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二章 全力一擊

卷二風起云涌第二百四十二章全力一擊  山東濟南府,大將盛庸正目光凝重地望著眼前的地圖,他的心中充滿了擔憂,他所率領的東路二十萬大軍已經停滯在這里大半個月了,按照計劃,他們應該部署在館陶縣到聊城一帶,這樣和中路軍保持著兩百里左右的距離,可以互相呼應。

  但此時他的大隊離中路軍已經有五百里的距離了,這是一個極為不安全的距離,無論是他受到攻擊還是中路軍受到攻擊,他們都無法彼此支援。

  而造成東路軍無法北上的原因很簡單,盛庸接到探子的報告,李維正突然在山東半島大舉增兵,現在他部署在山東半島上的軍隊已經達到十五萬到二十萬之間了,而且并不是分散部署,而是集中在山東半島南部的諸城縣一帶,有大舉向南進發的可能。

  這讓盛庸和鐵鉉的心中都感到十分不安,如果他們大軍北上,那么從山東以南直至長江邊的廣大地區都會變成一片防守空白,李維正的大軍便可以長驅直入,不僅威脅到京城的安全,更重要是斷了他們朝廷大軍的糧道。

  所以在李維正突然增兵的威脅下。盛庸不敢率大軍北上,而是留在濟南府防御,兩天前,鐵鉉已經前去諸城交涉了,就不知道他的交涉結果會怎么樣。

  盛庸也對李維正突然增兵山東的意圖十分懷疑,盡管臨行前皇上說過,李維正是自己人,可以相信。但如果是這樣,他為什么會這么巧突然增兵呢?當然,這可以有很多種解釋,比如增加山東協防、保護糧道等等,可李維正的增兵卻在事實上造成了牽制東路軍北上的效果,這是非常有利于燕王的。

  現在盛庸擔心的是中路軍耿柄文那邊,如果燕王趁機對耿柄文實行大規模攻擊,他能否抵擋得住,就很難說了。

  “再派人去諸城,一旦有尚書大人的消息,就立刻飛鴿來報!”盛庸再次下達了命令,他走到窗前望著諸城方向,心中焦急萬分,怎么鐵鉉還沒有消息過來。

  山東諸城,這里是青州府之南,一直都是個平靜的小縣城,平時最多也只有千余名過境士兵,但這段時間,諸城縣境內卻突然大軍壓境。十五萬遼東軍云集這里,一望無際的大帳甚至比縣城還要占地廣闊。諸城百姓整天戰戰兢兢地生活,不用十五大軍,只有一萬軍隊進城。這座小縣城就會面臨滅頂之災,不過已經近二十天過去了,城外的大軍始終沒有一兵一卒進城,諸城百姓們也就漸漸地安心下來。

  此時,李維正就在城外的大營內。他正坐在地圖前沉思,和盛庸一樣,他也在等待消息,只不過他是在等待北平的消息,他之所以突然增兵山東半島,是因為他意外得到了一個消息,葉天明被削職為民了,從京城密探傳來的情報來看,是黃子澄得到葉天明家奴的密報,說葉天明藏有先帝的密旨,因此黃子澄向皇上告了狀,最終使葉天明被削職。

  在李維正看來,這是一個很拙劣的反間之計,葉天明的家奴怎么可能知道主人藏有先帝的密旨,以葉天明的謹慎,恐怕連他兒子都不知道。葉天明兒子喝醉酒泄露消息之說,更是胡說八道,至于告密的家奴確實是葉天明府上之人,那也很好解釋,他本來就是燕王安插在葉天明府上之人。

  這是個很明顯的反間計,利用葉天明和黃子澄不和,借先王密旨之說干掉了葉天明,那么燕王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李維正在思考良久后。他忽然明白了,燕王不喜歡葉天明的策略,至少他不喜歡和耿柄文對陣,他李維正也同樣不喜歡葉天明的策略,也不喜歡耿柄文,他希望靖難之役能打下去,因此他決定幫燕王一把。

  這時,帳外一名親兵奔跑來稟報道:“大人,戶部尚書鐵大人在營門外求見。”

  “快請!”這是在李維正意料之中的事情,他不來才是怪事。

  片刻,鐵鉉在親兵的引導下,匆匆走進了大帳,“李總兵別來無恙!”鐵鉉笑容滿面地拱手道。

  李維正連忙上前見禮,“鐵尚書大駕光臨,李維正不知,不能派人前去迎接,請尚書大人多多諒解!”

