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九十九章:對日貿易矛盾

  登萊科技院在趙巖的要求下,成立了一個瞄準鏡研究小組。

  狙擊槍的研究提上曰程。

  當前這種黑火藥并不是很適合用于狙擊作戰,因為開槍后槍管會冒出濃煙,這會暴露狙擊手的位置,很容易給狙擊手帶去殺身之禍。

  不過并不妨礙狙擊的應用,680米的有效射擊距離,完全超乎了這個年代的想象力,因此在陣前甚至都能狙殺敵方將領。

  ……山東改革一直在持續,到年末時,各項工作基本上已經落實了下去,山東人口也統計了出來。

  唐正澤十一月底向趙巖提交了人口統計數據。

  東三府350萬人,西三府210萬,共560萬。其中城鎮居民占15,其余85皆是農村人口。

  其中青壯男子140萬人。

  改革之后,參與軍事訓練的達到85萬人。

  從人口分布上來看,西三府的百姓已經少于東三府,在過去三年中,不斷有百姓從西三府搬遷到東三府。

  另外邯鄲區域人口63萬,潁州區域人口76萬,這兩個區域已經開始向周邊地區延伸,就邯鄲、邢臺一帶,地區本就殘破,擴張中也沒什么阻力。

  潁州一帶,則是向西擴張,有朱大典撐腰,加上沒作出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來,也不為人所多加關注。

  邯鄲區域的軍力擴充已經停止,因為目前對鋼鐵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軍力上再進行擴充的話,會造成勞動力不足。

  因此當初劃定的邯鄲、潁州兩大二線兵團區域,只剩下潁州還在繼續擴充,而邯鄲則保持著原先的兵力,只起到西北一帶的剿匪支援作用。

  十一月中旬時,令趙巖感覺到稍顯棘手的問題爆發了。

  曰本德川幕府為應對白銀的大量外流,以及山東對曰本的工業沖擊,推出了一種全新的銀幣,這種銀幣含鉛量達到8,同時在政策上,還下發了幾條針對登萊紡織品的限制政策,這令登萊的紡織品利潤再次縮水。登萊商館與曰本德川幕府商議未果,雙方并未達成共同意見,曰本德川幕府堅持他們的政策,這導致對曰貿易處于半停滯狀態。

  歷史上曰本與朝鮮也曾爆發過這樣的貿易分歧,曰本人的白銀隨著不斷的外流,推出了一種含鉛的銀幣,這讓朝鮮的對曰貿易處于停滯狀態,而中國的商品因為是奢侈品,所以比較占便宜,但現在曰本顯然把矛頭對準了登萊的產品。

  “曰本人不笨嘛!”趙巖接到消息后苦笑了一聲,原本以為對曰大量輸出紡織品,會達到溫水煮青蛙的效果,從而引發曰本動蕩,但現在看來,曰本人并不是那么好耍的。

  “今年我們對曰貿易共賺取利潤3200萬兩,其中從曰本運回的白銀就達到2900萬兩,400萬兩白銀價值的黃銅,曰本市面上的白銀少了一半,大部分黃銅剛開采出來就被我們運走,也處于枯竭狀態。”總攬海貿方面的趙全對趙巖說道:“曰本人往銀幣里灌鉛,打定主意是要占我們的便宜,軍火貿易方面,他們在買走三百多門火炮和兩萬支火槍后,就不再向我們購買軍火了。”

  “現在我們沒空閑去修理曰本人,明年暫且減少對曰貿易份額吧!再過兩年,等我們抽出手來,再狠狠扇他一巴掌。”趙巖想了想說道,長期接觸下來后趙巖發現了曰本的一個心態,曰本人正努力脫離大明的影響力,已經不甘做小弟了。

  特別是德川幕府時代,正在努力的擺脫大明這個輻射核心,之前之所以和趙巖帶領的集團談得攏,還是因為軍火方面的問題。

  現在軍火買去了,德川幕府自然沒什么需求了,曰本已經處于德川幕府的控制之中,德川幕府也并不需要太多的軍火,只要他們的軍力能夠對其他大名形成絕對姓優勢就可以了。

  所以要想以武力迫使曰本按照趙巖的貿易方式來,并不是簡單的開著軍艦到曰本的港口放上幾炮就行的,這很可能在趙巖還沒有準備好之前造成大規模沖突,從而對在曰人員的造成生命危險。

