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896,私立學校

  散完步,一家四口就回家了。

  而村委院壩處,此時卻熱鬧不已,整個現場鬧哄哄的一片。

  秦躍進已經宣布了今天開大會的主要內容了,所以才會讓眾人驚詫不已,紛紛開始商討起來。

  對于讓家里孩子上學的事情,如今臨海村的每一家都不再像以前那樣排斥抵觸了,甚至大家都已經有了一種意識,那就是讀書的重要性。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真不假。

  甚至他們的腦海中已經形成了一個認知,孩子多讀書,以后就會越有出息,秦大富家的老三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是同村人做出的榜樣,再加上后來慕伊人來到了他們村,她的所作所為,無疑不更加刺激到了大家的這一種意識及觀念。

  以前他們也羨慕家里有個大學生,但卻沒有那么強烈的愿望,迫切想要讓自家的孩子讀書成才,這一切的改變,都是源自慕伊人的做派。

  有了如此鮮明的襯托,逐漸的就讓鄉親們形成了讀書這種意識。

  因此,對于秦躍進提議的集資辦學的事情,眾人在經過最初的驚詫過后,就開始認真的討論起來了,不再像以往開大會,只知道一昧的鬧哄。

  沒讓秦躍進等太久,人群中就有人率先響應了。

  第一家就是秦木匠家,緊跟著就是黃金花家,隨后越來越多的人家表示了響應,見此熱烈又積極的場面,就是有些猶豫的人家,也跟著表示支持了。

  但因為每家人的情況不一樣,秦躍進也不要求大家一定要捐多少,采取了十分民主的方法,根據自家經濟條件來捐。

  條件好的就多捐的,家庭負擔比較重的就少出一點,但不管出多出少,他都會讓人在石碑上刻上名字,然后把石碑擺放在校門口的位置,以表光榮。

  至于秦大富家,默默的站在人群中,不用他們表示什么了,因為在最初的時候,秦躍進就直接宣布了秦大富家的支持態度了。

  而且還是總金額的百分之三十!

  這件事在晚飯期間,秦明生就跟他們通過氣了,他們自然是舉雙手贊成的,畢竟他們秦家現在第三代的孩子還不少。

  求學適齡的就有四個孩子,過不了幾年,旺旺他們五兄妹也到了讀書的年齡,說不一定在此期間,家里的三個兒媳跟大女兒還會為家里繼續開枝散葉。

  所以,建學校對他們家來說,受益頗深。

  而且,是以他們整個秦家的名義捐款,這對他們家的名聲也是有好處的,甚至這百分之三十的份額比例,他們都已經商量好了。

  原本秦大富是沒計算兩個女兒的,畢竟兩個女兒都算是嫁出去了,無需承擔秦氏一族的責任及義務。

  但考慮到大女兒女婿一家住在臨海村,他們的孩子也是要上學的,而他們也強烈表示愿意支援。

  而秦安樂那邊,想著這事她的兄姐們都參與了,不管她參不參與,這事也該跟她通個氣,以免讓她事后知道了,以為單獨把她排斥在外了。

  結果在電話一說,秦安樂轉頭就跟家人溝通了下,正在是晚飯時間,趙家人都下班回家了,聽了這事后,趙家人都表示支持。

  畢竟是好事一件嘛,他們家小兒子也算是秦家村半個兒子了,跟著沾沾秦氏家族的光也是不錯的。

  于是,最終幾個兄弟姐妹都同意了。

  既然他們做為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有什么事情當然要保持一致的步伐,共進退,團結一致才對。

  最終,秦明生兩夫妻出百分之十,兩兄弟及兩姐妹四家人就各自出百分之五,總共百分之三十。

  秦躍進跟秦老大都是行動派的類型,很快,修建學校這件事就被敲定下來了,連預算也計算好了,就以一千塊為整來籌集,如有剩余,就作為學校的日常開支了。

  三天的時間,兩人不僅把建校的地址以及預算,包括一些基礎組織人員都規劃好了,甚至兩人還帶著程鵬去了一趟縣城,把這件事以書面及口頭講述兩種方式,向領導們表述了一番。

  不用問,這樣的好事,縣城領導當然會大力支持了,他們不用公家出錢,孩子們就有學校可以上了,這樣的事情就應該多多的宣揚。

  何況臨海村就只有一個要求,希望把學校編輯在冊,能夠得到全國教學的統一安排及待遇,而不是什么野路子,連證書資格都沒有。

  如今國家正處于展翅起飛的階段,很多方面都需要開展扶持及建設,顧得上這邊就容易顧不上另一邊,所有的扶持建設可都是需要真金白銀的支持。

  所以,財政方面就有些吃緊了。

  現在,臨海度假村的鄉親們沒找國家幫忙,就自發的集資建學校,這完全就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著實減輕了他們不少的壓力及負擔啊。

  而且這樣新穎的模式,也深得各位領導們的大力贊賞,一問是出自那位年輕有為的慕教授之手,眾位領導又覺得理所應當了。

  于是,縣城領導們開始召開大會了,把這樣新穎的模式普及了一番,其實在此之前,全國開設的學校都屬于公家授牌的公立學校,從未有過私自開設的民間學校。

  而秦氏小學的建立,也相當于為國民打開了一個新思路,私立學校一說就在此展開了。

  等到領導們的認可,秦躍幾人就更加積極的展開工作了。

  作為村學堂元老級的老師,程鵬與馬玲玲兩人,毋庸置疑的身擔要職,兩人在村學堂那么艱難的情況下,都咬牙堅持教學,這點鄉親們都看在眼里。

  最后經過投票決定,程鵬擔任秦氏小學的校長,馬玲玲任小學主任,而秦老大兼任了一個名義的教導主任,管理學校校風校紀,這個工作,作為初中畢業的秦老大還是能夠勝任的。

  除此以外,還從捐款名單里挑出了幾個學歷在初中的男同志給予了相應的職位,算是學校給予的回饋吧。

  對此,眾人倒是沒有任何異議,表示心服口服,畢竟這是學校的工作崗位,不是什么下苦力的活,沒點珍品飼料根本就勝任不了。

  要真是隨便就安排村里的人上崗,豈不是誤人子弟,那才是害人又丟臉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