕松的高層不在少數。上至國務院。下至鄉鎮區縣,不停的有人發表署名文章,抨擊蘇城和其他“危機論”者。

  這些文章,或批駁、或寬慰,其中又以外經貿部的某領導的提法最有市場:“相信國家能夠解決三角債問題”一度喧囂直上云端。

  就連秦筠私下里也覺得,三角債問題就算再嚴重,國家只要出面,就一定能處理好。

  對此,蘇城只能報以苦笑。任何政權,都有無法處理的經濟問題。以中國現在的家底。要想處理三角債,就得由銀行無限制的放貸,不僅再造通貨膨脹,而且要承受更多的壞賬和呆賬。最糟糕的是。1990年的中國已經進入了通縮的通道,等于說,要想和平解決三角債問題,就得承擔重回1989年經濟的惡果。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1989年近乎崩潰或者已經崩潰的經濟,最終由全社會買單,而三角債問題再嚴重。也不過是由企業買單。

  因此,和平解決三角債問題并非不可能,而是成本比爆發還要高。最終的結果,只會著眼于損失多少。

  蘇城覺得,提前兩個月引發三角債的論戰。也許能挽救一些有心人。至于泥足深陷者,就不是他所能影響的了。

  3月剛過,天氣乍暖還涼。

  祁蒙等人風塵仆仆的回到了京城。連續走訪了三個月之后,十數只調研組完成了摸底工作,集合在一個房間里,開始匯報工作,匯集結論。

  這一匯集,所有人的臉色都變了。

  情況之嚴重,實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們每個人都調研一個省到兩個省,分別到下面的區縣地區。以及國營大廠深入調查,得出的報告也是本地區的。在信息沒那么通暢的情況下,互相之間也不好通消息,因此,調研組即使得到了糟糕的結論。也會私下里安慰,我們調研的地區可能是最嚴重的。

  如今。大家的報告都出籠了,簡單的互相印證之后,大家才明白,原來我們調研的地方,問題還不是最嚴重的。

  或者說,每個地方的問題都是極嚴重的。

  剛出差回來的人,本想報告一番就回去洗澡睡覺。可是把各地的數據一看,主任就發話了:“得,都別休息了,開會吧。”

  連續兩天,開了三場會。頭天還是體改委的人,接著就包括了國務院和發改委,然后又增加了相關的部委。

  信息很快報告到了上面,會議的規格也越開越高,時間越開越長,最后上了常委會。

  這個時候,媒體間的討論還在繼續,參與的人數看似沒有減少,但參與者的級別卻降了一個層級。

  先前還發表署名文章的外貿部、政策研究所、國務院的同志,再也沒有出現過。即使是論點正確的人,也不再出言了。

  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論戰已然塵埃落定,剩下的是如何處理實際情況了。這個時候,反對者不敢說話,贊成者也不想被卷入其中——若是被派遣治理三角債,說不定會好事變壞事。這可是火山口上的買賣。

  中央的調子減弱了,并未立刻傳導到地方上。

  只有少數對政策敏感且熟悉高層動向的有心人,才能通過報紙上沒有寫出來的東西,查探到了上層動向。

  這里面,自然不包括周市長和他的親信童大林。

  他們兩個人,都是從運動年代走過來的“年輕干部”。在革委會的時候,就擅長以粗糙的手段戰勝高明的戰術。經過十多年的訓練,兩人如今手法已經政治許多,但仍不免用力過度。

  周市長早些天就赤膊上陣,在《大眾日報》上發表了文章,童大林更不用說,借了一屋子的人給他寫文章,寫一篇發一篇,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少說發表了10篇稿件,簡直和連載差不多的。

  有他們兩個挑大旗,濟南市府和地方國企以下,再沒有說“三角債危機”的人。倒是一些不在地方管轄范圍內的國企,如勝利油田或者大華實業這樣的企業,才會頻頻露頭肆意表達。

  周市長對勝利油田無可奈何,林永貴的行政級別比他還高。但是,他對蘇城的不聽話就很不滿意了。

  不滿積蓄醞釀著,到了3月中旬,終于爆發——周市長親自署名的文章被《經濟日報》拒稿了。

  《經濟日報》是中央大報,在經濟領域的地位超然,乃是中國主流經濟研究的橋頭堡和要塞,由于它直接受中宣部的領導,不理地方領導也是常事。周市長的文章被拒,放在任何時候都不奇怪。問題出在蘇城的第一篇文章,就發表在《經濟日報》,而且是相對顯眼的二版。

  鮮明的對比,令周市長近乎惱羞成怒。他對這篇文章充滿了信心,自覺嘔心瀝血都不為過,竟然連報尾都沒登上。“有人從中作梗”的想法,第一時間就塞滿了他的腦海。

  “去把蘇城找來,我要問問他清楚。”周市長深吸了兩口氣,才把胸膛的悶氣吐掉了。

  秘書出去打了電話,沒有找到人,又親自跑了一遍大華實業,也沒有找到蘇城。

  童大林自告奮勇,開車去大華實業,要把蘇城給揪出來,折騰了一天,還是未能如愿。

  他回報周市長,倒是讓后者的心情好了不少。

  周市長自言自語的說:“這家伙可能是躲起來了。我還以為他是孫猴子要大鬧天宮呢。”

  童大林一股子悍勇之氣,說道:“要我說,咱們給大華實業丟幾個罰款,立刻就能把他給炸出來。他要是不出來,咱們一天丟10萬罰款給他,甭管什么企業,一個星期就得跪下來。”

  “這個不行,其他的企業,你可以罰款,你要是莫名其妙的罰了大華實業,石油總公司之類的央企是要來找麻煩的,不能授人以柄,這樣,你先等機會,另外,再找全國的報紙發文章,我就不信他能把所有的媒體都買通了。”周市長拿定了主意,就坐回了椅子上,重新拿出他的文章,丟給童大林道:“這篇文章,你想辦法找個全國報紙,發出去。”

  “好嘞,我想辦法,周市長的文章,肯定是沒問題的。”童大林是野路子的運動員,認識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正常途徑辦不成的事,他用不正常的途徑總能辦成。讓他做企業局的局長,就是為了對付不走正路的民企和國企。

  童大林興致勃勃的出門想辦法去了。

  沒兩天功夫,他就找了個老關系,拿錢疏通了一個《光明日報》的版面,盡管放在了第六版有點磕磣,但有總比沒有好。

  童大林就守在門房,等《光明日報》送到,翻到地方一看,就樂呵呵的去找周市長了。

  市長大人也覺得不錯,這年月要在中央報紙上發表文章是相當不容易的。正常的大報也就是8版,小些的還有4版的,去掉中縫的廣告,剩下的版面真得精打細算不可。

  國家級的中央大報,算上只有海外版的《中國日報》也就是8個罷了。全數加起來才64個版面,周市長的署名文章《三角債不足為懼》一篇就占了四分之一的版面,攤在全國范圍,頗有些了不起。

  周市長將報紙攤開在辦公桌上,孤芳自賞的重新閱讀了一遍,越讀越有味道。

  正準備說兩句評價的時候,童大林突然揉揉眼睛,指著下面說道:“那不是蘇城嗎?”

  “嗯?哪一個?”周市長的辦公室位于三樓,正好能看到大門全景,不管誰進,都能看個一清二楚。順著童大林手指的方向,能看到兩個年齡相仿的青年人,全都穿著厚呢子大衣,縮頭縮腦的。

  “左邊那個,我去給您提溜上來。”童大林擼起袖子,氣勢洶洶的奔了出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