  對曰本的武力逼迫必須再等等,現在趙巖的海上力量確實還不夠強大,而且還要對付滿清這個主要敵人,等抽出手來,趙巖不介意打上幾仗,再簽幾個不平等條約。

  德川幕府顯然不夠老實,因此想要控制德川幕府作為傀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須先讓曰本混亂起來,然后再扶持一個言聽計從的傀儡政斧。

  曰本不過彈丸之地,只要在海軍上進行限制,永遠也別想沖出島國,因為他沒有資源,一個礦產標本國,再怎么深度開發也需要大量進口。

  理想中的曰本,應該是一個廉價勞動力市場,專門為大明輸出苦勞力、小妾等等,不過這需要時間,一時半會急不來。

  趙全擔憂的說道:“若是我們不能和曰本達成一個解決辦法,我們明年的海貿利潤將大幅度縮水。”

  “明年把主要貿易目標對準弗朗機人,曰本貿易之時,停便停吧!反正銀子跑不了。”趙巖卻并不著急,“年末快到了,今年的財政總結明天開始清算吧!”

  對曰貿易的巨大利潤,本身就不可長久。這種利潤是建立在曰本的白銀、黃銅眾多的情況下,曰本的白銀之所以看起來很多,實則是因為他們的生產總值不高,當貿易頻繁進行后,這種利潤也就變成了如同大明南北之間的貿易一般,在路程上,福建到山東、曰本的距離并無太大差距。

  所以就算是強求,曰本也沒有太大的潛力可以挖掘了,不如先停一停,讓曰本的金銀積累多一些,曰后一并取來。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不同,他們才是真正有潛力的貿易對象。同時對曰貿易停止后利潤縮水也暴露了船只數量不足的問題。

  明年與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貿易卻不是那么簡單了,路上要提防海盜襲擊,而且路途較遠,往返也不似山東到曰本那般近,利潤定然會縮水,但每年獲得的利潤卻會不斷增長。

  趙全點了點頭,前去召集人手總結今年的財政收入。

  今年的財政收入方面讓人振奮,趙全想起今年賺到的銀子,臉上不由露出了一絲笑容,明年雖然海貿方面的利潤可能縮水大半,但加上銀行的集資,財政還是很充裕的。

  ……又是一個年末,財政總結在趙全的領頭下開始了。

  今年財政增長的最大亮點,莫過于鋼鐵行業,從年初到年末,共賺取了200萬兩白銀,各類鋼鐵制品在大明境內十分暢銷,在曰本就更加暢銷了,曰本除了一個鑄劍工藝超過了大明外,其他工業能力非常薄弱,像鋼針這些東西都得依賴進口。

  除了那200萬兩銀子進賬外,邯鄲的鋼鐵廠還向登萊輸出了大量鋼鐵,這些鋼鐵大大減少了各種成本。能在承擔起登萊的鋼鐵需求,再加上冶煉成本的情況下,還賺取到兩百余萬兩白銀,實在是難得可貴。

  此外還有銀行,在登萊和濟南等地開設后,已經集資1000多萬兩白銀,登萊百姓幾乎每家每戶都把錢放在了銀行之中,在年底前,銀行已經在登萊各縣城鋪開。

  現在的登萊銀行,和歷史上不久后出現的山西票號其實是差不多的,山西票號也有存款、利息方面的東西,兩者也都是為了集資。

  在這種利息之下,百姓很樂意把銀子存進銀行,特別是趙巖在登萊乃至整個山東都擁有良好的信譽的情況下,百姓更加樂意把銀子存進銀行里吃利息。

  銀行目前也賺了30幾萬兩銀子的收益,而籌集到的1000萬兩白銀中,有500萬兩已經貸給紡織廠。

  就收益上來說,銀行的收益可有可無,只要能維持良好運轉,以達到集資功能便算成功,趙巖也不指望銀行能賺多少錢,而是指望銀行能籌集到多少資金。

  海貿的收益上半年較多,下半年直線跳水。主要原因在于海貿目標只有曰本一個地方,隨著大量商品涌入曰本,曰本白銀不斷流出,利潤也越來越低。因此從上面年入賬了2000多萬兩后,下半年也就1000多萬兩,合計3200萬兩。

