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中秋

  曾瑞祥走后,日子又回復到從前,沈氏依舊每天帶著子祿出去田里、地里忙活,時間一晃又二十來天過去了。

  八月初五那日,沈氏一早起來就給子壽換上一身新衣服、新鞋,子晴才知道是三弟的四歲生日,沈氏說,要去買點好菜,自家人好好熱鬧熱鬧,給子壽過個生日。

  又碰巧這日是大墟市,沈氏說順帶買點過節要用的東西,帶著子祿子壽一塊去墟市了。

  留在家里的子晴又開始碎碎念了,老房那邊至今沒什么表示,果然只記得大哥一個人的生辰,不過這樣也好,倒也省事了,只是多少令人有點不舒服。

  正胡思亂想間,院外有人喊門了。

  子晴還以為是老房來人給三弟慶生的,結果打開門一看,是蕭秀水,來約她去山上撿松塔的。

  子晴有些奇怪,他們家不是一直花錢買柴火的嗎?怎么會突然要去撿松塔?

  沒等子晴問出來,秀水又問道:“你家的松塔準備好了嗎?要不你給我一籃子吧。反正你家人今年在這邊,沒人找你家來收吧?”

  子晴搞了半天才明白,這里的中秋節有在水塘邊燒塔的習俗,塔是用磚塊和瓦片壘起來的,中間架空,底下用松塔燒,一般塔會提前兩三天壘好,每村幾乎都有一兩個孩子王,由他們負責分工,上周圍每家每戶收松塔,當然是越多越好,塔燒的越旺,預示著來年的日子會越紅火。

  “可我也出不去啊,小四也沒人看著,要不你等一會,我娘他們回來了,我跟你出去,我們還是去老房那邊看燒塔,這邊也不熟,也出一籃子松塔吧。”子晴說道。

  來這以后,她還沒有去山上摟過松毛撿過松塔呢,沈氏總說她太小,怕她累著。

  等子晴和子祿、秀水三個一起站在山腳下時,子晴感覺腿不是自己的了,倒也不單是體質問題,年齡也是一方面。

  秀水也不行,一直喊累,她倒是比子晴大幾歲,可因著從未做過這些體力活,一到山上她就拉著子晴坐了下來,剩下的活就交給子祿了。

  子祿其實就比子晴大二歲多,可這大半年來,沈氏不管是打柴、下地、出門賣菜等都帶著他,他付出的辛苦是實實在在的,小小年紀就要幫沈氏撐著這個家,子晴沒少感嘆他的付出。

  當然了,子晴也沒少發誓,等將來有條件了,一定要讓子祿幸福,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

  回去的時候,沈氏已做好豐盛的飯菜了,看著滿桌子的菜,沈氏說:“祿兒過生日時,家里剛搬出來,手里不寬裕,加上又忙著搶收油菜,娘只給祿兒煮了個雞蛋,福兒過生日時趕巧你們爹爹在家,想著福兒是十整歲,想一家人好好熱鬧熱鬧,沒承想被你們阿公阿婆和大娘他們攪和了,今天是壽兒的生日,這回呀,咱盡情地吃,盡情地笑。”

  說著說著沈氏就轉淚了,爾后,又用手背抹了一下眼睛,笑著說道:“看我,這是高興的日子,盡說這些沒用的,咱一家人日子越過越好,開開心心的,比什么都重要。舊年這時候,我可是敢都沒敢想,能給我兒子做這么一桌飯菜。”

  “娘,您放心吧,咱家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的。”子福安慰道。

  子祿和子晴也忙附和。

  “嗯,我信,娘相信你們幾個。”沈氏欣慰地笑了。

  子壽生日后,沈氏又每天一早帶著子祿去城里賣菜,子晴仍建議她把地里的毛豆也帶去一起賣,能賣多少是多少,剩下的就讓它長成黃豆,家里的十幾只閹雞也給周掌柜送去了。

  賣菜回來沈氏就帶子祿去地里刨花生,拔毛豆,子晴和子壽坐在一邊幫著摘花生,摘毛豆,小子喜放在草席上爬著玩,這是子晴第一次正式下地干活。

  踏著夕陽的余暉,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一位母親抱著孩子,兩位少年抬著一個籮筐,旁邊還有你追我趕的兩個孩童,撒下一路的歡聲笑語,多美的一幅畫啊。

