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13章 有一個民族叫華夏

第613章有一個民族叫華夏  其實正德說的也沒錯,正如李兆先打探的消息一樣,這一次,書院并沒有打算淘汰什么人。在傳統的科舉制度中脫穎而出的讀書人,多半都是有些才能的,尤其這一次來的大多還都是年輕人。

  年輕人的可塑性要強得多,就算淘汰,也只能在書院就讀的過程中淘汰。

  王守仁自然不知道,謝宏也是照搬后世發達國家的教育機制的,淡化考試,而加強素質教育,以日常的表現,讓包括教授同學在內的身邊之人打分,最后才得出整體考評成績。不過,以他的才智,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的奧妙。

  他對謝宏定下的入易出難的規矩還是很欣賞的,單憑一篇文章或者一次考試,本就沒法斷定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將文章寫得天花亂墜,結果掌權之后倒行逆施的人有的是,前宋的蔡京不就是這種人嗎?

  至于入學考試,其實正德的試卷一樣達到了目的,不管在卷紙上如何作答,但只要能行文流暢,那么讀寫能力就沒有問題,就可以跟得上教學進度,再加上有點不靠譜的參考價值,其實這場考試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王守仁入宮本來也不是單為這事兒,回京城已經半年了,他哪還不知道正德的性子啊,為這種既成事實的東西磨嘴皮子,原本也不是他的作風。

  “陛下,旬月以來,京畿的商人紛紛前往天津,諸事都已經上了正軌,不少行商更是裝載了貨物,正在往內地進發,可沿途各地,卻還……此事不可不慮啊。”王守仁憂心忡忡的說道。

  天津新政的影響極大,并不單體現在對楊慎這樣的年輕士子的洗腦上,而是會對士人階層起到顛覆性的作用。

  等到新政逐漸拓展開,讓天下人都了解到其中的好處時,士人階層會動搖,進而也會分裂,大明這場變革的整體進程會加速。不過,以目前的狀況來說,整個士林中彌漫的,主要還是抵觸情緒。

  王守仁雖然行事穩重,不過他也贊成謝宏少接納,甚至不接納舊官僚的意見。那些人的官本位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了,想改造是極為困難的,甚至一個不小心,就會讓他們把自己這邊的新官僚帶歪,畢竟那些人都是老而彌堅的老狐貍,最擅長的就是在內部搞風搞雨。

  不過,實際狀況也不能不考慮,以舊官僚為首的士人階層還是相當強大的,單純依靠京城的武力壓服,只能讓他們表面上隱忍,變亂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比如正德的召藩令,就很有幾個藩王沒有響應,其中就包括了王守仁一直很在意的寧王。

  就算一時無法下定決心掀起變亂,士紳們私下里的動作也不會少了,何況,各地私設的關卡本就是地方上的重要財源之一,他們又怎么會舍得輕易放棄呢?

  而這批行商是跟新政跟的最緊密的一批人,天津那邊已經許了他們,只要依法納稅,就可以通行天下,不用繳納任何苛捐雜稅,若是讓他們吃了虧,起到的影響可就壞了。

  可若是想保護他們……

  自己這邊的實力雖然很強,但勢力范圍并不是很廣,就算勉強擴張過去也沒用,人手不足,加上地方上士紳的勢力又是盤根錯節,占下來也掌控不住。

  王守仁思來想去,都想到兩全其美的辦法,難道要用軍隊沿途護送嗎?可那就未免有些得不償失了吧?而且還有激起全面變亂的危險,如今的士人們,已經被收拾得敏感之極,實在不堪刺激了,再刺激,他們恐怕就要鋌而走險了。

  所以,道理雖然不差,可或許,還是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更好吧?王守仁在心里嘆息了一聲。

  “不要緊,朕自有辦法。”

  正德神氣的晃了晃腦袋,“寧王叔他們那邊也不要緊,朕已經派了使者去了,都是很有針對性的人,應該能勸服他們的,當然了,勸服不了也沒關系,正好……咳咳,沒什么,下次的朝會上,朕就會就各地私設的關卡問題,發起廷議,王先生無需擔心。”

  “……微臣明白了。”不擔心?不擔心才怪呢,行禮告退的時候,王守仁撇了撇嘴,一個激進的主政者,再加上一個惟恐天下不亂的皇帝,大明的未來還真是讓人擔憂呢。

  讓楊慎最擔憂的身份問題,王守仁卻連提都沒提,書院有教無類不是隨便說的,連藩王都容得下,又豈能容不得幾個世家子弟?

  不單是他,在書院審閱卷紙的教授們也沒在意,聽過了唐伯虎的說明之后,這里就恢復了平靜,只有沙沙的翻閱聲在回蕩,仿佛細密的春雨落在屋檐上一般。

  當然,偶爾也有異響,每每有這樣的動靜,眾人都是會心一笑,因為他們知道,這是發現人才的征兆。

  “哈哈,鄭王世子果然是術數天才,居然單憑基礎知識就解答出了這么高深的問題,侯爺法眼無差啊!”李冰河手頭的卷紙最少,他又有具體的目標,所以,第一個歡喜贊嘆出聲的正是他。

  “什么難題,難道是旅人算?”張彩才高卻沒什么傲氣,來學院的時間雖短,可和同僚們的交情卻都不錯,這時見李冰河一副欣喜若狂的模樣,他湊上去打趣到。

  “什么旅人算,那也能算是難題?”李冰河翻了個白眼給張彩,曬道:“那是小學水準的題目,正常人隨便學學也就會了,這是微積分,懂嗎,微積分!”

