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九章 專屬福利

  爭了好一陣兒,裕王和高拱才發現,引發話題的錢淵一句話都沒說,手持筷子吃的不亦樂乎。

  刺溜抿了口酒,錢淵才發現安靜下來了,干笑著說:“殿下說得對……世叔也說得對。”

  這下子裕王和高拱都不滿意了,齊齊臉色不渝的看過來。

  “如今東南倭亂,陛下欽命厲行禁海,貿貿然提出解海禁許通商,從陛下到內閣,再到六部六科、都察院、翰林院,無人響應……”錢淵輕聲說:“高大人不是不愿意,只是勸殿下待時而動,還請殿下諒解。”

  “這是哪里話?”裕王趕緊起身扶住要拜倒請罪的高拱,“我知高師傅是為我好。”

  看完這一出,錢淵才說:“自高祖皇帝驅逐韃虜,恢復漢人衣冠,建大明,倭寇就已經出現,永樂年間,世祖于松江設金山衛備倭,到直到嘉靖三十二年,倭寇才蜂擁而至,以至于攻城略地,東南沿海處處戰火,萬民哀嚎,殿下和高大人可知為何?”

  高拱雖然自傲,但也知道,論對東南倭亂的起始,自己遠不如涉入其中的錢淵,他拱手正色道:“愿聽展才高論。”

  “三個原因,其一是自嘉靖十年開始,西洋、東洋諸般海貿漸漸旺盛,規模遠勝正德年間,倭亂中不僅僅有倭人、明人,也有不少西洋人,甚至就在嘉靖三十二年,佛郎機在廣州濠鏡以銀錢賄賂官員大片占地。”

  錢淵第一次大約的講訴這個時代正在全球發生的那些事,向裕王和高拱描述那本他自己也沒看過的《馬可·波羅游記》,描繪那些為了黃金、瓷器、茶葉、綢緞蜂擁而至的西洋商人。

  以后世的觀點來看,東南倭亂發生的根源在于漸漸成型的東西方商貿交流和明朝政府無視之間的碰撞,在小股倭寇侵襲沿海之后,明朝的主流觀點一直是禁海。

  高拱聽得聚精會神,“所以說,大量商人出現在沿海,這是引發倭亂的起點。”

  這事兒不能說的太細,也沒這個必要,畢竟時代不同,三觀都不一樣,說出口人家也理解不了,錢淵只能點點頭。

  “倭寇國朝之處就屢屢作亂,但始終沒鬧出什么大亂子,我翻看查詢過歷年各地的地方志,只有松江、嘉興每隔幾十年會出現幾次倭亂,但規模也很小。”

  “所以,其二還是因為人。”錢淵豎起第二根手指頭,“汪直縱橫海上,人稱五峰船主,在倭國占據好大一片領土,盡皆漢人衣冠,自號徽王,但汪直不是關鍵,關鍵是徐海。”

  “我聽說過這個徐海。”裕王皺著眉頭說:“這幾年鬧的比較大的兩次倭亂,倭寇頭目都是徐海。”

  “此人和汪直一樣,也是徽州人。”錢淵細細說:“少年時在杭州虎跑寺做過和尚,后來被其叔父帶去海上,此人實在不同凡響。”

  錢淵看了眼高拱,嘆道:“天生將才。”

  “天生將才?”高拱有些驚訝,“東南衛所兵丁不堪用才是主因吧?”

  “絕非如此。”錢淵搖搖頭,“東南倭亂四起之處,衛所兵不堪用,遇敵則潰,但之后朝廷設浙直總督,調集六省兵馬,其中也有能戰的強兵,但還是比不上徐海麾下倭寇。”

  “其實所謂的倭寇是分散的,一千倭寇中說不定都能分七八支,但三年前徐海擊潰俞大猷,借此整合海上倭寇,麾下倭寇一度超過三萬。”

  高拱和裕王沉默了會兒,前者嘆道:“因一人而興,史書上屢見不鮮。”

  裕王知道錢淵也不贊成現在就開海禁通商,事實上他自己也清楚不太現實,他只是在兩位腹心面前表一表態度而已,“展才,還有最后個原因呢?”

