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七章 外籍工人

  新興集團和中石化都是大型國企,向來是政績重于利潤。

  張超提出人民幣給付完工獎,兩家公司當然都不同意,但完工獎是大華額外支付的獎金,并不是合同中規定的勞務報酬,自然是大華想怎么定就怎么定,他們只能選擇參與或者不參與。

  說來說去,新興集團選擇了自降金額,用1比10的比例,兌換美元收入,以現在的外匯價格來算,等于降了一倍。讓張超又是無奈又是好笑。

  說給蘇城,他卻是一點都不覺得新鮮。國企對外匯的渴求,早就到變態的地步了。80年代的中石油為什么富的流油,就是因為國家施行大包干制度以后,他們能用多出來的石油換外匯,然后自己支配。這條制度一出,整個石油系統才變成以油論功績。

  改革開放10年了,雖然國家已經擺脫了外匯匱乏的困境,但也不過就是剛剛達到外匯溫飽,不至于入不敷出而已。國家領導人就像是剛剛脫離了饑荒的農民,怎么敢說“糧食夠了,以后會更多”的話。誰都不知道艱難的時刻什么時候來臨。蘇聯人不可依靠,美帝國主義更是野心狼,面貌忠厚的i本鬼子也不是國際慈善家。

  國家依然盡其所能的收納外匯,以保證國際支付的順暢,維護國內的經濟秩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直到2000年以后,國家的外匯管制才有所放松,允許普通人和公司大量的兌換外匯。雖然此時的中國已經美元多到要借給美國的程度。

  在1991年,美元仍然可以比人民幣購買到更多的東西和服務,也是國企和民企共同追求的目標。這個年月,哪個私企老板要是有本事,能從銀行或某部門弄到一批外匯,幾乎鐵定能賺到大錢。這是資本原始積累的罪惡部分,但換一個角度來說,又何嘗不是滯后的制度的落后之處。國企可以打報告申請外匯,從而賺到打錢,民企不能打報告,就找了能代替報告的人……1比10的比例,對新興集團來說,稍稍高于了黑市價。但這筆錢是白得的。從國企官方的角度來看,30萬美元和300萬人民幣都很多,雖然300萬人民幣具有60萬美元的官方牌價,但寫進報告里的時候,300萬人民幣是一句表揚,30萬美元則是全系統內的贊賞。

  張建軍盡管是軍隊出身的轉業干部,可在追求進步的道路上,他是沒有潔癖的。國內的建筑公司賺美元是相當艱難的,此時出國做工程的畢竟是少數,而且多在東歐國家干活,賺到的那些外匯,卻是不能和硬通貨相比的。

  張超用了幾天時間和各公司補簽協議,眾人皆大歡喜。繼而,各公司的勞動積極xing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就是那些小的承包商拿著足額的人民幣,也夠舒服的了。原本就倒班工作的建筑工地,干脆是全天無休了。

  除此之外,他們還不斷的派人催促巴斯夫公司。畢竟,他們都是些輔助公司,只有巴斯夫公司安裝好設備,一期工程才算是完成。

  海滄石化基地做的如火如荼,外面的評論也是一i三變。

  福建地區的報刊自不必說,全是連篇的好話,哪個媒體要是登了不符合大局的內容,用不著大華告狀,自有宣傳部門找他們的麻煩。

  但其他省市和zhongyāng的媒體就沒有那么客氣了。

  100萬美元的獎金,究竟應該還是不應該,要不要這樣做,幾乎引起了全國范圍的討論。

  如果是20年以后,這樣的討論簡直無聊。人家的錢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用得著媒體代言嗎?

  但在1991年,情況是不同的。媒體記者一方面號稱無冕之王,用仿照普林策獎的方式做新聞,針砭時事,建言立策的念頭強烈。另一方面,學習西方肆無忌憚的媒體風格的同時,中國媒體是沒有管束的。尤其是面對非官方的問題,宣傳部懶得管,文化部管不到,媒體之間的監督也形同于無。

  別說討論別人的錢怎么花的問題了,試圖規范中國人行為的媒體記者滿大街都是。

  只是討論應該和不應該,已經是李琳努力奮斗的結果了。

  蘇城只得安心受之,料想評論很快就會消失了。

  諸如葛洲壩一類的事情全國轟動,總有一樣能讓媒體發泄過剩的jing力吧。

  11月很快來臨。

  葛洲壩工程的新聞確實鋪天蓋地,然而,新聞的角落里,總免不了有討論獎勵和獎金的文章,三五不時的,記者們還會聯系到深交所股市,去判斷蘇城目前的資金數額。

  深交所的股票已經漲到了18元左右,迫近歷史高點。蘇城購買的3億元股份,等于憑空上漲了1.5億。這部分資金是要公開的,也讓剛剛接觸到資本市場的人咋舌不已。

  再加上海滄基地和臺塑的關系,大華的熱點持續了半個多月,蘇城也不知道該哭該笑了。

  會議期間,李琳也是萬分無奈,說:“現在人對錢太敏感了。聽說一天的完工獎就有100萬美元,眼都紅了,有熟悉的編輯告訴我,他們最近投稿的數量都增加了一倍,增加的全是說大華的獎勵制度的,要是一篇都不發,也說不過去,所以偶爾要發表一篇……”

