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061章 百無一用是書生

  溫恢啞口無言,小臉紅一陣白一陣,最后自我解嘲的笑了兩聲:“看來口舌之辯確實不能讓你們信服,也許親眼去看一看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劉兄,我沒法說服你,并不代表我就同意你的看法。這樣吧,我和你一起去驛亭看看那個火燒云,也許他有不同的意見。”

  劉修哈哈一笑,拱了拱手道:“我本來的意思也就是眼見為實啊,我一直在說,我們是要去了解情況,如果真的如足下所說,安撫便能保住幽州,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溫恢無奈的搖搖頭。劉備見他們爭論到最后雖然也沒有結果,但溫恢剛來時的傲氣卻不見了,心里頗為痛快,立刻引著他們出了門,讓張飛準備了車,三人一起趕往驛亭求見閻柔。

  閻柔養了幾天傷,已經基本恢復,正在和兄弟閻志商量抓緊時間跑一趟草原的時候,聽說劉修他們來了,不免有些詫異,又聽說太守大人的兒子溫恢也與他同行,倒不好不見。

  一見到閻柔,劉修就表示了歉意。閻柔知道這事與劉修無關,都是敦武為了激劉修才搞出來的事,再說自己一個橫行多年的馬賊居然被一個剛學了十幾天武的毛頭小子給打了,傳出去也不光彩,只好當沒發生過,打了兩句哈哈便揭過此事。

  聽劉修說了來意,閻柔沉默了好半天,最后才說:“承蒙你看得起,我非常感激。不過,我話說到前頭,你讓我去給他們說說草原上的事情,我很樂意,但要說到是否能與胡人開戰,我恐怕要讓你失望了。你也知道,我之所以去桃谷,就是不希望你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

  他瞟了一眼溫恢,苦笑了一聲:“小郎君雖然已經把困難說得夠多了,但是我覺得,事情比你們想象的還要麻煩。”

  “為什么?”這次連溫恢都有些不解了。

  閻柔緊閉著嘴唇,想了好一會兒,才抬起頭對溫恢說道:“小郎君雖然說得嚴重,可是你心理恐怕還有一絲僥幸,以為胡人雖然善戰,但要論計謀,恐怕還不是漢人的對手,所以才有以退為進、從長計議的想法。”

  溫恢遲疑了一下,默默的點了點頭,他確實是這么想的。

  “可是,現在胡人之中不凡智謀之事,這些人……有很多便是大漢人,有些還曾是大漢人中的名士。”閻柔無聲的嘆了口氣:“這些人便是在大漢,也是不一般的能人。”

  劉修大惑不解,難道那些才是真正的漢奸?

  溫恢卻擰起了眉頭,眼睛微微瞇起,神色有些緊張:“你是說……那些逃出塞去的黨人嗎?”

  閻柔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其中有黨人,但不僅僅是黨人。大漢這些年閹豎當道,搞出了那么多事,又豈止是兩次黨錮這么簡單。”

  劉修一頭霧水,黨錮又是什么意思,怎么還兩次?除了黨錮還有什么事?

  “唉——”溫恢長嘆一聲,臉色沉重,欲言又止。

  閻柔沒有再多說什么,答應了到時候去赴宴,便客氣的把劉修他們送了出來。劉修不清楚是什么事,本想問問溫恢,溫恢卻心思沉重,沒什么心情向他解釋,等要問劉備,劉備卻跑到前面去引路了。

  劉修沒辦法,只好把一肚子的疑問藏在心里。回到張家之后,進了桃園,請溫恢入座,憂色沖沖的溫恢這才注意到了他的疑惑,便簡略的解釋了一下。

  原來這些年大漢的朝堂已經亂得不可收拾。

  從光武皇帝中興起,大漢到現在一共有十一個天子,可是除了最開始的光武、孝明、孝章三位天子之后,其后幾個皇帝大多是弱年登基,大權便落在了太后手中,先后有馬竇鄧梁幾個太后臨朝聽政。太后是女人,不可能直接掌握朝政,只能倚靠外家,外戚便成了大漢最大的威脅,其中最囂張的莫過于大將軍梁冀,據說質帝就是因為說了他一句“跋扈將軍”就被他毒殺了。他執政二十多年,可以說是威行天下,就是一個沒有天子名號的天子,直到孝桓皇帝借助宦官之力,這才一舉剪除了他。

  然而對于大漢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因為外戚的勢力雖然一時被壓制住了,但為禍更烈的宦官卻從此登上朝堂,成為另一個危及大漢根基的禍根。從孝桓皇帝一日封五侯到現在十二常侍把握朝政,大漢的朝堂就是閹豎把持的朝堂,一旦惹怒了他們,隨時都有可能掀起狂風暴雨。

  這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兩次黨錮,這兩次黨錮幾乎把大漢的元氣摧殘一盡,最近一次是當今陛下登基后的第二年,中常侍侯覽誣陷前司空虞放、長樂少府李膺、太仆杜密等人為鉤黨,天子下詔州郡大舉鉤黨,幾乎把天下豪杰及有名的士人一網打盡。

  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被終生禁錮,有的人則逃出塞去,其中途經幽州的黨人不在少數。

  這些人中當然有沽名釣譽之輩,但也不少有真才實學的干才,他們之中肯定有對大漢失去了信心,從此投靠鮮卑人的,他們有一身本事,滿心想為大漢出力,現在卻被大漢打成了黨人,難免有人會生怨心,再說到了草原上之后又沒有其他的謀生手段,為了生存也好,為了報仇也好,為胡人出謀劃策都是可能的事。

  “大漢這是居高樓而自折其柱。”溫恢最后下了一句結語,看著劉修,眼神中既有擔心,又有哀傷。

  劉修陰著臉,眉頭輕輕皺起,想了好半天,忽然問了一句:“外戚也就罷了,可是那些閹豎大多是些沒什么學問的人,怎么全天下的能人都搞不過幾個閹豎?”

  溫恢愕然,最后苦笑了一聲,他覺得和劉修實在沒什么好說的,這么簡單的道理都不懂:“閹豎是沒什么學問,可是他們靠著天子的,天子少年登基,他懂什么?還不是閹豎說什么便是什么,朝中的大臣是有本事,可是天子詔書一下,他們能有什么辦法?”

  “這么說,根子還在天子身上?”劉修似笑非笑的說道。

  “那還用說。”溫恢沒好氣的哼了一聲,又好氣又好笑。劉修和他辯論的時候口若懸河,怎么在這個問題上這么白癡?

  “可我怎么聽說,當初孝文皇帝時,丞相要殺他的寵臣,連孝文皇帝也拿丞相沒辦法?”

  “此一時,彼一時也。”溫恢都沒興趣和他再說下去了:“孝武皇帝獨尊儒術之后,便立尚書臺以收丞相之權,三公位尊權輕,只是虛名而已,哪里還有孝文皇帝時的威嚴。”

  “原來如此啊。”劉修沒心沒肺的笑了,他不管溫恢的臉色變得多難看,自顧自的說道:“我還是覺得,那么多自稱滿腹經綸的名士、大儒被幾個閹豎收拾了,也不完全是沒有道理的。”

  “你究竟想說什么?”溫恢按捺不住火氣,輕輕的拍了一下面前的案幾。

  “我是說,你們這些讀書人……讀傻了。”劉修向前湊了湊,戲謔的笑道:“讀了一輩子書,最后被幾個閹豎折騰成這樣,只能說明一句話。”

  “什么話?”

  “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劉修想了想,又加了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