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 祠堂

  記憶中的小院和房間,幾乎沒有什么變化。

  只是客廳中多了兩把藤椅和一臺電視,電視是五郎帶回來的木殼松下,外面用布好好的圍起來,連散熱器也不放過。

  蘇城不禁笑了一下,自行坐在藤椅上,面對電視和小小的窗戶,覺得很安心。

  徐麗雅嘴角上的笑容就沒有消失過,她從電視柜下面,拿出一個大大的罐頭瓶子,道:“聽說你們要來,我就沸了冰糖水,已經涼好了,你小時候最愛喝了。自己開電視看,旁邊還有書,我去把飯熱一下,馬上就能吃。”

  廚房在小院的另一側,同樣是蘇城幼年時最熟悉的地方。

  蘇城深深的嗅著,整個人仿佛都升華了。

  門外,傳來“噼”,“噼”的炸豬皮聲。

  蘇城不覺笑了一下,端起罐頭瓶,喝了一大口的冰糖水。甜絲絲的味道,幾乎滲入肺中,旅途的顛簸,也漸漸地消失。

  “如果只是榮養休息的話,呆在農村卻是不錯。前提是衣食無憂,子嗣安寧,有醫有藥,交通方便……”蘇城想到這里,啞然一笑,這樣的要求,對歐洲人來說也許是簡單的,日本人也快要達到了,偏偏中國,要再過30年,也許50年,才能見到效果。

  “那就從我開始吧。”蘇城看看窗外的青山綠水,心想:既要生錢,又保住環境,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窗欞下方是寫字臺,旁邊則是一方書柜。

  蘇城抱著罐頭瓶子走過去,自左向右看去,一些的是自己熟悉的,一些卻像是新買的。

  書柜外面做了透明玻璃擋著,明顯是為了保護書籍,里面的每本書也都用書皮包好,再用娟秀的字體在書脊上重新寫上書名和戴厚英的《人啊,人!》,黑格爾的《美學》,濮存昕的《光在哪里》,還有《十月》,《收獲》……蘇城會心一笑。這正是80年代人的書架。每一個文學青年都喜歡美學,每一個走過運動的人,都向往著美。

  “來,吃點東西再看書。”徐麗雅拿了3個盤子過來,又匆匆的去端菜,口中還道:“里面有些書還是你寄給我的呢。”

  “嗯……”蘇城露出些笑意,是自然而然的笑。

  桌上有帶皮的紅燒肉,還有噴香的豬尾巴,再加上一盤口條,一盤青菜,以及一份蘑菇,確實是難得豐盛的晚餐。

  蘇城靜靜的坐了下來,挨個品嘗。

  徐麗雅笑看著,說道:“你這個孩子,怎么回家了也這么安靜,以前不是整天吵吵鬧鬧的?還真的長大了?有對象了嗎?”

  “媽。”蘇城順嘴就叫了出來,笑笑道:“算是有對象吧。”

  “那就好,怎么不帶回來看看。”

  蘇城傻笑兩聲,低頭吃菜刨飯。

  徐麗雅也就不吭聲了,給他添飯后,才一起吃。

  蘇城很快就適應了這個環境,心情大為放松。前些天積累的疲勞困倦,興奮擔憂全都涌了上來,吃飽了飯,沒說兩句話就睡著了。

  徐麗雅給他蓋了一床棉被,在旁看了會兒,又去廚房熬粥,等到晚些時候,再喚蘇城起來喝粥說話。

  第二天,蘇城準備睡個懶覺。

  賴到窗外全明,卻聽到絮絮梭梭的聲音,像是好幾個人低聲說話似的。再看看手表,也不過清晨9點。

  蘇城一想,還是起床了。

  出到院子里,果然有好幾個人等著。

  是四表舅和三舅。此外,還有幾個遠房親戚,一邊和母親徐麗雅聊天,一邊主義著房子這邊。

  蘇城出門來,好幾個人都站了起來,說:“城子來了。”

  也有同輩分的,就喊一聲“蘇城”。

  “各位早啊。表舅,三舅,這就起來了。”蘇城打了一盆水,就在院子里洗漱了一下,也坐了過去。

  表舅曾經去過東營,也是五郎和四郎的父親。三舅則是四姐徐鳳的父親,他的年紀較小一些,也就剛到40的樣子。

  兩人都有些緊張,道:“蘇城,我們是過來謝謝你的,五郎、四郎和你四姐,都有出息了……”

  蘇城讓他們把感謝的話說完,才笑笑道:“身邊總是要有人幫襯著,五郎他們做的都好,你們不用擔心。”

  見他態度沒有什么變化,老農模樣的表舅笑呵呵的松了一口氣,用肘子捅捅三舅,笑道:“你看,我就說蘇城不是那種有了錢就忘了鄉里的人,這不是挺好的,讓他們兄弟們互相幫襯著。”

  “你這人。”三舅是比較精明的人,家里開著小賣鋪,常去鎮里進貨,對蘇城的地位了解更深,來前也警告了旁人,沒想到,轉眼間就被表舅給賣了。

  蘇城裝作沒聽到,笑呵呵的道:“我準備去祠堂看看,咱們邊走邊說?”

