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五章 歷史的真相

  “咳咳!”李恪發覺眾人開始變得沉默不語,干咳兩聲打破這種僵硬的氣氛,“難道就沒有別的解釋?”他嘴上這么問,心里卻是已經接受了馬周分析的結果。無彈窗因為,通過馬周的分析,他想到了今天在千秋殿楊妃聽李世民給自己的任命后的表情,他當時就覺得楊妃可能已經猜到了李世民任命自己的意圖,只是她出于對自己的保護才沒有說出來,怕自己心里受不了會做出出格的事情來。想到這里,李恪不由的疑惑道,“難道真的是這樣嗎?”隨即他的心情也變得沮喪起來。

  “殿下,微臣覺得馬御史的分析確實有道理,但微臣猜測皇上的意圖并不這么簡單。”岑文本見李恪有些難堪,便開口說道。

  “先生的意思是父皇另有深意?”李恪將目光定格在岑文本的臉上詢問道。

  岑文本見李恪急切的想知道答案,便對他微微一笑道,“皇上確實另有深意!”隨即,他將目光轉向眾人不緊不慢的說道,“如果單從皇上今天上午對殿下的任命來分析的話,賓王的解釋很有道理,皇上對殿下下達這樣的任命確實為了阻止殿下回京。可是,剛才殿下又提到另一件事情,讓微臣想到了這件事情才是對皇上上午對殿下委以重任的真正目的。”

  “哪件事情?”岑文本的話還沒有說完,鄧同達便急忙問道。

  “高麗使者請求皇上重開兩國邊關貿易的事情。”岑文本含笑著說道。

  李恪聽岑文本這么一說,突然心有感悟,不由的聯想到了上午自己和李世民在御書房的對話,似乎找到了真正的答案。而書房中在坐的眾人當中除了李恪之外,馬周和褚遂良兩人聽完岑文本的話,心里也有所領悟,沉思片刻,不由的點頭示意,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岑文本見孫伏伽和鄧同達兩人還是有些疑惑便解釋道,“皇上上午在御書房對殿下的任命是統領河東道河北道兩地的數十萬大軍,那么鄧縣令有沒有想過皇上這個任命的另一層意思呢?”

  “另一層意思?”孫伏伽思索片刻不由的出聲道,“難道皇上的意思是讓殿下掌管河東道河北道兩地?”

  “對!”岑文本道,“皇上的意思就是讓殿下通過領軍而掌管兩地,而高麗想重開邊關貿易的話,那大唐就必須要開啟河東道和高麗國之間邊境所接壤的城市通道。因此,皇上之所以任命殿下牧守兩地,就是想防范于未然,防止今后高麗對大唐有所企圖。”

  岑文本的話說完,鄧同達、孫伏伽兩人不由的暗自松了口氣,他們現在終于明白了皇上對漢王這樣任命的真正原因。

  不過,隨即孫伏伽又提出了一個問題,“皇上為了防止高麗今后作亂,那為什么非要任命殿下擔當此任呢?”

  確實,孫伏伽的問題提的很尖銳,大唐能征善戰的大將不少,李世民確實沒有必要非要任命李恪!因此,他的這個問題說明了岑文本的解釋有些牽強附會。

  岑文本沒有說話,他只是看了一眼一旁的褚遂良,對他微微點了下頭,褚遂良會意,便開口說道,“皇帝給殿下這樣的任命可能是今天在御書房跟殿下問話時才下的決定,而他之所以任命殿下統領兩地兵馬并防止高麗今后作亂,以微臣的分析,原因有兩個:第一,昨天在太極殿中殿下對吐谷渾王子的強硬手段向四國使者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誰不尊重大唐,誰就不會有好下場。而四國使者中高麗使者已經見識到了殿下的強硬手段,知道殿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因此,皇上讓殿下掌管大唐跟高麗今后貿易的邊關重鎮,就是想告訴高麗不要有非分之想,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第二個原因就是,今天御書房殿下和皇上的對話,其實是皇上想真正的了解一下殿下是否有能力被委以重任,而殿下的回答又恰好讓皇上很滿意,所以,皇上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恩!”褚遂良分析完,眾人不由的點頭表示這個解釋很合乎情理。

  “如果按照秘書郎和岑中書的意思,那皇上早就知道了高麗使者此行的目的?”鄧同達不解的問道。

  “高麗出使大唐,這樣重大事情豈能瞞得了皇上?”孫伏伽開口反問道。

  “確實瞞不了皇上!”鄧同達發現自己問的這個問題很白癡,不由的尷尬一笑。

  因為有了岑文本的分析,大家發現李世民對李恪的任命并不是馬周所說的那樣氣氛便活躍不少,不再像剛才那么壓抑。李恪同樣心情也暢快了很多,不再像剛才那么沮喪,要是真如岑文本說的那樣,李世民任命自己掌管河東道和河北道兩地是為了防止跟高麗重開邊關貿易后高麗有所企圖的話,那么自己這一趟回長安又賺了不少啊!