  “是我來得唐突才對,和李總兵無關。”

  兩人寒暄幾句,李維正請他上坐。又命親兵上了茶,鐵鉉喝了一口茶。便開門見山問道:“我和盛將軍都很奇怪,李總兵怎么會在諸城屯積大軍,所以我就來問一問,是否這一帶發生了什么大事?”

  李維正呵呵一笑道:“不是什么大事了,我是擔心將來燕王大軍南下,威脅京師,所以特地舉行軍隊的集結演練,我想看一看,從遼東出發,到山東攔截燕王軍隊,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本來目的地是安排在兗州,但我擔心會引起盛將軍和鐵尚書的誤會,所以地點就改為稍微偏東的諸城縣,我希望沒有給朝廷的東路大軍造成什么不利的影響。”

  “真是這樣嗎?”鐵鉉疑慮的看了李維正一眼又問道:“就算是集結演練,李總兵也不至于駐軍二十天不動啊!”

  “這就是鐵尚書有所不知了,我的大軍是從各路集結而來,有早有晚。最晚的一支軍隊是從高麗走海路而來,到現在還沒有來,所以我一直在等候。”

  鐵鉉有些啞口無言了,李維正說的話確實是無懈可擊,他并沒有真去兗州截自己的后路,只是做了個令人生疑的舉動,造了一個勢,雖然他并不是依照朝廷的指令來做,但鐵鉉也知道朝廷指揮不動遼東軍,可是他這個舉動確確實實又帶來了嚴重的后果,把朝廷東路軍牽制住了,如果一定要找李維正的責任,那只能是他沒有及時和朝廷大軍進行溝通。

  鐵鉉只得嘆了口氣道:“以后李總兵再做這種大規模的軍隊演練。一定要及時通報我們,這樣才不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誤會。”

  李維正恍然大悟,他連忙躬身道歉道:“這是李維正考慮不周,以后一定多多注意。”

  雖然話是說開了,但李維正一天不退兵,東路大軍還是一天不敢北上,鐵鉉又問道:“那李總兵準備什么時候結束這次演練?”

  李維正沉吟了片刻,便徐徐道:“既然我演練已經引起了不必要的誤會,為了消除這個誤會,我今天就撤軍回遼東。”

  二個時辰后,李維正下達命令,大軍返回蓬萊,準備乘船回遼東,雖然李維正在鐵鉉的交涉下退兵了,但他卻成功牽制住了朝廷東路大軍北上,就在這短短的半個月里,河北局勢發生了逆轉。

朝廷的中路二十萬大軍在大將耿柄文和刑部尚書暴昭的率領下,已經于十天前抵達了邯鄲,并建立了防御工事,準備在這里等候東路大軍  在朱元璋的諸多大將中,耿柄文只是一個比較平庸的將領,論智謀、論敵情判斷、論統兵能力和排兵布陣,他都非常平庸,遠遠不能和徐達、常遇春、李文忠、藍玉之類的一流大將相比,所以在四川時,他就被藍玉牽著鼻子團團轉,損兵折將。還被藍玉洗劫了成都和重慶,而他最后連藍玉一根毛都沒碰到。

  事后朱元璋震怒,將他下大獄問罪也不冤枉他,不過他現在為朝廷的主力中路軍大將,也是應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那句話,實在是有本事的將領都被朱元璋殺光了。

  耿柄文便成了最后一個有資歷的老將了,有他在,至少能穩住軍心。這就是葉天明大力推薦他為中路軍主帥的原因,不過耿柄文也并不是一無是處,他有一個長處,那就是他的防守能力很強,在朱元璋的諸多大將中,他的防守能力是一流的,他在防守上考慮得非常細致,甚至細致到要挖多深的溝,要埋多少鹿角,對于火炮的轟擊,大營柵欄需要用多粗的樹,等等等等,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了,使他堪稱為天下一守將。

  這一次耿柄文非常謹慎,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長處,采用步步為營的辦法向北逼近,這才使得燕王對他頭疼,要千方百計除掉他。

  這天晚上,耿柄文正在和暴昭商量先撤軍回大名府,等待東路軍前來配合,他們也得到了消息,東路軍還在濟南府駐兵不動,按計劃他們應該在館陶一帶才對,很快,他又得到了盛庸傳來的確切消息,李維正集結近二十萬大軍在諸城,有截斷朝廷大軍后路的可能,這讓耿柄文大吃一驚,如果李維正和燕王勾結,那朝廷大軍的形勢就堪憂了。

  “報告!”大帳門口忽然傳來一名軍士的稟報:“有燕軍最新消息。”

  “什么消息?”耿柄文緊張地問道。

  一名軍士進來,呈上一份情報道:“有探子發現燕王近二十萬大軍走靜海、滄州一線,沿運河南下,目標似乎是前往山東。”

  這個突來的情報使耿柄文和暴昭面面相視,眼中皆露出了震驚之色。耿柄文急道:“暴大人,這一定是燕王和李維正有了勾結,準備南北夾擊朝廷的東路軍,盛庸危矣!”

