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章 借地(下)

  別看退隱了,退隱就安全了嗎?就象當初的張柬之,都退到襄州了,結果呢?還是死,說是在路上病死的,天知道是真是假,一人病死還好說,總共五人病死兩人,那叫正常?也只是昏暗的李顯真相信了。

  結果老魏繼續留在長安,沒有回宋州養老。雖然是治政中樞,他的影響力繼續存在,可魏元忠自有他的用意,我就在長安,放在某些人眼皮底下,讓你們監視。這樣某些人才能心安。然后他將大門一關,閉門不出了。這是真正的閉門不出,王畫那是假的。

  李顯將他喊來,也喊對了人,也問到了人。

  老魏本身能文能武,而且活到這么大歲數,也快成妖人了。王畫與他交往很深,也說過一些話。因此真要了解,老魏有可能是在座諸人中了解王畫最多的人。

  王畫愛不愛國,這一點不用質疑的,甚至他清楚地知道王畫打吐蕃不會是假打,只要朝廷不拖后腿,絕對是真打。營救金城公主同樣也會是真營救,這個人毛病有不少,護短就是最大的毛病。金城公主是第二個李持盈的翻版,只是因為年齡關系,兩個人象兄妹一般。

  為了國家要打,而且這時候也正是攻打吐蕃的時候。為了私人感情,也要打,王畫必打無疑。

  但他愛的這個國,與老魏的國,有不同的地方。王畫與他說過,王畫認為這個國家是所有老百姓的,不是那一家那一姓的,當然說得很模糊。但老魏聽出來意思了,可顛覆了老魏原來的思想觀念。

  因此,王畫不會反這個國家,但會不會反李唐,真不好說了。

  不過也有辦法應對,只要李顯重新振作起來,控制韋氏的權利,將宗楚客一干人掃除朝堂,恢復清明的吏治,再給予王畫一些安撫。雖然他許久沒有在朝堂上,可朝廷中的事還是知道一些的。對李顯王畫沒有惡感,甚至王畫很想協助李顯打造一個盛世大唐。只要韋氏不亂政,李顯開始有作為。這個危機就化解了。

  但這個可能么?

  甚至只要他前面一說出來,就有可能活不到明天太陽出山。

  所以無論李顯對他寄托多大的希望,他站了起來,只答了一句:“陛下,老臣慚愧,想到現在,也沒有想出來王畫的用意,更不知道如何為朝廷效力。”

  李顯十分失望,又將視線轉向了其他人。

  對老武王畫評價是很客觀的,不要說老武治國有多少本事。那個國家不是她治理的,這是李治留下來的好底子,可惜這個無為低調的皇帝因為讓武則天控權,讓所有人忽視。也不要說她在武功上有多大出息,李治前面一死,后面唐朝連連戰敗。但有幾條,第一是就是對權謀的把握,幾乎無人能敵。第二就是用人的本領。如果不是她不拘一格用了許多人才,特別是狄仁杰,王畫都能懷疑唐朝在老武手中就敗光了。

  雖然用了許多拍馬屁的大臣,可也提撥了許多人才。

  就是她死后好幾年,李顯這么折騰,朝堂上還是人才濟濟。

  還真有些大臣有一些想法,李顯是沒有本事看出來,可這些人能看出來。老魏都如此,那一個開口?

  李顯本來心中就十分后悔,現在心中更加后悔。以前朝堂有什么事解決不了,只要詢問王畫,天大的難事就化解開來。包括賑災、糧價、少錢,就是到吐蕃因為害怕沒有人敢去,也能讓王畫前去。可現在王畫不在了。

  很古怪的想法,難道讓王畫對付王畫?

  沒有辦法,只好看著蕭至忠。

  蕭至忠還真開了口,他說道:“陛下,此事十分讓人頭痛,王畫從悄無聲息奪下蘭州開始,一直到奪下銀州,才多長時間?臣對軍事不明白,但看過許多史書,這樣的速度,歷史上也十分罕有。就是對付王畫,陛下,臣不知請何良將?”

  這一句話說到李顯心里面,也說得李顯眉頭直皺。

  良將不是沒有,薛訥排除在外,連他兒子都跟在王畫后面謀反,又是他的師侄,這個kao不了譜。況且這幾年突厥似乎緩過氣,又來勁了。幽州也需要薛訥。

  郭元振算一個,可是突騎施局勢未穩,同樣抽調不出來。

  還有其他的一些人,比如張孝嵩等,這幾年也有所建業,可都是王畫的手下,弄得不好,百分之九十來個臨陣倒戈。

  于是將眼睛看向張仁愿。

  誰知道張仁愿將眼睛一閉,根本就不看他這眼神。張仁愿可不傻,本來想建功立業的,但老郭的事擺在哪里。看出來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幾個人。但他絕對要算一個。為了明哲保身,呆在西北當作江夏,連牛師獎的幾萬士兵都坑了下去。蕃子兵都罷了,其中還有一小半唐兵。這個人販子,太狠了。換作王畫,被韋氏逼到這種地步,恐怕都未必忍心。

  可不這樣做,他回到朝中,只有死路一條。

  想對付王畫,必須與老郭聯手,張仁愿才有那么一點兒把握。但張仁愿算好了,老郭肯定不會同意的。單挑?與王畫單挑?自己還要多活幾天。

  李顯這回沒有傻,旁人與王畫有私交,老張與王畫私交不深,這眼睛一閉,分明是老張心中沒底。張仁愿都感到沒有把握,那一個能有把握?