  而這個時候,岑文本又道,“殿下,不管是哪種猜測,我們現在還都不能確定。畢竟兩種分析都合情合理,都有可能,因此,只有等待皇帝同意了跟高麗開通邊關貿易,通過高麗使者對你的態度才能夠真正的確定哪種分析更為恰當。”

  “恩!”李恪聽岑文本這么一說,剛才還有點激動的心情冷靜了下來,沉聲道,“確實不能過早的下結論!”

  不過旁邊的馬周倒不像李恪這樣因為心情遭遇了兩重天而變得冷靜了下來,他對岑文本的分析頗為信服,同時又不由的問道,“岑中書的分析馬周頗為佩服,只是不知道岑中書從何而得出高麗必會作亂呢?而皇上肯定是為了防止高麗作亂才這么任命的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啊!”岑文本笑道,“賓王可曾記得前朝和高麗的關系嗎?”

  岑文本這么一提醒,馬周便陷入了沉思,片刻他醒悟過來,急忙對岑文本拱手道,“岑中書大才我不及也!”

  而李恪同樣對岑文本睿智佩服不已,岑文本說他是從高麗和隋朝的關系中判斷出高麗是個不安分的國手機看家,他們只要等到自己實力強大的時候肯定不會安分守己。

  對于隋朝和高麗的關系,李恪通過這兩年多來對大唐的適應和了解,他對隋朝和高麗的理解和后來歷史記載和史學研究家的分析不一樣,他認為隋朝征伐高麗的原因并不是歷史上說的那樣,而他認為的隋征高麗真正的原因主要是高麗在東北擴張、企圖控制東北民族以及不斷侵擾邊境,因而引起隋朝的自衛反擊。

  雖然這種觀點在后世頗難成立,但是李恪在親歷和了解很多在歷史上沒有記載的事實之后,覺得歷史上對于隋煬帝發動這場戰爭的背景、原因、目的和意義,多是來自唐朝以后的文獻記載,而眾多的政治家、歷史學家都是不斷通過唐文獻中的記載從許多方面,進行研究。因此,他們才會認為隋煬帝三征討高麗只是自己好大喜功,隋朝的覆亡是隋煬帝三征高麗所帶來的代價,是他彰顯文治武功的結果。

  殊不知三次征伐高麗的失敗,直接導致隋王朝的傾覆,作為唐朝統治者當然要以隋為鑒,要從如何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等現實政治的角度,孤立地看待這一事件,因此,他們才會譴責隋煬帝窮奢極欲和濫用民力。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唐人的評論雖有其合理之處,但若以此來概括這場戰爭的起因,則無疑失之偏頗。

  而后人只是以唐文獻中得來的研究結果來理解這場戰爭,理解這段歷史,這無疑是用唐人的身份以政治的角度,孤立地看待這一事件,因此失去了歷史原因的本色,人們才會對隨征高麗有那樣的評價,把全部的責任歸結到隋朝的統治者楊廣而不是高麗的野心膨脹。

  而李世民作為唐朝的統治者,他對這場戰爭所包含的深刻意義洞若觀火。所以,他在這場戰爭中把戰爭的責任歸究于隋煬帝個人的同時,也實際上繼承了隋朝對高麗的政策。因此,才會未雨綢繆,才會在高麗和大唐還沒有開通邊關貿易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今后邊關可能出現的危機。

  而這個決定的真正目的就是,李世民借鑒了隋朝和高麗的關系,他知道高麗在自身強大之后肯定會不斷侵擾邊境企圖控制東北民族和地域,才會有了這樣的安排。

  通過岑文本的一句話,李恪想到了這段歷史發生的真正原因。

  因此,岑文本一說,馬周通過對前朝和高麗的關系的了解,便很自然的理解了岑文本為什么會說李世民任命李恪掌管數十萬大軍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高麗在開通邊關貿易后的作亂。而隋朝滅亡不久,三征高麗時間不過才過去了短短幾十年,因此大家對這場戰爭的真正原因還很了解。因此,他們對于岑文本的解釋表示信服。

  李恪見自己心中所憂慮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看了一下窗外,發現時間已經不早了,便吩咐眾人早點回去休息。

  眾人離開后,李恪又在書房中召見了朱童,朱童向他匯報了今天鷹衛獲得的情報。可是,李恪聽完朱童的匯報后臉色不由的變得陰沉起來,他憤怒的將自己緊握的雙手狠狠的砸在書桌上。

  朱童被李恪的舉動嚇了一跳,但他不敢過問,只能靜靜的等待。半響,李恪似乎從憤怒中稍微緩解了一下自己的情緒,便又問了朱童一些其他情報。朱童不敢怠慢一一將自己獲得的情報詳細說給了李恪聽,李恪聽完朱童的匯報之才顯得疲憊的揮手讓他離開了書房。

  朱童離開后,書房又陷入了沉靜當中,靜的就連蠟燭燃燒的聲音也能聽得出來。而李恪將自己融入到了這種寧靜中,冷峻的目光注視著眼前搖曳的燭光不知道在想什么。

  請:m.fengyunla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