  暴昭是個文弱書生,策劃一些戰略建議,在軍中發表發表演講,穩定士兵的情緒是可以的,但對于這種純戰術性的問題,他真的是不懂。他也著急道:“此事耿將軍可早做決斷。”

  耿柄文想了想便道:“燕王的戰術很明顯,他先和李維正夾擊東路軍。得手后再北上繞道我們身后,先斷我們的補給,然后在和北平的另一支燕軍合圍我們,我們決不能坐以待斃,我建議大軍立即南下濟南,救援東路軍,不知暴大人以為如何?”

  暴昭點了點頭道:“唇亡齒寒,耿將軍所言極對!”

  耿柄文當即下令:“中路軍立刻起兵南下。”

  就在中路軍開始拔營動身的當晚。一百里外的沙河縣,一支如虎狼般的強大軍隊剛剛抵達,這是燕王朱棣親自率領他的全部二十五萬精銳之軍,包括十萬燕山鐵騎,準備強襲朝廷中路軍。

  這就是朱棣所策劃的反間連環計的最后一環,集中優勢兵力擊敗耿柄文一次,為了這次行動,他不惜動用了四十五萬大軍,其中二十萬大軍由戰斗力不強的次兵組成,沿運河南下佯攻山東,目的是為了調動耿柄文的軍隊,他對耿柄文的防守還是深為忌憚的,只要耿柄文的軍隊是在運動之中,那他就有把握擊敗中路大軍。

  但葉天明已經被罷免一個月了。他卻遲遲不動兵的原因是他擔心朝廷東路軍,如果朝廷的兩路大軍互為犄角,互相策應,那他就真的就沒有什么把握了,可他卻得到了一個意外的消息,東路大軍竟然滯留在濟南,和中路大軍相隔五百里路,朱棣大喜過望,連連高呼:天賜良機!不過他很快就知道,不是什么天賜良機。而是李維正突然在諸城集結大軍,牽制住了東路軍北上。

  為此朱棣深為困惑,他不知道李維正此舉到底是什么用意,但他已經來不及考慮這么多了,機會稍縱即逝。他立刻發動了早已準備好的全力一擊。

  夜色中,朱棣的大軍如洪水鐵流般地向疾速行軍,朱棣已經得到了耿柄文撥營起寨的消息,急令大軍加速前進。

  就在這時,一隊騎兵押著兩名明軍信使趕到了朱棣的面前,“殿下,李維正派信使求見!”

  朱棣一怔,他立刻道:“帶他們上來!”

  兩名信使被帶上來,朱棣打量他們一下,便問道:“你們李總兵的信在哪里?”

  一名信使呈上一封信,朱棣打開,借著火光看了一下,上面只有一句無頭無尾的話:“助君一臂!”

  朱棣恍然大悟,他呵呵笑了。“你們李總兵真是大膽,就不怕我把這封信告之朝廷嗎?”

  “回稟殿下,我家總兵大人還有一句口信。”

  “講!”

  “我家總兵說,殿下已經使過了一次反間計,是斷斷不會再使二次。”

  朱棣仰天大笑,“好!這個人情我領了。”

  他馬鞭一指南方,厲聲下令道:“傳我的命令,十萬燕山鐵騎先行,務必在天亮前追到耿柄文!”

  建文元年十一月,燕王朱棣親率二十五萬主力大軍在邯鄲以東六十里處,與倉促應戰耿柄文大軍爆發了一場激戰,經過一天的激戰,朝廷軍隊大敗,二十萬大軍死傷慘重,投降潰逃者不計其數,耿柄文敗退至大名府,收攏了十萬敗軍嚴防死守。朱棣大軍與耿柄文軍對峙五天,他見無機可乘,便退軍回了北平。

  消息傳到了朝廷,引發朝廷震驚,黃子澄痛斥葉天明引薦無能大將,要求立即換將,他推薦曹國公李景隆為北伐主將,朱允炆當即召李景隆上殿詢問,李景隆慷慨陳詞,兵法韜略對答如流,并言三個月后進北平慶功。

  朱允炆壯其言,命其為北伐主將,以替換耿柄文,山東盛庸聽其調度。同時調動三十萬后備大軍交付李景隆,命其即刻北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