  蕭至忠要的就是這效果,他繼續說道:“但吐蕃慢怠我大唐公主,這是不對的。說到這里,臣都想起了一件事,闕啜忠節對付娑葛時,不但請求我們大唐出兵,也請求了突厥人與吐蕃人。就如郭總管所說,吐蕃對四鎮垂涎已久。令人奇怪的是,吐蕃并沒有出兵。他們怎么將這個機會放棄了?這也如同王畫所說,吐蕃現在有些困窘,沒有辦法分身他顧,所以放棄了這個機會。王畫要對付吐蕃,這也是一個最好的機會。不過他這樣做,已經失去了一個臣子的分寸。”

  蕭至忠與王畫不感冒,大家都知道的。這番話說得宗楚客等人都連連點頭附和,難得地與蕭至忠志同道合。

  但宗楚客這樣想,那就錯了,蕭至忠與王畫不感冒,那不是蕭至忠對王畫不感冒,是王畫對蕭至忠不感冒。現在蕭至忠心中正盤算著如何將這條消息通知太平公主,以便將它最大利益化。但知道韋氏的日子更難過了。

  至于對王畫,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個道理,老蕭還不明白嗎?

  況且自己家族與王畫從一開始時就關系良好。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在王畫制作氍毹時,就向自己家族“拋媚眼”,而且用了家族中的弟子蕭嵩,同時因為他的進諫,老武給蕭淑妃平反。

  老蕭才不會在這時候攻擊王畫呢。

  因此繼續說道:“陛下,但臣倒有一個笨主意。”

  “蕭卿,快快說來。”

  “依臣之見,不如給王畫一個封號,讓他擔任靈州大總管。以他的資歷擔任此職,也不算過份。將他約束起來,重新攏于朝廷之下。同時下詔讓他立即兵出吐蕃,救出公主殿下,或者逼吐蕃認錯。而且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現在王畫手中潛隱的力量,是朝廷的一大隱患,但畢竟只是一個人的力量。吐蕃是一個國家。只要朝廷同意他出兵吐蕃,以一人對一國,最后王畫就是獲勝,也是元氣大傷。吐蕃獲勝,同樣也是元氣大傷。到時候,是獎王畫還是罰王畫,朝廷也有這個能力去做了。同時吐蕃雪上加霜,對我朝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王畫接詔,不發兵吐蕃,那么他就是謀反了,失心于陛下,也失心于天下。現在國泰民安,到時候他因為失去民心所向,也沒有辦法立足。”

  是好象不感冒,對王畫是一條毒計,而且說得有理。就是夸獎了王畫的資歷,事實以王畫的資歷,不要說靈州大總管,就是靈武道大總管,也足以擔任。連李顯聽了都十分心動。

  但宗楚客等人急了。

  當真是這樣?

  朝廷讓王畫出兵,王畫也許會出兵,但節奏感卻在王畫掌握之中。是八州之地,可背后還有一個國家,還有巨大的財源。不看到那些事物通過幾十個家族的手,源源不斷地流向唐朝,還在繼續為王畫掙錢。甚至手中有鐵有銅,都不愁兵器與貨幣。還有人,幾百萬百姓,幾百萬教民,這個以戰養戰,王畫最拿手的。以戰練兵,也是王畫最拿手的。

  不打便罷,一打王畫軍隊只會越打越強。

  而且王畫這樣做,正是為了正名,朝廷這道圣旨一下,也正好給了他這條機會,同時下了這道圣旨,等于默許了王畫的行動。以后好意思在背后下黑手么?

  蕭至忠是糊涂了,這出的那門子餿主意?

  立即跳出來反駁。

  可是蕭至忠輕描淡寫地問了一句:“宗侍郎,你有什么好主意?”

  宗楚客現在降成了兵部侍郎。

  宗楚客嘴張了張,不知如何回答。他都有主意,立即攻打,不能再給王畫成長機會。可誰來做主將攻打他?還有后果誰來負責?他敢承擔么?而且只要他前面一說,后面李裹兒又要找上門來。甚至有可能將他在長安那棟豪華無比的府邸,也象那些暴民一樣,來上夏天的一把火,被李裹兒一怒之下,焚之一炬。

  老魏心中默嘆一聲,說到底,還是力量啊,實打實的力量,才是真正自保的本錢。如果沒有這個力量在手中,這一次韋氏下黑手,王畫能向哪里逃?

