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七章 甲士

  距離六七里外的山丘上,眾人環繞之中,徐海右手摁著刀柄滿意的看著搖搖欲墜的上虞縣城。

  雖然一次又一次的被趕下城頭,但毫無疑問,守軍的抵抗力越來越低,眼看著就要撐不下去了。

  徐海不在乎上虞縣城的淪陷,他在乎的是駐守余姚的劉顯,為此他向北邊放出了不少小股倭寇做斥候,一旦劉顯來援,他就能立即整軍壓上去。

  就在這時候,若有若無的鼓聲傳來,徐海皺眉細聽,鼓聲越來越響亮,他拿起望遠鏡換了個方向,訝然看見姚江對岸的守軍正在列陣出營,高高飄揚的旗幟向著對面的倭寇。

  分出偏軍對峙,無非是在提醒官軍,別想著援上虞縣城,徐海不認為對方會主動挑釁。

  對于錢淵、戚繼美麾下這不到千人的官軍,徐海是反復思索之后才決定以偏軍對峙的。

  徐海很清楚,這是塊硬骨頭,戰力強勁,士氣高昂,甚至還安營扎寨,看看那模樣徐海就不想打……最關鍵的是,徐海想吃是能吃進肚子里的,但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

  徐海不希望因為這不到千人的官軍導致主力受創,以至于接下來的大戰無力,如果能順利的擊潰劉顯,這千人還能反了天?

  但在望遠鏡里清晰的看見,頂盔摜甲的官軍士卒排列整齊,緩緩但毫不停留的向前,高舉的長槍像是茂密的鋼鐵森林,平放的狼牙筅閃爍著寒光,鳥銃手在兩翼游走。

  對面的倭寇已是舉足無措,在預計中,這股官軍是不會全力壓上的,不說身后姚江上有漁船搭建的橋梁可供倭寇增兵,現在上虞縣城都快被攻破了。

  徐海皺眉思索片刻,轉身大步下了山丘,翻身上馬向著姚江方向疾馳而去。

  “將軍,這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啊!”身邊的倭寇頭目大聲吼道:“要不干脆吃掉他們?”

  “調一千過去就夠了,錢展才這些年好大名聲,倒要看看這廝是不是三頭六臂!”

  亂七八糟的建議在耳邊響起,徐海充耳不聞,一直疾馳到姚江邊,再拿起望遠鏡細看,心里不由嘀咕,已經有七八百官軍出營了……要不干脆吃掉?

  徐海能看得見,營地里的錢淵自然也看得見。

  “好像是徐海?”戚繼美這次沒有親自上陣,而是讓楊文掌總,“算是誘過來了?”

  錢淵放下望遠鏡,搖頭道:“不過是小把戲而已,聊勝于無,開始吧。”

  彭峰轉身傳令,身后山丘上,豎起一面紅旗,再往東的峰頂,又豎起一面紅旗。

  楊文那邊已經和倭寇接戰,側翼的鳥銃不停放槍,惹得百余倭寇沖來,但鳥銃手立即往中路集結,躲入陣列之中,偏偏姚江岸邊大軍不便橫向展開,倭寇也無可奈何。

  楊文率四哨出戰,一哨在前,一哨為中軍,左右各一哨,基本上沒有被倭寇側擊的危險,前哨擲出短矛,又有鳥銃相助,倭寇站不住腳連連后退,但飛擲來的斧頭,射來的長箭也造成傷亡。

  “放心吧,楊文聰明的很。”戚繼美低聲道:“只是裝模作樣,拖延時間而已。”

  “就怕他看到倭寇站不住腳,猛沖猛打……”錢淵細看對岸,徐海麾下主力正在向這側移動,其實這很無所謂,錢淵只是想做到最好,或者說讓傷亡更少。

  這時候,拿著望遠鏡一直觀察對岸的鄭若曾突然道:“不對,倭寇后陣亂了。”

  胡宗憲搶過望遠鏡仔細看了幾眼,“的確有點亂,這是……”

  “大人,援兵到了!”沈明臣吼道:“看!”

  眾人順著沈明臣的手向姚江上游看去,恰恰看到被上虞縣城遮擋住的姚江上,五六艘船只正在靠岸,身穿鐵甲的士卒跳下船,手持兵器沖上岸。

  “不對,不是援兵。”鄭若曾立即看出了端倪,他轉頭看向了錢淵,這應該是之前埋下的后手。

  錢淵微微點頭,“的確不是援兵,但伯魯兄是如何看出來的?”

