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深宮驚變 第二十三章 人才基礎

第二十三章人才基礎  計劃已久的大事成功之后,高俅便不得不為自己的將來考慮。盡管他算是趙佶在藩邸之中最信任的臣子,更有諸多大功,但是,大多數朝臣們并不知道。這些人看到的只有他高俅因為是藩邸舊人而步步高升,那些彈劾之中就差沒有指斥他不學無術了。而他先前那道奏疏雖然也傳遍京城,但人們仍是將此歸結于蘇軾的教導,對自己這個蘇門棄徒并沒有多少敬仰。

  宋朝歷代皇帝用人,除了講究資歷之外,所謂的名聲也相當重要。當初王安石之所以能在神宗即位不久之后即由翰林學士逐步拜相,其原因固然有他提出的新政合乎神宗脾胃,更因為他有負天下三十年的顯赫聲名。如果自己就這么按部就班地往上升遷,即便哪一日真的出將入相,恐怕也不見得有多大好評,還不如先選一個地方經營一番。神宗以前,凡拜相的大臣都必須有在地方上為官的經歷,如今雖然不再拘泥于這一條,但畢竟人們心里都記著。

  “伯章,雖說歷朝歷代首重邊功,但你是圣上親信不假,可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并不見得能夠如臂使指,那些齷齪官員若是陽奉陰違,你不見得能夠做出什么實績來。你貿貿然請求外放是不是太莽撞了?”宗漢盡管早就知道高俅的打算,但聽說了他真的向趙佶提了之后,仍舊不免憂心忡忡,“我大宋不比前朝,文臣從館閣一步步榮登宰輔之位的還是有的,就算你擔心御史臺那幫迂腐文人,大不了學曾相公他們在其中逐步安置新人也就行了,又何必攪入外官那趟渾水?”

  “你放心,我并沒有說立刻就外放,而是待汴京中局面大定之后才走。”高俅親自為宗漢倒了一杯茶,這才解釋道,“就算有那一天也很可能是一兩年之后的事了。章惇他們尚未處理干凈,就是蔡卞幾個還不是仍舊處于宰輔之位?不把這些人拔除干凈,政令就無法有效地推行,一旦上通下達出現問題,那縱使再下功夫也是白費。”

  “你……”宗漢知道再規勸也是白搭,只得無奈地嘆了一口氣,“就知道你是不聽勸的,那究竟去哪里你想好了嗎。是去西北對付西夏還是——”

  “去西南!”高俅見宗漢大吃一驚,不由微微一笑道,“我朝雖然一直把目光放在西北,但是如今西夏已經日暮西山,屢次交戰雖然各占上風,但有時他們已經不得不借助遼國之力。再者用兵西夏乃是國家大事,文臣武將中摩拳擦掌的多了,怎么也不可能輪到我,所以我才不去趟那渾水,被人當作撿現成便宜或是爭功反而不美。”

  “可西南只有那些南蠻部族。歷來朝廷雖然屢次安撫。但收效甚微。伯章,不是我態度悲觀,西南著實不是什么好地方。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泥足深陷,你還是……”

  “元朔,我意已決,你就不用再勸了!”盡管和宗漢相交多年,但高俅并未告知其有關唐門諸人的隱情。要知道,滬州離大理國不遠,他為此還特意去問過客省的一些官員,這才得知自己在《天龍八部中耳熟能詳的大理國并不是大宋屬國,而且至今未曾進貢,這不由讓他大吃一驚。盡管比起西北來。這西南地局面很可能更不好收拾,但他相信,只要設法收伏了唐門那些地頭蛇,一步步理清頭緒未必困難,讓大理入貢稱臣未必困難。雖說唐代當初就是因為對南詔一役受挫而導致滅亡,但是,他相信不動刀兵的話,大理仍然是一個可以倚靠的盟友。

  “好了好了,我不勸就是!”宗漢唉聲嘆氣了兩聲。陡地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我都差點忘了,你那個弟弟已經到了及冠的年齡,才學雖然算不上第一流,但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先是過了州試,今年又已經通過了禮部省試,雖然因為先帝大行,集英殿的殿試已經被取消了,但以他的成績,一個進士出身應該跑不掉了。高太公說你已經很久沒去看過這位三公子了,所以我來和你提一聲。”

  “高僳?”高俅這才想起自己還有這么一個弟弟,心頭不由有幾分內疚。當初他曾經打算將這個弟弟薦入端王府作伴讀,后來怕引人注目也就漸漸打消了這個念頭,只是讓其和自己收留地一群孤兒一起讀書,久而久之竟忘了里頭還有自己的弟弟。雖說他和哥哥高伸早已劃清了界限,但對老爹高敦復好歹也是照拂有加,可卻老是疏忽了這個弟弟。

