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1997第一卷帝大風云第三百二十二章初心隋波放下茶杯,輕笑道:
“陳總,之前Joe已經把情況,大致跟我說了。
易趣投資永樂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們的合作一直都很愉快。
你放心,能幫我一定會幫的。
先別急,喝杯茶,我們慢慢聊……”
他神情平靜的這么一說。
陳曉也感覺,自己好像表現的有點太急切了……
眼前這位雖然年輕,
可既然能成就如今這么大的事業,以及從以前接觸的情況看,也不是善茬!
論起“老奸巨猾”,比國美的老黃更甚……
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當下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坐下喝了口茶,琢磨著怎么才能說動隋波。
隋波倒沒有先談國美收購的事。
而是饒有興致的,問起了目前國內家電市場的情況。
他想弄清楚,
為什么目前無論國美還是永樂,在經營上都陷入窘境的原因。
要知道,這幾年正是國內GDP增長最快,人們消費水平增長較快的一個階段,房地產市場爆發,家電產品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剛需。
就算有電商攪局,激烈的價格戰壓低了利潤空間……
但按理來說,
像國美、永樂這樣的巨頭公司,也完全可以憑借著規模效應和供應鏈的優勢,通過運營效率來壓低成本。
以他們的體量,怎么都應該賺錢的啊!
看人家蘇寧,經營就很穩健,被人稱為是“只賺錢,不爭老大”……
說起這一點來,陳曉等永樂的管理層們,那可真是一肚子苦水。
沒有人比他們這些幾乎一輩子搞家電零售的人,更熟悉市場了。
從國美掀起的“價格戰”、“全國擴張”,引發了全行業不得不跟隨的惡性同質化競爭。
到加入WTO后,國外巨頭如百思買等也殺入國內……
不擴大規模,就只能等死!
可擴大規模,也就意味著成本的激增,
這些成本包括門店、人員、庫存、營銷、促銷費用等等。
至于盈利……
其實在經歷數度價格大戰和商企對壘后,目前國內的家電連鎖業已經形成自己的特點:低價、規模化、專業化。
真正的贏利點,并不在銷售的商品本身利潤,而是“其他業務”的收入!
所謂的“其他業務”,
指的是主營業務之外的業務,包括進場費、廣告費、促銷費、店慶費等等。
這些“價外費”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也是供應商怨聲載道的由來。
以去年為例,
國美毛利率為8.63,其中其他業務所產生的利潤占利潤總額的71;
蘇寧的毛利率為8.74,其他業務利潤是主營利潤總額的172;
永樂這兩個數據分別為6.96和112……
而同期,美國最大的家電連鎖商百思買的毛利率為24.53!其中其他業務占利潤總額的59。
由此可見,國內家電連鎖業實際在商品銷售上的利潤有多低了……
這也直接造成了,家電連鎖企業只能通過不停地血拼價格,追求銷售規模。
而在每周甚至每天熱鬧的促銷、賣貨的表象下,
就是全行業利潤下滑的冷酷現實……
陳曉嘆道:“波總,中國老百姓購物的習慣,就是貪圖便宜,
價格戰就是競爭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手段!
國美從去年掀起的行業并購,其實也是業內的共識……,盡快通過產業整合,進入巨頭競爭的時代。
越快整合,內耗越低,從長遠發展來看對行業也更有利……”
他話還沒說完,
隋波卻笑著接了一句:
“哦?聽陳總的意思,你其實也是贊同整合并購的?”
陳曉一愣,隨即點頭道:
“是的,年初我專門邀請幾家公司的掌門人聚會。
其實也是希望大家能聯合起來,減少這種無意義的內耗,形成一個聯盟。
……可惜大家的分歧太大了。”
這沒什么可向隋波隱瞞的,媒體也報道過。
隋波點頭笑笑不語。
并購整合,消除內耗,這一點本身的確沒錯,
可是怎么在并購后,能夠真正提升運營效率?避免“大而不強”,才是關鍵。
前世的國美,就是“并購”路線的代表。
除了一連收購了多家區域家電連鎖企業之外,五強里,老黃就一連并購了永樂、大中。
甚至發出豪言,要并購蘇寧,一統天下!
可是結果呢?
