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53節 賀喜的背后

  新任湖廣巡撫王夢尹,字叔任,北直隸真定府寧晉縣人,萬歷四十七年進士。

  此人在朝中混了16年窮京官后,這次是以右僉都御史銜出撫湖廣。整個過程平淡無奇,就是京官熬級別終至外放的標準套路。

  有鑒于此,王大巡撫本人還是很好說話的,尤其當朝中大佬來信有所請托,他自然要對素未蒙面的南望南老爺照看一二。賜一副親筆墨寶用來鎮宅,屬于正常應對方案。

  能外放的窮京官,一定是個有派系懂做人的窮京官沒派系不懂做人的那種就是個窮京官了。

  巡撫大人應對得當,但是夏口通判袁大人,這次貌似有點應對過頭。

  后世改革開放,官員拼命招商引資,之后參加企業開幕儀式,那是再平常不過的事。領導屆時多半還要剪彩講話這屬于配套服務。

  而現如今是十七世紀,是一個講官威講官聲講仕林風評的封建官僚社會,不興改革開放那一套。

  所以夏口通判袁火昌袁大人,這次真過火了。

  通常來說,官員參加“友商”開業,一張名帖就足夠,賀客們自然會領悟其中代表的意義。

  如果老爺硬要親至的話,能被社會接受的最頂格表現,則是青衣軟帽,小轎一頂,悄然而來,淡淡道賀這已經是自家小舅子開業的檔次了。

  以上做派不但符合社會期待值,也符合儒家精神。更加重要的是,此舉不會在官場留下惡名和蠢名——官員本人親至所帶來的影響力,并不比一張名帖高多少,可是后遺癥不少,很容易就被人抓到把柄參課。

  然而這一次客博閣開業,袁通判卻是渾然沒有在意各種潛規則和后續麻煩。他不但親身而至,而且身穿官袍,座下八抬官轎,前后差役鳴鑼開道,一路呼喝而至,分分鐘搏上熱搜的架勢。

  這才是開始。

  客博閣門前下轎后,方面大耳,留著三縷黑須的袁老爺,不但給聞聲出迎的南老爺道喜,還和南老爺當街攀談,說著好大聲的吉祥話,附送仰頭大笑,把戲路做了個十足十。

  眾多圍觀的賀客也被袁大人這一套給驚了個十足十。

  那么說了半天,袁通判到底是何許人也?

  在這個時間段,夏口(漢口)鎮早已是天下有數的大商埠。身為槽鹽槽糧在北中國的官方指定轉運樞紐,繁華的漢口和佛山鎮、朱仙鎮、景德鎮并稱天下四大名鎮。

  然而名聲再大,經濟再發達,也不能改變一個事實:漢口鎮依舊是縣級行政單位。

  也就是說,漢口鎮理論上,最大的官兒是縣太爺。

  沒辦法,明代皇帝思想僵化,哪怕再繁華,也不會給漢口升檔到地級市,縣級市也不行。

  當然了,由于漢口日漸增長的工商規模以及隨之而來的實際公共服務需求,官府也不可能真撒手不管畢竟一個縣太爺操作不了這么肥復雜的業務。

  別說縣,漢口鎮的實際gd早已超過了很多府級單位,公務需求也超過了一府所需。

  于是,湖廣布政使衙門在很早之前,就將漢陽府通判派駐在了漢口鎮“幫辦政務”:漢口鎮的上級行政單位就是漢陽府。

  通常來說,通判這個職務,在一些下等窮府都是可有可無的打醬油位置。

  然而在漢口,這個通判職務卻是極其重要的。這是除了鹽政、漕運、河道等專業衙門外,全權管理漢口鎮日常行政事務的最高級別政府部門。

  官場上的事,一旦形成慣例,那就不可撼動了。時至今日,漢口通判一職,早已演化成了專責施政漢口的固定職務,有點類似于后世的單列市。

  以上,就是今天賀客們吃驚十足的原因。

  袁火昌這位通判,官不大權利極大,是事實上的漢口隱性府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