  “多謝元朔你提醒,我倒是忙得把這茬全都忘了,他居然已經二十歲了……”高俅感慨一聲,隨后自失地一笑,“我抽空會去看看,如果他能憑自己的能力考中進士,那也是一段佳話。”

  高府后院一向是最熱鬧的地方,這里不僅聚集著諸多孩童,而且連那些粗通文墨的仆役也時常來這里旁聽。教書的幾個先生更是拿著一個月二十貫錢的收入,早已把什么貴賤之分丟在了腦后。由于高僳乃是東家的弟弟,他們好歹也多多看顧兩分,平時的小灶也開得不少。當然,除了他們之外,學生中無一人知道高僳的身份。

  由于從正月開始就忙于諸多大事,因此偷得浮生半日閑地高俅這一年還是第一次踏入這間院子。他離著老遠便聽到了那一陣陣地瑯瑯書聲,心中不由倍感激動。這些人中,有的自很早開始便在這里讀書,有的則是從各家義熟轉到了這里,多年書香地熏陶足以讓這些孤兒褪去粗魯不文的外衣,只要再等幾年,這些人便有望踏入朝堂,成為自己堅實的根底。

  他擺手示意身邊的兩個隨從退下,這才靜靜地站在了學堂的窗外,目光很快落在了一個長相肖似自己的年輕人身上。盡管他和高僳相處的時間并不多,但好歹這個弟弟還是認得出來的。

  一段冗長枯燥的講解過后,一堂課終于告一段落,一個個學生站起來恭送老師之后,這才看到了窗外的高俅,頓時引起了一陣騷動。對于這個提供他們衣食住宿外加讀書機會地“高大善人,“他們盡管并未見過多少次,但仍然是一眼就認了出來。不一會兒,一大群人便公推了三個人出來,其中就有高僳。

  三個年輕人走到高俅身前深深一揖,居中的那個年輕人便神情恭敬地說道:“高大人,學生等人這些年來一直承蒙您的照拂,心中著實感激。只是您一直都很少上這里來,我們想要當面道謝也找不到機會。聽說大人已經榮登館閣,我們便趁今日機會向大人道喜了!”

  嘔“向大人道喜了!”

  眼見一大幫子人齊刷刷地彎下了腰,高俅頓覺心潮澎湃。他并不是那種奢望靠一己之力改變整個時代的人,因此在培養這批學生時,用的甚至仍舊是老一套的教育方式,平時也并沒有十分盡心竭力。可是,看到這些人目光中流露出的深深感激,他卻突然有一絲悸動。

  “無須如此,你們快起來!”

  他親自扶起了那個年輕人,仔細打量了一番方才笑道:“我能幫的人終究有限,倘若你們他日也能學業有成入朝為官,只要也能夠如此資助貧寒學子也就夠了!”見那年輕人連連點頭,他便含笑問道,“看你這般受擁戴的樣子,想必在學生之中有些威信。你叫什么名字,家里一個親人也沒有了?”

  那年輕人被高俅拉起時,臉上卻有些惶恐,但很快恢復了鎮定。“學生宋斌,自幼父母雙亡,雖然讀過一點書,但只能靠給一個遠房表叔打零工度日。那次看見義塑便進去碰碰運氣,誰知道能遇見大人這樣地善心人。”提到舊日的經歷,他不免有些臉色黯淡。

  “宋明昌是所有學生中最有天賦的,不但能過目不忘,而且做起策論來也是下筆如飛很有見地。”旁邊的高僳見兄長面露贊賞之色,連忙又夸獎了宋斌幾句。

  “噢?”高俅這才轉向了弟弟,見其坦然直視自己的目光,不由暗嘆自己當初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舒舒服服地養著老父親自然是應該的,但是,如果讓年幼的弟弟也養成了紈绔習氣,那還不如干脆讓其在一種平等的環境下生存。“那你說說,你的這些同學中還有誰在某一方面相當突出?”

  “劉文中博聞強記,李嘉元善于詩詞歌賦,張文遠對經義理解極深……”高僳知道兄長是在考自己,他自忖早有準備,連忙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幾乎把所有同窗都點了一個遍。這個時候,其他學生在欣喜之余才隱約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

  “伯年,你……”最最驚訝的就是宋斌了,他始終瞪大了眼睛看著這個平日相處最好的朋友,直到高僳說完還是一副瞪目結舌的表情。

  “好,很好!”高俅重重地點了點頭,情不自禁地伸手在高僳肩膀上拍了拍,語帶雙關地道,“孺子可教!”他深深地看了這些神態各異的學生一眼,意味深長地道,“你們想必也知道,每年都有新人進入這里,也有舊人被淘汰出去,能夠站在這里的都是出類拔萃的人。今年我準備送你們去各地參加州試,然后就是省試。一旦跨過省試那一關,你們將來就能參加殿試,也可以直接設法授官。所以,我希望你們都能做好準備!”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