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94節 警察來了

  伴隨著熾烈的熱帶陽光,強勁的海風,清澈透明的海水,元斗號上的10個水手,正在藍天白云下,好整以暇地對著蓋倫船打排槍。

  為了避免自由射擊帶來的硝煙,以及船體起伏帶來的精度損失,10人射擊小隊現在是同時開槍,并且只有在船體晃動到最高點的那一刻,班長才會下達射擊命令。

  所以,海面上現在情況就是:每隔半分鐘左右,沙船船舷上會整齊的冒出一排白煙,半分鐘后,硝煙早已被海風刮走,然后排槍聲再起,如此周而復始。

  這種方式唯一的缺點就是射速降低。原本每分鐘能射出810發鉛彈的二八大蓋,現在只能用龜速打出12發。

  然而阿利坎特號上的西班牙人不這么認為。

  5分鐘,僅僅只用了5分鐘時間,對面這艘被魔鬼附身的怪船,就打出了瘋狂的10輪鉛彈。這些恐怖的子彈跨過了400米距離,陸續將4個水手送上了西天錯了,是天堂。

  而蓋倫船在驚慌失措中緊急發射的火炮,在臨時添加藥量后,連炮手都不知道鐵球飛去了哪里。

  桑多瓦少尉見勢不妙,曾一度下令座船向對手靠近,然而這艘船尾時不時冒出一股青煙的怪船,很快就憑借著詭異的速度和硬帆的吃風優勢,重新拉開了雙方之間的距離,并且把差距拉大到了450米。

  傳統中式船在亂風地帶是有機動優勢的,但是由于硬帆總面積和自重的限制,船速是硬傷。然而元斗號這艘兼顧了靈巧和速度的魔鬼船,使得桑多瓦少尉感覺渾身無力,一籌莫展。

  面對這種前所未有的古怪戰斗模式,急中生智的少尉下達了一道鴕鳥命令:所有人躲在艙板后方,船只繼續前進。

  聰明的少尉看出了對手的弱點:他們依仗著船速和射程的優勢,不愿意和擁有八磅炮的阿利坎特號近身肉搏。

既然是這樣,那么大家保持現狀好了:蓋倫船現在是滿帆直航,鉛彈是穿不透艙板的,隨便射吧,大不了帆布上再添幾個洞  少尉的命令很快奏效。面對甲板上看似空無一人的局面,對手停止了“鳥銃”射擊。

  下一刻,響亮的“咚咚”聲突然從海面上響起。拆除掉消焰器的2b重機槍,即便在正午刺眼的陽光下,依然噴出了高亮度的槍焰和火紅的曳光彈。

  從船舷上伸出半個腦袋的西班牙人,輕松看到了曳光彈的軌跡在他們明白過來這意味著什么之前,127毫米的穿甲,便一頭扎進了蓋倫船的艉樓。

  在后世人們熟悉電影片段里,總有些酷炫的海盜船長,一邊喝著朗姆酒,一邊瀟灑地轉動著面前的輪舵,操縱帆船航行。

  然而這種畫面,在18世紀以前,是不存在的。

  這種系統很原始,在惡劣天氣下,有時需要4個人才能頂住橫柄的壓力。而且這種舵桿是安置在艉艙里的半通甲板上的,不像電影里那種輪盤舵,直接在露天甲板。

  只需要位置稍稍錯后一點,趴在元斗號艉樓上的雷劍,就能清楚看到蓋倫船艉樓里,橫舵柄那一層的位置:因為只有這一層的尾部是暢開的。

  所以,用短點射不停打出的機槍彈,很快就試探到了尾舵這一層。

雷劍以前在非洲的時候,是經常能玩到的。后來在穿越前的培訓階段,無知無畏的雷劍將各種機槍打了個夠,再后來穿越了,才知道免費請他玩機槍的某董事長的險惡用心  450米距離上,127毫米的彈頭,像穿豆腐一樣打碎了艙板,下一刻,由能量裹挾著的木屑碎片和彈頭,就將舵艙里的水倒了一片。

  阿利坎特號隨即用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海面上拐了個彎。

  槍聲很快停止了,攏共用了不到30發子彈。

  而看到海面上的曳光彈軌跡后,幾乎是下意識彎腰跑進艉艙的桑多瓦少尉,這一刻在慘狀前愣住了。

滿地的人體零件和內臟,大片的鮮血,沒了下半身后還堅持匍匐前進的勇士  一把攔住緊跟著跑進來的水手們,少尉這一刻頓悟了:“停船,降帆,亮出白旗,我們投降。”

  1小時后,阿利坎特號重新啟航。

  勘探隊這次出航,自然是帶足了翻譯的。不但有西班牙語翻譯,還有兩個以前和臺北土人打過交道的福建小商人。

  當坐著小艇來到蓋倫船上的翻譯,將元斗號的來歷,以及勘探隊長潘明忠的要求告訴桑多瓦少尉后,西班牙人看著地上那碎裂的尸體,無奈也只能低頭照辦了。

  于是乎,阿利坎特號重新起錨揚帆,向大員開去,而元斗號自然是跟在后邊,開啟了押送俘虜的旅程。

  這時候就不用再開啟木煤氣動力系統了,而事實上,元斗號也已經玩不動了木材的能量密度是遠小于柴油和煤炭的,追逐來去了3個多小時后,船艙里儲備的那點燃料已經見底,再要玩貓追耗子,就要燒船板了。

