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三章 “星魂計劃”

  永樂的事情,隋波并不太擔心。

  首先,陳曉不是普通人,他是個非常“狡猾”且“精明”的商人!

  在前世,國美收購永樂一役中。

  雖然形式比人強,但陳曉所采取的一系列舉動,依然堪稱“經典”,各種手段招數齊出。

  不但在和老黃的談判中極為強悍,寸步不讓;

  而且在和國美談判期間,還不斷放出永樂向蘇寧拋出“橄欖枝”、美國百思買也“覬覦”永樂的傳聞。

  更和大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要通過股權置換的方式深入合作……

  不斷增加談判籌碼。

  這才逼的老黃最終讓步,國美還是按照陳曉提的條件,以高溢價的“股票現金”方式,完成了對永樂的收購。

  其次,易趣持有永樂上市后19.5的股份,是僅次于陳曉的第二大股東。

  像并購這種重大事項,也必須召開董事會討論。

  易趣目前在永樂董事會有2個席位,同樣擁有很大的話語權……

  換句話說,

  只要隋波不同意,任何重大事項和交易,都不會那么容易達成!

  所以,永樂的事情倒不是很著急。

  隋波在去魔都之前,

  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和主管部門溝通,在星河集團的“芯片”和“操作系統”項目上獲得支持!

  2006年,在國產芯片領域,是異常慘痛的一年!

  先是年初,“漢芯造假”案被曝光。

  這無疑是對國產半導體產業一個沉重的打擊!

  而漢芯事件后,科技部開始嚴查863項目執行情況。

  方舟項目又浮出了水面……

  “方舟一號”在01年“橫空出世”時,

  號稱獨立研發出國內首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2位實用化微處理器芯片。

  也因此被媒體稱為是:“改寫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與“漢芯騙局”不同,方舟是的確研發出了CPU!

  “方舟1號”CPU芯片產品,采用了自行設計的32位risc指令集體系結構體系結構,是面向網絡應用的CPU芯片。

  它具有速度快、成本低、集成度高等特點。

  0.25微米cmos工藝、cpu核心工作頻率為166mhz,每秒能執行2億條指令;

  具有完整的mmu功能,哈佛總線結構,集成了8k指令高速緩存和8k數據高速緩存;

  外部存儲器控制器使該芯片能直接與閃存、主存直接連接;

  pci總線控制器可以連接大量的pci外部設備;

  其他外部設備,如中斷控制器和時鐘定時器等則進一步簡化了系統的設計……

  與當時國外同類芯片相比,“方舟1號”技術性能相當,在嵌入式CPU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但是,“方舟1號”芯片遇到最大的問題在于,

  光研發出CPU是不夠的……

  缺乏生態體系的CPU,根本無法具備商業價值!

  想一想微軟英特爾、蘋果AMD的深度綁定,就能明白。

  以芯片巨頭英特爾為例,其做出的不只是一個CPU,而是培育了一整個基于IntelCPU的生態系統:

  首先是核心元器件。

  其次,是無數小的Designhouse(設計公司)圍繞Intel做公板、做產品創意、做產品原型、做差異化做優化。

  最后才是面對市場的企業,從Designhouse挑選產品原型,做商品化包裝。投放市場。做品牌、做銷售、做客戶服務。

  一顆芯片從生產完到用戶使用,需要經歷多少的流程?

  用戶使用的不是芯片本身。

  而是構建在芯片之上的硬件主板、計算機、操作系統以及海量的應用軟件!

  所以,方舟團隊要想讓CPU商用,難度可見一斑。

  之后,為了搭建基于方舟1號CPU的軟硬件,方舟團隊急劇擴張。

  從一個只負責CPU設計的團隊,

  擴充到包含了designhouse硬件設計團隊、操作系統適配團隊、關鍵軟件移植團隊等等一直到最終用戶服務團隊的“豪華配置”……

  同時,為了擺脫英特爾CPU微軟Windows系統的壟斷聯盟。

  方舟CPU選擇了搭配Linux操作系統運行。

  但這套組合的“用戶體驗”如何呢?

  四個字:非常難用……

  別人發給你的office文檔,你根本打不開,這還怎么辦公?

