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958章 滅國大戰

  開皇五年,初春。

  大周王朝南面邊境沿線,兵馬云集,糧草堆成山,一個又一個的軍營連成一線,密密麻麻看不到頭。

  傳令兵從東頭跑到西頭,騎馬都得半個時辰以上。

  戰云密布。

  山川河流密集的南面邊境,短短幾個月,涌入數十萬的人口,使得邊境沿線既危險又充滿了商機。

  富有冒險精神的大商賈,帶著成車成車的貨物涌入邊境。

  小商販已經不允許進入戰區。

  水運截停,河面上只剩下巡邏警戒的船只。

  河對岸,就是豫州。

  這一戰,劍指豫州。

  拿下豫州,接下來就是整個南楚。

  蕭逸親自前往前線督軍。

  他站在高臺山,遙望河對岸。

  對岸同樣是大軍壓境。

  “很顯然石溫想利用河流屏障,讓我們不得渡河。”

  “就算這里渡不了河,還能從平陽郡渡河,從海面上出兵殺入南楚地界。石溫怎么防都防不住的。”

  “話不要說得太滿。石家一族世代軍武,不可小覷。對面是誰領兵,可有探查清楚?”

  “啟稟圣人,對岸是石臘領兵。石臘已經被賜封為兵馬大元帥,統領天下兵馬。”

  蕭逸嗤笑一聲,“天下兵馬?呵呵,石溫口氣夠大的。區區半壁江山,也敢自稱天下兵馬。朕都不好意思這么說,他口氣倒是足夠大。”

  “圣人,開戰吧!”

  “末將請求出戰!”

  “請圣人降旨,微臣已經準備好隨時上戰場,殺石臘一個片甲不留。”

  哈哈哈……

  蕭逸放聲大笑。

  軍心可用,軍心可用啊!

  “升帳!”

  諸將一聽,面露喜色。

  這是要當場點將啊!

  一個個喜笑顏開。

  若能拿下頭功,滅了南楚之后,論功行賞之時,必定有大大的封賞。

  眾將領前往中軍大營。

  燕世青帶領燕家族人將士,混跡其中。

  他不求首功,實在是力有不逮,因為他不熟悉水戰。

  但他盼著渡河之后,殺入石臘中軍營帳。

  私下里,他對燕家兒郎們說道:“朝廷極重軍功,封賞頗厚。只要我們立下軍功,封侯封伯,出將入相指日可待。諸位勉勵,千萬不要光指望祖宗余萌。”

  “青哥兒別說了,道理我們都懂。朝廷上面不能沒有我們燕家人,那就從我們開始做起,給子孫后代立一個榜樣。”

  “沒錯!打仗我們燕家從來沒有虛過任何人。太上皇都說了,一定要殺石家片甲不留,殺一殺石溫的威風。”

  “讓石溫知道,論打仗,還是我們燕家人更厲害。”

  “青哥兒趕緊去中軍大賬,爭取第一個沖上河對岸,立一個頭功。”

  水戰大家不去爭搶,但是登岸之后的頭功,還是要爭一爭。

  燕世青抱拳,帶著親兵前往中軍大帳,請戰!

  這是一群熱血男兒,即將迎來一場舉國之戰,人人熱血沸騰。

  至于燕家……

  燕云同愿意配合燕云歌,燕云歌向來是知恩圖報的人。

  她投桃報李,從今以后不限制燕家從軍亦或是從文。

  只要有本事,無論是在朝廷做武將,還是考科舉出任地方官,或是登天子堂皆有可能。

  除開繼承爵位的嫡支長房,其他房頭的燕家人,只要愿意,都可以離開幽州出來另外出路。

  對此……

  燕守戰也是贊同的。

  一個家族想要長久不衰,就不能光指望嫡支一脈的王爵。

  凌家其實就是最好的榜樣,各個房頭的人,都會派出去歷練,靠本事闖出一條路。

  微末時,家族給予支持和幫助。

  當有了成就后,回報家族。

  只不過,凌家世代文官,也就是凌長治正兒八經以文官身份領兵,做了武將該做想做的事情。

  而……

  身為大周王朝內閣輔臣的凌長安,在燕燕云同回幽州之后,也將從凌氏家族分宗出來。

  這是大趨勢,縱然他內心不愿意,也要跟隨大流,帶頭做榜樣。

  分宗之后,他和凌長治將徹底劃清界限。

  從今以后,他們是同姓不同宗的宗親。

  燕家兒郎也要為自己掙一個前程。

  并非所有燕家人,都想成為王府附庸,指望王府吃飯。

  在燕家軍打仗,干得再好,也不可能凌駕于王府嫡支長房,永遠都要聽從王府的吩咐。

  這是家族私兵部曲的軟肋,短板。

  沒什么遠大志向的族人不在乎這一點。

  但是對于想要闖出一片天地,擁有遠大抱負的燕家族人來說,這就是束縛,姓氏的束縛。

  走出來,在朝廷軍隊里面混軍功,和朝廷大軍一起打仗,靠自己本事出將入相,何等威風。

  屆時……

  家族不給分宗,都想要主動分宗出來,當家做主。

  bsp;當然,這樣的人,在任何家族都是少數人。

  不過只要有一個人肯走出來,愿意用自己的能力,嘗試走一條新路,就值得鼓勵,值得贊許,應該獲得支持。

  號角響徹天空。

  戰爭正式打響!