  錢淵舔了舔發干的嘴唇,端起酒盞頓在半空中,平靜的說:“當然是因為王民應。”

  看著錢淵一飲而盡,曾經一起討論過這個話題的高拱輕聲解釋道:“嘉靖三十二年,王民應令盧鏜、湯克寬攻舟山瀝港,瀝港被毀,汪直西竄,大量商人淪為海盜倭寇,自那之后,東南倭亂才正式拉開序幕。”

  看裕王還沒明白過來,高拱壓低聲音細細解釋了好一會兒,裕王拍著桌子大罵了好幾句。

  “當日展才也在杭州,他和王民應長子王世貞交好,曾經私下相勸,但王民應一意孤行,后果和展才所預料的基本一致。”

  連續飲了四五杯酒,錢淵晃晃腦袋試圖保持清醒,笑著說:“殿下,不管在朝在野,都需要待時而動。”

  高拱用復雜的眼神看著這個一臉笑容的青年,雖然是以探視寡母的名義請假南下,但他很清楚,錢淵短期內是不會回京的。

  這頓飯都吃了快一個半時辰了,鍋里的湯汁已經燒干,火炭已經熄滅,三人只揀著幾盤涼菜吃。

  從資質上來說,裕王比嘉靖帝要差得多,但他也有自己的優勢,有自知之明,所以他從不吝嗇于向他人請教,但他的劣勢也很明顯,權力制衡之術不太熟練,而且很沒有眼色。

  接到錢淵遞來的眼神,高拱咳嗽兩聲,“展才明日離京南下,又恰逢王妃有孕,殿下設宴為展才送行,不知還有何交待?”

  裕王愣了下,茫然搖頭后才醒悟過來,看向錢淵笑道:“展才,有事只管說……你可是孤的福星呢。”

  錢淵離席施禮,正色道:“殿下,開海禁通商一事,短期內絕不可行,但此事需要盡早籌備。”

  裕王來了興趣,“展才你的意思是?”

  “朝中戶部據說能餓死老鼠,日后殿下正位大寶……那時候是最需要銀子的。”錢淵加重語氣。

  裕王這下子反應的很快,連連點頭,腦子沒壞的都知道嘉靖帝修道修到最后……絕不是撲哧撲哧兩只手飛上天,而是應該被埋進墳墓。

  普通人死了埋進墳墓也就個簡單的儀式,官宦世家要隆重點,但也費不了太多銀兩,只是儀式比較復雜,但皇帝是不同的……花個一百萬兩銀子,那算是寒酸的!

  所以裕王登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應該去打造戶部倉庫,看看有多少銀子。

  錢淵瞥了眼高拱,補充道:“而且殿下如今潛龍,招攬有識之士也是要銀子的……不是誰都如高大人這般品行高潔。”

  裕王又是連連點頭,也不知道是贊同錢淵這話,還是感謝錢淵這個帽子蓋的好……不是孤黑眼珠見不得白銀子,實在是沒辦法啊!

  面對高拱狐疑的眼神,面對裕王的殷殷期盼,錢淵拱手道:“此番南下,臣會落腳臺州,如剿倭順利,想組建一支船隊揚帆出海,還望殿下允許。”

  裕王起身來回走了幾步,以他的本意是想一口應下的,但心有忌憚。

  “此事倒是幾個月前在西苑提過一嘴,陛下也沒說什么。”錢淵窺探裕王臉色,補充道:“待得殿下正位大寶,船隊自然要上交……到時候就是皇家船隊。”

  裕王眼睛一亮,轉頭看向高拱,后者在心里盤算一番深深看了眼錢淵,這家伙在這方面下的功夫不淺,只怕早有這想法了。

  關于市舶司,高拱心里是有數的,朝中文官主流意見禁海,一方面在于東南倭亂,另一方面在于市舶司是歸屬宦官勢力范圍的。

  有一支直屬皇室的船隊,市舶司就有可能轉為外朝正式衙門,以文官管轄,錢淵這稀泥活的還挺好。

  沉思良久后,高拱微微向裕王點頭,“此事讓展才去辦,但不得聲張,即使王府其他講官也最好……”

  裕王笑著點頭,“展才,此番南下大展宏圖,孤等你回來!”

  錢淵淺笑施禮應是,今天他很有信心,因為他需要勸說的只有裕王,高拱是不會反對的。

  原因很簡單,錢淵記得很清楚,明朝歷史上提出復元朝海運代替漕運的官員并不多,高拱就是其中一個,這是穿越者專屬的福利。:《讀檔2013》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