  “不懂。”張彩很老實的搖搖頭,旅人算因那場經筵而聞名,微積分卻只在理工各學院內部流傳,他怎么可能知道,不過張大才子倒是很虛心,不懂就問:“微積分是什么題目?你給解釋解釋。”

  “這個……”李冰河當即語滯。

  微積分在后世也算很高級的題目了,謝宏也只是一知半解,沒辦法,天朝的大學都是難進易出,導致謝侯爺浪費了四年時光,講起中學知識來還馬馬虎虎,換成大學題目,他也只能抓瞎。

  所以,數學學院的微積分學科,到現在還只是一個概念和部分基礎知識,謝宏敷衍說讓眾人一邊專研一邊完善,可大明的數學人才本來就不多,被書院籠絡到的更少,進展當然不會快了。

  而且李冰河的天賦是在物理方面,微積分對他來說也是相當高深的學問,和同行探討還好說,想把這東西解釋給外行,那就只能扯淡了。李教授是個老實人,不會胡扯,所以,他也只能無語相對了。

  “反正,就是數學中一門很高的學問,被侯爺列為最高課題的……所以說,鄭王世子果然不愧是天才,這么小的年紀就能解開這等難題,日后的成就無可限量啊!”說到這個天才兒童,李冰河的口才也變好了,眼睛也變亮了,心情也更加美麗了。

  “唔,李教授,你快來看看,慶王爺也好厲害,居然無師自通了正德第二定律……”又是一聲驚呼,李冰河臉色大變,三兩步走到出聲那人面前,用近乎搶的動作接過試卷,越看越激動,連袍袖都抖了起來。

  正德第二定律就是后世的牛頓第二定律,反正都剽竊了,謝宏本來就是個沒臉沒皮的,當然不會沿用原來的名字,所以干脆就以正德年間的發明的定律為由,改成了這個名字。比起數學,李冰河對自己的本行更感興趣,所以這個時候也更激動。

  “宗室中居然有這么多人才,真是……”張彩等人面面相覷,一向以為只有廢物和野心家的藩王中居然人才輩出,這事兒確實有些顛覆常識,讓人驚嘆。

  “何止是宗室,世家中的人才也多得是,看看李兆先李公子的試卷吧,貸款的政策天津那邊還在醞釀中,可他卻在考場上就答出來了,嗯,還有關于海貿的,他的答案也言之成理……這樣一個人會是所謂的浪蕩子?哼,開玩笑吧。”

  唐伯虎揚了揚手中的一份試卷,又引起了一陣驚嘆。試卷上的簡答題,都是天津正在醞釀或者籌劃中的新政,實際上沒什么人指望會得到正確的答案,畢竟這是天縱奇才的侯爺定下的政策,凡人又豈能及其一二?

  可誰想到,真就有人答出來了,而且還和謝宏的方針頗為接近,這讓人如何不嘆?

  李公子對于經濟的認識,甚至已經在商學院的大部分教授之上,這浪蕩無稽之名,確實按不到他頭上,也只能說明珠暗投吧,在傳統的儒家學說中,這人的奇思妙想肯定會被視為離經叛道的。

  “還有楊慎公子的,這人也不愧神童之名,雖然對經濟了解不多,可他對于律法的公平原則卻體會甚深,諸位請看……”

  說話的教授舉起手中試卷,指著簡答題第一題的位置,有些激動的說道:“這‘法度’二字,實是道出了無窮的奧妙,只要法度健全,朝廷恪守誠信,就能使老有所養,與侯爺和諸位校長的教誨全無二致啊!”

  “果然……”

  “聽聞這位楊公子去了一趟天津,返京后就性情大變,看來,他對天津新政是深有感悟啊。”

  “可不是,你們看看,他居然連簡答題的最后一題都答了,嗯,雖然還是法度二字,可看他行書時的力道,足可見他的感悟與前不同,這人我們律法分院要了。”

  “楊慎就讓你,不過這李兆先好像應該來我們商學院吧?”

  “他報考的明明就是政法學院,和你們商學院有何干系,侯爺可是說過,轉系要以個人意愿為主。”

  “哼,我自會去勸他,到時候……”

  “你敢……”

  書院內顯得有些紛亂,驚呼聲,感嘆聲,爭執聲,一聲聲時起彼伏,唐校長看在眼中,聽在耳里,喜在心頭:謝兄弟,隨著書院的壯大,大明的天才們終于開始涌現出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就要開啟了。

  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身上每一根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芒!

  天空才是它的舞臺;

  有一個民族也是難以阻擋的,因為其中的每一個成員的身上都閃亮著智慧之光!

  她的名字叫做華夏!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