  “這家發一篇,那家發一篇,數量就多了。”楊明接著說了一句,他每天負責整理媒體資料的,現在也痛苦非常。

  “媒體評論是媒體評論,現在就怕官方介入。我們和幾家公司都是簽約了的。新興集團且不說,巴斯夫公司可不好伺候。上頭要是讓我們修改完工獎,巴斯夫公司第一個不樂意。”鐘志根補充了一句。

  “實在不行,就和巴斯夫公司談一下,換個名字吧,不要叫完工獎了,叫提前節省什么的,用百分比付款。”有人提出建議。

  鐘志根馬上搖頭,道:“那不行,他們肯定會獅子大開口的。用百分比付款,最容易造成意外……”

  正商量著,董事長辦公室的文員,敲門拿了文件進來,并道:“有計委的同志,約蘇董事長見面,周一早晨10點。”

  此時,部委的約談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但請喝茶一類的見面,已經常常出現了。

  張超聽到計委的名字,就臉色大變。

  李琳也不安的道:“是我的工作沒做到位,不行,我現在就回去重做安排。”

  “沒事,只是談話見面而已,沒什么威懾力的。”

  “他們要是不拿捏著咱們,是不會談話的。”張超滿腹的危險信號。

  部委約談對企業來說,好像很緊張,確實如此,也應該緊張。但對部委本身來說,同樣很緊張。

  中國的部委本身是沒有執行權的,它可以制定政策,也可以協調部門,督促地方,但歸根結底,它本身的執法權很有限。

  因此,如果手上沒有點真貨,部委往往也不好進行見面談話,以免威嚴掃地。

  事實上,自從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出現問題以后,部委約談的名聲就廣而告之的爛掉了。

  在此時,部委當然不會任由自己的名聲受損,尤其是實力極強的計委。

  蘇城腦中拼命運轉,開始思考應對策略。

  取消完工獎?這自然不行。

  完工獎決定了海滄石化基地的建設進度,而建設jing度又決定了臺灣工廠的進駐數量,進而又決定了海滄基地的價值……在這樣一個循環中,若非萬不得已,蘇城是絕不會后退的。

  “準備好文件,暫時不要做大的變動,等談話后再說。”蘇城對國家部委已經不再畏怯了。對現在的中國來說,一個國外油田也許只是好聽,但一個石化基地就非常重要了。國企橫行無忌的時候,不是因為它的級別,而是因為它的重要xing。

  盡管如此,蘇城離開會議廳以后,還是打電話給主管工業的常務副省長,將此事告知。

  年約50歲的副省長常國立正踩在人生最重要的節點上,當然不容自己省內最重要的項目受到影響。他在電話里,氣宇軒昂的道:“蘇董不用擔心,大的方向絕對不會有變化。不管東西南北風,咬定發展不放松。你們建廠能有多快就有多快,我們省里絕對支持,關于完工獎的問題,我陪你去扯皮。”

  這比蘇城預想的還要舒服。

  有了常務副省長的陪同,大華集團內的擔心也少了許多。高官向來是政治敏銳的角色,常國立愿意陪同,就說明問題不會嚴重。

  到了地方,負責約談的卻是一位司長。

  他沒有談完工獎勵的問題,開口卻說道:“我聽說大華有雇傭外國工人的情況?你們是用人民幣支付薪酬,還是用外幣支付薪酬?”

  “當然是外幣。”

  “有向有關部門申請嗎?”

  “大華有存留外幣的資格……”

  “這是雇工問題,不是外匯問題。”計委司長抬起頭來,道:“咱們國家還沒有長期雇傭大量工人的情況,尤其是私人對私人,大華不是首例,規模和影響卻是最大的。我們找你來,也是要談這個問題。”

  蘇城這才醒悟,現在的中國企業,還沒有進入到能雇傭外籍工人的程度。國內的人工要多便宜有多便宜,高技術人才也是公對公的引進,以國外的訪問學者等類型居多。

  讓中國窮嗖嗖的研究所支付外國人薪水,估計沒有幾個肯做的。

  蘇城剛剛挖角了一批外籍工人,習慣了人員流動的巴斯夫公司還沒有太大的反應,國內首先控制不住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