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十三章 感覺(下)

  第二百十三章感覺(下)

  每轉化一滴黃金鮮血,方信的吸取和轉化速度,就加快了一些,商隊前行的第二天,方信就凝聚出一滴黃金鮮血,以后也陸續增加。

  不過,整個身體,大概有著五百萬滴鮮血,這是漫長的征途了。

  安雅世界,為什么緩慢的走向隕落,方信一直在思考著。

  靈覺若是趁著一些時候,在天空上飛翔,那就會看見茂密的雨林,以及一個又一個的沼澤和泥潭,以及點綴在這個世界的上百個城邦。

  降臨之后,方信才知道,安雅文明并非是傳說中那樣熱愛和平的文明。

  這個文明,和所謂的印地安文明有著極大的聯系,甚至可能就是一支分支,但是毫無例外,它們都充滿著血祭。

  血祭,是人類和神祇早期必經之路,幾乎所有文明和神祇(除了后世誕生)都有這個過程,這也應該不是墮落的主因,雖然現在里面的因素太頻繁了。

  商隊中,也有不少信息,方信慢慢的整理。

  整個城邦社會,據說開始時,是以太陽神的兒女為核心建立的,但是就算是神權社會,也無法改變著王室成員的增多——于是除長子外的其他王室兄弟受到排擠。

  一些王子離開家園去尋找和建立新的城市,因此出現了一個個城邦,而其余的人則留下來爭奪繼承權。

  似乎是神所允許的,整個城邦世界,都在相互戰斗,而且還是一種方信無法理解的戰爭——軍隊襲擊其它城市,雖然也有掠奪財富的目的,但是主要還是抓住俘虜,并且把他們交給已方祭司,作為向神獻祭的禮品。

  這又分徹底和不徹底,不徹底的,也就是抓住部分人口而回去祭祀,徹底的,就是城市徹底被摧毀,勝利者會舉行了“終結典禮”,砸爛了王座、神殿、雕刻,并且把城市所有人都殺死祭祀。

  然后撤退,任憑城市荒蕪,任憑草木爬上石階和窗臺,幼樹在磚縫里發芽長大,藤條粗大以后把石塊撐裂——也許若干年后,又有一個王子,帶著一批人,在廢墟上又建立新的城市,開始新的輪回。

  而不是華夏式的攻占領土加以管理,或者西方式的殖民。

  這是完全的一種莫名其妙的自殺性文明,定期相互消滅對方的發展潛力,這里的自殺是指扼殺文明的發展。

  方信若有所悟,不過,也許這還不是最后的因素。

  不過,就算如此,空氣還是很清新,當方信積蓄到第七滴黃金鮮血時,商隊就到達了塔沙城的控制范圍。

  沿著一條河流邊的道路向前走,走了七八公里,就看見了城市的輪廓。

  塔沙城,是此地城邦中三大主城之一,城市面積就超過了50平方公里,城市中的居民(自由民以上),就達到5萬人,城中共有30座金字塔,幾乎這個世界主要的神祇,在此都有著供奉,而且,還有200座祭壇,那是小小神祇,甚至是一些半神的供奉之地。

  塔沙城控制著附近100公里內肥沃地區,以古老的中心廣場為核心分布四周,石砌大道,連接著各個大型金字塔神殿,以及著浮雕彩畫的王宮。

  當然,這些都是方信慢慢詢問獲得的信息,畢竟這個世界的人,不知道其它城市的情況,也非常正常,誰也不會起什么疑問。

  一路上,商隊都對方信恭謹,這是見到他的力量之后的結果——現在方信已經戴上了三根羽毛了。

  按照上次一人就幾乎殺死三十人戰士的超凡戰績,戴上五根羽毛都可以,但是由于誤會著方信借著蜘蛛之神的力量才達成這個效果,因此方信只戴上三根,也就大家認可了。

  說到這里,在方信的感覺中,蜘蛛之神魯克特已經隕落,可是這個世界的人類并不知道——也許因為虛弱,這里的神祇,經常陷入沉眠,通常幾十年上百年和祭司失去聯系,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沿途,隨時可以看見武士監督著奴隸來干活,方信目光掃過,卻把這些田地的情況,一一掃描入內,記在心中。