  還有瀏覽器、播放器等13大類50多項bug,亟待解決……

  整個軟硬件生態系統的培育,還需要漫長的過程。

  方舟團隊想用區區不到兩千萬,想把整套CPU產業鏈建立起來,顯然是不可能的!

  最后,方舟就這樣被“生態建設”給拖死了……

  到了2006年,隨著“方舟三號”芯片遲遲不能量產。

  科技部嚴查后才發現:

  方舟的問題,還不僅是在市場上“無法打開局面”的問題。

  還有方舟的負責人李德磊,通過一系列股權操作,已經轉變成大股東;投資方舟大廈也存在可能挪用國家撥款研發資金的問題……

  而這時,商人李德磊覺得錢也賺夠了,不愿意再為方舟做軟件生態系統的深度開發。

  于是直接宣布,放棄方舟芯片的后續研發!

  這直接導致方舟3號芯片擱淺,黃了……

  從01年“方舟一號”破空出世,到06年“方舟3號”擱淺。

  六年恍如一夢!

  而“漢芯騙局”和“方舟敗局”對中國社會最大的傷害,

  不單是坑了國家多少個億那么簡單……

  而是嚴重腐蝕了國人對“中國芯”投注的巨大熱情與期盼!

  此后,在國家層面,

  對國產芯片、操作系統方面的研發投入資金支持,幾乎徹底停止。

  在那之后的多年里,

  “龍芯”等其他默默耕耘的中國企業,也都多少在輿論上受到了負面的質疑……

  所以,隋波現在最需要做的事,

  就是“力挽狂瀾”!

  絕不能讓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和操作系統的研發,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上,像前世那樣陷入停滯!

  這將是對所有將畢生心血,都投入到中國半導體事業的那些先輩們,最大的“傷害”!

  從50年代開始,

  一大批年輕科學家學成歸國,投身于半導體科學的研究。

  我國半導體事業曾經有過“夢幻”開局:

  從1954年,中國半導體的“開山鼻祖”黃昆先生,在帝大物理系開設“半導體物理課”,1977年,黃昆擔任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開創了我國在材料科學和固體物理學的研究工作起。

  到被稱為“八級鉗工科學家”的王守武先生,在中科院應用物理研究所組建國內第一個半導體研究室,1958年就拉出了我國第一根硅單晶……

  與兩位先生一起的,還有一連串熠熠閃光的名字:

  謝希德先生(中國半導體之母,中國半導體物理學科和表面物理學科開拓者和奠基人);

  湯定元先生(半導體學科和紅外學科創始人之一);

  洪朝生先生(中國低溫物理與低溫技術研究的開創者之一);

  吳錫九先生(中國第一代晶體管、晶體管計算機和微型計算機的奠基人);

  林蘭英先生(中國半導體材料之母,先后研制成第一根硅單晶、第一根無錯位硅單晶、第一臺高壓單晶爐,為我國微電子和光電子學奠定基礎)……

  正是他們從無到有,開創和奠基了新中國的半導體事業!

  而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前輩們,也培養出了本土第一批半導體人才。

  這些學生中,

  就有現在帝大微電子所所長王陽元院士、華晶電子總工許居衍院士等,在七八十年代接棒“中國芯”的主攻手位置。

  從80年開始,

  為了在半導體產業進行攻關,改變缺乏產業化和持續更新“造血”能力。

  中國又以市場化和運動式集中攻關并行,換取技術進步和產業跨越的機會。

  從86年提出的“七五”“531”發展戰略,到90年實施“908工程”,95年確定“909項目”……

  中國在探索芯片自主創新的道路上,一路蹣跚,但依然百折不撓。

  曾經有人這樣說過:“砸鍋賣鐵”,也要把芯片搞上去!

  可以說,

  即使目前國內的芯片產業,依然和國外有著巨大的差距……

  但這已經是無數科學界和產業界的前輩前仆后繼,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在新中國半導體事業上不斷開拓和努力的結晶!

  如果就因為“漢芯”和“方舟”,兩個失敗案例,

  就令國內剛剛起步的半導體產業化進程,受到重挫。

  從而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值快速更新換代的關鍵階段,失去追趕和超越的最佳機會……

  那也太可惜了!

