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章 私議分家

  回到沈氏房間,屋里點著盞細細的油燈,曾瑞祥和子福他們都在。沈氏的眼睛紅紅的,像是剛哭過,子福、子祿抿著嘴,很不高興,只有小三瞪著眼睛一臉迷糊。

  “晴兒,來,上爹爹這,我的寶寶女受委屈了。”曾瑞祥一說這話,沈氏的眼淚又嘩嘩了。

  “太欺負人了,連孩子也不放過,這過的是什么日子啊?嗚嗚,還是分家吧。帶著自己的孩子,是苦是累我自己認了,坐月子不要說老母雞,連雞蛋都不舍得給,孩子們也是有一口沒一口的。”

  “分家了,我不在你身邊,你一女人帶著五個孩子,也是累啊。再說了,你當大哥家不愿分了?他們比咱們還想分,不就是爹不同意嘛。要分家,我掙的十八兩銀子最多給咱們八兩就不錯了,福兒要念書,祿兒也大了,舊年就該進學了。難啊,分也難,不分也難。”曾瑞祥哀嘆道。

  “分了好歹還能剩幾兩,一年緊著花也差不了多少,不分咱一個銅子也落不著,光落埋怨了,不就嫌棄我們孩子多嗎?不分,就這兩間屋子,孩子們越來越大了,住哪?依我說,早分早好,小二已經耽誤兩年了,再耽誤下去,我兒子還能進學嗎?”

  沈氏的話明顯戳中了丈夫的痛處,是啊,這么多孩子,一年年大了,總不能就這么拖著。

  “福兒,你也讀書明理了,你說說分好還是不分好?”曾瑞祥轉向了大兒子。

  嘿嘿,子晴竊喜了,這老爹還挺民主的。

  “爹,孩兒也覺得分了好,孩兒會在家幫著照顧弟弟妹妹,孩兒放學就回家,也能幫著做點地里的活。”子福說道。

  “還有我,我會燒火,會撿柴火,還會照看弟弟妹妹。”子祿也急忙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生怕老爹不問他。

  子晴當然不能示弱,“爹爹,晴兒會打豬草,會幫娘喂豬喂雞,還要喂鴨子,喂大白鵝。”

  “哈哈,我們晴兒會的還不少,你為什么想喂雞喂鴨,你想吃雞蛋?”曾瑞祥的臉總算有了一絲笑意。

  “給娘吃,弟弟吃,大家都吃。”子晴繼續裝嫩賣萌。

  連子福、子祿也被逗樂了,氣氛一下子就輕松了。

  “好,還是晴兒知道體貼娘。你們都是娘的好孩子,娘有你們幾個,這輩子,苦也知足了。”沈氏摟過子晴說道。

  “不苦,咱家會越來越好的。娘,你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念書,我們一定會過上好日子的。”子福說道。

  “可是,娘,我干什么呀,小三什么也不會做?”小三一臉糾結的表情太有喜感了。

  “呵呵,小三,你可以等弟弟長大了帶弟弟玩啊。”子晴逗他。

  “哦,那我要快快長大。”子壽皺著眉說道。

  一屋子的人被小三逗樂了,這才是溫馨的一家人。

  曾子晴這一刻下定決心,既來之則安之,一定要守護好這家人。

  不過貧賤家庭百事哀,首要的是脫貧致富。

  “好,分家的事你們先不要出去說,爹會處理的,記住了嗎?福兒,來,爹看看你這幾天都學什么了,祿兒你送妹妹先去睡吧。”拿定主意的曾瑞祥說道。

  “娘,這還有三個燒餅,姑婆給的,留給你餓了吃。”子晴想起手里的三個燒餅。

  “娘不餓,你們分了吃吧。”

  “那就留著什么時候餓了再吃。”子晴遞了過去。

  “好孩子,那就給娘留一個,你們分兩個吃了吧。”沈氏也清楚孩子們沒大吃飽飯。

  “好吧,我們分一個,娘和爹爹分一個,再給娘留一個明天吃,就這么定了。”子晴說道。

  “好,就聽晴兒管家婆的。”沈氏笑道。

  “娘,你又笑話晴兒。”

  “好好,不笑話你。”

  于是,在昏黃的油燈下,一家人靜靜地享受著兩個燒餅帶來的幸福感。

  還別說,這燒餅外面有芝麻粒,里面還有一層薄薄的甜餡,子晴覺得比上輩子的月餅還好吃。

  爾后,子祿帶著子晴出來,正好看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女端著盞油燈站在廳里和姑婆說話,像是要送老太太進屋。

  “子晴,你出來啦,病好了?秀英姑姑看看,今天小臉洗得挺干凈的,你萍姐還沒上來,要不今天你跟我睡吧,反正我也是一個人。”

  子晴這才知道原來她是和堂姐一個房間睡覺的。

  不知道的是,在另一個屋子里,她堂姐子萍正扭著身子求周氏,“娘,反正我就是不跟她睡,臟死了,她都跟豬一起睡了,又臟又臭的,我不要和她睡。”

  “娘看她洗過了,還挺干凈的,再說郎中不是說她病好了嗎?娘看沒事吧。”周氏說道。

  “那哪知道身上洗干凈沒有,反正爹沒在家,今天我就和你睡了。”子萍堅持道。

  “好好好,真是磨人。那你去告訴她一聲,讓她和她哥哥們去擠一擠,別把咱家床弄臟了。”周氏想了想,回道。

  于是,子晴最終還是跟著子祿回到自家的房間了。

  子祿點亮了屋里的燈,屋里有一個小書架,居然還有兩排書,應該是曾瑞祥用過的,還有一個木桌,桌上筆墨紙硯齊全,多半就是子福的書桌了。

  靠墻的床是用木板子搭的,用兩凳子支著,角落里還有個木桶,不用過去,光聞著味道,子晴也知道是恭桶。

  子晴脫了外面的棉襖棉褲,里面還有粗棉布的長衣長褲,等鉆進了被窩,悉悉索索的,才發現下面鋪的是厚厚的稻草,沒有褥子,只有一塊看不清顏色的粗棉布單子。

  在子晴有意識的套話中,明白了姑婆一家的情況:老姑公家在距此十多里地的一個小村里,離外婆家很近。老姑公姓蕭是獵人,娶了姑婆就在這住下了,姑婆生了很多小孩可只活了四個女兒,最小的女兒都有小孩了,大女兒嫁給了子晴的小舅舅,小舅舅在臨縣的縣城安家了,把他那一家人都帶去了,小舅娘在那開了個燒餅店。

  因著姑婆沒有兒子,老姑公又娶了一個小妾彭氏,這小妾生了三男三女,大女兒出嫁了,大兒子二兒子都到了說親的年紀了,之前因為老姑公的病耽誤了。

  老姑公是病死的,有段日子了,這次他們是回鄉立碑去了,因為冬至快到了。

  當地風俗,人死下葬后不能同時立碑,要在當年的冬至來臨之際立碑,要是冬至之后沒的呢,就要在來年的冬至立碑了。

  夠頭疼的,好大一家人。

  子晴臨睡前還迷迷糊糊的發愁可怎么住啊,一定要分家搬出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