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章、冬至來臨

  第二天,曾子晴醒來的時候床上就剩她自己了,這覺睡得夠香的。

  穿上衣服的子晴先去的沈氏屋里,沈氏正坐在床頭吃早飯,還好,有一個荷包蛋。

  “晴兒醒了,睡的好嗎?”沈氏見到女兒忙放下了手里的碗,伸出手來摩挲子晴。

  “好,娘,哥哥他們呢?”

  “你大哥今日放假,吃早飯去了,一會可能要和你二哥萍姐他們上山摟松毛,你帶著小三玩吧,看好了他。”

  “曉得了,我先吃飯去。”子晴摸摸小四的小皺臉,“小四乖,姐姐走了。”

  走到前房,大家都吃完了,小姑秋玉正幫著周氏收拾桌上的碗筷,曾老爺子和曾瑞祥在商量明天冬至祭祖的事情,阿婆田氏和二姑夏玉不知在嘀咕什么,子福換上了一身舊短裝,和子萍他們準備出門摟松毛,聽他說外頭還有不少人等著,子壽還站在灶臺邊慢慢吃著。

  還好,給子晴留了飯。

  “小三,吃完姐姐帶你出去玩,今天日頭好暖和。”

  飯后,花了大半天,曾子晴在曾子壽小朋友的陪同下,總算弄明白了周邊的環境。

  阿婆家門前是一條鵝卵石路,也就一米多寬,兩邊都住著人家,有幾百米長,挺秀氣的一條老街,就是房子不怎地。

  姑婆的木板房北門對著官道,據說官道直通州府,官道兩邊是商鋪,大概有一千多米長。子晴帶著弟弟轉了一圈,發現有客棧、飯館、米鋪、布鋪、錢莊、鐵匠鋪、篾匠鋪、木匠鋪、漆匠鋪、雜貨鋪、藥鋪、肉鋪等等。這就是所謂的小鎮一條街。

  木板房的西門外有一棵桃樹,桃樹過去是一片空地,像個小廣場,廣場的那頭是一口水塘,水塘旁邊有一口井,附近的住家在這挑水喝。

  怪不得這兩大家人都要擠在這住著,這位置確實便利。尤其是門口的廣場是當墟(北方叫趕集)的場所,不用問也知墟日的熱鬧,子晴想到時再看看這個時空都有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改善生活。

  畢竟這具身子只有五歲,太過出頭總是不妥的。

  晚飯時曾子晴見到了把她關進豬圈的大爹曾瑞慶,曾瑞慶不茍言笑,不知是否在衙門口當值的原因,又是家里的長子,有點不怒自威。

  令子晴詫異的是,她發現似乎所有的人都有點怕他,就連曾老爺子和田氏跟他商量明日祭祖的事情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哪開罪了他。

  這可有點怪了,古代人不是很講孝道的么?怎么還有做爹娘的怕起兒子來?

  盡管不明緣由,但子晴一看這架勢,盡量減少自己的存在感,飯后早早開溜。

  次日,吃完早飯,曾老爺子、曾瑞慶他們將準備的肉,齋飯、齋餅、蠟燭、香、鞭炮等物放進竹籃,周氏在一邊用一個小鐵錘敲打另一個鐵器模子,模子下面是黃色的草紙,一敲黃紙上有對應的月牙,跟現在祭祀用的紙錢一樣。

  田氏坐一旁把敲好的草紙分開,秋玉把分好的草紙用白紙包好再用米粒粘上,曾瑞祥在一邊指導子福在包袱上寫字。

  曾瑞祥念子福寫,“今逢冬至之際,孝男水生,孝孫瑞慶、瑞祥,孝曾孫。。。。”

  子晴湊過去一看,嘿,是漢字,是繁體的漢字,可惜還沒來得及興奮呢,又聽曾瑞祥念年號,“元宏十年冬至。”

  子晴雖說是學工科的,可歷史上下五千年的朝代大致還是知曉的,只是說不出皇帝的名號,也就明清兩朝還勉強熟一點。

  可元宏年確實沒聽過,排除了明清,難不成是兩宋或再往前?

  總不能是元朝吧?

