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53節 鋼廠和礦石

  和學徒遍地的一車間不同,二車間這里就有穿越眾出現了。生產“精密儀器”的地方,必須要有懂得計算機的工業黨人來鎮場子。與此相對應的是,幾乎所有的“中級”技工都在這間廠房上班。

  穿越眾的對于工人的技術等級劃分沒有后世那么復雜,就是簡單的三階:初級,中級,高級。這三階里每階只分了兩級,也就是說,六級工就到頭了。

  即便是這樣,眼下能升級到高級工的人一個都沒有。工廠對高級工的要求其實很簡單:能簡單編程,然后按照圖紙要求,在控制屏上設定刀頭進給的各項參數就可以了。

  然而這就是天塹。

  后世哪怕一個中專生都可以輕松做到的事,在這些文盲工匠眼中不啻于天書。

  目前車間里最高級的四級工,也只能做到用二指禪在鍵盤上輸入設定好的固定程式——就像他們在大明朝干的那樣,先死記硬背一套數據,然后再做出產品。

  知識決定一個人的上限。這些缺乏基礎理論知識的工匠們,一旦遇到天頂星科技就原形畢露。

  當然,這也不能怪他們,大明朝就是這樣的環境。再說了,后世的年青人都是從小玩著手機,課外去網吧開黑,天天吃雞的貨色;在鍵盤上根據圖紙需要,修改一些簡單的數據對他們來說沒有絲毫難度。

  然而這些工匠們就不行。首先,此輩沒上過初中,所以他們大部分人是看不懂需要簡單幾何知識的圖紙的。其次,他們沒有玩過LOL,所以面對一塊iPad那么大的工控屏幕時,這幫貨頓時就麻了爪,理解不能。

  所以眼下的局面就是:一旦有了新的工件,就必須要值班的穿越眾先將一切參數都設定好,然后再交給這些工人們去執行。

  至于能自行搞定全部程序的高級工匠,現在一個都沒有。所謂的中級技工們,必須要有幾年時間來惡補基礎知識才可以。

  三車間就是穿越眾專屬的核心車間了。幾套從后世進口的吉特邁數控加工中心是工業黨們最寶貴的財產。這種5軸CNC加工中心能搞定復雜曲面,理論上可以加工出螺旋槳和寶馬車發動機,是真正的工業母機。

  當然了,某個屌絲勢力現在的螺旋槳都是生鐵鑄造的,他們也造不出寶馬車,所以只能用加工中心來生產一些低級車床的配件,算是大材小用了。

  看似光鮮熱烈的生產活動,其實底子下面依舊是空虛的內涵。就拿最重要的鋼材來說,眼下除了質量合格的粗鋼之外,窯區鋼廠既軋不出車殼所需的特殊薄板,也煉不出高端發動機所需的鋼種。

  所以寶馬車之類的高端貨色永遠只是傳說;粗笨,低效率的老式煤氣發動機才是工業黨當前努力的目標。

  工業是環環相扣的。

  最簡單的地方也是最困難的地方。從一塊鋼錠,一個螺絲釘開始,任何一個環節做不到位,系統最終都會將這個問題放大后顯現出來。

  窯區現在就是這樣一種局面。除了機加工能力比較強勁外,包括原料在內的其他環節都只能用薄弱來形容。事實上,即便在機加工領域,離開穿越眾的話明人依舊是玩不轉的,是個瘸腿領域。

  巡視完機械廠后,對現狀并不是很滿意的姚浙生和鄒國慶,又坐上電三輪專車去隔壁鋼廠轉了一圈。

  鋼廠發展到今天,早已不是當初只有2臺小電爐的寒酸局面了。除了后期又陸續進口2臺5噸電爐外,鋼廠還自力更生地通過DIY方式攢出了化鐵爐,反射爐等一批冶金設備。

  隨著海東連鎖商行進駐到福建沿海的各大碼頭,廣大的閩人礦主們突然發現日子竟然紅火了起來。

  一開始無論是生熟鐵料還是礦石,只要運到碼頭就會被商行收購。這些新來的商人們財雄勢大,背靠威名日顯的游擊將軍府,從半年前就緩緩將福建的鐵價提了上來。

  令廣大土棍們激動的是,海東連鎖商行不但敞開收購鐵料,還撒出大把的銀子與人合股辦礦。像尤溪縣和建安縣這種傳統的鐵冶所在地,海東商行都派出了專人前去洽談業務。

  辦礦的條件極其優厚:凡是各地礦山附近的山主,礦主,土老財,鄉紳,土棍之類的地頭蛇,都可以空手上門和海東商行談合作。

  有勢力的地頭蛇可以從商行空手套白狼,得到大筆的入股銀子。這些人往往會在商行組織下,幾家合伙招募大批礦工,大肆擴建原有礦坑和爐場,提高鐵料產量。

  海東商行提供的好處遠不止這些:精鋼打制的挖礦工具和運輸小車,軌道,拿著“秘圖”勘探礦石帶的高人,拿著充電式溫度計,能建造新式煉鐵爐的“大匠”這些提高煉鐵效率的軟條件,合作者都能從海東商行得到。

