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果等到老三大學畢業之后再來考慮個人問題的話,那年齡明顯就有些大了,就怕對以后說親有影響。
在普遍早婚的時代里,要是誰在二十五六還沒結婚的話,眾人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認為這個人自身有什么毛病。
如果是個好的,怎么可能會那么大個年紀了,還不結婚呢?
這個年代的社會風氣就是如此,因此,黃秋花就想先為自家老三定門親事,這樣外人也就不會說什么了,名聲上也要好聽一些。
于是,兩夫妻就找了一位介紹人幫著張羅合適的女方人選,村里沒文化的姑娘不行,但可以找鎮上或周圍的村莊,總會遇到合適的人選吧。
還別說,還真讓他們遇上了一家合適的人選,是鎮上的姑娘,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里還有兩個弟弟。
最讓兩夫妻感到滿意且驚喜的是,這個姑娘竟還是秦明生的高中同學,是介紹人手里家庭條件最好,文化最高的姑娘。
光是沖著姑娘與自家老三是同學的這層關系,秦大富兩夫妻就感到非常滿意了,有同學關系做基礎,這樣兩人就有共同語言,彼此也能多一絲熟悉。
此時的秦明生,一心在學業上,就想早日學業有成,所以,對于個人問題不太熱衷,準備來說,他心里壓根就沒什么男女方面的想法,似乎在他心里,傳宗接代只是他身上的義務之一,是每個男人應該盡有的責任。
到了合適的年齡,就該結婚,這是早晚都會經歷的過程,再加上父母的勸說,秦明生又不想自家父母整日憂思他的事情。
對于那位女同學,秦明生接觸的并不多,他唯一的印象,就是對方長相清秀,性子文靜,想來是個好相處,過日子的女人。
于是,秦明生就點頭答應了。
這門婚事自從定下來后,一直都是好好的,平時兩家節慶日都會送禮走動,就等著秦明生畢業分配工作了,就立馬結婚安家。
哪知道,這門婚事才定下一年多,就迎來了全國大饑荒,起初那半年,因為家家戶戶還有余量,這日子還能撐過去,而是熬了一年后,這日子就有些熬不過去了。
因為饑荒,就連學校以及不少的單位,都停止了正常的運作,試想,都吃不飽,天天餓著肚子,哪有精力維持正常的工作及學習狀態啊。
全國那么多人,連救濟糧也于事無補,根本救急不過來,只是稍稍減少死亡的速度而已,每一天照樣有人因饑餓而喪命的。
住在鄉下的村民,狀況還要啊好一些,畢竟靠著大山,還能撐一撐,但沒有土地,又住在城鎮里的人,那日子可就更難過了。
于是,與秦明生定親的女方,也就是方家,提出了過禮,讓兩個孩子把婚事給辦了,之前所商量的自行車,三十六條腿的家居,八十八塊彩禮錢都不要了。
只需要秦家給一百斤的糧食,就可以把自家女兒給接走了,酒席儀式那些,如今年月不一樣了,能省就省了,一切都從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