隨后國美的“產業整合”,并沒有帶來經營效率的提升。
反而只是靠“壟斷”優勢,更加壓榨供應商了……
老黃也因為家電連鎖零售的利潤太低,賺錢太慢,直接放手給陳曉去運營。
自己轉身搞起了房地產、資本運作。
后來隨著老黃進去,國美又經過“黃陳之爭”內亂,業績一路下滑……
再反觀如今的家電連鎖巨頭中,唯一一家在未來存活并且活的很好的蘇寧:
老張就是堅持走“自主發展”道路,鮮少并購。
并且致力于提高“單店收益率”,每開一家店都能保證盈利。
同時在互聯網時代來臨時,積極“擁抱互聯網”,順利轉型電商,形成了線上線上的模式。
結果等到互聯網巨頭們開始殺向線下時,蘇寧又抓住了“新零售”的機會……
可見,所謂的行業整合,并不只是“并購”一條路。
堅持自己的經營模式,不斷進步,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勝劣汰,也是一種“整合”!
陳曉說的興起,
干脆起身,走到掛在墻上的一張巨大的全國地圖旁。
對上面標注的各家公司的市場競爭“戰略形式”,解說了起來……
隋波一邊聽,思緒卻不覺飄散開來。
說實話,之前幾天里。
他滿腦子都是芯片、操作系統、智能手機,全球科技競爭,IT巨頭的你追我趕,國家在眾多科技領域的落后……
這些遠離人們生活,牽扯到國家高度的科技戰略的問題。
忽然切換到永樂這邊,
貼近老百姓生活的價格、商品、門店等等商業問題,反而讓他產生了一種奇妙的錯落感……
本來他想拿永樂并購案,來發泄一下心中煩躁的心思。
忽然淡了。
隋波如今的層面,遇到問題,很容易從“歷史”發展的高度來思考。
就好像現在,
他腦子里閃過的一個念頭竟是:
我們努力去發展科技,進行技術創新,到底是為了什么?!
不就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嗎?
而技術改變生活,只是一個方面……
像眼前的永樂這樣的傳統零售行業,其實是更接近人們的生活。
制造業的產品品質、消費購物的體驗,也是能夠切實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讓他們感受到國家發展和技術進步的地方!
由永樂,隋波又聯想到最近在他的關注度里,越來越少出現的易趣電商業務……
想到了當初他剛剛重生回來時,第一個創業的念頭。
“國計民生”!
就是這四個字,是隋波重生之前,對互聯網產業尤其是電商業務,感受最深的一點!
直接促使了他以電商,作為了創業的開端……
當隨著從易趣到星河,到現在的星漢,隋波旗下的業務發展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他很多時候思考問題的方式,不覺間已經脫離了最初的想法。
怎么去進行全球競爭、成為市場第一、建立偉大的公司……
這些想法,已經占據了他大部分的腦海!
他一直抬著頭向前跑,希望能夠帶領著星河系、星漢這些公司,飛的更高!
卻很久沒有低下頭,看看蕓蕓眾生,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如今的生活了……
這一刻,隋波忽然意識到,
家電連鎖行業,以及電商、傳統零售業。
并不是他用來肆意發泄的地方……
相反,其重要性和芯片、操作系統這些核心技術,是相同的!
他回想起當初還一無所有時,給易趣設立使命價值觀時的想法:
“讓世界更簡單,更有趣”
當時在他自己的內心深處,其實也只是把這句話當成了“忽悠”人的口號。
但如今回頭再看,才發現,“大道至簡”。
一切科技創新和發展的目的,不就是讓人們的生活更方便,更簡單,更美好嗎?
技術和商業,科技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隋波的思維飛快的轉過一圈之后,再回到現實中……
他的想法已經變了。
國美和永樂的這次并購案,他不再考慮“布局”,考慮“未來”。
他應該從現在、從當下,就用自己的力量,
來推動中國的商業環境,變得更加有序;
用戶能夠享受到更好的產品,更好的購物體驗,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
之前易趣和永樂合作搞的“新零售”試點,其實只是小打小鬧。
在門店設個體驗區就完事了,最多在信息系統上進行了優化和部分對接。
之所以進展緩慢,主要也是因為隋波自己心里沒底……
畢竟前世阿里提出“新零售”戰略時,已經是2016年了。
提前了十年,目前各方面的條件是否成熟,隋波也沒譜,所以只能是先摸索著小步走。
但仔細想想,
今年的中國社會零售總額在7.5萬億,到17年是5.2萬億美元,5倍的增長而已。
而08年金融危機后,
就是整個零售行業,從無序粗獷的瘋狂增長期,向以數字化為基礎的“新零售”轉型期!
隋波覺得自己之前忽視了這一趨勢……
應該加快動作了!
同樣是幾百億,如果扔進芯片產業,可能只能建幾條生產線。
但如果扔進目前國內的商業零售領域里,就是一條超級大鱷……
“鯰魚效應”只需要一條鯰魚,但如果進來的是一條鱷魚呢?
想到這里,隋波看向陳曉……
這個人,能夠承擔他改造傳統零售產業環境的目標嗎?
夠嗆!
老黃?蘇寧老張?京東老劉?還是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