  而地頭蛇們要做的,就是不停得把鐵料和多余的礦石都運去碼頭,然后再從商行的貨棧中換來上好的私鹽,糧食和工具。至于銀子這是最后選項,私鹽和糧食在山里的用處永遠比銀子大。

  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福建的冶金行業在穿越勢力的無形之手調控下,正在發生著深刻變革。

  變革最主要的一項就是:生鐵產量高速增長。

  資本是逐利的。當鐵場的股東們發現海東商行的生鐵收購價漲幅比較大時,自然就會要求爐頭多煉生鐵,少出熟鐵。

  古代傳統的煉鋼手段很多,塊煉法滲碳鍛打(百煉鋼)、灌鋼法、蘇鋼法、炒鋼法、低溫坩堝法(大馬士革鋼)等等。

  這些方式萬變不離其宗,本質上都是低溫煉鐵。以上所謂的“鋼”,統統都是雜質含量不合格的鐵產品。要知道,純鐵的熔點是1538度,在1740年的亨茨曼坩堝鋼出現之前,人類是沒辦法將鐵融化成液體的,更不要說控制其中的磷硫含量了。

  而遠在窯區的鋼廠,自然不需要中古時代的爐工們費盡心思煉出來的所謂熟鐵。因為在工業黨眼中,明人煉出來的任何產品都是質量管控不合格的廢品。

  那么根據這個原則,用時短,耗料少,節省工序的生鐵頓時就成了香餑餑:穿越眾刻意提高了生鐵收購價。

  明人礦主自然不會拒絕這種改變:原本一天能出800斤熟鐵的土爐,現在完全可以出2000斤以上的生鐵,何樂而不為?

  然而這還不算完,礦主們很快就感受到了工業社會更加強勁的胃口。沒過多久,派去各地指導生產的“大匠”們就對明人的產品提出了更“寬松”的要求:我們就要劣質生鐵。

  這種只經過了草草冶煉,最大限度節省了時間,人力和燃料的所謂“生鐵”,其實和后世的地條鋼沒什么區別,都是扔在地上就能摔碎的垃圾。

  然而就是這種垃圾,卻被海東商行用承諾的價格全數收購。

  從此就一發而不可收拾了。明人礦主聞訊后紛紛開始轉產這種鐵料不像鐵料,礦石不像礦石的東西;而窯區鋼廠則喜滋滋得開始大批接手這種“高品味礦石”。

  是的,在工業黨眼中,這些鐵料就等于高品位的礦石。本質上來說,它們就是明人跳汰出的高品位礦石;只不過跳汰的工具不是機器,而是火焰和土爐。

  現如今經過整合后的福建冶鐵業,已經變得越來越符合穿越勢力的胃口,就像早期的殖民地一樣,左手輸出人口和原材料,右手得到工業品。

  在商業系統孜孜不倦的攻城掠地過程中,從海對岸發往大員的班船航次日益增加。如今每隔15天左右,就會有從福州,泉州,漳州這些港口出發的跨海船隊。

  船隊中不光有鐵料船和煤船,還有裝滿了人的客船和裝著白糖,靛藍,瓷器的商船。這些明船在發出白色光柱的領航船指引下,通宵而行,一兩天功夫就能橫跨海峽,來到大員。

  而隨著“高品位礦石”吞吐量地增加,以及臺北鐵砂礦場的成功運轉,窯區鋼廠現在終于敢把1628年的鋼產量的目標定在“千噸”這個單位上了。

  當然,這里的“鋼產量”,指得是包括精煉鐵在內的所有冶金產品的總量事實上窯區現在的鋼產量并不高。對于一個處在17世紀的勢力來說,其實各種鑄鐵才是社會最需要的冶金產品,而不是鋼材。

  在窯區鋼廠平日里的產品中,出貨量最大是盤圓鋼筋,其次就是一些用來機加工的粗鋼錠。而這兩種產品在鋼廠的產品總量中,其實一直保持著只有不到30的份額,其余的都是各種鑄鐵產品。

  這種數量分配方案很合理的。要知道,在這個位面,用鑄鐵板和球墨鑄鐵生產的木煤氣發動機就已經是天頂星科技了。而穿越勢力并不需要更高的科技來掃平拿著弓箭和火繩槍的敵人——有研發五對輪的資源,木煤氣貨車二八大蓋早就把一切敵人都消滅了。

  所以,各種鑄鐵產品才是鋼廠現如今的主流。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