  這是滅國之戰,鹿死誰手,且拭目以待。

  南楚,建州城……

  戰爭的陰云沒有飄到這里,上空依舊晴朗。

  城內依舊奢靡成風。

  貴族子弟沉迷于享樂,各種奢侈高檔場所,人進人出,熱鬧非凡。

  仿佛,天下所有財富都匯聚在這座城池內。

  朝廷又是另外一副景象。

  官員們神情肅穆,別管心頭怎么想,此刻,在石溫的咆哮聲中,所有人都必須憂國憂民。

  大周是進攻方,南楚是被動防御。

  防線已經搭建,能不能擋住北周的攻勢,說實話,每個人心里頭都沒底。

  北周軍隊,這些年一直在打仗,打下了半壁江山,又打下了涼州。

  打完涼州,又成功拿下幽州。

  燕守戰竟然同意燕云歌肢解燕家的方案,著實出乎南楚朝臣的預料。

  原先,他們還盼著燕守戰振臂一呼,率領幽州兵馬同北周朝廷干仗。

  萬萬沒想到啊……

  燕守戰竟然選擇了臣服,而非造反。

  可惜!

  這才有了今年年初,北周軍隊大舉南下入侵的這一情況。

  “諸位愛卿,防線已經構筑完成。若是守得住,下一步如何做。若是守不住,又該如何做?諸位可有方略?”

  石溫在金鑾殿上問策,得到的竟然只是沉默。

  石溫心中大怒,臉都氣黑了。

  既然沒人主動,那就點名。

  臣子出列,“陛下知兵,這仗要如何打,臣等不曾上過戰場,實在是有心無力。還請陛下乾綱獨斷。”

  “請陛下乾綱獨斷!”

  這會大家倒是挺整齊的,全都喊著讓石溫乾綱獨斷。

  石溫都氣笑了。

  “平日里不見你們齊心,朕說什么,都有人反對或是贊同。這會,你們倒是罕見的心意相通,很有默契啊!都指望著朕親自去打這仗,怎么著,都指望著朕死了,好給你們騰位置嗎?還是準備打開城門迎蕭逸進城?”

  “陛下誤會了,臣等絕無此意。”

  “陛下息怒!臣等的確不知兵。”

  “朕有沒有誤會,諸位愛卿心知肚明。”

  這朝議是開不下去了。

  石溫就像是吃了炸藥一樣,將文武大臣大罵一通,最后拂袖離去。

  朝議散去,眾臣搖頭嘆息。

  其實,他們內心深處,都不太看好石臘能打敗北周大軍。

  最大的原因,南楚內部不穩。

  盡管石溫登基稱帝好幾年,但是依舊有很多人不服氣石溫當皇帝,罵他是亂臣賊子。

  就算殺頭也要罵。

  民間反抗,一直都沒斷絕過,只不過規模一直不大。

  南楚的世家,各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基本上,十家當中就有九家不服氣石溫當皇帝。

  石溫這些年,也采取了不少措施,試圖拉攏世家。

  但他做不到燕云歌那般,有系統的一邊拉攏世家,一邊削弱世家。

  石溫能拿出來的利益,對于南楚的那些世家來說,要也行,不要也沒什么影響。

  說到底,都是南魏朝廷歷史遺留問題。

  南楚沒遭遇戰火,世家勢大。

  蕭成文當皇帝那會,同凌長治一起推科舉,啟用寒門士子壓制世家。

  可惜……

  他一死,世家又卷土重來,寒門士子升遷之路格外艱難。

  就算當初凌長治想要有一番作為,也是種種顧忌,最后干脆一心一意經營南疆。

  將寒門士子拉到南疆開創新天地。

  燕云歌敢在北地打壓世家,因為她基礎堅實。

  科舉培養出來的一批又一批學子,一批又一批的地方官員,完全可以將世家徹底架空,不用世家子弟當官,朝廷照樣能運轉。

  世家妥協,愿意和她燕云歌談判合作,朝廷才有世家子弟的一席之地。

  這就是她的底氣。

  石溫沒這底氣。

  他手里缺少寒門士子,能分出來的利益又不多。

  加上南方世家勢大,幾十年戰亂基本上沒受到波及,甚至有些家族趁勢坐大……

  總之,就是很難!

  他石溫想做點事情,處處都是掣肘,處處都是阻力。

  政令不出建州城,都快成為了一種事實,而非調侃。

  唯有兵權,石家牢牢掌控。

  有兵權在手,世家就不敢造他的反。

  只是……

  眼下,北周大軍虎視眈眈,隨時都有可能突破防線,局勢堪憂啊!

  他看著燕云菲,這局怎么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