  “正好,爸昨天還說要祭拜先人呢,走,讓咱老祖先也看看,咱們老徐家出的種。”三舅拉著蘇城就走。雖然不是一個姓,但蘇城從小在荊山長大,并沒有受到多少歧視。相反,由于姥爺的愛護,唯一的女兒徐麗雅獨自拉扯蘇城長大,也沒有遭到太多的質疑和批評,在這個年代,是極難得的。

  蘇城還記得小時候,全村的舅舅們出動,扛著扁擔和鋤頭,找鄰村麻煩的事兒。要說起來,也就是鄰村的幾個潑皮見到外出的徐麗雅,嘴頭上犯賤罷了。

  那一場架打的很大,有好些人受傷,還有人被送去了醫院,據說公安都出動了,回過頭來,卻是各家送東西給徐麗雅,勸她不要傷心難過。

  正是那些濺血的衣衫,將蘇城的心收攏了。

  徐麗雅在后面追上,給蘇城披了坎肩。一行人說說笑笑的,幾分鐘就到了村子的中央。

  荊山村的后面,就是徐氏祖墳的所在地,祠堂稍微建到了前面一些,卻是仿古的建筑,雖只一層,但高高大大,窗幾明亮,稱不上威嚴,卻也堂正。

  “請外面人來建的?”蘇城小聲問。

  “你姥爺挑大梁,兄弟子侄們一起上陣,全村老少建起來的。”表舅得意的道:“我可是每天50個工分的大工。”

  “又記工分了?”蘇城隨之笑了起來。

  “村子里沒錢,說是計分了給東西,也就五郎回來那次,兌現了點,我還有好幾百分放著呢。”表舅非常老農的咳嗽了兩聲,看著蘇城,道:“我們把工人錢剩下來,開了大路。這次回來,是不是覺得好走多了。”

  蘇城一臉苦色,道:“那也叫好走啊。”

  成績被抹煞,表舅不滿的道:“要還不好走?那你修洋灰路去。”

  “您還真別說,我回來以后,是要給咱們修洋灰路的,一條不夠,咱不光往鎮里修,還往省城修。”

  “城子,你可要想好,修路是好事,沒必要修那么長的路,現在修路可貴著呢……”表舅沒有料想中的高興,反而苦口婆心的勸說著。

  前面,忽然傳來重重的咳嗽聲,道:“蘇董事長愿意給家鄉修路,這個是好事啊,咱們應該支持的。”

  蘇城抬眼去看,卻是個不認識的高瘦男人,外穿夾克,內穿襯衫,一看就是個干部。

  姥爺徐寶明站在干部身邊,介紹道:“這是咱們巴縣的茹縣長,他聽說你來了,今天清晨坐車過來的。”

  “茹縣長有心了。”蘇城淡淡的與之握手。

  “蘇董事長衣錦還鄉,支持家鄉建設,我應該感謝您。”茹縣長沒有丁點縣級干部的架子,至少在蘇城面前是沒有的。

  村里人見一縣之尊都在蘇城面前小意的說話,頓時虛榮心大增,同時對蘇城本人,也有了全新的認識。

  就在人們豎著耳朵,準備聽他們的高級寒暄的時候,蘇城卻是松開手,道:“今天祭祖,不說公事。”

  他向姥爺使了個眼色,就進了祠堂。

  茹縣長再怎么樣,也不好闖到人家的祠堂里面去,于是只能在外面等著。

  徐寶明點燃了祠堂的香火,帶著蘇城磕頭祭拜。

  由于不是什么盛大的日子,也沒有太繁瑣的儀式,盡管如此,祭拜也用了近一個小時。

  出了祠堂,那茹縣長仍然恭恭敬敬的等著。

  蘇城并不覺得奇怪。招商引資早在80年代以前就有了。那個時候,有錢的只能是海外華人,于是中央和各省市的僑辦都在尋找海外關系,到了85年以后,漸漸有了較富的一批人,招商引資的工作才慢慢的向國內展開。

  荊山所在的巴縣是典型的貧困縣,工業萎靡,農業落后,貿易也僅限于普通的商業買賣。好容易聽說蘇城的大華實業,哪里會有不耐煩的。

  此時也是中國商人最快樂的一段時間,各地官員的恭維,幾乎讓商人們以為自己真的有了政治權利。

  徐寶明拍拍蘇城的肩,道:“咱們中午全村吃酒席,這陣子,你先和茹縣長談。”

  茹縣長不失時機的湊過來,笑道:“徐老,給我留個座,我陪蘇董好好的喝兩杯。”

  “茹縣長不必,您這么忙的人,不用陪我了。”

  “把蘇董招待好,就是我的主要工作了。再忙也不會忙到沒時間招待人的。”茹縣長舉起拳頭,道:“我們巴縣,是要做到全天候服務的縣。”

  蘇城嘆了口氣,直接轉過頭來,道:“茹縣長,這樣吧,你是想要投資呢?還是想要捐款呢?”

  “自然是投資,我們巴縣的條件很不錯……”茹縣長準備趁機好好的介紹一番。

  蘇城打斷他的話,很實在的道:“你給我找30個老師來,我就投資100萬元。要好老師,就在荊山村里教學。老師的班車和食宿,我們負責解決。”

  茹縣長怦然心動,口中還要矜持一下,說:“30個老師,不太好找啊,荊山離縣城太遠了。”

  “我們荊山村可以出一點加班費,另外,你們巴縣可以搞一個志愿輪換的服務。”蘇城輕輕一笑,道:“等我們荊山建起來了,自然就不缺老師了。”

  茹縣長滿口答應,又問公路的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