  “戚元敬將門出身,熟知兵法,也不缺戰陣經驗,如果真的是他率兵來援,不會選距離上虞縣如此近的地方停船靠岸,一個不好就被倭寇堵住。”鄭若曾解釋道:“戚元敬必會在距離上虞縣至少五里外下船,整軍進擊。”

  書上得來終歸淺啊,錢淵不禁點點頭,這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一個細節。

  一直霸占望遠鏡的王寅突然尖聲道:“展才,你不是說吳鼎庵入城了嗎?!”

  王寅和吳成器是老鄉,早年就認識,后來都在總督府更是結交為友。

  錢淵板著臉沒吭聲,他倒是勸吳成器入城,可惜這廝平日里看起來文質彬彬,還能吟詩作賦,會稽典吏、松江推官都是文官,但偏偏上了戰場,狂呼猛沖,不避生死,銳不可當,非要主動請纓。

  手中還有望遠鏡的都細細看去,船只靠岸不過片刻,將近兩百士卒已然集結起來,小步跑向上虞縣的城墻,就沿著城墻一路向北而去,而沖在最前面的兩人眾人都很熟悉,一個是護衛隊首領王義,另一個就是松江推官吳成器。

  已然起風了,正好是順風……吳成器無端的在心里如此想,耳邊呼嘯而過的風,胸膛里怦怦亂跳的心臟,渾身上下似乎全都涌到腦子里的鮮血……

  加速!

  再加速!

  幾個手持狼牙筅的甲士越眾而出擾亂倭寇陣勢,后面的士卒順勢投出第一批短矛,吳成器揮舞雙刀第一個沿著缺口殺入陣中,手起刀落連續劈倒兩個倭寇,后面百余人齊齊舉刀殺來。

  從船只出現,到士卒上岸集結,再到王義、吳成器以城墻為掩護一路殺來,倭寇幾乎沒有什么反應時間。

  雖然徐海向北放出不少斥候,而且也有倭寇發現了這六七艘船只,但這批以錢家護衛為核心的士卒目的明確,執行力極強,沒有給正在攻城的倭寇任何集結的機會。

  將近兩百士卒,全都頂盔摜甲,每個人都身強體壯,戰陣經驗豐富,除了錢家護衛之外,以從全軍中挑出的勇士為補充。

  兩百甲士,即使放到數萬人對陣的戰場上,投入某個關鍵時間點,這也是一股足以翻盤的強大力量。

  幾乎瞬間,聚集在一起準備攻城的三百倭寇被完全擊潰,哭爹喊娘的四處逃散,王義偷空瞄了眼城頭上指揮方向的旗幟,高聲呼和將倭寇向著西北方向驅散。

  徐海的主力遠在六七里之外,倭寇只有幾十匹馬,短時間哪里來得及趕過來,更何況戚繼美那邊刻意的出軍讓倭寇主力正在向南移動,唯一保持建制又能及時趕到的倭寇只有兩股,一是作為督戰隊的百余真倭,二是吳大虎身邊的數百倭寇。

  選擇誰這是理所應當的,真倭的戰斗力遠比普通倭寇要強。

  這下熱鬧了,被刻意驅趕的倭寇和趕來的督戰隊撞在一起,一片人仰馬翻,那些真倭還試圖讓逃兵返身對敵,結果為了逃命的倭寇毫不猶豫手起刀落。

  很快,真倭組成的督戰隊被沖散,王義、吳成器毫不停留,率甲士穿陣而過,沒有去管云梯上正在往下爬或者四散逃竄的倭寇,兵鋒直指豎著大旗的吳大虎。

  六七里外的徐海面黑如鍋底,只能狠命的甩著馬鞭,他很清楚,就算現在主力趕過去,那也是來不及的,難道指望吳大虎能擋得住?

  但這股援軍是從哪兒來的?

  為什么斥候沒探查到?

  的確,普通意思上,伏兵是很難躲過斥候的眼睛的,但在東南,群起的山巒,縱橫的河流給了錢淵這個機會。

  王義、吳成器在抵達上虞擊潰攻城倭寇的當晚,就率兩百甲士往姚江上游,隱藏在山中。

直到用望遠鏡看見紅旗招展,他們才乘船從姚江的支流通明江南下,再沿姚江順流而下,直抵上虞縣城外,距離將近十里,又是茫茫大山中藏兩百甲士,倭寇斥候如何能探查得到。全本書免費全本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