  猶豫再三,子晴終究沒敢問出來。

  曾子福可能初學寫字沒多久,字跡勉強算得上工整,秋玉在一旁打趣道:“子福,你可得好好寫寫,要寫的不好,老祖宗不認得,沒收到,沒銀子花,可就是你這個大孫子的罪過了。”

  “小姑,你不知道有一個詞叫鬼畫符嗎?那就是不管畫成啥符號,鬼都認得。”子福回道。

  “你這個小兔崽子,連老祖宗你都敢編排了。”曾老頭就手給了子福的后腦勺一個大巴掌。

  子福摸著后腦勺瞪了秋玉一眼,秋玉沖他做了一個鬼臉。

  冬至祭祖沒有女人的份,子晴想看看能幫沈氏做點什么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便跟田氏打了一聲招呼走了。

  “娘,爹爹他們都走了,小三也去了,現在就我一個人陪著你了。”子晴說完本想靠在沈氏身邊逗逗小四玩,忽一眼看到矮凳上搭著小弟弟換下的尿布,“娘,我先去把尿布洗了吧,趁著有太陽好干。”

  “你會洗嗎?可別掉到水塘里,還是等你大哥回來吧。你才五歲,又才剛剛病好。”沈氏看了看女兒小小的身子,沒忍心使喚她。

  再說了,大冬天的,水且冰涼呢。

  “娘,沒事的,我會小心的,再說我是女孩子,大哥要做好多事,還要念書。”

  在子晴的堅持下,沈氏只得允了。

  子晴把尿布放到了小竹籃里,因為木盆她端不動,倒也知道拿根小木槌,水塘邊有一個小斜坡,斜坡下是一塊青石板,子晴去的時候有旁人。

  “子晴,最近怎么沒到嬸娘家來玩?你三婆婆昨天還念叨你呢,今天你就出來洗衣服了,可見是大好了,用嬸娘幫你嗎?”一位二十出頭的婦人問道。

  子晴一聽,猜到對方是三婆婆家的堂嬸,昨天聽子祿的意思,這三婆婆似乎是同情子晴和沈氏的,走得還算近乎。

  這一轉念,子晴就甜甜的笑了,“謝謝嬸娘,就不勞煩嬸娘了,嬸娘教我怎么洗就好了。”

  子晴的這一舉動獲得了嬸娘的好感,在嬸娘的幫助下,子晴很快洗好尿布回家了。

  可怎么曬尿布又成問題,看別人家用兩個三腳架支起竹竿,可這兩樣她都搬不動,只好去找人幫忙。

  子晴懶得去前房那邊,就在自家這邊找到蕭秀英,蕭秀英一邊幫她一邊問:“子晴這么小會洗東西啦?怎么沒找你小姑姑幫你?”

  子晴還沒來得及回答,呼啦啦來了好多人,蕭秀英迎了過去,子晴還沒數清人頭,就沖出一少女,雙手掐著她的臉頰,“小晴晴,想我了沒?想秀水姑姑沒?小沒良心的,肯定沒想我?嗯,說不說?”

  雖說是故作一臉惡相,不過子晴立刻喜歡上了這個活潑的女孩子,未來的日子有她相伴一定不會乏味的。

  “想水姑姑了,水姑姑你怎么才回來?”子晴回了對方一個大大的笑臉。

  其實對方也就十歲左右,和子萍差不多大,性格可討喜多了,穿一身淡綠衣裙,是彭氏最小的女兒,看來他們家的日子確實比曾家富裕多了。

  “水姑姑偷偷告訴你,水姑姑兜里有好幾個銅板了,等當墟了,水姑姑帶你買好吃的去。”蕭秀水貼著子晴的耳朵悄悄說道。

  “嗯,水姑姑你真好。”子晴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家里的阿公阿婆、大爹大娘、小姑、堂姐什么的都不愛搭理她,許是家里孩子多,嫌煩?

  可是姑婆和這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姑姑卻對她很好,是一種發至內心的喜歡。

  子晴找了一圈,沒發現類似她小舅舅和小舅娘的人。

  “別找了,你舅娘去你外婆家了,明天過來,一會告訴你娘一聲。”彭氏說。

  子晴答應了一聲,大家忙忙叨叨地進屋了,子晴也不跟著去添亂,回到自己娘身邊,母女倆有一搭無一搭說了一會閑話,子晴還美美地睡了一個午覺。

  一覺醒來,子晴想起一件大事,今天不是小四的第三天嗎?古代不是有洗三這一說嗎?怎么沒做?她還等著看看熱鬧呢。

  好不容易來古代一趟,沒見過的當然想見識一下。

  “娘,弟弟生下來這幾天咱家不用擺酒嗎?”子晴沒敢直接問,轉了個圈。

  “擺什么酒?滿月不還早著呢。到時看你阿婆的了,你阿公倒是喜歡孫子,你阿婆還不得嫌累,不過幾個本家外加你外婆那邊應該會請請吧。罷了,左右不是第一個孩子,他們愿意湊合就湊合。”沈氏苦笑著說道。

  子晴一聽就明白了,當不了家就做不了主,什么時候都這樣。

  還是快點分家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