  接下來就是警察叔叔駕到的戲碼:舷號為301和302的兩艘軟帆縱帆船,在蓋倫船從墾丁角掉頭北上不久,風馳電掣般地迎面趕到了。

  兩艘警察船都是以17世紀的雙桅縱帆船為原型,經過后世船舶設計公司重新計算線型后的新式帆船。

  按照海軍的命名規則,這兩艘新出廠的帆船,由于噸位太于是落到了三級驅逐艦這一檔次:舷號打頭的數字是3。至于噸位更大的二級巡洋艦和一級戰列艦何時列裝,這個就沒譜了。

  301號艦長度是30米,排水量150噸,流線型的船體賦予了它在海面高速穿梭的能力。

  西方帆船從17世紀到18世紀船速有所提高,主要來自于帆面積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帆,越來越高的桅桿而水線下設計進展十分緩慢,飛剪的出現,是19世紀的事情了。

  而穿越者新造的這兩艘驗證型驅逐艦,水線以下部分,是經過后世計算機模擬優化過的。盡管沒有像飛剪船那樣龍骨后傾,但是新船的航速依舊很高,不開煤氣動力系統的情況下,順風滿帆,速度能達到13節小時。

  另外,兩艘驅逐艦的帆裝也經過了改動:前后桅桿上的主帆都是類似于中式船的斜桁帆,只不過把硬帆改成了潔白的帆布軟帆。

  主帆上方的頂帆,無論是橫帆還是三角帆,一律被取消。

  歐洲人需要盡可能增大帆面積來獲得船速,然而穿越眾不需要。通過修整船型和增加輔助動力帶來的船速方面的收益,已經遠遠超過了那些復雜的帆索和頂帆所帶來的好處。

  所以,新出爐的巡洋艦,沒有安裝笨拙,只適合順風發飆的橫帆,而是在主桅上安裝了靈活多變的斜桁帆。另外,驅逐艦利劍一般的長艏斜桅上,懸掛的是適合逆風行進的三角帆。

  這種簡化過的帆裝,再加上滑輪組的應用,使得驅逐艦不但靈活快速,而且定員很少:9戰斗人員1輪機人員,就可以滿足一切航行所需。哪怕再加上兩隊炮組人員,20人也就滿額了。

  至于驅逐艦上的武備,則是兩門安裝在前后甲板上,帶有旋轉炮座和輔助瞄準設備的仿拿破侖炮。一款12磅口徑,一款6磅。

  用19世紀的滑膛炮來和17世紀的古老紅衣大炮較量,好吧,這很欺負人,很適合穿越眾的做派。

  拿破侖炮和二八大蓋的原型槍夏普斯一樣,都屬于本領域的巔峰。

  一門標準的12磅滑膛拿破侖炮,重556公斤,它能將12磅的鐵球,用5度射角,精準投射到1500米的距離。如果射角增大到10度,那么距離就能達到1900米。

  在1500米的射擊距離中,拿破侖炮的炮彈,可以準確命中對方的火炮,而且南北戰爭中,還有很多命中對方士兵的例子。

  拿破侖炮的射速很快,一個熟練炮組,每分鐘可以打出4發炮彈這已經超過17世紀所有的土著火炮和槍械了。

  所以,拿破侖炮是一種機動性強,火力兇猛,并且制造和使用極為簡單有效的武器。比起17世紀這些原始的蛇銃和紅衣大炮來,經過200年發展,各方面完美結合的拿破侖炮,可以輕松吊打老前輩們。

  哪怕是穿越眾,現在也只能在金屬冶煉方面做點文章,而沒辦法改變拿破侖炮的外型。事實上,眼下窯區生產出的第一批鑄鐵炮,性能是比不過青銅拿破侖炮的,只能說,比19世紀的鑄鐵炮要高端一點。

  穿越眾這個時代的海戰,包括那些24磅以上的巨炮在內,能發揮作用的距離,事實上不會超過700碼。

  雖說很多大口徑炮的最大射程可以高達3000碼以上,但是在超過700碼的距離上尤其是在海戰中,雙方艦船都是在各自運動中,命中率是慘不忍睹的。

  如果在起伏的海面上,要想取得一個勉強能說得過去的命中率,那么船長們就必須將交戰距離縮短到400碼甚至300碼以內。

  事實上,后來大英帝國的艦長們,更傾向于在150碼距離上才展開交戰,這個距離上甚至褐貝斯都能發揮威力,更有的船長叫囂:將炮口頂在敵人臉上射擊!

  所以,穿越眾現在擁有的拿破侖炮,既有射速,又有準度,同樣在1000米距離內,擁有光學觀瞄設備的驅逐艦炮組,可以先發制人,用大量射擊次數來彌補命中率,將對手的船只埋葬。

  第二天中午,代表著穿越勢力第一次插足臺灣外島岸的勘探船元斗號,就這樣抓了一條小魚回來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