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會作出這樣的推斷,和他十分熱衷閱讀《三國志》并喜歡從汲取“指揮技藝”有很大的關聯,三國謀士,真正堪稱國士級的無一不擅長揣摩人心,山口的觀念里,他認為擅長揣摩人心的指揮官才當得上“指揮家”的級別,而白崇禧無疑是現役國高級將領這方面的佼佼者。
山口的推斷只對了一半,,對金性格特點的算計,確在白崇禧的謀劃,不過這絕不是全部。
研究敵方最高指揮官的性格特點,從找到其指揮上的缺陷并針對性布置,這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家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而要想實現這一點,情報資料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放在那個時空,白崇禧即使有對壘金的機會,但是因為國方面缺少相關的情報資料,他是無法做出上述布置的,在這個時空,在這個時候他之所以能夠下出這一手妙棋,要歸功于孔令儀,因為孔令儀能夠第一時間獲得美國高層的情報,所以白崇禧才會第一時間知道杜魯門已經對金極度不滿并且想要撤換他,也才會想到針對金急于立功的心態將進攻矛頭瞄準美太平洋艦隊。
事實證明,白崇禧的這番布置是成功的。
山口也算是大才,否則他是無法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判斷出方的戰術意圖并且立刻向小泉敏一郎要求聯合艦隊的更高智慧權限的,不過,因為他和小泉都不知道金“急功近利”的真正原因,這就注定了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從美國人手上拿到美太平洋艦隊的更高指揮權限。
對癥下藥才有療效,不知道對方得的是什么病卻胡亂用藥,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吉萬遭襲,囤積的大量補給物資和燃油付之一炬,這對小泉來說也是個沉重的打擊,因為他知道,就是美日聯合艦隊能全面壓制國太平洋艦隊,可是因為補給跟不上,那就意味著,聯合艦隊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將勝利希望變成累累果實,而他速度支援本土的想法也必然無法實現,收到山口電報的當天,他就親自起草電,并督促通訊部門立刻發往華盛頓,在電報,他直言不諱的向杜魯門提出,稱太平洋攻略之所以有勝面而無勝績,根本原因在于聯合艦隊指揮上的不協調,要求美國政府給予聯合指揮部更高的指揮權限,并說這是唯一能夠確保太平洋攻略可以達到戰前預期的途徑,在電報的最后,他更隱晦的指出,聯合艦隊這段時間之所以毫無建樹和金的專斷獨行有很大的關系,而日方參謀部門根據現有資料做出的分析顯示,金司令官的指揮特色以及性格特點已經為方研究透徹,所以在幾天前,美太平洋艦隊才會成為方的優先攻擊目標,而如果聯合艦隊在指揮上不作出修正的話,這樣的事件將還會發生……
很糟糕的一份外交電報,。
小泉敏一郎的這份電報有沒有經過其幕僚以及職參謀的潤色,這在后世相關歷史課題的研究是一個不解的謎,后世絕大多數的軍史學家們認為,以小泉當時的身份地位,他這份電報肯定有經過其手下人的潤色甚至修改,并據此認定,小泉所犯的絕不是一個常識上的錯誤,而是他根本沒有認識到當時所謂的美日聯盟是多么的脆弱,甚至有極端的,則干脆認為美日之所以在第二次太平洋戰爭敗北,小泉的這份電報“居功至偉”,,它讓本來就不牢固的美日聯盟變得更加脆弱,而且在山口和金志堅制造了隔閡,讓兩個本來就互相戒備的人變得更加對立了。
沒錯,當時真實的狀況是,美國總統杜魯門確實十分不滿金的表現,有替換他的意思,但是,這絕不意味著小泉就有資格對金的指揮甚至人品說三道四,畢竟,在杜魯門乃至所有美國人心,金再壞再無能那也是他們的孩,他們可以肆意打罵,卻絕不會容許其他人欺辱他,就杜魯門當時的處境而言,因為南美戰局的艱難,使得當時美國國內反對與國開戰的聲音高漲,他當時已經后悔與日本結盟了,小泉再發來這份電報,那無異于火上澆油。
“一份電報讓美日之間本來就不牢固的聯盟出現了更大的裂縫,可想而知,作為當時美日軍事結盟的實際執行者,這會給金司令官和山口司令官帶來怎樣惡劣的影響,。”這話是后世一個知名的軍史學家在他所寫的有關第二次太平洋戰爭研究的一本書上針對這一“電報事件”所做的評述。
很客觀的一個評價。
金作為美國海軍老牌將領,在國內絕不是孤家寡人,所以就算杜魯門為了顧全大局隱瞞這份電報的消息,他也會通過其它的渠道獲得相關信息,應該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杜魯門沒有向他隱瞞電報的信息,甚至,也許覺得這是一個激勵金和美太平洋艦隊的機會,他將電的絕大多數內容都轉發給金,且要求金和他手下的將士一定要打起精神來,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日本人是錯的:“我,以及聯席參謀長會議的所有人,我們都認為您和您的部下是值得我們信賴的,所以,我們愿意一如既往的給予太平洋艦隊最大的支持……”
對于后世的歷史學家而言,這又是一段有意思的歷史資料。
歷史上,有關這段秘辛的解密要比小泉制造的“電報事件”晚上十年左右,這個時間落差,使得杜魯門和金在“電報事件”乃至第二次太平洋戰爭的形象絲毫沒受到負面影響而一直凸顯著高大上。
當然了,這一切和勝利無關。
美日聯合艦隊聯合指揮部的氛圍因為兩份電報的原因開始變得微妙起來,對此,陳策和白崇禧并不知情,此時,在陳策和白崇禧心,他們依舊將已方定位為勢弱者,所以他們執行的策略,依舊以削弱美日聯合艦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