  其實皇上如果英明,海外那片領土就不說了,這些力量,王畫未必不將他們拿出來,為創造一個盛世大唐做出貢獻。可因為韋氏相逼,皇上昏庸,結果這些力量卻成了唐朝心頭大患。

  但如果皇上還不清醒過來,繼續聽信韋氏的計劃,那么后果更加嚴重。韋氏千萬不要使什么陰謀詭計,瞞得了皇上,瞞得了別人,想瞞王畫是不可能的。既然王畫能利用力量與智慧,數次化解唐朝危機,同樣也可以輕易地顛覆這個國家。

  而且最讓他擔心的,如果將王畫逼急,王畫利用與許多大家族不清不楚的關系。別人不控制了,菊花都不要開了,只要將糧食再度控制起來,看吧,那么大事就要發生了。

  結果這次召見,不了了之。

  李顯十分失望地遣散了群臣,但囑咐了,此事千萬不能向外公布。至少在想出應對辦法之前,不能公布。一公布天下震驚,甚至有可能突厥人立即出兵唐朝。

  其實是抹不開這個臉面,王畫逃到大洋洲還好一點,可卻逃到了鄯南。本來王畫是唐朝砥柱中流,現在變成唐朝難以下咽鯁在喉嚨里的骨頭,怪誰?要怪只能怪自己妻子,自己也有責任。李顯在大臣沒有想出方法之前,怕丟這個臉面。

  他的想法十分天真,他不公布,王畫就不公布了嗎?

  王畫前面派人送奏折到朝廷,后面就在八州之境內公布此事。而且在靈州拜訪了各大勢力,安言安慰。我這不是謀反,想做皇上,我海外手里的地盤并不比唐朝小。雖然百姓數量少一點,可也不算太少,只要苦心經營幾年,未必不亞于吐蕃突厥人口數量。而且土地肥沃,礦產豐富。為什么一個幸福的海外王不做,非要來到八州冒險。

  正是因為一個承諾。

  我對金城公主李奴奴的承諾,公主殿下是真正的公主,下嫁吐蕃,已經是糟蹋了身份。可吐蕃人是怎么對公主殿下的?反正離得遠,造謠無所謂,于是皮鞭、禁閉,甚至還用了幾十條藏獅(與藏獒齊名的大型藏犬,但更兇悍,一旦認準對手,要么對方死,要么自己死,所以不適宜做軍犬)看守公主。反正說得聞者落淚,就是關在監獄中的犯人,比王畫嘴中的金城公主待遇還要好。

  因此王畫冒險留了下來,要將金城公主營救出來。只要救出金城公主,擊敗了吐蕃人,我就離開這里。就是打不敗,過了五年時間,我同樣也會主動離開這里。而且我也向皇上寫了奏折,并將奏折再次公布于眾。

  至于你們的產業,我同樣不感興趣,相反,有可能我還會與你們共同經營一些產業,大家雙贏。

  這一句話有很大誘惑力,王畫斂財的手段,天下無敵,而且與別人不同,正常他是開源,而不是將財富寄托在其他人的痛苦之上。

  而且他確實為許多家族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靈州是銀川平原的中心,幾乎所有大家族與大勢力,都囤積在靈州。王畫也未必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但還得贏得了一些人的支持,甚至有的人對他的海外殖民地產生興趣,有的對他手中的一些產業代理同樣產生興趣。其他的人大多繼續觀望,不過也沒有表示反對。

  其實得到這些人的支持與默認之后,王畫所需做的就變得簡單了。

  然后帶著士兵,一個個縣城接受,本來只奪下州城,縣城放任不管的,于是有的被王畫擊潰的唐朝士兵涌入這些縣城。

  但王畫親自帶兵前來就不一樣了,加上本來有的士兵就得到家族里面的人通知,還有城中的百姓,天知道那一個是菊花民?就象靈州,放了一次,菊花竟占到靈州百姓的五分之一。不然靈州官員那有那么容易將城門打開投降的?

  一個個縣城被拿了下來。

  其實到了這時候,一切已經進入王畫的軌道中。

  可消息也傳到其他地方,朝廷是沒有辦法堵住天下百姓的悠悠眾口,于是在王畫一個個縣城接受的時候,朝堂幾乎天天一小朝,三天一大朝,就討論該不該借地給王畫的事。

  不借,那就是證明王畫謀反,可朝廷敢不敢打。借了,后果又如何?

  一個月下來,都沒有商討出什么結果,但這個地到了這時候,不借也得借了。因為王畫真正地將八州控制起來,他的目標就是拖延,已經實現了一大半。

  但最讓一個人惡心的就是韋氏,她是沒有血性,否則能給王畫活活氣得吐血而死。

  可同時也讓她十分擔心,不管王畫謀不謀反,王畫怎樣對自己,她心中再清楚不過的。這段時間,幾乎每天晚上,她都是惡夢連連。

  但有一門好處,這段時間韋氏真的很安靜,非常非常的老實。

  不過她也在做努力,想說服李裹兒,想通過她與信給王畫,來化解王畫心中的怨氣。

  可李裹兒的氣根本就沒有消下去,看到韋氏也不理不睬。這還是李顯看得嚴密,不然李裹兒也象李持盈那樣,收拾著小包,逃出長安城,前往靈州尋找王畫了。

  她沒有逃成,可另一個人卻成功地逃離了長安,不過卻不算逃離,是父親支持的。

  至于長安各方勢力,更是隨著王畫借地之事發生,風云涌動,燥動不安。V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