  更對不起,那些偉大的前輩們,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就在今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發布。

  “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是與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并列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

  史稱“01專項”。

  “國產高性能SOC芯片”(系統級芯片)、“面向網絡計算機的帝大眾志863CPU系統芯片及整機系統”、“龍芯2號增強型處理器芯片設計”等課題,隨之確立。

  未來國家在超級計算機上的“申威”CPU芯片(魔都高性能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在北斗衛星等軍工領域的“龍芯”(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等,都是源自于此計劃。

  而“核高基”的重要特征,就是“企業牽頭主導”。

  如何在高度市場化的條件下,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是“核高基”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所以,隋波就想借著,這次星河集團在“移動芯片移動操作系統智能手機”的投資布局……

  給主管部門一個“PnB”方案:

  那就是,除了現有“01專項”的國有重點課題之外,

  以星河集團這樣的互聯網大型民營集團公司為主體,通過對產業前沿發展方向的市場判斷(移動互聯網),對移動芯片、移動操作系統、相關軟硬件等領域,進行投資和布局!

  并通過產業鏈上下游整合,以互聯網內容、產品、服務為生態,

  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在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向自有核心技術方向轉換!

  只要我們抓住時代機遇,和國外同時起步進行研發……

  將有很大的機會在下一個十年,實現彎道超車!

  換言之,

  給予星河這樣的民營企業在芯片、操作系統等產業化研發上,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

  資金,星河自己有……

  但政策和人才,卻需要相關主管部門給予更多的支持!

  這樣一來,對國家而言,

  民營企業可以調動大量社會資金,進入相關技術研發領域;

  在市場上可以更加靈活,會更注重用戶體驗和生態建設,是國有企業“專項課題”的有益補充。

  而對星河集團而言,

  想要在自主研發芯片和操作系統領域取得成功……

  除了自身資金的投入和國內外優秀人才的挖掘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得到官方的支持!

  尤其是一些國內半導體領域領軍人物的“智力”支持。

  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整體落后,并不代表國內最頂尖的那群科學家在技術上落后……

  一切現代科技產品的根基,都是基礎學科。

  而這種國家“戰略級”的人才資源,只有國家才能掌握和調動!

  隨后的一周時間里,

  隋波陸續拜訪了信產部、科技部等主管部門領導;

  并與帝大、水木、中科大、北郵等高校的計算機、微電子、信息工程等眾多研究院和相關專家、學科帶頭人進行了交流。

  隋波向他們推介了星河集團即將開展的一項新的計劃——“星魂計劃”!

  所謂“星魂”,既寓意這這個項目將會是整個“星河集團”的“靈魂”;

  更是針對中國“缺芯少魂”的現狀,面向未來,在移動芯片、移動操作系統領域進行“攻堅”的決心。

  而這一番拜訪和交流,才讓更多的高層領導,和相關半導體行業內的專家們,明白了隋波和星河集團,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為什么會向“上游產業鏈”進軍。

  “星河集團將先期投入100億,

  用于自有知識產權的移動芯片、移動操作系統,及軟硬件生態的研發!”

  這時候,中央財政對“核高基”的專項基金撥付預算,也才328億。

  星河集團在這個市場上所有企業,都“萬馬齊喑”的時候,敢于提出這樣一個堪稱“氣魄宏偉”的計劃。

  對于隋波這個年輕人的魄力、勇氣、決心。

  也讓很多人刮目相看……

  隋波現階段,其實也沒有太高的期望。

  畢竟星河集團真的想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破局,最終還是需要靠自己研發的產品、生態,和市場競爭!

  他只是希望先在有關部門,和一些國內極具聲望,且“桃李滿天下”的院士們面前,“掛個號”。

  等到再過兩年,市場機會來臨時,

  星河集團將會面臨全球范圍和蘋果、Google等國際巨頭的競爭時,某些關鍵時候,能夠得到官方的支持,不會受到“市場外”因素的影響……

  而當一些國企的“課題”研究進展不順利時。

  里面的那些核心研發人才,也能夠第一時間想到,還有星河系這個“希望”。

  主動來投!

  就這樣,一直到9月初。

  隋波才忙完了在官方和學術界的“吹風”之旅,并將現有星河系的互聯網業務梳理完畢。

  他乘機飛抵魔都,開始了“新星河”的二次創業之路!</div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