  “到了,到了,終于到了塔沙城了。”到了城門口,維克就高興的說著。

  他的商隊,似乎很熟悉,稍說了幾句,一行人就直接入城。

  城市的確很宏偉,方信經過一個月的思考,卻漸漸明白了原因。

  安雅文明雖然是城市文明,但是和任何一種這個時代的文明一樣,都建立在農業的根基之上。

  只是沿途所見,也許是奴隸沒有積極性,也許是武士和祭司過于寄托于神意,結果數千上萬年,農業技術都沒有絲毫改進。

  這是一種極原始的耕作法:他們先把樹木統統砍光,過一段時間干燥以后,在雨季到來之前放火焚毀,以草木灰作肥料,覆蓋住貧瘠的雨林土壤。燒一次種一茬,其后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長達6年,待草木長得比較茂盛之后再燒再種。

  而人口大增時,對農業的壓力越來越大,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所以安雅文明,才有著客觀的血祭基礎——通過血祭,自動把超出范圍的人口祭祀消滅。

  這倒是相當有趣的方法,不去提高農業技術,產生更多糧食,而是把人口自動消滅——在地球上,或者大部分東方文明時代,也有著人口超過土地和農業的問題,那會產生定期的改朝換代來消滅人口的數目。

  只是,通過血祭,神不但獲得了信仰,更獲得了血食,因此也縱容著這種行為,并且使除了和神有關的技術,都難以進步。

  并且,在神權政治的體制下,所有的“衰敗之象”,都歸結為神的不滿。他們更多地建神廟,更頻繁、更隆重地祈禱,期盼能借神力扭轉乾坤——當然,就算是鼎盛的神祇,也無法承擔這永無休止的要求。

  這樣做的結果是浪費了更多的人力和已十分貧乏的資源,無論是神祇還是人類,直至陷入不可救藥的惡性循環之中,而給予崩潰。

  安雅古典文明可以說,在同時代,是高度發達的文明,但是它毫無例外的,全部崩潰了,自然有著必然崩潰的原因。

  地球世界,還是主世界,安雅的后裔也許存在,但是作為文明主體,已經早早就消失在歷史之中了。

  在代表著這個宇宙空間最強文明的主世界中,沒有安雅文明的存在,又自己失去了前進的力量,那這個世界漸漸腐朽和隕落,也就屬于理所當然了吧!

主世界與自我進化  方信靈光一片,覺得自己已經大致的將諸世界和主世界,主流文明和失落文明,這兩者的關系猜測了出來,難怪這個世界會如此衰敗!

  原來,一切的一切,只在于過于成熟了。

  希臘文明,屬于早熟文明,結果就是滅亡了,幸虧還留下了不少文化。

  華夏文明,也屬于早熟文明,遠超越同時代,建立了幾乎空前絕后的遼闊帝國,并且加以有效統治。

這就是早熟文明,早熟文明,無一例外,就失去了發展的潛力  希臘不說,就單說華夏文明,以大范為例,如果沒有方信干涉,很可能,在一千年二千年后,還是三百年王朝循環,無法突破。

  而神祇的因素,更是影響巨大。

  在無數文明之中,神祇都會起推動作用,許多發明都在神的教導下,經常使之早熟,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特別是在神權社會,神祇的反作用,也越來越大。

  比如說,而安雅文明的許多方面,比如建筑工程,由于和神有關,達到當時世界最高水平,能對堅固的石料進行雕鏤加工。通過長期觀測天象,已經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的運動規律;雕刻、彩陶、壁畫都有很高藝術價值。

  數學采用二十進制,發現并使用了“零”的概念,掌握高度的數學和天文歷法知識。

  安雅文明古老而神秘,但是,正因為如此,所以許多方面,特別是社會突破的關鍵點上,都反而因為早熟,使它們無法萌芽發展了。

  從這個角度,方信頓時大悟。

  其實,主世界的穿越者,與神祇,又有多少區別呢?

  要不,就使那個世界失去了自己的文明,完全被主世界所同化,這稱之為高等文明的同化和侵略作用。

  要不,就是穿越者與神祇提供的技術和文化,雖然一時推動了社會,但是反過來,卻成為了日后社會發展的最大障礙。

  一念之間,人道進程,又是清晰了一分,世界珠中,世界清明,物各為物,生命各按其份,屬于方信的道,越來越清晰,似是伸手就可破開。

  生生不息,在于物物自用。

  這個世界的脈絡,已經在掌上舞,看的卻是清清楚楚。

  就在這時,方信一個月前,曾經感覺到的氣息又籠罩而來。

  似是敵意,似是歡迎,似是催促。

方信目光如水,對此視而不見,隨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