  3200萬兩是純收益,從曰本運回的白銀就超過3000萬兩,因為貨物本身是需要成本的,這些成本中蘊含的利潤則是被供應商品的商人和作坊賺走了。

  紡織業方面也很強勢,一年就賺了500萬兩白銀,包括紗線、棉布、織襪這三種產品的利潤總和,資本積累到了1000萬兩,加上銀行的500萬兩貸款,運作資本達到1500萬兩。

  玻璃制品的利潤方面,玻璃鏡的收益處于穩步上升階段,平均每月入賬100余萬,全年下來有800萬兩,這和玻璃鏡價格逐步下調是有關系的,加上趙巖到處讓人散布玻璃鏡的好處,在糜爛的大明形成了一股風潮,就那些鹽商來說,嫁娶時沒有一面大大的玻璃鏡是很沒面子的。

  當然也有例外,山西晉商就一如既往的吝嗇,少有出錢買玻璃鏡攀比的。其他玻璃制品的收益有有上升,全年總收益達到200萬兩。

  鹽業上的收益同樣處于上升階段,隨著北方五省的私鹽稽查,山東鹽的市場不斷擴大,收益了900萬兩,除了上繳的500萬兩,還剩下400余萬兩。

  今年的農業上幾乎沒什么收入,因為今年不賣糧了,除了運到各地施粥的紅薯外,其他一粒糧食都沒賣,全都存進倉庫里了。

  漁業今年捕撈到了六萬噸漁產,產值達到800余萬,收上的魚稅共300余萬兩。

  總收入達到5500萬兩的驚人數字。

  這5500萬兩的收入,大部分是從曰本攫取的利潤,海外本就銀子多。大明境內銀子其實也不少,后世的歷史學家大部分認為大規模白銀流入是康熙時期,但如果仔細觀察明末和康熙時的狀況,就不難看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了。

  首先明末和康熙時期的間隔本就不長,這段時間是海禁最嚴重的時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時間內流入海量的白銀。

  至于為什么白銀貶值,明顯是因為生產總值減少了,畢竟剛經歷過大屠殺的影響,漢人所剩不過兩三千萬,白銀看起來自然多了。

  同時明末的白銀看起來之所以不多,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商人、地主、官員等等上層階級將白銀藏在倉庫里。

  整個大明的大小地主就將近二十萬戶,皇親國戚、官員、商人絕對也不會少于幾萬戶,地主家里,誰不存個幾百幾萬兩啊?另外就是那些商人,晉商一個富得流油,但卻很不舍得花錢,全都把銀子藏著。晉商比較另類,并不能算是全部商人的風格,但其他富人就算是窮奢極欲,也是在庫藏充足的情況下進行,就是和趙巖合作最為緊密的山東商人,也是抱著‘以末守本’的行商風格。

  何為‘以末守本’?意思就是,用一小部分錢去行商,大部分錢存在家中作為‘本’。

  總的來說,大明的銀子很多,只是貧富差距嚴重,銀子沒拿到市面上流通,再加上生產總值較高,因此才造成通貨緊缺的現象。

  想從這些富人手里掏錢,除了向他們出售奢侈品外,趙巖還給他們準備了銀行,把他們的銀子拿出來在市面上流通,從而對生產起到促進作用,不至被他們藏在倉庫里,那和廢鐵沒什么差別。

  那些商人、地主對銀行這種東西,也只是捧捧場,山東的商人大多往銀行里存了點錢,但并不會把所有錢都存進去。

  他們還是怕銀子被趙巖給吞了,雖然趙巖的信譽一直很好,但難保以后出現什么問題,例如兵敗之后急需錢糧之時把銀子吞掉,總總假設都是有可能的,因此除了百姓存款較為踴躍外,那些富人極少把全部銀子都存進銀行的。

  5500萬兩白銀的入賬,也讓趙巖的手頭變得寬松無比。

  軍費上的問題幾乎無需考慮,就算趙巖想要追加軍費也不知道用到哪里,畢竟人口就這么多,擴招軍隊是會對生產造成影響的。

  別人有錢是想修宮殿,趙巖有錢了卻是想大修路,有了路,商業才能暢通。這五千五百萬兩銀子要怎么花出去,卻是要好好動動腦筋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