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部 經略內憂外患 第二十七章 君臣再復當年意

第二十七章君臣再復當年意  就在張康國面圣之后的次日,御史中丞石豫果然在朝堂奏對時彈劾張康國,言辭異常激烈。然而,在早有定計趙佶看來,無疑驗證了張康國之前的話,畢竟,人盡皆知石豫屬于蔡黨,此時跳出來彈劾,無非是為了一己之私而并非為國為民。

  于是,趙佶當堂怒斥石豫,而后未久,又下詔黜知滁州。如此雷霆處置,頓時讓原本準備繼續彈劾張康國的蔡黨中人勃然色變,就連蔡京本人也有措手不及的感覺。不過一月之內,先是長子見罪,而后又是御史中丞石豫去職,倘若再這樣發展下去,恐怕他的相位都不會牢靠。在這種情況下,他愈發難以自安。

  事情發展到這樣的地步,高俅不得不暗暗佩服張康國的反客為主。

  能夠把御史中丞彈劾自己的不利局面徹底扭轉,又敏銳地抓住了趙佶的猜忌心理,可以說,張康國審時度勢的功夫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不過,若是此人認為已經完全博得了天子官家的信任,那就錯了。須知張康國進位至今并未有什么大政績,若只是單單想靠權術得以再進一步,那只是癡心妄想。不過必須承認,張康國此次的反擊絕妙非常,自己絕對可以利用。

  想想也真是諷刺,西北戰局瞬息萬變,遼國和女真的戰事同樣是如火如荼,而自己這邊的大后方卻仍舊陷于黨爭中無法自拔。怪不得人道是有宋一代困于積弱,朝廷士大夫動不動就互相攻擊,從政見之爭到意氣之爭再到權力之爭。根本就是對內斗樂此不疲。哪怕是靖康之變后也仍舊不思進取,難怪后世如此鄙薄。

  搖頭嘆息之時。他頗感心中無奈,隨即命家人前去溫酒。幾口溫熱的酒下肚。借著酒意。他突然想到了老辛的一闋名詞,頓時意興大發。信手展開一幅宣紙,用鎮紙鎮了四角。提筆蘸了濃墨便奮筆疾書了起來。須臾,一幅墨跡淋漓地字便一蹴而就。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地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怔怔地看著紙上狂草,他不由覺得心頭涌起了一股難言的情緒。老辛這首《破陣子豪情萬丈地外表之內,卻蘊藏著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涼。他雖然看似功成名就。動輒卻是危若累卵之局,可是,這些都無所謂。倘若苦心經營地好局卻仍然會落得一個金兵南下。山河支離破碎,那才叫一招算錯滿盤皆輸。

  正當他滿腦子胡思亂想地時候,書房大門冷不防被人推了開來。出現在眼前的是滿臉驚慌地高豐景。

  “相……相爺。外頭……外頭……”

  “什么事如此慌張?”高俅惱火地抬起了頭,見高豐景一幅沒出息的樣子更是臉色一沉,“我不是早有吩咐。我在書房地時候,若來客沒有要事,就先讓夫人接待不就行了?”

  “怎么,朕也算是沒什么要緊的客人么?”

  隨著這句戲語。趙佶笑吟吟地跨進了門檻。只見他一身便服,大病初愈的臉上仍然有些蒼白,但精神奕奕之處卻和先前無異。

  “圣上!”高俅只覺心頭巨震,愣了好一會方才擱下筆,慌忙上前下拜行禮。雖然知道這幾日趙佶必會單獨召見,但是,他怎么也沒有料到,這天子官家竟會在這個時候微服駕臨。要知道,趙佶已經很久沒有顯露出如此親密的行跡了。

  “好了,朕這是微服,若是你仍舊擺出朝堂上那幅宰輔地模樣,朕可受不了!”笑語了一句后,趙佶便緩步踱到書桌前,見上頭一幅字墨跡淋漓,顯然是剛剛書就,不由來了興致,細看之下立刻撫掌贊嘆。

  “想不到伯章竟然能夠為此佳詞!”趙佶眼睛大亮,上上下下仔細打量了一陣更是頻頻點頭。”朕當初只知道你的楷書行書造詣不凡,想不到如今竟連草書也寫得如此飄逸。只不過這醉意之道仍舊落了下乘,否則若是再深入幾分心境,那就真的是足以名揚天下的珍品了!”

  在趙佶品評的時候,高俅便朝身后的高豐景丟了個眼色。見其人退出書房掩上大門,他又向旁邊地曲風投過了一個征詢的眼神,得到了一個肯定的點頭后方才松了一口氣。見趙佶贊不絕口,他只得在心中苦笑一聲,但這話卻是不得不說地。

  “圣上謬贊了,臣剛才只是覺得心中有些郁悶,喝了一點酒后便有了興頭,意之所至,不過聊作抒發心境而已!”

