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756章 努力吧,炮灰

  遠隔千山萬水,出征幾年的凌長治,變得滄桑。

  建州的消息,他一直關注。

  雖說消息滯后,鞭長莫及,卻阻擋不了他有一顆不甘寂寞的心。

  他想殺了三位郡王,以絕后患嗎?

  當然想!

  特別想!

  做夢都想這么干。

  天時地利人和,只差行動。

  一個眼神,自有人替他把事情辦妥。

  但他不能這么做。

  無需證據,只要有人懷疑,就足以讓他萬劫不復。

  他可是立志青史留名的人,當然不能往自己身上潑臟水,不能有這種一身都洗不掉的污點。

  其實……

  要永絕后患,并非只有殺人。

  比如殘廢,破相……

  照舊能達成目的。

  從古至今傳下來的規矩,皇位不能給身有殘疾,或是面相不端的皇室宗親繼承。

  身體沒有殘疾,面相沒有破損,這是繼承皇位的基本前提。

  他端坐營帳,把玩著大拇指上面的扳指。

  他在等!

  等皇帝的態度,等皇帝的命令。

  國本之爭,不能一直這么僵持下去,太損耗元氣。

  朝廷南遷,能恢復到如今這個程度,還干出了一點成績,著實不容易。

  不能讓國本之爭毀了這一切。

  他輕撫手中的奏疏,這里面是他的給皇帝的建議。

  然而……

  這份奏疏卻遲遲沒有送出去。

  謀士輕聲詢問道:“大人還是難以抉擇嗎?”

  凌長治搖頭,“本官就是陛下手里的刀,陛下一再強調讓我安心作戰,不用擔心建州。我這把刀暫時派不上用場,足以說明陛下他能控制建州的局面。怕就怕……“

  “有南軍拱衛建州,大人還有什么可擔心的?那幫爭國本的朝臣,沒膽子造反。”

  “本官不擔心有人造反。真要有人在這個時候舉旗造反,反而是一件好事。本官是在擔心別的……”

  謀士不太明白。

  凌長治顯然不打算明說。

  想了想,他下令:“傳令,再加派一些人手,死死盯著三位郡王的動靜。別管大事小事,每天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和誰說了什么話,事無巨細,務必及時上報。”

  “諾!”

  平陽郡!

  燕云歌帶著兩個孩子,親手種下兩顆樹苗,灑下一包種子。

  “會發芽嗎?什么時候發芽?”

  種子灑得有點早,還不到時節,應該,很有可能不會發芽。

  或許有那么一兩顆堅強的種子,會破土而出。

  今兒主要目的是種下小樹苗,種子都是順帶。

  為了給孩子一個希望,她說道:“當然會發芽,遲早的事情。”

  “明天發芽嗎?”燕九斤瞪大一雙好奇的眼睛。

  “明天的明天的明天……要很多個明天。”

  燕九斤掰著手指頭算日子,“要二十個明天嗎?”

  “可能是三十個明天。”燕云歌隨口說道。

  蕭逸以目光譴責她的不負責。

  教導孩子,哪能如此敷衍。

  她沖他一笑,繼續我行我素。

  她有很多優點,也有很多缺點。

  比如……

  她不太會帶孩子,即便生了兩個孩子,她還是沒能掌握帶孩子精髓,主要是缺乏帶孩子的耐心。

  她也不太懂如何教育孩子,很多時候都是糊弄過去。

  別看蕭逸兇巴巴的,仿佛看誰都不順眼,令人意外的是,他很會帶孩子,充滿了耐心,而且也很會教孩子。

  雖然有時間教得不太對,但不否認他的辦法是不錯的。

  這正好詮釋了人不可貌相的含義。

  蕭逸一把抱起小兒子燕七斤,帶著他飛飛。

  燕七斤興奮得大吼大叫,那嗓門,掀翻房頂分分鐘的事情。

  于是乎……

  燕九斤就說了一句,“弟弟好吵。”

  “是吧!你爹爹和弟弟都好吵!”燕云歌十分贊同大寶貝的說法。

  燕九斤嘴上說著吵,其實眼神里面全是羨慕。

  他也要飛飛。

  蕭逸一碗水端平,一手抱起燕九斤,帶著兩個孩子在花園里面撒歡得玩。

  燕云歌坐在木凳上,一臉樂呵得看著。

  她不愛玩,尤其是瘋玩。

  但她喜歡看著別人玩耍,就能從中感受到快樂。

  此時,侍從從外面進來,面目嚴肅。

  侍從來到燕云歌身邊,交給她一份密封的資料。

  她揮揮手,侍從無聲無息退下,仿佛從未來過。

  看完消息,她的表情有些凝重。

  遠處帶著孩子玩耍的蕭逸,注意到她的情緒變化。

  他安排好兩個孩子,讓小廝帶著孩子們玩耍,然后來到她的身邊。

  “出了什么事?”