  轉眼中秋節就到了,沈氏一早起來就殺了一只鴨子,說要煲鴨湯,當地習俗中秋吃鴨子。

  子晴在前一天就跟沈氏去了一趟城里,這次在城里,子晴總算找到柑子(就是柚子)、橙子、桔子、大梨、石榴等水果,橙子和桔子還都是綠皮的,沈氏每樣都買了一些,還有月餅,沈氏也說城里的肯定比鄉下的好吃,也買了不少,說給老爺子那送去嘗嘗。

  晚飯后,子福急忙忙地帶了子祿、子晴、子壽三個,拎著一大籃子松塔到老房那邊的水塘邊,彼時水塘邊已聚集了一大堆人,還有不少大人,子萍,秋玉、秀英、秀水、蕭足生等也都來了。

  子晴走到塔邊,塔底是碎磚頭搭的,直徑有一米多,有一尺來高,專門留了一個洞口,再往上就是瓦片疊加上去,越來越小,塔頂就封合了。

  見塔里堆了不少松塔,塔身居然比一個人還高,沒用任何的粘土粘合,只是單純的疊加,子晴覺得這還真需要一定的技術。

  月亮爬上來了,有人喊:“燒塔開始。”

  話音剛落,有人點著了洞口的松毛,火越燒越旺,直至最后塔身全紅了,大家歡呼起來,自發地以火塔為中心,圍成一圈,又唱又跳的,還有好些小點的孩子在旁邊唱著、跳著、做著各種游戲,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輕松的笑容,直到塔身的紅光漸漸退去,大家才意猶未盡地散開,活動才算結束。

  子晴玩的很開心,四個人沐浴著月亮的清輝走在回家的路上。

  “大哥,此情此景,你背一首月亮的詩來聽聽。”子晴說。

  “好,我想想背哪一首。”子福想了一會,說:“就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吧,我最喜歡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

  子福的聲音抑揚頓挫的,極富樂感。

  “大哥,真好聽,我長大也要讀書,也要背詩。”子壽說。

  “是嗎?那大哥現在就教你背吧。床前明月光。。。。”

  子晴想,這是唐朝的詩啊,歷史究竟在哪拐的彎呢?也沒法找到地圖看看版圖是否差不多。

  回到家中,曾瑞祥和沈氏坐在房門口等他們,沈氏在房門口擺了一個方桌,上面供著兩個大柚子,兩個大石榴,一碟月餅,一碟花生,子晴正好有點餓了,伸手就去夠月餅,被沈氏拍了一巴掌。

  原來這是給月亮婆婆上供,不可以偷吃的,要到第二天早上才可以收起來。

  不過她倒是進屋另取了些出來,子晴發現這里的月餅很好吃,薄薄的,里面有棗泥餡,有紅豆的,還有一種咸的,豬油餡,也是薄薄的一層,不像她以前吃的月餅都厚厚的。

  柚子也不錯,紅壤的,水分足不說還挺甜的,子晴把所有的水果籽都留下來,準備全都埋到土里去。

  前兩天埋梨子籽時,她發現原來埋的四個桃核居然出來了三棵小芽苗,甭提有多興奮,立馬告訴了家里的人,本來是不想說的,怕他們當雜草拔了。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賞月,曾瑞祥說,該準備蓋房的事宜了,明天先找幾個堂弟去伐點木頭,這季節干得快,把地里的黃豆收了,就可以著手了,圖紙他已經畫好了。

  子晴一聽,就要看看,因為太晚才作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