  趙佶精通書畫詩詞,至于品評更是不凡,此時反復念著那詞句,竟有一種奇異的感覺。他轉頭直視著高俅的眼睛,許久才悠悠嘆道:“朕似乎已經很久沒有和伯章品評書畫了!”

  高俅聞言一愣,一時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好一會才附和著嘆息了一聲,卻干脆不說話了。

  “朕自一介親王登基為君,先天上已經有所不足,所以不得不倚靠能臣,卻沒有想到別人卻會錯了意。”突然發出了這么一句感慨后,趙佶便開口問道,“伯章,御史中丞之位如今空缺,他們提出了好幾個人選,朕都不甚滿意,你可有什么建議么?”

  對于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高俅卻沒有太多地猶豫,只是略一沉吟便坦然直陳道:“以臣看來,給事中侯蒙可當此重任。”

  “侯蒙?”趙佶低聲重復著這個名字,立刻想起了曾經看到過的一份奏疏,洋洋灑灑數千言,處處露出忠直。他知道高俅和侯蒙毫無交情可言,此時著實感到欣慰。”唔,此人不偏不倚,確實是御史中丞的最好人選。”

  高俅卻仍然加了一句:“這只是臣的一己之見,圣上不若聽聽別人的意見再作決斷。須知御史中丞統管御史臺,乃是言官的最高職位,非有上佳的品行才能不足以服眾,圣上仍需謹慎。”

  “你薦的人,朕信得過!”

  此話入耳,高俅立刻深深吸了一口氣,君王的信任往往看似牢不可破,其實卻如堅固的冰層一般,只需烈日照耀便會消融無蹤。這幾個月來的心思沉重,其實只是為了這一句話而已。來不及多想,他便深深一揖道:“圣上的信任,臣感激不盡!”

  還不等高俅彎腰,趙佶卻親自扶起了他,目光中頗有意味深長。

  “伯章,朕在病中的這些時日,聽了很多,也看了很多,所以不免有些糊涂。但是,惟有一點,朕看得相當清楚。朕任用官員,往往重才能而輕品行,于是往往為小人所趁。如今看來,你在宰執之位多年,至少從未為了攬權而排擠他人,朕便嘉許你這一點!”

  看來趙佶是真的動了疑心!腦海中閃過這個念頭之后,高俅頗有些不得滋味,但是,無論蔡京還是張康國,既然挑起了事端便要擔負責任,這一點和自己毫無關系。然而,不知怎的,一句話卻突然脫口而出。

  “圣上,恕臣直言,我朝向來有明例,宰輔不得推薦臺諫,但是,自從熙豐年間開始,御史臺和諫官便幾乎成了宰執的傳聲筒,成了攻擊同僚的工具。長此以往,則太祖皇帝當初置臺諫的初衷便完全沒有了。”

  趙佶臉色數變,最后微微點了點頭:“伯章確實是謀國之言,忠直這兩個字又何難分辨?掌管地方時,官員能夠政績卓著好評不斷,但是,一入中樞,往往卻趨炎附勢為人走狗!就是彈劾,也喜歡抓著風就是雨,尋著由頭胡亂參奏,偏偏朕還不能因言治罪,往往鬧得朝堂烏煙瘴氣,這一點,朕的確無法容忍!不過,朕必須承認,當初為了穩定朝局,讓政令順暢,朕確實在有些地方做錯了!”

  比起明清的那些皇帝,大宋皇帝往往要虛懷若谷的多,向臣下坦陳錯誤也不是什么奇事,但即便如此,高俅仍然覺得心中狂跳。因為,趙佶的言下之意,無疑是說當初不應該促成蔡高兩家的聯姻!

  見高俅沉默地站在那里,趙佶不由覺得一陣感慨,隨口又問道:

  “伯章,你對張康國這個人怎么看?”

  “圣上如果要聽實話,臣不得不說,他就是圣上剛剛提到那類人的典型。”這是高俅早就預料到的問題,因此沒有感到半分驚訝。”張賓老提舉兩浙路常平時,推行役法,豪猾之輩無不畏服,之后發倉救荒時,又救下江南百姓萬口,因此,在兩浙路一帶,張賓老口碑極好。”

  他略微頓了一頓,口氣突然嚴厲了一些:“然而,張賓老自崇寧元年入京為吏部、左司員外郎,起居郎:二年,為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三年,進承旨,拜尚書左丞;升遷之速足以讓人側目。這其中,圣上知其詞章出眾加以簡拔固然是一點,但蔡元長的極力推薦又何嘗不是他晉升的另一大原因?不管怎么說,臣對其為人不敢芶同。”

  聽完高俅的話,趙佶便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他不是那種毫無主見的天子,于人于事都有自己的判斷,可是這一次,他卻著實猶豫了。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