  “草原上出現了一個新的部落,人稱戎狄姜氏。在上月,戎狄姜氏聯合烏恒,不顧天氣嚴寒,悍然揮兵南下扣關。他們兵分三路,一陸扣關涼州,一路扣關幽州,最后一路扣關三道堰。”

  蕭逸一聽,倒吸一口涼氣。

  涼州是北梁的后庭,劉家父子的大本營。無論如何,北梁肯定要出兵。

  幽州是燕守戰的地盤,自然不能眼睜睜看著異族南下。

  至于三道堰,位于東北,防御薄弱。此地,嚴格來說是北梁的地盤,但是北梁似乎沒有用心經營,兵力有限。

  他拍著腦袋,“異族發兵,兵分三路,這么大的動靜,事先都沒得到消息嗎?”

  燕云歌說道:“去年冬天格外嚴寒,關外也不例外,聽聞凍死牛羊無數。

  正常情況下,這般嚴寒的天氣,異族不該領兵南下,怎么著也要等到春天。

  外加冬天行動不便,消息傳遞不暢,等確定異族南下扣關的時候,人都已經到了跟前。”

  她收起消息,又繼續說道:“不畏嚴寒南下,估摸著這個新冒出來的戎狄姜氏和烏恒的日子都很艱難,恐熬不過去年的冬天,這才悍然發兵,試圖以軍事行動轉移反對者的注意力。”

  “有沒有更新的消息?”

  說起打仗,蕭逸那是全神貫注。

  這事,別看北梁首當其沖。

  然而……

  身為漢家兒郎,劉章竊據皇位,依舊是漢家兒郎的江山。

  等于是,不管大家怎么斗,肉依舊爛在鍋里。

  漢家兒郎的江山土地,自然輪不到異族染指。

  若是丟失疆土,讓百姓淪落到異族鐵蹄下求生存,不僅是天下的罪人,更是歷史的罪人。

  罪不可恕!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有責任拿起武器抵擋異族入侵。

  大好河山,爛也只能爛在自家鍋里。

  外人想要伸手抓一把,勢必砍斷他的手。

  燕云歌搖搖頭,“暫時還沒有新的消息。我已經吩咐下去,全力搜集邊關消息。”

  今年是個多事之秋!

  北梁面對異族入侵,壓力山大。

  南魏朝廷也不輕松。

  剛剛過完新年,西南土司以鄭家為首,聯合二十四洞土司,殺官造反,妄想獨立出去。

  消息傳到南魏朝廷,朝廷上下震動。

  這一次,朝臣意見空前一致。

  往死里打!

  將這幫土司打怕了,打死了,才會老實。

  幾百年前,傳下來的傳統,對待異族,絕不手下留情。

  該打就打,該殺就殺!

  別管內部大家怎么斗,對外態度堅決一致。

  各路地方武備集結,南軍抽調一部分軍力南下。

  這一回,崔植崔大人借口年老體衰,怕死在山高林密的西南,推薦三子崔望任統兵大將,節制各路武備,興兵討伐逆賊。

  皇帝蕭成文思慮再三,又親自考察了崔望的本事,最終接受了崔植崔大人的建議,任命崔望為統兵大將。

  這份任命,自然遭到了朝臣反對。

  讓崔植領兵,大家沒意見。

  畢竟崔植的資歷擺在那里,能力也足以勝任,四朝元老,威望足夠。

  但是崔望……

  哪根蔥?

  憑什么?

  知道崔望是崔家不出世的天才,哪又如何。

  仗著家世門第,仗著他老子崔植的威望,一出仕就是統兵大將,憑什么?

  不曾在朝廷歷練過,也不曾在地方官府歷練過,僅僅有過一次打仗經歷,根本是不值一提。

  這樣一個人,何德何能,憑什么擔任統兵大將。

  朝廷又不是沒人,世家又不是沒人。

  擺明了,皇帝就是偏心。

  皇帝在打壓支持國本之爭的朝臣和世家,重用支持他的世家和官員。

  崔家屁股歪上天了,國本之爭這么長時間,一直不作聲。

  沉默就等于是支持皇帝,反對國本之爭。

  好啊!

  崔家就是靠這個得到了皇帝的信任,還拿下的統兵大將。

  他們不敢對皇帝怎么樣,但是不妨礙他們討伐崔家,討伐崔植,討伐崔望。

  一時間,崔家烈火烹油,成了眾矢之的。

  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可惜……

  就算將崔家踩在地上,也不能阻攔崔望前進的腳步,按期領兵南下討伐逆賊。

  朝臣們憤怒了!

  世家憤怒了!

  對于崔家的攻擊,數倍地增加。

  不將崔家的主心骨崔植干翻,誓不罷休。

  皇帝蕭成文私下里和崔植聊了聊。

  “辛苦崔大人,為朕分散了朝臣的注意力。希望崔大人不要氣餒,朕始終是信任你們崔家,支持你們崔家。”

  言下之意,就是讓崔植做炮灰,吸引朝臣和世家的火力,分擔一部分皇帝的壓力。

  而且……

  皇帝蕭成文對這件事樂見其成。

  崔植一直悶著不作聲,死活不肯跳坑里。

  這一回……

  不跳也得跳。

  不擼起袖子狠狠干一架,都對不起那么多火力攻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